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历氯化、环合得到2-氨基-4-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优化工艺条件为:n(3-氯代乙酰乙酸乙酯)∶n(硫脲)=1.0∶1.5,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优化条件下产品纯度99%,收率80.5%,产品结构经核磁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2.
以异丁酰胺、 2-氯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通过硫代和缩合两步反应制备2-异丙基-4-甲基噻唑-5-甲酸乙酯。研究了缩合反应过程,确定了缩合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2℃,反应时间为2 h,物料配比为n(2-氯乙酰乙酸乙酯)∶n(硫代异丁酰胺)=1.0∶1.2;缩合反应收率为92.0%,纯度达99.4%(HPLC)。  相似文献   

3.
翟帆  麻纪斌  胡碧荣 《应用化工》2013,42(6):1068-1069,1074
采用5-乙酰氧基-1,2-二甲基吲哚-3-羧酸乙酯和溴素为原料,于四氯化碳中,在过氧化苯甲酰催化下,合成6-溴-2-溴甲基-5-羟基-1-甲基吲哚-3-羧酸乙酯,HPLC进行跟踪检测。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为n(5-乙酰氧基-1,2-二甲基吲哚-3-羧酸乙酯)∶n(四氯化碳)=1∶18.3,物料比2为n(5-乙酰氧基-1,2-二甲基吲哚-3-羧酸乙酯)∶n(溴素)=1∶2.84,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45℃。在最佳条件下收率为84.6%,纯度为98%以上,达到了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朱驯  魏运洋 《农药》2012,51(3):182-183
[目的]寻找一条合成4-甲基-5-咪唑甲酸乙酯的新工艺路线。[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磺酰氯与甲酰胺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一种用途广泛的多功能单体4-甲基-5-咪唑甲酸乙酯。[结果]通过实验,确定了一条合成4-甲基-5-咪唑甲酸乙酯的新工艺:以二氧六环为溶剂,环化时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4 h,n(乙酰乙酸乙酯)∶n(磺酰氯)∶n(甲酰胺)为1∶1∶2,在该条件下,4-甲基-5-咪唑甲酸乙酯的产率为70%。[结论]该方法路线简单,原料易得,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以2-(5-溴-2-吡啶)乙腈和1,2-二溴乙烷为原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经过烷基化反应获得1-(5-溴吡啶-2-基)环丙烷-1-腈(3),水解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2),酯化反应生成1-(5-溴吡啶-2-基)环丙烷羧酸甲酯(1)。优化反应条件为:投料比n(1,2-二溴乙烷)∶n(2-(5-溴-2-吡啶)乙腈)=1.02∶1.00,n(氢氧化钾)∶n(3)=3.0∶1.0,溶剂二甲基亚砜用量1.8 L,双氧水滴加时间2.0 h,结晶温度-15℃,pH为8.0。优化条件下目标化合物1收率69.5%,纯度98.6%(HPLC)。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熔点和1H NMR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6.
龙飞飞  滕大为 《应用化工》2013,(12):2255-2257
以6-氯烟酸(Ⅰ)为原料,在N-甲基吗啉的催化下,与氯甲酸乙酯反应成酸酐活化羧基,再与干肼缩合,合成6-氯烟酸酰肼,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6-氯烟酸酰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Ⅰ)∶n(氯甲酸乙酯)∶n(N-甲基吗啉)∶n(肼)=1∶1.2∶1.5∶5,反应温度为-5℃,两步反应的反应时间均为2 h,收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7.
以2,5-二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取代、多聚磷酸催化傅克烷基化、酯水解4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4步反应总收率52. 5%。其结构及中间体经1HNMR、13CNMR和ESI-MS确证。并分别对每一步影响产物收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酯化条件:无水乙醇为溶剂,n(SOCl2)∶n(2,5-二羟基苯甲酸)=1. 5∶1,回流条件下反应3 h,收率为93%。取代反应条件:K2CO3为碱,n(2-溴-1,1-二甲氧基乙烷)∶n(2,5-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 3∶1,反应在丙酮溶剂中回流12 h,5-(2,2-二甲氧基乙氧基)-2-羟基苯甲酸乙酯最高收率为78%。傅克烷基化反应条件:甲苯为溶剂,n(PPA)∶n(5-(2,2-二甲氧基乙氧基)-2-羟基苯甲酸乙酯)=0. 5∶1,反应在80℃下进行2 h,收率为77%。水解条件:甲醇/水混合溶剂,n(Na OH)∶n(5-羟基苯丙呋喃-6-甲酸乙酯)=3∶1,50℃时反应4 h,收率为94%。  相似文献   

8.
赵昊昱  贺新 《化学世界》2014,(11):684-687,691
以4-氟-3-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甲基化和溴化、水解等四步反应合成2-氟-5-甲氧基苯甲醛,产物的含量为99.176%(HPLC),总摩尔产率约37%,产物结构通过了1 H NMR和MS的验证。其中,重氮化酸性水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n(4-氟-3-甲基苯胺)∶n(水)∶n(磷酸)∶n(五水硫酸铜)=1∶30∶4.0∶1.1,甲基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4-氟-3-甲基苯酚)∶n(硫酸二甲酯)=1∶1.3,NaOH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反应时间约为10h。该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2,4-二羟基苯乙酮和异戊烯基溴为原料,合成了药物中间体2-羟基-4-(3-甲基-2-丁烯基)氧苯乙酮。通过TLC得到优化反应条件如下:以丙酮为溶剂、反应温度为65℃、n(2,4-二羟基苯乙酮)∶n(K2CO3)=1∶1.8、n(2,4-二羟基苯乙酮)∶n(异戊烯基溴)=1∶1.8,此时反应时间最短,目标产物收率达73%。  相似文献   

10.
以6-溴吲哚(2)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 N-苄基保护,两步反应合成得到1-苄基-6-溴吲哚-3-甲醛(1)。对反应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合成6-溴-1H-吲哚-3-甲醛(3)的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5 h;合成1的优化反应条件为:n(3)∶n(BnBr)=1.0∶1.3, n(3)∶n(KOH)=1.0∶1.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在优化条件下,两步反应总收率86.5%。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粉碎草果果实的香气成分。萃取柱为DVB/CAR/PDMS时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241%的29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38.596%),α-水芹烯(15.831%)、α-蒎烯(11.156%)、β-蒎烯(8.058%)和2-异丙基苯甲醛(3.526%)。萃取柱为CAR/PDMS时共检测出30个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7.635%的27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49.890%)、α-水芹烯(13.589%)、α-蒎烯(9.105%)、β-蒎烯(3.933%)和2-异丙基苯甲醛(3.372%)。萃取柱为CW/DVB时共检测出29个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754%的28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48.941%)、α-水芹烯(14.63%)、α-蒎烯(9.844%)、β-蒎烯(4.314%)和2-异丙基苯甲醛(2.787%)。  相似文献   

12.
香椿嫩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椿嫩叶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化学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0.23%,其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烃,包括正二十四烷(7.39%)、正二十烷(6.84%)、正二十七烷(3.82%)、正二十六烷(3.62%)、正二十一烷(3.41%)、正十九烷(2.52%)、正二十二烷(1.85%)、正二十三烷(1.79%)、正十八烷(1.53%)、正二十五烷(1.33%)等。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一种新型复合型农药制剂—5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通过选择润湿分散剂、黏度调节剂、防腐剂、抗冻剂和消泡剂等助剂,确定了最优配方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亿PIB/mL,虫酰肼15%,农乳34#2%,农乳500#3%,SP-2700 2%,黄原胶0.05%,硅酸铝镁1%,苯甲酸钠0.3%,乙二醇2%,异辛醇0.2%,余量水。产品悬浮率90%以上,冷热贮等各项指标合格,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食凉茶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食凉茶[柳叶蜡梅(Chi monanthus salicifolius)]中挥发油成分,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了68个挥发性化合物。其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烯烃类和有机酸类,分别占提取出挥发油总量的39.90%和4.24%。用该法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19.33%),其次为4-(3,7-二甲基-3-乙烯基-1,6-辛二烯)-苯酚(5.09%)、喇叭烯氧化物(4.94%)、α-松油醇乙酸酯(2.88%)、n-十六烷酸(2.09%)、白菖烯环氧化物(2.04%)、异香橙烯环氧化物(1.75%)、亚麻酸(1.44%)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乳化剂、助乳化助剂、稳定剂、溶剂以及助溶剂的研究筛选,确定了适合的制备工艺,并测定热贮前后敌敌畏分解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制剂在的分解率在14%-16%左右,低于目前市场上已有产品30%-50%A的分解率。该优化配方为敌敌畏(40%)、毒死蜱(10%)、20LOCX(8%)、D625(4%)、抗氧101(3%)、抗水1≠≠(3%)、稳1撑(3%)、150#溶剂油补至100%。  相似文献   

16.
建立使用搅拌棒磁子萃取和热脱附系统,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葫芦巴酊剂挥发性成分的方法。考察了溶剂与搅拌棒磁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发现用水作溶剂,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搅拌棒磁子是最佳萃取和吸附条件。葫芦巴酊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棕榈酸乙酯(21.81%)、苯乙酸苯乙酯(19.94%)、戊酸(6.58%)、硬脂酸乙酯(5.06%)、己酸(4.40%)、辛酸乙酯(2.96%)、肉豆蔻酸乙酯(2.87%)、十五酸乙酯(2.30%)、苯乙酸乙酯(2.27%)、月桂酸乙酯(2.18%)、癸酸乙酯(1.94%)、壬酸乙酯(1.26%)、苯甲酸苄酯(1.26%)、香兰素(1.06%)和己酸乙酯(1.05%)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千针万线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相似度超过85%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0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草醛(21.73%)、香草乙酮(8.86%)、十四碳酰胺(6.97%)、三苯基氧膦(4.58%)、4-羟乙酰基-2-甲氧基苯酚(3.01%)、溴代十八烷(2.74%)、十四碳烯醇乙酸酯(1.57%)、丁香醛(1.28%)、十三酸(1.23%)、异香草醛(1.13%)等。  相似文献   

18.
陈艳 《广东化工》2014,(17):9-11
对水蒸气蒸馏提取射干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最佳提取条件为:射干粉末(40目)150 g加入1000 mL的水,浸泡2 h后,水蒸气蒸馏提取10 h。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所得射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41种成分,有机酸类化合物(38.74%)以及醛类化合物(9.77%),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为月桂酸(15.05%),癸酸(11.07%),雪松醇(6.99%),桃醛(5.36%),正辛酸(5.18%);肉豆蔻酸甲酯(3.78%)和1-乙基己酸酐(3.20%)等天然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9.
刘劲松  高卫娜  蒋静 《广州化工》2014,(12):143-145
研究亳菊不同部位绿原酸及总黄酮的含量。绿原酸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4%磷酸水溶液(12∶88)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总黄酮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以亚硝酸钠-硝酸铝为显色剂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10 nm。结果表明:亳菊不同部位绿原酸的含量分别是根(0.39%)、茎(0.42%)、叶(0.72%)、花(0.54%);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根(10.30%)、茎(9.24%)、叶(35.69%)、花(18.08%)。亳菊叶中绿原酸及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胡怀生 《广东化工》2013,(22):126-127,104
文章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可得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1.94192%)、柠檬烯(12.25932%)、沉香醇(14.96057%),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13.3886%),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20.0481%),乙酸松油酯(5.80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