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氧化亚锡催化合成环烷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用氧化亚锡非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环烷酸系列酯的方法。讨论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的 2 % ( w) ,醇酸摩尔比为 2∶ 1 ,酯化反应时间为 4 h。试验表明氧化亚锡非酸性催化剂是环烷酸和高沸点伯醇、异辛醇、正癸醇、正十二醇等直接酯化的特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的环烷酸可通过酯化反应转化为环烷酸酯,从而降低原油酸值。本文利用Zn-Al水滑石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乙二醇作为反应物。对催化酯化前后的原油采用ESI FT-ICR MS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了O2、O1、N1、N2、N1O1及N1O2六种类型的杂原子非烃化合物,其中O2的丰度最高。酯化前原油中O2的丰度远高于其它组分,酯化后O2的丰度显著降低。酯化前后的原油样品中,丰度较高的环烷酸的DBE值均为5,碳数均基本分布在C30-C34。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的环烷酸可被有效酯化从而显著降低原油酸值,酯化前后环烷酸的碳数和DBE值分布均基本接近,这主要是由于酯化过程中各类环烷酸的酯化效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直接酯化法,以新疆1#环烷酸及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烷酸辛烷基、壬烷基、黄烷基酯。通过对环烷酸酯化过程的多方试验,如反应体系的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等,寻找出了该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酸原油柴油馏分中石油酸结构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碱洗法分离柴油馏分中的石油酸,对石油酸进行甲酯化后采用红外光谱、气-质联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电喷雾电离源质谱分析其结构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蓬莱、多巴、辽河3种高酸原油的柴油馏分中有机羧酸的组成以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三环环烷酸为主,基本占有机羧酸的60%以上;3种柴油230~32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8~22之间;320~350℃馏分中石油酸碳数分布在11~28之间;随着柴油馏分沸点增加,脂肪酸、三环环烷酸和烷基苯酸含量升高,一环环烷酸、二环环烷酸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硫酸作催化剂合成了环烷酸二甘醇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碱洗、脱色等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0h,醇酸摩尔比1∶1,催化剂用量为0.3%;确定用Na2CO3作碱洗剂,苯为稀释剂,活性炭为脱色剂,酯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1,(1):11
<正>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完成的原油及馏分油酯化脱酸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发明是在装有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用甲醇与原油或馏分油中的环烷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环烷酸酯,可降低原油或馏分油的酸值,然后通过闪蒸来回收利用未反应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环烷酸二甘醇酯的工艺及其精制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及催化剂用量对酯化收率的影响,并简述了碱洗和脱色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烷酸丁酯合成中试及工业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烷酸丁酯合成中试及工业应用试验唐旭东,张惠莲,宋之聪,陈冰,蔡复礼(中国石化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510726)1前言环烷酸是炼油生产的副产物。它有许多有机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合成橡胶等行业。本文报道在实验室开发的环烷酸丁酯产品,在通过生产厂家...  相似文献   

9.
粗环烷酸通过减压蒸馏切割为前馏分、中馏分及残留3部分,其中中馏分可直接作为精制环烷酸产品,富含中性油的前馏分则通过皂化萃取脱油工艺进行精制,制取纯度较高的精制酸。试验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馏分的切割点随真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真空度为O.085MPa、切割点控制在前馏分收率为35%时,将前馏分用过量5%,含量为12%的氢氧化钠在常温条件下皂化后,在乙醇与前馏分质量比为O.4,萃取剂与皂化物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萃取,所得环烷酸产品的环烷酸质量分数为95.4%,粗酸值为244.5mgKOH/g,可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下,采用具有特定配比的甲醇-水-氨提取溶剂体系,通过化学反应和提取过程,从新疆40号汽油机油馏分中提取环烷酸,其效率很高.原料油的酸值从1.71mgKOH/g降至0.097mgKOH/g,达到GB485-84(1988)要求.试剂可重复使用.所得环烷酸纯度超过石油部部颁标准三级品的纯度.这可能是从新疆石油重质馏分中提取环烷酸的一种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皂化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合成了适用于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的非负载型环烷酸镍催化剂,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XRD和SEM对该催化剂硫化后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烷酸和NaOH摩尔配比为1∶0.995、皂化反应温度为95℃,N iSO4溶液浓度为10%、复分解反应时间为2 h,复分解反应温度为90℃时,合成的催化剂中镍金属含量最高。通过釜式反应评价了该催化剂在委内瑞拉380号燃料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中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抑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环烷酸正十八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精制石油环烷酸和正十八醇为原料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备环烷酸正十八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带水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酯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原油脱钙剂作用机理及其脱钙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化学剂诸如EDTA钠盐、六偏磷酸钠盐、盐酸和RPD作为原油脱钙剂时对原油脱钙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原油脱钙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原油脱钙过程中,脱钙剂与原油中石油酸钙的作用类似于复分解反应,原油中的环烷酸钙转化为环烷酸钠或环烷酸。不同化学剂与原油中钙之间存在化学计量关系,EDTA钠盐和六偏磷酸钠盐类化学剂在络合脱除原油中钙的同时会使原油中钠离子增加。RPD新型脱钙剂避免了钠盐化学剂的缺点,对新疆克拉玛依九区稠油、北疆原油及苏丹稠油等不同性质高钙原油,在剂钙质量比为4.0时脱钙率达90%以上。原油脱钙后,原油中的石油酸钙盐转化生成石油酸组分,不给原油引入新的有害杂质。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环烷酸及其环烷酸盐在内燃机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生  徐文清 《润滑油》2000,15(2):43-46
介绍了新疆环烷酸的资源、生产工艺、提纯精制、高碱性环烷酸钙制备及其在内燃机油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烷酸精制工艺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我国环烷酸精制工艺的现状、特点及进展 ;论述了环烷酸、环烷酸盐、环烷酸有机衍生物的工业应用及前景。指出了我国在研究开发环烷酸系列产品时 ,应朝着高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烷酸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催化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重油微反装置上进行了环烷酸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催化转化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装填量以及掺混直馏柴油对环烷酸转化率和脱酸效果的影响,并与环烷酸的热转化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烷酸在酸性催化剂上的催化脱酸反应很容易进行,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400℃)脱酸率接近100%;而相同条件下的热脱酸效果较差。反应温度和催化剂装填量的改变不影响环烷酸的脱酸率,但是会影响转化率与产物分布,其影响规律与常规催化裂化相似。环烷酸的脱酸反应生成CO和CO_2,但以CO为主。直馏柴油的加入并不影响环烷酸的催化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质高酸原油酯化脱酸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酸原油的加工是炼油厂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开发了一种用于高酸原油酯化脱酸的固定床酯化催化剂,使高酸原油中的环烷酸与甲醇反应生成环烷酸甲酯来降低原油的酸值和腐蚀性。结果表明,SnO是催化酯化脱酸催化剂的有效活性组分,适当增大催化剂的孔径可提高原油的酯化脱酸率。该催化剂应用于中海绥中36-1高酸原油,可有效降低原油的酸值,在反应温度300℃、醇/油质量比0.02,体积空速1.0h-1时,可使原油的酸值由2.8mgKOH/g降低到0.34mgKOH/g, 能够满足炼油厂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加工高酸原油是炼油厂面临的一大难题。在ZnMgAl类水滑石为催化剂作用下,原油中的环烷酸与乙醇反应生成环烷酸乙酯,可有效降低原油的酸值并降低其对设备的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ZnMgAl-HTlc是一种有效的酯化脱酸催化剂,反应后其结构基本未变。在醇酸摩尔比3:1,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40min,原油和催化剂质量比200时,可使辽河高酸原油的酸值由3.61 mgKOH/g降至0.22 mgKOH/g,能够满足炼油厂在不进行材质升级条件下加工高酸原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process to reduce the acid number of a high acid content petroleum fraction. The fraction was treated with methanol under conditions sufficient to form the naphthenic acid esters. In this way, the acid number of the petroleum fraction could be lowered. SnO could accelerate petroleum oil esterification. The acid removal ratio was much higher in the presence of SnO than without it.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reaction temperature 300°C, the quantity of methanol in oil was 5.0 wt%, the quantity of catalyst SnO was 4.0 wt%, and a longer reaction time was preferable.  相似文献   

20.
减二线馏分油是生产润滑油的主要原料,但其中的环烷酸在炼油厂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腐蚀问题。采用机械滚球法制备镁铝水滑石催化剂,将其用于中海减二线馏分油催化分解脱酸反应,考察反应条件对催化剂脱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是一种有效催化分解脱除减二线馏分油中环烷酸的催化剂,通过机械滚球技术制备的镁铝水滑石催化剂具有强度大、孔结构较好等特点,在反应温度为320 ℃、反应时间为60 min、催化剂与原料油质量比为20%、反应压力为0.1 MPa的工艺条件下,中海减二线馏分油的酸值从4.32 mgKOH/g降到0.46 mgKOH/g,能够满足炼油厂在不进行材质升级条件下加工减二线馏分油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