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乳化剂、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DCOIT)芯材、甲醛为固化剂、冰醋酸(HAc)和氢氧化钠(NaOH)为pH值调节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DCOIT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壁材浓度、壁芯比、反应时间、pH值、搅拌速率和乳化剂类型等对微胶囊的粒径、稳定性和包埋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当w(壁材)=3%、壁芯比=m(壳层单体)/m(核层单体)=3、反应时间为2 h、pH≤4.5和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时,相应DCOIT微胶囊的性能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明胶(GE)和阿拉伯胶(AG)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昆虫β-蜕皮激素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获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β-蜕皮激素微胶囊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β-蜕皮激素微胶囊的释放行为和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壁材质量分数为3%,芯壁材质量比为1:1,前期pH值为4.6,后期pH值为8.0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形成壁膜光滑,大小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其平均粒径大小为5μm,载药量与包覆率分别达到68.5%和63.4%。微胶囊能够明显延长蜕皮激素的释放时间及增强蜕皮激素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原位聚合法制备分散染料微胶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尿素和甲醛为壁材,分散染料酸性红GP(C.I.266)为囊芯制备了分散染料微胶囊。用SEM和Zeta激光粒度测定仪观察分析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讨论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实验,提出了制备该分散染料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壁材n(尿素)∶n(甲醛)=2∶3,分散剂阿拉伯树胶质量分数为5%,m(芯材)∶m(壁材)∶m(分散剂)=1∶7 25∶2 5,在pH=3,80℃和搅拌速率为1500r/min的体系中反应2h。  相似文献   

4.
以β-环糊精为壁材,滇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饱和溶液包埋法制备滇牡丹籽油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滇牡丹籽油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为壁材:芯材=10:1、包埋时间为3h、包埋温度为45℃、乳化剂量为0.6%;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滇牡丹籽油微胶囊产品颗粒圆整、大小分布均匀、产品表面光滑,包埋率达到98.83%。  相似文献   

5.
复合凝聚法制备避蚊胺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避蚊胺微胶囊.考察了几种主要因素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芯壁材比例1:1、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40 ℃、搅拌转速2 000 r/min.避蚊胺的包埋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6.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厌氧胶固化引发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芯材、脲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通过单因素比较法讨论了影响微胶囊制备的几个主要因素。实验表明,制备脲甲醛树脂微胶囊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尿素)∶n(甲醛)=1.0∶2.0,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为10∶3,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分数为2.5%,乳化剪切速度为2 000 r/m in,加酸速度为40 m in内把pH降到1.5。实验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约为100μm。  相似文献   

7.
《合成纤维》2017,(2):8-12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制备薄荷油微胶囊并与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得到了芳香纤维。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获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芯壁质量比2∶3、壁材质量分数8%、乳化剂质量分数0.8%、缩聚时间2 h;所得的微胶囊平均粒径小(4.568μm)、热稳定性好、形貌规整且产率高(63.17%)。以PP为基体制备微胶囊质量分数20%的母粒,再与PP进行共混熔融纺丝,结果表明:当共混物中微胶囊的实际添加质量分数为2.5%时,共混物可纺性好,纤维的强度可达3.4 c N/dtex。在纺丝前后微胶囊的含油率变化不大,纤维中的含油量为14.05 mg/g。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季铵盐/维生素E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青  刘晓锋  杨卓鸿 《广东化工》2013,40(4):158-160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季铵盐/维生素E微胶囊。通过可拍摄数码生物显微镜观察整个微胶囊制备过程的形态,研究反应过程的工艺条件对微胶囊乳液的影响,得到工艺制备的最佳条件是:以吐温-80和司班-80(1:1)作为乳化剂,用量为0.6%,壁材浓度为1.1%,芯壁比为1:1.5,乳化搅拌速度为2000 r min-1;复凝聚反应pH为5.2~5.4,时间为30 min;交联固化pH为5.8~6.0,时间为150 min。得到的微胶囊粒径在5~10μm,产品的载药量23.4%,包封率为85.0%。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研究了光甘草定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探讨了芯壁质量比、增溶剂使用量、乳液均质时间和搅拌速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为2∶1,增溶剂为0.5%,均质时间为10 min,搅拌速度为750 r/min。通过本工艺制备得到的光甘草定微胶囊包裹率可达40%,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3.91μm),将其喷雾干燥后得到光甘草定微胶囊粉末为淡黄色,无刺激气味,可溶于丙二醇等有机溶剂。包裹后的光甘草定微胶囊,减淡了原有的棕黑颜色和刺鼻气味,可很好地用作化妆品美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壁材,通过单凝聚法制备酞菁酮颜料纳米微胶囊。结果表明,PVP质量、分离剂的加入方式以及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和分散性有影响,其中较佳的制备条件为:芯壁比为1.07,分离剂Na_2SO_4按10 m L/min的速度加入,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此时,可以制得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小于100 nm的酞菁酮微胶囊,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季铵化壳聚糖(QCTS)为壁材、腐殖酸(HA)为芯材,制备季铵化壳聚糖包覆腐殖酸(QCTS/HA)微胶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表征。以芯壁比〔m(HA):m(QCTS)〕、固化剂用量和搅拌速度作为单因素,探讨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并且对最佳制备条件下的微胶囊进行了形貌观测以及吸水和保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QCTS/HA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m(HA):m(QCTS)=3:1,固化剂用量为总质量的1%,搅拌速度为500r/min;与相同条件下未改性的微胶囊CTS/HA相比,改性后的QCTS/HA微胶囊包覆层表面孔隙结构比较完善,分布均匀,孔洞较多,具有更加优异的吸水和保水性能,其12h的吸水率和保水率分别高达348%和208%。 关键词:季铵化壳聚糖;腐殖酸;核壳结构;微胶囊;吸水性能,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2.
油田堵漏剂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吸水性固体颗粒吸水后体积会增加几十倍乃至更大,所以以它为芯材制备微胶囊有一定的难度。本实验就是以高吸水性固体颗粒为芯材,选择合适的壁材来制备微胶囊。实验以流化床喷涂法(现今已被广泛应用)制备油田堵漏剂微胶囊,结果证实了壁材的可适用性。此外还探讨了壁材的流量、压缩空气的流量、喷嘴高度及颗粒大小对微胶囊壁厚及表面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流量Q=122mLh-1,压缩空气流量q=0.76m3h-1,喷嘴高度H=11.5cm,芯材粒径为dP=0.454mm,在此条件下的最佳壁厚度为:190~200mm。  相似文献   

13.
张佳  肖作兵  胡静  周如隽  李百川 《精细化工》2013,(3):308-312,319
以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为壁材,晚香玉香精为芯材,通过包合法制备一氯三嗪-β-环糊精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研究了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粒径的影响,并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及热重分析仪(TGA)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V(乙醇)∶V(水)=1∶0.67,m(香精)∶m(壁材)=1∶15,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度1 300 r/min,温度为35℃的条件下制备的晚香玉香精一氯三嗪-β-环糊精纳米粒的粒径为216.4 nm,粒径分布系数(PDI)为0.221,香精装载量达17.2%,能减缓高温下香精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以季铵化壳聚糖(QCTS)为壁材、腐殖酸(HA)为芯材,制备了季铵化壳聚糖包覆腐殖酸(QCTS/HA)微胶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表征。以芯壁比[m(HA)∶m(QCTS)]、固化剂硫酸钠的用量和搅拌速度作为单因素,探讨了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并且对最佳制备条件下的微胶囊进行了形貌观测以及吸水性和保水性测试。结果表明,QCTS/HA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HA)∶m(QCTS)=3∶1,硫酸钠用量为QCTS/HA总质量的1.0%,搅拌速度为500 r/min;与相同制备条件得到的未改性微胶囊CTS/HA相比,改性后的QCTS/HA微胶囊包覆层表面孔隙结构比较完善,分布均匀,孔洞较多,具有更加优异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其12 h的吸水率和保水率分别高达348%和208%。  相似文献   

15.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芳烃油缓释微胶囊。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明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复合表面活性剂,芯壁材质量比为1∶1,剪切速率为700 r/min时,所制备微胶囊大小均匀,平均粒径在60μm左右,表面光滑,包覆较好。通过热挥发失重实验研究了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205℃加热4 h,芳烃油微胶囊挥发率只有31.8%,远低于芳烃油的挥发率58.4%。表明微胶囊能够明显减缓芳烃油释放速率,为芳烃油缓释微胶囊在沥青中的应用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阿拉伯胶为壁材,雷公藤提取物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阿拉伯胶/雷公藤微胶囊。以雷公藤提取物含量、芯材比、反应温度、搅拌转速为考察因素,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了微胶囊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雷公藤提取物含量15%、芯材比1∶1(g∶g)、反应温度45℃、搅拌转速500r·min~(-1),在此条件下,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达到86.22%和54.75%,所得微胶囊呈球形,未发生粘连现象,其在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性能稳定性高,50min左右即可释放出雷公藤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7.
以改性胺固化剂(1618)为囊芯、聚醚酰亚胺(PEI)为囊壁,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EP(环氧树脂)固化用PEI包覆1618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固化剂芯材已被微胶囊PEI壁材成功包覆,其热稳定温度为130℃;以明胶作为分散剂时,制得的固化剂微胶囊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随着芯壁比的增加,固化剂微胶囊的表面变得光滑、致密,并且其平均粒径减小(当芯壁比从1.0∶2.0增至1.5∶1.0时,平均粒径由45.8μm减至24.7μm)。  相似文献   

18.
溶剂蒸发法制备磁性微胶囊及其相关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苗  罗艳 《精细化工》2012,29(9):844-849
将共沉淀法所得纳米OA-Fe3O4(油酸改性Fe3O4)分散于不同介质中形成磁流体作为芯材,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壁材,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磁性微胶囊。对不同芯材及乳化剂进行筛选;考察乳化剂用量、m(芯材)∶m(壁材)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通过XRD、FTIR、TEM、SEM、光学显微镜、VSM(振动样品磁强计)对纳米OA-Fe3O4和磁性微胶囊的有效成分、形貌、热性能、磁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颗粒有效成分为Fe3O4,且可形成稳定磁流体。OA-Fe3O4粒径在3~15 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43.3 emu/g,具有顺磁性。以分散在n-C16H34的OA-Fe3O4磁流体为芯材,w〔SDS(十二烷基硫酸钠)〕=2%的水溶液为乳化剂,m(芯材)∶m(壁材)=5∶1,乳化转速800 r/min条件下可制得外形规整,壁厚1~2μm,且粒径集中于(10±2)μm的磁性微胶囊。该胶囊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6.9 emu/g,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  相似文献   

19.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可制备易于过滤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最佳的制囊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为1%,芯材:壁材(质量比)=2:1,明胶:阿拉伯胶(质量比)=1:1,pH值为4.0,甲醛:明胶(质量比)=1:1。  相似文献   

20.
赵建勋  李宏颖 《应用化工》2013,(3):389-391,396
以环氧树脂为囊芯,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合成自修复微胶囊。考察了囊材和芯材的比例、反应时间、体系的pH、乳化剂的用量等因素对自修复微胶囊包覆率影响。确定了制备自修复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即囊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10∶9,加入15 mL质量分数为4%的SDS为乳化剂,在pH低于4.0时持续反应3 h合成包覆率为69.9%的自修复微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