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180 mol/L的硫酸介质中, 显色剂4 (5 氯 2 吡啶) 偶氮 1,3 二氨基苯(5 Cl PADAB)与钯生成有色络合物,有色络合物在最大吸收波长(570 nm)处的吸光度与钯的浓度符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测定钯的方法。试验了钯的显色条件,确定了显色介质种类、显色时间和显色剂用量。考察30余种离子的干扰量,表明 只有Pb2+、Ag+和Cr对钯的测定有严重干扰,但可使Pb2+、Ag+分别与硫酸、盐酸生成沉淀和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加热使Cr(Ⅵ)还原为Cr而消除Pb2+、Ag+和Cr(Ⅵ)的干扰,实现了钯的测定。钯的质量浓度在0~12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38×104L·mol-1·cm-1。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一般矿石样品中005 g/t以上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镍Ⅱ与新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I-PADAT)络合物的极谱行为。结果表明,在pH6.0的Na2HPO4-NaH2PO4 缓冲液中,镍络合物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为-1 100 mV(vs.SCE),镍质量浓度分别在0.06 ~ 0.4 μg/mL和0.4 ~ 3.5 μg/mL范围内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9 ng/mL。经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证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过程,电子转移数为2。所拟方法用于镍矿石中镍含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n=6),测定值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镉(Ⅱ)与邻菲啰啉(phen)和曙红Y(EY)的显色反应条件。试验表明,在pH 5.0 HAc-NaAc缓冲溶液中,镉(Ⅱ)与phen和EY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Cd(phen)3]EY,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68 nm。镉(Ⅱ)浓度在0.02~0.8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7×105 L·mol-1·cm-1,检出限为11.7 μg/L。大部分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样品中较高浓度的Ag+,Hg2+,Ni2+等离子干扰严重,测定前用巯基棉分离去除。方法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镉,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1.3%~1.6% (n=5),回收率为98%~103%。  相似文献   

4.
陈文 《冶金分析》2011,31(8):31-35
利用锆(Ⅳ)在盐酸介质中能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非电化学活性络合物的性质,建立了以测定水扬基荧光酮的还原峰电流而间接测定锆的极谱新方法。该方法最佳底液组成为:0.24 mol/L的盐酸,8.0×10-5 mol / L的水杨基荧光酮乙醇溶液,2.4 mg/L的聚乙二醇(20 000)溶液。Zr(Ⅳ)在-0.68 V(vs.SCE)左右有一尖锐的极谱峰,峰电流与Zr(Ⅳ)浓度在0~840μg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4 2 μg /L。将该法与微波消解的溶样方法相结合测定了铝锆合金标准样品中锆,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锆的极谱行为,证明了电极反应物为水杨基荧光酮,极谱波为不可逆还原吸附波。本方法适用于铝锆合金中含量≤10%的锆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pH 4.7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d(-铝试剂-硫代氨基脲三元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67 V(vs.SCE)产生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导数波高与Cd(浓度在1.0×10-8~2.2×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机理研究表明,此波是Cd(-铝试剂-硫代氨基脲络合物(络合比为1∶1∶1)在电极上吸附,Cd(在电极上还原而产生。采用适当浓度的Zn2+-乙酰丙酮溶液掩蔽过量铜离子,该法可直接测定废水中痕量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电解金属锰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了试液中Na、Mg、Ti、V、Co、Ni、Cu、Zn、As、Mo、Cd、Sb、Pb等13种痕量元素。通过优化仪器工作参数、选择适宜待测元素的同位素以及选用干扰元素校正方程克服了质谱干扰,使用内标元素消除了基体干扰。结果表明,Mg、V、Co、Ni、Cu、Zn、As、Mo、Cd、Sb、Pb等11种痕量元素的检出限在0.001~0.086 μg/L之间,Na和Ti元素的检出限在0.16~0.19 μg/L之间。将本方法用于测定电解锰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5%。方法与其它分析方法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由于高温合金中Mo的存在而对痕量元素Cd和Te产生的难熔多原子离子质谱干扰,考察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高频功率、雾化气流速及离子透镜参数等因素对减小或消除95MoO+、94MoO2+干扰的影响。通过反复试验,确立了基于95MoO+峰在111Cd处所产生的等效浓度值与Mo含量间存在着二元线性关系的数学校正公式;94MoO2+峰对126Te的干扰则通过各同位素间的丰度比例关系进行校正。试验表明,采用所建立的数学校正法可以很好地校正高温合金中Mo产生的95MoO+、94MoO2+干扰。Cd和Te的测定下限分别为0.08μg/g和1.0μg/g。方法应用于Mo的质量分数为2%的高温合金标准物质中1~10μg/g痕量Cd和0.5~100μg/g痕量Te的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较好,RSD小于20%。  相似文献   

8.
铜(Ⅱ)催化硫脲还原硫氰酸盐光度法测定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硫酸介质中,以Fe2+和Cu2+作催化剂,用硫脲还原Mo(Ⅵ)为Mo(Ⅴ),Mo(Ⅴ)与硫氰酸盐生成橙黄色络合物进行测定。有色络合物λmax为470nm,ε=1.2×104L·mol-1·cm-1,钼量在0-140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复杂物料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以微晶酚酞作吸附剂分离富集痕量Co的新方法。探讨了α 亚硝基 β 萘酚(HL)及酚酞用量、盐的种类及用量、酸度等因素对Co2+富集率的影响,得到了分离富集钴的最佳条件,讨论了Co2+的富集机理。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5.0,在1.0 g NaCl存在下,当2.0 g/L α 亚硝基 β 萘酚溶液用量和5%酚酞溶液用量分别为0.60 mL和0.10 mL时,Co2+与α 亚硝基 β 萘酚(HL)反应生成的红棕色螯合物沉淀CoL3被定量吸附在微晶酚酞上,Co2+被定量富集,而Zn2+, Mn2+, Al3+,Cd2+在此条件下不被吸附,从而实现了Co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Co2+的定量富集分离测定,富集率为99.8%~108.6%。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1-(4-安替比林)-3-(对苯磺酸)三氮烯(ASTA)与镉的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废水中镉的光度分析方法。试验表明,在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镉与ASTA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05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105 L·mol-1·cm-1。10 mL溶液中,镉量在0.3~5.0 μg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1 mg/L。方法已用于电镀废水样中镉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一致,方法的回收率在104%~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3.9%。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钼的恒电位电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在0.02 mol/L的H2C2O4酸度下,使含不具发光活性钼(Ⅵ)的溶液,以1.7 mL/min的流速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时,在-0.60 V(vs∶Ag/AgCl)电位处,钼(Ⅵ)在线还原为钼(Ⅲ),钼(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且发光强度与钼的质量浓度在5.0×10-10~5.0×10-7 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钼(Ⅵ)检出限为5×10-11 g/mL。大多数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对钼的测定没有干扰,Fe3+和Fe2+的允许量较低,但试液通过测定流路中钠型离子交换柱后,Fe3+和Fe2+的允许量提高到1 000倍。方法已用于低合金钢和碳钢标准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在0.68 %~1.3 %之间。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浸渍法对三钛酸钠晶须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改性三钛酸钠晶须,并用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其为吸附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为分析手段,探讨了改性三钛酸钠晶须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Mo(Ⅵ)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影响其吸附和解脱的主要因素及在优化条件下Mo(Ⅵ)的吸附容量;研究了常见共存离子的影响,并做了选择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pH 2.0下,0.300 0 g改性三钛酸钠晶须对Mo(Ⅵ)的吸附率可达到99%以上;10 mL 0.1 mol/L NH3.H2O作为解脱剂可使Mo(Ⅵ)定量解脱;优化条件下Mo(Ⅵ)的吸附容量为8.3 mg/g;与改性前相比,改性三钛酸钠晶须对Mo(Ⅵ)的吸附性和选择性更好;将其用于水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镍与丁二酮肟(DMG)在氨-氯化铵底液中形成的极谱络合物吸附波,建立了快速测定湿法炼锌溶液中微量镍的新方法。丁二酮肟(DMG)-Ni(11)在-1.03V左右形成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镍浓度在5.1×10^-9~5.1×10^-7mol/L时,与相应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10^-7moL/L。该法已成功用于锌浸出液、电解新液、废液中镍的测定,样品平行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50%、2.77%、2.35%,加标回收率:98.75%~101.5%。  相似文献   

14.
采用EDTA差减滴定法测定钼精矿中的钼。用盐酸羟胺作还原剂,将钼(Ⅵ)还原到钼(V),钼(V)与其他干扰元素一起与EDTA络合,过量的EDTA用锌盐反滴定。然后在另一份相同的试样中,不加盐酸羟胺还原,使干扰元素与EDTA络合,利用二者之差计算钼的含量。试验表明,该测定方法缩短了分析周期,具有准确性和重现性均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王爱香  苗艳 《冶金分析》2011,31(11):54-57
在硫酸介质中, 痕量钌能灵敏地催化溴酸钾氧化吖啶黄褪色, 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钌的新方法。研究了该催化褪色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并测定了动力学参数。在选定的条件下钌的质量浓度在2~20 μg/L范围与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相关系数等于0.998 8, 方法的检测限为5.33×10-8 g/L。测得反应速率常数为4.83×10-5 s-1, 表观活化能为60.69 kJ/mol。试验了近40种共存离子对钌的测定影响, 除Th(Ⅳ)、Pd(Ⅱ)、Pt (Ⅳ)、Rh(Ⅲ)、Ir(Ⅳ)的允许量较少外, 其他离子的允许量均在钌量的10倍以上。将本测定方法与蒸馏分离法相结合成功地测定了矿石和冶金产品中钌,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8 %(n=6), 加标回收率在98.8 %~102.3 %之间。  相似文献   

16.
在pH 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乳化剂OP存在下,埃铬青R(ECR)与钪(Ⅲ)反应生成摩尔比为2∶1的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被717型阴离子树脂交换柱萃取富集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脂相中的钪,建立了测定钪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吸附络合物树脂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3×105 L·mol-1·cm-1,钪的质量浓度在0~200 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经阴离子树脂交换柱萃取富集后,钪的测定灵敏度可提高数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应用于铝厂赤泥中痕量钪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加标回收率在98%~102%之间,测定结果同ICP-AES法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碱性介质中,8-氨基喹啉-5-偶氮-对苯甲酸(AQBA)与Au(Ⅲ)显色络合形成3∶1的蓝色螯合物,该螯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存在的条件下,导数吸光度值明显增加,一次进样产生一峰一谷响应曲线,依据(A1、A2)两个拐点均可用于定量分析。若采用ΔA=A2-A1进行分析,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普通法的1.8倍。试验表明,Au(Ⅲ)的含量在0.04~2.6 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Fe3+、Cu2+、Ni2+、Hg2+、Mn2+等离子形成水解产物对Au有吸附作用而产生干扰,可加入适量EDTA和NaF掩蔽剂加以消除。建立的分析技术应用于电解阳极泥中金的测定,结果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