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脱氢芳樟醇催化重排合成柠檬醛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廉价易得的催化剂钛酸丁酯和氯化铜 ,以脱氢芳樟醇为原料 ,在酸性条件下对催化重排制取柠檬醛进行了探索。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脱氢芳樟醇转化率和反应收率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分别为 12 5℃、3小时和 2 .5 % (重量计 )。相应转化率 90 %以上 ,收率达 73.1% ,接近钼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柠檬醛的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脱氢芳樟醇为原料,在乙酰丙酮酸钼、苯甲酸、二甲基亚砜(DMSO)的甲苯溶液中催化重排合成柠檬醛,考察了柠檬醛在不同体系中的热敏性.确定了首先将DMSO、苯甲酸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再用精镏分离甲苯和柠檬醛的操作策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和弱碱水溶液洗涤去DMSO和苯甲酸,改变精镏真空度及回流操作比,能够很好地回收甲苯,产品中柠檬醛的质量浓度达到98%以上,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3.
脱氢芳樟醇合成柠檬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柠檬醛是合成紫罗兰酮类香料以及合成维生素A,E等医药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在选择聚钒有机硅氧烷为主催化剂,并在一定的助催化剂作用下,以石蜡油为有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对脱氢芳樟醇合成柠檬醛的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过真空蒸馏后得到产物,并通过GC-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催化剂原料配比为二苯基二氯硅烷:正钒酸钠为3:1;适宜的经剂焙烧温度为100℃,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4小时。通过实验我们初步得到了使产品的产率为80%,纯度为90%的工艺条件。并对该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作了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分解法制备出Dawson结构磷钨酸铝AlH3P2W18O62·nH2O催化剂,以30% H2O2为氧源,催化氧化环己酮合成了己二酸.采用FT-IR、SEM、XRD、ED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反应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重复套用次数等因素对己二酸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优工艺条件为:w(催化剂)= 7.6%(基于环己酮质量),n(环己酮):n(30%H2O2)=100:450,反应时间6.0h,反应温度105℃.通过3次平行实验,己二酸平均收率为91.4%.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己二酸收率仍可达72.3%.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体碱催化剂KF/MgO催化环氧丙烷(PO)和正丁醇合成丙二醇丁醚,对催化剂进行了XRD、TEM、CO2-TPD表征,经FT-IR表征确认目标产物为丙二醇丁醚。同时对合成丙二醇丁醚的反应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反应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 ℃,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1.5%,n(丁醇)∶n(环氧丙烷)为4∶1。在此条件下,PO转化率达97.88%,丙二醇丁醚产率达81.34%。同时对催化剂使用寿命进行了考察,在重复使用4次之后,催化剂依然保持较高的活性,PO转化率达90.86%,丙二醇丁醚产率达76.13%。  相似文献   

6.
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脱氢芳樟醇选择性加氢合成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等实验条件下,考察Lindlar催化剂、RaneyNi、5%Pd/C对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加氢反应合成四氢芳樟醇的影响,通过GC/MS、1HNMR确定了反应主要产物。以5%Pd/C为催化剂,反应温度90~92℃,氢气压力2.0MPa,反应时间4h,m(催化剂)∶m(芳樟醇减压精馏残液)=1.2∶100,残液中的芳樟醇、二氢芳樟醇质量分数分别为59.2%、38.3%,残液合成四氢芳樟醇反应收率96.3%,反应液中的四氢芳樟醇质量分数为96.5%。  相似文献   

7.
本报告记述了全俄香料研究所И.С.Аулъценко、А.Г.Бльфер、И.И.Сидоров等几位专家来我国与国内行业人士进行技术交流的概况。俄罗斯专家介绍了全俄香料研究所和卡路加香料厂关于一步法生产松油醇、从芳樟醇合成Egenal系列新香料、芳樟醇异构化制备香叶醇、脱氢芳樟醇异构制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合成α-突厥酮和紫罗兰酮系列产品、芳烃烷基化及合成麝香草酚、合成甲基铃兰醛和甲基兔耳草醛、酮麝香和葵子麝香的合成、γ-内酯的合成、苯乙醇的合成、脂肪醇脱氢制备脂肪醛、裂解设备、脱氢反应等14项香料研究及生产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从而可以大致了解俄罗斯香料研究和生产的概貌。  相似文献   

8.
以柠檬醛和丙酮为原料,在氢氧化钠催化条件下,经羟醛缩合反应先制备假性紫罗兰酮,再在磷酸催化条件下,经环化反应制备紫罗兰酮。采用正交法研究了一锅法条件下,柠檬醛合成紫罗兰酮工艺条件。合成假性紫罗兰酮优化工艺条件是:物料比n(柠檬醛)∶n(丙酮)=1∶6,催化剂用量比w(10%NaOH)∶w(柠檬醛)=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合成紫罗兰酮优化工艺条件:物料比n(柠檬醛)∶n(H_3PO_4)=1∶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 h。  相似文献   

9.
Pb、Bi改性Pd催化剂合成芳樟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翁羽飞  郭世卓  杨忠保  奚军  丁仙华  殷慧 《精细化工》2003,20(8):481-482,508
反应温度30~75℃,压力0.5~1.0MPa,以Pb、Bi改性的Pd催化剂合成芳樟醇,当催化剂中w(Pd)=1%时,脱氢芳樟醇转化率为99%~100%,合成芳樟醇选择性大于98%。产品经减压精馏,w(芳樟醇)>98%,收率为80%~90%。以Lindlar催化剂合成芳樟醇,脱氢芳樟醇转化率为99%~100%,合成芳樟醇选择性为95%~97%。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脱氢芳樟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脱氢芳樟酯,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方法、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当n(脱氢芳樟醇):n(乙酸酐)=1:1.2、反应温度80℃、催化剂用量为醇酐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3.5h时,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赵岩  李秀萍  赵荣祥 《化工学报》2021,72(8):4391-4400
低共熔溶剂广泛应用于氧化脱硫过程,开发新型的低共熔溶剂并进一步提升脱硫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苯酚为氢键供体合成了ChCl/2Ph型低共熔溶剂。通过FT-IR和1H NMR证实了苯酚和氯化胆碱之间存在氢键作用。以苯酚型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钛为催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了反应温度、V(ChCl/2Ph)/V(Oil)、n(H2O2)/n(S)、催化剂用量以及硫化物类型对脱硫率影响。实验表明最佳反应条件如下:模拟油量为5 ml,V(ChCl/2Ph)/V(Oil)=2∶10, n(H2O2)/n(S)=6,催化剂用量为0.01 g,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180 min。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98.2%。求得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41.9 kJ/mol。含有催化剂的低共熔溶剂相可以重复使用5次且活性没有明显降低。机理研究表明形成钛的过氧化物和Br?nsted酸性是具有较高脱硫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过氧化氢叔丁醇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在甲苯溶剂中首次了合成γ-叔丁基过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利用红外吸收光谱、1H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对产物表征,确定其结构。通过研究催化剂种类、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探讨出实验最佳方案为: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40℃,n(过氧化氢叔丁醇):n(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2:1,催化剂用量为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质量的1.5%。在此条件下,产物产率最高为42%。  相似文献   

13.
以氟苯和肉桂醇为起始原料,氟苯经傅克烷基化、水解、羰基还原和溴代得到双(4-氟苯基)溴甲烷,肉桂醇经氯代,再和哌嗪反应制得肉桂基哌嗪,然后与双(4-氟苯基)溴甲烷反应,最终制得产品.并做了重复性实验验证了稳定性.通过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合成盐酸氟桂利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氟苯):n(AlCl3):n(PEG-400)=1:1.1:0.04,45℃反应2h,n(4,4'-二氟二苯甲酮):n(硼氢化钠)=1:0.6,乙醇作溶剂,50℃保温2h,选择NBS作为4,4'-二氟二苯甲醇的溴代试剂,AIBN做引发剂,物料比为n(4,4'-二氟二苯甲醇):n(NBS):n(AIBN)=1:1:0.03,80℃反应3h,n(肉桂基氯):n(哌嗪)=1:3.5,50℃保温1.5h,粗品肉桂基哌嗪通过水洗、萃取和成盐等步骤提纯,收率达56.2%.盐酸氟桂利嗪的总收率由18.5%提高到30.0%,产物纯度在99%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和质谱进行了表征确定.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张旭斌  王富民  蔡旺锋 《化工进展》2016,35(5):1309-1313
采用有机胺法在无水条件下分解氯化铵制取氨气和氯化氢,对有机胺的筛选和氯化铵分解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分别考察了释放氨气过程和释放氯化氢过程中各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对多种有机胺[三己胺、三(2-乙基已基)胺、三辛胺和三月桂胺]分解氯化铵的反应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优有机胺用于实现对氨气和氯化氢的高效分离。实验表明:与其他有机胺相比,三己胺具有反应时间更短、氨气和氯化氢收率更高的优势。释氨过程中当三己胺与氯化铵以及异戊醇与氯化铵的摩尔比分别为1.4和6.84,氮气流量140mL/min时,在132℃下反应3.5h,氨气收率可达到97.5%;释氯化氢过程中当非极性有机溶剂十四烷与三己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1,氮气流量260mL/min时,在223℃下反应4.5h,氯化氢收率可达94.65%。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酸锌为主催化剂,氯化亚铜为助催化剂,缩酮经过重排反应合成2-(4-甲基苯基)丙酸,考察了催化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2-(4-甲基苯基)丙酸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4.5h,缩酮质量为8.1g,乙酸锌质量为0.7g,氯化亚铜质量为0.5g,收率达到89%。  相似文献   

16.
吴雪梅  丁同梅  赫崇衡  田恒水 《化工进展》2016,35(10):3263-3266
在干燥碱式碳酸锌催化剂的作用下,以尿素和乙二醇(EG)为原料合成碳酸乙烯酯(EC)。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并通过GC-MS、FTIR和XRD分析,初步探索了反应机理以及碱式碳酸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尿素质量的6%,原料配比n(EG)∶n(尿素)=1∶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3h,反应压力为0.01MPa时,碳酸乙烯酯收率达到91.64%。尿素和乙二醇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反应中,尿素首先分解生成异氰酸,异氰酸再与乙二醇反应生成中间产物2-羟乙基氨基甲酸酯(2-HEC),最后2-羟乙基氨基甲酸酯脱氨环化生成碳酸乙烯酯。所用碱式碳酸锌催化剂中存在Zn4CO3(OH)6·H2O和ZnO两种晶相,且以ZnO为主活性组分,两种晶相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17.
以乙二胺、尿素、甲醛和甲酸为原料,经过环化和甲基化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3-二甲基-2-咪唑啉酮(1,3-DMI)。通过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考察了溶剂、原料浓度、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催化剂对制备(1,3-DMI)收率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制备2-咪唑啉酮时,以水-乙二醇混合作溶剂;制备1,3-DMI时,甲醛(36%)∶甲酸(85%)摩尔比为1∶2.8,反应温度95~100℃,反应时间16 h,氯化亚铜和三乙胺作催化剂,用量分别是2-咪唑啉酮摩尔数的1.0%。总收率达到71%,纯度为98.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负载-还原法制备了钴-硼/二氧化锆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在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中的性能。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钴与二氧化锆物质的量比、钴与硼氢化钠物质的量比)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对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钴与二氧化锆物质的量比为0.16:1、钴与硼氢化钠物质的量比为1:5条件下制备的钴-硼/二氧化锆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速率最快。硼氢化钠水解制氢速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搅拌转速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动力学计算出钴-硼/二氧化锆催化剂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对硼氢化钠的浓度属于零级反应。钴-硼/二氧化锆催化剂的硼氢化钠水解反应活化能为43.97 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硫酸改性后的硅藻土为载体,Keggin结构磷钨酸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H3PW12O40/改性硅藻土,并对催化剂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N2-程序升温脱附(N2-TPD)表征。结果表明:酸改性后硅藻土的微孔增大增多,比表面积增大。H3PW12O40均匀分布在改性硅藻土载体上,负载后磷钨酸仍保持Keggin结构。以H3PW12O40/改性硅藻土为催化剂催化乙酸和正丁醇液相合成乙酸正丁酯,通过正交试验探索优化工艺条件。在较优工艺条件下,即w(40%H3PW12O40/改性硅藻土)=1.1%(基于反应物质量),n(酸)∶n(醇)=1∶3,125℃反应2.0h,酯化率高达98.1%。催化剂重复催化使用5次,酯化率仍可达86.1%。H3PW12O40/改性硅藻土可作为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高效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量少、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后处理简便、无废液排放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以活性炭为载体、氯金酸和氯化亚铜为活性组分,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无汞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通过添加氯化锡、氯化铋和氯化铈等助剂制备多组分无汞催化剂,考察多组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辅助组分与助剂可以显著提高无汞催化剂催化活性。使用正交法筛选出AuCl_3-CuCl-SnCl_4-BiCl_3-CeCl_3/C催化剂,乙炔转化率达90. 8%,氯乙烯选择性为99. 6%,最佳质量配比为2%AuCl_3/21%CuCl/9%SnCl_4/4%BiCl_3/2%CeCl_3。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40℃,进料比V(HCl)∶V(C_2H_2)=1. 05,活化时间8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