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模拟法研究了热轧卷曲温度对汽车大梁钢510L氧化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精轧后的510L钢表面氧化皮主要由FeO层和少量Fe3O4层组成;在不同的卷取温度下,FeO层发生不同程度的共析反应,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表面氧化皮;在450~550℃时,FeO层共析反应发生的速度最快,形成的最终氧化皮中Fe3O4含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U71Mn钢轨材料磨损后的高温氧化行为,探讨高温和磨损对钢轨表面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 用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进行磨损试验,将磨损不同程度的材料在加热炉中进行氧化实验,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材料界面进行表征,用XRD对氧化物相进行分析,研究磨损对U71Mn钢轨材料表面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磨损量随载荷增加而变大.在800、900℃保温5 h后,未磨损材料比磨损材料质量增加明显.这是因为磨损材料表面产生划痕裂纹,空气中的氧在裂纹尖端快速吸附,扩散到裂纹尖端的基体中,生成氧化物,降低了裂纹前沿原子键结合能,造成材料表面大面积脱落.在900℃,未磨损U71Mn材料高温加热后,表面氧化膜主要为Fe2O3,500 N磨损材料高温氧化膜主要成分为FeO和Fe3O4相,1000 N磨损材料氧化膜主要成分为Fe2O3和Fe3O4相.结论 未磨损U71Mn钢轨材料的耐高温氧化性能明显优于磨损材料.磨损会加速材料高温损伤,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轮轨摩擦划痕严重影响高温氧化膜的相结构和附着力,从而影响钢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赵芳  孙克钧 《表面技术》2000,29(3):46-46
1酸洗概况 目前钢制保持架仍采用盐酸酸洗,其目的是洗去氧化铁皮、锈及絮毛刺.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一般是由三层组成,外层是三氧化二铁(Fe2O3),中间层是四氧化三铁(Fe3O4),内层是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FeO+Fe3O4).氧化铁皮有很多微观裂纹和孔隙,特别是内层比较疏松,因此,当钢板表面被酸液浸蚀后,酸液就通过氧化铁皮中的裂缝、孔隙、渗入钢板基体起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王斌  张建  李研  冯佃臣 《热加工工艺》2012,41(10):58-60
通过加入Al改善高温合金氧化膜的稳定性,并辅以微量强化元素Nb与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来提高高温合金抗氧化性。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合金,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Al元素对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的加入提高了钢的抗氧化性,但含5%Al试样的氧化膜表面出现大量裂纹;合金氧化膜主要是由Cr2O3和具有尖晶石结构的FeCr2O4、Fe3O4以及少量Al3Fe5O12组成。  相似文献   

5.
SPHC钢高温空气氧化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SPHC钢在500~1050℃之间的高温空气氧化动力学.通过扫描电镜对氧化层的形貌和厚度进行了观察,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氧化层进行了相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PHC的高温空气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570℃以下氧化时,氧化层主要由Fe3O4和Fe2O3组成;570~80HD℃之间氧化时,氧化层由极薄的Fe2O3外层,Fe3O4中间层和靠近基体的FeO组成,FeO层厚度占整个氧化层的90%以上;900℃氧化时,FeO层中出现许多颗粒状的Fe3O4小颗粒.  相似文献   

6.
Fe-30Mn-9Al奥氏体钢高温循环氧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Fe-30Mn-9Al奥氏体钢在700℃、800℃和950℃空气中循环氧化160 h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Fe-30Mn-9Al奥氏体钢在700℃和800℃氧化时,初期增重较快,随着循环次数增加,氧化增重减小,氧化160 h分别增重1.00和4.08 mg/cm2.氧化层主要由Mn2O3,Al2O3和(Mn,Fe)2O3等相组成.在950 ℃,钢的氧化增重显著上升,160 h增重43.50 mg/cm2,表面形成了Fe2O3、MnO2以及MnAl2O4、Al2Fe2O6等复合氧化物.800℃下循环氧化后形成了多层氧化物膜 ,外层以Mn2O3型氧化物为主,内层以Al2O3为主;钢基体表面为 富Fe、贫Mn的铁素体层.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92钢在90%Ar+10%H2O(均为体积分数)气氛中750℃条件下的氧化行为。方法在管式炉中进行高温氧化实验,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氧化膜的形貌、结构和成分。结果 T92钢在高温水蒸气环境中,氧化初始阶段的氧化产物为Fe2O3和FeCr2O4。随后的氧化过程中,Fe快速向外扩散,氧化加速。最终的氧化膜呈双层结构,内层为Fe2O3和FeCr2O4,外层为Fe2O3,氧化层内存在孔洞,且有裂纹。结论 T92钢在氧化初期不生成保护性富Cr氧化膜,在高温水蒸气环境中的氧化严重。  相似文献   

8.
粒径为20—30nm的α—Fe粒子由CWCO2激光气相热解Fe(CO);方法制备.对α一Fe纳米粒子从室温到高温的氧化研究表明,在低于150℃条件下,氧化产物为Fe3O4;200-300℃则为γ—Fe2O3;高于400℃,γ—Fe2O3转变为α—Fe2O3.高温氧化过程中无Fe3O4和FeO(浮氏体)形成用TEM和XRD分析表明,α—Fe纳米粒子氧化产物γ一Fe2O3及α一Fe2O3仍为纳米微粒,而且具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形态本文还探讨了氧化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称重法测得了奥氏体不锈钢Cr18Ni3Mn11Cu3NbN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该钢在700℃和800℃的氧化曲线遵循抛物线氧化规律,根据平均氧化速度的评级标准,在此温度下钢"完全抗氧化"。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氧化膜表面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该钢700℃氧化膜致密完整,主要由Mn2O3、MnFe2O4(尖晶石结构)和Cr的氧化物组成;800℃氧化膜出现脱落,主要由Mn2 O3、MnFe2 O4(尖晶石结构)、Cr的氧化物和Fe的氧化物组成;900℃氧化膜脱落严重,主要由Mn2O3、Fe2O3、尖晶石结构的MnFe2O4组成。  相似文献   

10.
《锻压技术》2021,46(7):214-220
奥氏体不锈钢被广泛应用在工业、装修、食品、医疗机械等领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然而,在高温加热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氧化皮会造成钢板产生局部裂纹,影响钢的表面质量。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了钢表面氧化皮在加热和热轧条件下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600℃时,奥氏体不锈钢表面会形成薄而致密的Cr_2O_3氧化层;随着温度的升高,钢表面逐渐形成了均匀的双层氧化层,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厚;在1250℃时,上层的氧化皮Fe_3O_4容易脱落,与基体分层,下层与基体结合紧密的氧化皮主要为FeO与Cr_2O_3和含Si元素形成的尖晶石氧化物。而轧制过程中,单层氧化皮脱落后,经过循环氧化破坏,基体表面为破碎块状组织,此时的氧化皮主要由铁的氧化物、Cr_2O_3沉淀以及FeCr_2O_4组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隧道炉不能实现自动控制而导致温度控制精度低、能耗高等问题,在对现有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了基础自动化(L1)系统的炉温闭环算法及参数,开发了功能齐全的过程控制(L2)系统并投入运行。生产结果表明,新的L1及L2系统可提高板坯的温度控制精度,板坯温度同板差低于±20 ℃的命中率达到了96%,煤气消耗下降了7 kg/t,同时产品表面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半固态连铸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 ,并对半固态连铸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立弯型连铸机的工艺和设备特点。该连铸机适于生产230mm~400mm的铸坯,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谢健 《模具制造》2006,6(8):24-25
以冲床直线运动为传动,实现零件的直线和旋转运动,设计了1副立式旋转连续冲压模。对圆筒形零件冲孔加工,较单工序提高工效约5倍。  相似文献   

15.
对薄板坯连铸连轧实现的条件及控制功能分析后认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厚板连铸相比,具有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更简单的生产环节、更完善的自动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陶金明  蔡娥 《连铸》2011,(Z1):23-27
自我创新是中国连铸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一直以来,冶金工作者们都在探索新技术开发之道,希望克服纯理论研究严重脱离现实,实际应用开发又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中冶连铸的的研发机构,致力于在工程实际基础上进行连铸新技术开发,如今已经生产出了一系列连铸相关技术,这些技术经过实际工业化应用的反复锤炼,已被客户证明是先进,实用,易用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7.
翟雪川 《连铸》2011,30(2):14-15
唐钢第二钢轧厂连铸检修车间自2010年3月份正式运行PM项目(点检定修)以来,为降低连铸机设备事故率,提高连铸机设备的完好率,保证连铸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稳产高效,全厂5台连铸机组实施了点检定修工作,笔者对此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芳纶纤维增强连续PE管的制造技术、应用特点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叙及冲天炉炉前铁渣连续分离装置主参数的计算及结构特点,对冲天炉技术改造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并分析了其作用原理,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铸坯的表面质量,着重分析探讨了工业上实现钢的软接触电磁连铸在结晶器结构、材质以及电磁场参数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高频调幅磁场电磁连铸技术和无结晶器振动的电磁连铸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