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揭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冷凝器内的换热特性,探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组分对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沿程温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冷凝器换热模型,对不同沸点差的二元环保型非共沸混合工质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非共沸混合工质比焓值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换热流体间的沿程传热温差出现极值点;混合工质中富含低沸点组分时,冷凝器内部存在最小传热温差;反之,存在最大传热温差;混合工质沸点差增加,滑移温度的限制条件之差增大,窄点现象增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沸腾过程与纯工质不同的特性,使用相平衡和热焓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过程中的热物性参数,状态参数和流动参数的计算获取,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式,为准确获取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流道中各局部点的参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应用非共沸混合物的小型制冷系统的特性。将不同配比的HFC152a/HCFC22双组分混合工质用于冰箱中。实验室进行的试验表明,以适当配比构成的HFC152a/HCFC22混合工质可用于替代家用制冷设备中的CFC12。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Helmholtz自由能状态方程,模拟计算6种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P),并与纯工质作比较,分析非共沸混合工质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COP普遍大于采用纯工质的原奶速冷式系统COP,R436A是6种混合工质中综合性能最好的。尽管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有效地改善原奶速冷式系统传热温差过大的问题,但原奶速冷式系统的传热温差仍旧偏大。指出在将来的研究中若采用组合式原奶速冷式系统,可在某种程度克服这些问题,进而改善原奶速冷式系统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5.
混合制冷工质在管束外的冷凝传热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142b/R134a和R22/R152a/R124在花瓣形翅片管管束外冷凝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花瓣形翅片管能显著地强化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的冷凝传热。  相似文献   

6.
R22/R142b用于带中间补气压缩机冰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镝  李文林 《制冷》1994,(3):13-17
近年来,由于R12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受到生产和使用的限制,国内外掀起了寻找其替代物的热潮。一些较有希望替代R12的纯工质在冰箱上的试验结果不尽人意,故利用混合工质替代R12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途径。作者以R22/R142b在某一摩尔比例时,用于冰箱上的试验结果与R12相近,是一种有希望的替代物。因此,本文将报导利用这一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带有中间补气压缩机的冰箱上进行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计算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在环状流和波状分层流型下凝结换热系数的折算方法。推导出了折算因子的准则式,对影响非共沸工质凝结换热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非共沸混合工质复叠制冷机是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分离的原理进行制冷循环的一种新形式,具有高可靠性与长寿命的特点。该型循环制冷机只需要采用普通用压缩机,且冷冻润滑油由于在循环的前期分离阶段可以带回压缩机而无需改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以PR方程在二元相平衡状态下进行非共沸混合工质物质参数计算,使用计算机模拟了该循环在理想状态下的循环过程。该项研究为实际设计制冷机在工质选择,循环参数设计及相关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蒸发器中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强 《制冷学报》2004,25(1):44-48
为了阐明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制冷、空调系统蒸发器中的换热过程,以及混合工质蒸发时的温度滑移现象为工程实际带来的某些特殊性,运用传热及热力学原理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发现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蒸发过程中蒸发介质存在极限流量的现象,并得到此类工质在可用能角度相比纯工质具有节能效果的结论(一般情况下,相对可用能损失减少40%~55%),最后将理论分析结论应用于几种常用的混合工质上,如R407c、R405a和R414b,并预测了这些工质在实际使用中的极限流量和可用能损失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文亚.  EA 邹挺 《制冷》1993,(2):79-82
一、导言取代目前应用于空调和热泵中的氟氯烷烃类制冷剂的工作,作为建筑设备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正在奥克里季国家实验室进行研究之中。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一类替代物,显示出一种独特的性质,即压力一定时其饱和温度是干度的函数。也就是说,相变过程并非等温过程。非共沸工质相变时的温度变化称为滑动温度效应。这个非等温相变行为,能够改善热交换器在效率以及热力循环效率。然而,有的学者如Jung等人已经测得了光滑管中二元非共沸混合  相似文献   

11.
非共沸混合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循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单级压缩回热制冷循环,分析了LHR循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问题。根据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的特性,讨论并选取了适合于-70℃低温冷柜的混合制冷工质R23和R600a。利用制冷工质物性分析软件NIST Refprop 8.0初步研究了不同配比时制冷系统的特性,然后通过实验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混合制冷工质的配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比较合理的混合制冷工质R23/R600a组分比例3:7。同时分析了该配比下制冷压缩机排气温度、压比、低温冷柜内温度等的变化特点,最后对蒸发器的温度变化特性和回热器的温度变化特性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套由无油压缩机驱动的多元非共沸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系统,用以实验研究其中多元混合工质组分浓度变化特征。针对一种典型混合工质进行多次系统的测量,实验结果得出了不同气量时制冷系统内混合工质组分浓度的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组分浓度随制冷温度的变化特征等一般性规律,将为进一步研究多元混合工质J—T节流制冷机的动态工作特性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发展近况1994年顾雏军先生研制的三种非共沸混合制冷剂被世界制冷业权威机构ASHRAE协会正式统一命名为R405A、R411A和R411B,作为CFCs的替代工质,从此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销售。1995年初顾先生以Greencool公司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研究的成果和现状,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根据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制冷工质和不同的混合配比,可以获得不同的蒸发温度,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分选取原则并选取了组分,探讨了适用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工质计算的方法,根据要求选择了R22、R23、R1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理论模拟最优配比并通过试验研究加以比较确定.  相似文献   

16.
以非共沸混合工质在蒸发器中沿程温度分布变化所导致传热不可逆熵增为目标函数,建立混合工质与冷媒水在蒸发器中的稳态换热模型;以换热温差最小值为基准,编程分析计算,得出二元混合工质R290/R600在不同组分比下的相对熵增,选取其中最小值对应组分比为最佳组分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喷射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提出双流体喷射制冷系统。双流体喷射制冷系统的循环工质为非共沸混合工质,在高沸点工质中添加低沸点工质利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变温蒸发/冷凝的特性提高系统COP。采用热力计算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新系统和常规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同时还研究了蒸发温度、升压比对新系统制冷系数CO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新系统的COP比常规系统高28%—65%,并且,较之于常规系统,新系统在较低蒸发温度下有更优越的性能。新系统的COP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升压比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冷水机组工质替代与节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郑爱平  李树林  严双志 《制冷》2001,20(3):10-1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说明一定配比的非共沸二元混合工质R32/R134a可以替代R12应用于冷水机组以及与冷水机组工况相类似的中小型冷藏库。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150 K的低温,提出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设计,选择R134a/R23/R14/R50非共沸混合工质作制冷剂.通过NIST软件对混合工质热力参数用进行计算,根据文献和经验公式对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换热器进行计算和选型.  相似文献   

20.
非共沸混合工质泄漏拓展模型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共沸混合工质泄漏拓展模型的理论分析顾惠军高志明马一太(天津大学热能系,天津300072)NewTheoreticalModelontheLeakageofRefrigerantMixturesinaTankAbstractThereasonwhy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