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轮廓特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在7.5% NaCl肉汤培养基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AMDIS),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检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研究确立了由1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目标化合物组成的质谱数据库,并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得到10组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基于此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采用HS-SPME-GC/MS-AMDIS方法鉴定的物质在NIST检索时正向和反向匹配度均大于800,在AMDIS目标化合物质谱数据库中最小匹配度均大于80,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可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质量监测及分析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主要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其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代谢指纹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本文对代谢组学及代谢指纹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组学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小分子代谢物综合分析,是对代谢靶标分析、代谢轮廓分析以及代谢指纹分析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传统的食品分析主要分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可在一种食品中检测到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为食品的鉴别、安全、加工、营养研究等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撑。文章综述了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样品制备、数据分析方法,并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鉴别和食品风味研究方面的应用,旨在为食品代谢组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代谢组学中代谢指纹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组学主要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其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途径.代谢指纹分析技术是代谢组学常用的研究手段之一.本文对代谢组学及代谢指纹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相应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指纹分析技术是一类基于样品的某种品质特征,以指纹分析方法(如DNA指纹图谱、代谢指纹图谱、同位素指纹图谱、气味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等)为手段,获得系列特征性数据资料,建立模型,最终进行统计和分类的一种技术,以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成为食品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章综述各类指纹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在食品溯源、食品品质检测、食品加工中化学和微生物变化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气味指纹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嗅觉传感器技术,以其客观性、可靠性和重现性等优点在食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气味指纹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我国食品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加快国内气味指纹分析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DGGE指纹技术是通过核酸片段对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已成为研究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生态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综述了DGGE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代谢活性分析以及群落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传统发酵食品质量监测、新微生物种类的分离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友升  张燕  陈玉娟 《食品科学》2012,33(16):246-250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桃、李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和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5株病原真菌均为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其中091#和089#菌与Monilinia fructicola(FJ515894)的亲缘关系较近。5株褐腐病菌对D-果糖、麦芽糖、蔗糖等共56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1种最适碳源和5种不可利用碳源,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 091#与089#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而Monilinia fructicola 086#、071#、072#的代谢指纹图谱最接近。因此利用rDNA ITS序列和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均可区分桃、李果实5株褐腐病菌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且两种方法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指纹图谱技术在果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指纹图谱技术在果酒检测中的应用。指纹图谱技术能够客观、准确、快速、安全测定果酒的香气和非挥发性物质。主要介绍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等对果酒的分析,同时简单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和超高液相两种最新检测技术。指纹图谱技术对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和评价果酒质量、防伪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纹图谱技术是基于样品的某种特性,采用现代分析手段得到能够代表该样品特征的色谱、光谱以及其它图谱数据资料,从而进行成分鉴定及质量控制的一种可量化手段,具有快速、灵敏、方便等优点,不仅广泛应用于中药行业,在食品来源、品质检测和真伪鉴别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指纹图谱常用的技术手段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色谱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光谱法以及生物指纹图谱和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等,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模式识别和其它相似度评价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指纹图谱常用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化学指纹图谱、生物指纹图谱和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等技术手段在食品产地与种类鉴别、掺假鉴别、名优产品的鉴别、批次一致性评价及品种选育等众多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食品指纹图谱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食品风味是决定食品品质的关键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向的重要属性。传统的食品风味评价方法依赖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仪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可以定性定量检测食品中特征风味物质,但无法展示食品的味觉和嗅觉等感官信息,不能实现综合评价食品风味品质;人工感官分析可靠性高,但易受主观性影响且再现性差;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则基于人类感官仿生技术开发,将传感器阵列与数据处理单元以及模式识别系统结合,从而对食品风味进行检测、评价,具有快速检测、操作简便、精密度高、再现性好等优势,备受研究者青睐。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子鼻、电子舌和电子眼等智能感官技术概况的基础上,综述了智能感官技术在食品风味品质评价、食品新鲜度检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产地溯源检测及其他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探究了智能感官技术结合仪器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食品风味评价的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动态力学分析(DMA)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各种环境中对于外部施加应力反馈的一种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热度的不断上升,DMA在表征食品高分子材料中的力学特征研究中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DMA技术的工作原理、对食品材料的测定优势及在食品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该技术在食品材料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分子感官科学是分析化学、感官鉴评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科学, 其主要内容是在分子水平上定性、定量地研究食品感官质量。分子感官科学技术主要包括感官评价和检测分析。茶叶风味主要是指香气和滋味, 本文针对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茶叶风味上的应用, 本文对分子感官科学技术中的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以及定量描述分析法、滋味稀释分析法、半舌测试法、偏好性测试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在茶叶香气和滋味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阐述了分子感官科学技术在茶叶感官质量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子舌与真实味觉评价的差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舌作为研究液体样品味觉信息的新型分析检测设备,近年来已经在食品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电子舌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真实味觉评价方法的异同点,相关设备研究应用现状,以期为开发商业化应用的电子舌设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红外光谱在食品检测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且对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均可准确检测等优点,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概述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基本原理和化学计量学在红外光谱技术中的应用, 在简要对比常用检测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 对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鉴伪、品质研究、有害物检测和成分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详细介绍该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结合评价食品品质的应用实例, 同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并陈述改进建议, 且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以期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杨天和  褚保金 《食品科学》2005,26(3):264-268
本研究对“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技术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研究开发快速和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建立符合“从农田到餐桌”管理要求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发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技术;建立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临洲网络体系:实行食品溯源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最新版《保健食品理化及卫生指标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和旧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两者差异的分析解读, 以及对保健食品中违禁成分补充检验方法的梳理和保健食品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不仅展示了新版指导原则和旧版技术规范理化指标检测方法的差异化程度, 还提出了保健食品理化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提高专属性, 从结构复杂的一类化合物中逐步确定具体的功效成分; 并进一步提出了保健食品卫生指标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需建立系统性的风险成分检测研究机制, 另一方面可从多维度、特异性和非靶标分析方向开发相关检测技术。本文旨在为新指导原则和新管理模式下保健食品监管与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食品风味强化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压榨、蒸馏、萃取、吸附、超滤、顶空气体捕集和CO2高压提取等物理方法;在热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分解、氧化和重排等反应,生成具有食品特殊风味的香味物质的热加工法;通过化学合成制成香料化合物,再经过设计,并按照主香、辅香、头香和定香的设计比例等一系列人工手段配制而成的化学合成法和利用酶法、微生物法获得风味物质的生物技术法;其次阐述了食品风味强化剂的分析方法分为前处理法、分离方法、鉴定方法和综合评价4个步骤;最后说明了食品风味强化刘的调配技术.其程序一般为4步。  相似文献   

19.
Currently,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is a great public concern.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demands of consumers and obtain superior food qualities, non-destructive and fast methods are required for quality evaluation. As one of these methods, hyperspectral imaging (HSI) technique has emerged as a smart and promising analytical tool for quality evaluation purposes and has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food products. With the main advantage of combining both spectroscopy technique and imaging technique, HSI technique shows a convinced attitude to detect and evaluate chicken meat quality objectively. Moreover, developing a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HSI technology would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chicken meat industry. Therefore,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using HSI technology for the safety and quality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cken meat.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hus to give a detailed overview about HSI and focus on the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s exerted in HSI technology developed for microbiological spoilage detection and 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cken meat. Moreover, the usefulness of HSI technique for detecting fecal contamination and bone fragments of chicken carcasses are presented. Finally, some viewpoints on its fu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bility in the modern poultry industry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食品感官分析技术应用及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登勇  董丽  谭阳  刘欢 《食品科学》2016,37(5):254-258
感官分析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风味营销和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等方面起到强大作用,迅速成为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及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了感官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传统方法,着重讨论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以及方法学方面的一些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