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制作酿甜椒凉拌菜的各类主要原料及成品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细菌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乳酸菌数、肠杆菌数、球菌数、酵母菌数检测;在不改变成品口感的前提下,对原料进行热烫处理,统计减菌率,确定改进配方,对酿甜椒凉拌菜作4℃冷藏,序时观察菌群变化,拟定产品保质期,为餐饮业实施该类食品的HACCP管理体系,确保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调查奶油素色拉类食品制作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与卫生质量变化情况,为餐饮业实施该类食品的HACCP管理体系,确保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参照文献并经试制拟定奶油素色拉基础配方,对制作色拉的各类主要原料及成品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细菌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乳酸菌数、肠杆菌数、球菌数、酵母菌数检测;在不改变成品口感的前提下,对原料进行热烫处理,统计减菌率,确定改进配方;对色拉作4℃冷藏,序时观察菌群变化,拟定产品保质期。奶油素色拉基础配方制品细菌菌落总数为2.3×104CFU/g,其中87%来自香菜,7%来自甜椒,来自其余原料的仅占较小比例。厨房制作的奶油素色拉受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香菜、甜椒等原料,通过对这些原料预灭菌,成品冷藏,及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可有效控制其细菌数,延长保质期,降低食物中毒风险,对餐饮业该类食品的安全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素菜色拉类食品制作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与卫生质量变化情况,为餐饮业实施该类食品的HACCP管理体系,确保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文献并经试制拟定素菜色拉基础配方,对制作色拉的各类主要原料及成品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对基础配方成品调整调味品用量,统计减菌率,确定改进配方;对色拉作4℃冷藏,序时观察假单胞菌、肠杆菌、球菌、乳酸菌等菌群的变化,结合产品的感官品质变化,拟定产品保质期.结果:素菜色拉基础配方制品菌落总数几何均数为1.5×104 cfu/g,其中56%来自酸黄瓜,来自胡萝卜和番茄的分别占18%和11%,来自其余原料的均占较小比例.在不改变口感前提下,增加5倍量白醋的新配方可减菌80%,同比4℃冷藏的保质期可由3天延长至5天.结论:厨房制作的素菜色拉受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主要来自酸黄瓜等各类原料,通过增加食醋使用量,成品冷藏,及避免二次污染,可有效控制其细菌数,延长保质期,对餐饮业安全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非洲风味色拉食品制作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与卫生质量变化情况。方法 试制拟定非洲色拉的基础配方, 改进工序, 观察基础配方和改进配方制作的色拉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合产品的感官品质变化, 拟定产品保质期。结果 非洲色拉基础配方制品菌落总数几何均数为2.1×103 cfu/g, 其中74.1%来自黄瓜, 10.0%来自番茄, 4.9%来自洋葱, 而生菜叶和鸡蛋分别占7.7% 和2.7%。通过对原料进行热烫处理, 增加3倍量白醋的新配方减菌率可达到71.4%, 保质期可由3 d延长至5 d。结论 本研究对该类食品的安全经营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醋油色拉类食品制作与冷藏过程中微生物污染与卫生质量变化情况,为餐饮业实施该类食品的HAC—CP管理体系、确保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文献并经试制拟定醋油色拉基础配方,对制作色拉的各类主要原料及成品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检测;对主要原料进行沸水烫洗或杀菌剂洗涤处理、对基础配方制成品调整调味品用量或对制成品进行冷休克处理,统计减菌率,确定改进配方;对色拉作4℃冷藏,序时观察假单胞菌、肠杆菌、球菌、乳酸菌等菌群的变化,结合产品的感官品质变化,拟定产品保质期。结果:醋油色拉基础配方制品菌落总数几何均数为5.0×104cfu/g,其中来自黄瓜的占73.4%,来自番茄和卷心菜的分别占16.0%和8.7%,来自其余原料的均占较小比例。在不改变口感前提下,将主要原料放入浓度为100mg/L的84消毒液中浸泡10min,醋油调味汁配方中的冷开水改用热开水,从而得到的改进配方可减菌76.O%,同比4℃冷藏的保质期可由3d延长至4d。结论:厨房制作的醋油色拉受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主要来自黄瓜等各类原料,通过用84消毒液对主要原料进行处理、醋油调味汁配方中的冷开水改为热开水、成品冷藏及避免二次污染,可有效控制其细菌数、延长保质期,降低食物中毒风险,对餐饮业该类食品的安全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凉拌面皮原料进行处理,在保证口感的前提下,以100℃热水中烫制面皮、绿豆芽3 min,胡萝卜去皮处理,检测了凉拌面皮的主料及成品的细菌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葡萄球菌数、乳酸菌数及肠杆菌数;通过计算减菌率确定改进配方;对凉拌面皮成品4℃冷藏,观察菌群变化拟定其保质期.结果表明:凉拌面皮基础配方成品细菌菌落总数为2....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生菜为主料,加入青椒、香菜、芥末、胡椒粉等配料经拌匀制成番茄拌生菜,分析其细菌数来源表明,其中84%来自生菜、15%来自香菜。经沸水烫洗2min处理后,分别减菌95%和87%,并使菜肴成品减菌98%;其中对各类菌的减菌率大小依次为肠杆菌假单胞菌乳酸菌;在4℃放置的保质期由3d增至4d,表明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冷藏时自制凉菜微生物菌群构成和卫生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以香菜为主料,加入泡红辣椒、酱油、盐、香油等调配料经拌匀制成麻辣香菜,分析其细菌来源。结果:其中85.2%来自香菜,14.8%来自泡红辣椒,对香菜进行2min热烫处理,对泡红辣椒进行高压灭菌20min处理后,减菌率分别为99.9%和99.8%。结论:其中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在4℃放置的保质期由3天增至5天,表明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鲜切草鱼片的鲜度变化及微生物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鲜切草鱼片在4℃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进行研究,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鱼片中的微生物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实验表明4℃冷藏的鲜切草鱼片在冷藏3d内处于一级鲜度范围,冷藏8d后鱼肉严重腐败,其在4℃冷藏的贮藏期限为5~6d;在冷藏期间各种腐败微生物数量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初步确定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乳酸菌为鲜切鱼片中生长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干海带为原料制成即食凉拌海带丝工艺。结果表明,将海带丝于2.0%醋酸+1%黄酒混合液中浸泡15min,可以有效去除海带的腥味;脱腥后的海带丝放于有效氯为50mg/kg的二氧化氯中浸泡3min,可以起到很好的减菌效果;冷藏温度与保质期的关系密切,以细菌总数为评价指标,5℃冷藏,产品的保质期可达49d.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抑制冷却牛肉贮藏(0~4℃)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肉品腐败变质,分别采用2%乳酸、2%醋酸、1%乳酸+1%醋酸以及无菌蒸馏水(对照组)喷洒处理冷却牛肉,用聚乙烯袋包装后4℃贮藏,测定0、1、3、5、7、10 d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假单胞菌、pH值和色泽。结果表明:2%乳酸、2%醋酸、1%乳酸+1%醋酸均可有效减少冷却牛肉中微生物,2%乳酸减菌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假单胞菌最高分别减少3、2、3、5个数量级,且对牛肉pH值和色泽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2%乳酸喷雾处理明显抑制了冷却牛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冷鲜牛肉保质期,与传统冷藏相比可延长5~7 d。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莴苣凉拌黄瓜原料进行处理,经过细菌培养,结合菜品的感官评价,得出最佳莴苣热烫时间,并做4℃冷藏,得出菜品优势菌为假单胞菌,拟定菜品保质期。结果表明:莴苣凉拌黄瓜原菜品细菌总数为4.3×104 cfu/g,其中1.86%来自莴苣,98.14%来自黄瓜,经感官评价得出改进菜品处理方式为莴苣最佳热烫时间2min及黄瓜去皮,改进菜品细菌总数为1.5×102 cfu/g,减菌率达98.75%,效果明显。原菜品在4℃可保存4天,而改进菜品在4℃可延长保质期至8天,说明热烫和去皮可有效控制细菌数,延长保质期,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选取3种酸奶发酵剂09D-B、YT-A和YT-B,制成酸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酸奶样品在发酵过程和保质期内的酸度、黏度、pH值和乳酸菌活菌数的变化趋势,研究不同发酵剂对酸奶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剂YT-A的后酸化能量最弱,在4℃冷藏20 d后,酸度仅上升了9°T,产品黏度较高,在冷藏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为4.6×107个/mL,在4℃冷藏和20℃常温贮存过程中,产品的感官状态和组织状态均优于发酵剂09D-B和YT-B。  相似文献   

14.
以青椒为主料,皮蛋为配料,加入香油、酱油、味精、蒜末,制成皮蛋拌青椒制品,对其制作和保藏过程中的细菌学变化进行了实验性观察。结果表明,该原菜品的细菌菌落总数为8.7×104CFU/g,其中90%来自青椒,8%来自皮蛋;对这两类实验材料分别以100℃水热烫2min后成为新菜品,减菌率达到99.26%和98.75%;将两类制品置4℃保藏,保质期由24h增至120h。  相似文献   

15.
对嗜酸乳杆菌发酵复原乳酸奶(凝固型)的最适配方、生产条件及保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12%全脂无糖奶粉做的还原乳为原料,添加6%的蔗糖,接种量为5%,在37℃下发酵4h后,放在室温(25℃)下24h,可获得风味较好的酸奶,其酸度可达到72oT,粘度为500mPa·s,活菌数3.7×107cfu/mL。常温下(25℃)贮藏期为3d,冷藏(4℃)贮藏期为15d,冷藏后酸度和粘度都没有太大变化,活菌数可保留106cfu/mL以上,仍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青椒、生蒜为主料,加入盐、味精、香油等调味料经拌匀制成蒜泥青椒,分析其细菌来源,其中94%来自于青椒、2.7%来自于生蒜。经沸水2min热烫后,减菌率均在98%以上。热烫处理能够抑制菜品中大肠杆菌的生长;使菜品在4℃下保质期由4天延至5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草鱼内脏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以草鱼内脏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鱼油,将草鱼内脏鱼油分别置于冷藏(4 ℃)、常温(25 ℃)和37 ℃条件下贮藏60 d,定期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并运用指纹特征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载荷分析等电子鼻技术定期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低温贮藏时(4 ℃ )的草鱼内脏粗鱼油酸价、过氧化值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均不明显;在常温(25 ℃)及37 ℃贮藏温度下草鱼内脏粗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均明显升高,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较大,尤其37 ℃时变化显著;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作为鱼油是否变质的评判标准,4 ℃时保质期约为55 d,25 ℃时保质期约为40 d,37 ℃时保质期约为30 d;鱼油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氮氧化合物、硫化物和芳香成分等物质。本研究为草鱼内脏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可食天然复合保鲜膜对低温肉制品的保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可食性胶原蛋白和壳聚糖与乳酸链球菌素(Nisin)等制成的天然复合保鲜膜对低温肉制品进行浸渍、杀菌、真空包装等处理后,分别置于微温(30~40℃)、常温(20~25℃)、冷藏(0~4℃)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期菌落总数、TVB-N、H2S等指标及感官评定。结果表明,Ⅰ组(2%胶原蛋白 0.05%Nisin 0.03%VE 0.25%茶多酚)和Ⅱ组(2%胶原蛋白 2%壳聚糖 1%醋酸 0.05%Vc 0.03%烟酰胺)的复合保鲜膜处理,其保质期均优于对照组。在微温条件下,Ⅰ、Ⅱ组的保质期分别达30、40d,比对照分别延长10、20d;常温下Ⅰ、Ⅱ组的保质期分别达120、150d,分别比对照延长60、90d;经冷藏的Ⅰ、Ⅱ组保质期均为240d,比对照组延长90d。综合评价以Ⅱ组略好。  相似文献   

19.
熟制麻辣小龙虾冷藏和冻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熟制麻辣小龙虾在冷藏和冻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将小龙虾油炸后拌料入味,真空包装并进行沸水 煮制杀菌(沸水煮制20 min后快速冷却),分别在4 ℃和-18 ℃条件下贮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大肠杆 菌数量、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值及食盐含量测定对麻辣小龙虾的品质变 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感官评定结果、菌落总数和TVB-N值综合评判,4 ℃冷藏和-18 ℃冻藏的麻辣小龙虾 能够保持最佳品质的贮藏时间分别为4 周和4 个月;在保质期内,麻辣小龙虾的菌落总数<4.7 (lg(CFU/g)), TVB-N值<30 mg/100 g,pH值在弱碱性范围内变化;4 ℃冷藏小龙虾贮藏前3 周的食盐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达 1.99%),贮藏3 周后变化不显著(P>0.05),而-18 ℃冻藏小龙虾的食盐含量变化缓慢,保持在1.6%~1.8%范 围内。经感官评定,保质期内的麻辣小龙虾风味鲜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0.
复合保鲜剂对分割生鲜鸡肉保鲜效果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熟化肉鸡的保质期,以对生鲜鸡肉中的常见致病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败菌(假单胞菌)的抑菌圈大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确定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为Nisin浓度为0.03%,双乙酸钠浓度为0.25%,虾壳提取液浓度为0.3%。经复合保鲜剂处理的鸡肉,感官评分、蒸煮损失、离心损失率、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菌落总数的实验结果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和化学保鲜组(山梨酸钾和脱氢醋酸钠),在4℃冷藏条件下能使鸡肉的保质期比对照延长5~6d,比化学保鲜剂延长3~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