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究鱼油精制前后,即粗制鱼油与精制鱼油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稳定性变化,分别将其置于35、25、15、5 ℃恒温箱中贮藏120 d,定期测定其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与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鱼油品质的作用效果显著,温度越高,其贮藏稳定性越差,品质变化越大,且精制鱼油的贮藏稳定性较粗制鱼油差;在贮藏期内,鱼油酸价、过氧化值及茴香胺值均明显升高;其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降低,使脂肪酸整体不饱和度下降;1-戊烯-3-醇、壬醛、己醛、2-壬酮、2-十一酮、乙酸及丁酸含量变化较明显,对鱼油整体风味影响极大。本研究结果对提高鱼油贮藏稳定性及延长货架期有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能合理确定雪花酥的保质期,以市场上购得的雪花酥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酸价、过氧化值、菌落总数、霉菌等为评价指标,在37℃、47℃条件下进行加速破坏性试验和在常温(25℃)条件下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根据37℃、 47℃温度下加速破坏性试验结果,以计算公式确定在常温(25℃)下雪花酥的预期保质期。设定常温(25℃)下雪花酥的预期保质期期限的25%、50%、75%、82%、89%、100%、105%、110%、115%为考察时间点,对常温(25℃)条件下贮藏的雪花酥定期进行酸价、过氧化值、菌落总数、霉菌的检测和感官评价,以感官、酸价、过氧化值、菌落总数、霉菌中任一项结果不符合规定的时间为常温(25℃)条件下的保质期。结果表明:采用BOPP27U/VMCPP25U包装材质密封包装的雪花酥在常温(25℃)下雪花酥的预期保质期为109 d,长期稳定性试验验证得出保质期为116 d。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时期草鱼肌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法(SPME-GC-MS)检测冷藏(0~4℃)及常温(25℃)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点草鱼肌肉的风味成分组成。本研究共检出9大类物质,主要是醛酮类、醇类、酸类、胺类、烃类及少量其他类化合物,并分析了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气味及其可能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至冷藏9 d和常温6 h的草鱼肌肉挥发性成分以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导风味,且醇类物质含量较多,此时青草味、土腥味明显;冷藏9 d及常温6 h后,酸类、胺类等低阈值物质明显增加,加之醛类物质的作用,此时表现为酸腐味和氨臭味明显;常温贮藏条件下,草鱼肌肉产生特征腐败气味速度更快,即与冷藏相比,腐败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HS-SPME/GC分析技术与传统分析技术相结合,对热榨杏仁油在37、25和10℃条件等贮藏中的酸价、过氧化值、Euv232和Euv268等理化指标和油脂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7℃条件下贮藏的油脂指标波动很明显(酸价、过氧化值、Euv232和Euv268分别上升了409%、242%、27%和49%),10℃条件下的指标变化最平缓(酸价、过氧化值、Euv232和Euv268分别上升了255%、66%、36%和64%).  相似文献   

5.
草鱼内脏油脂的提取方法及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内脏为原料,利用稀碱水解法、真空抽提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水酶法提取油脂,从感官评价(气味、色泽、黏度、透明度)和理化指标(过氧化值、酸价)两方面评价温度(4、10、25、35℃)、抗氧化剂(TBHQ、BHT、VE)、包装条件(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对贮藏期间鱼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鱼油提取方法为水酶法,提取条件为pH8.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酶用量2500 U/g、料液比1∶1,该条件下提取的鱼油除酸价外,其它指标均达到SC-T3502-2016《鱼油水产行业标准》中精制鱼油二级标准要求。同时发现,4℃低温、真空包装、添加0.02%TBHQ均能较好减缓鱼油氧化变质速度,提高油脂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鼻分析鱼油储藏过程中酸败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鱼油的酸败往往伴随着气味的变化,利用电子鼻对储藏过程中金枪鱼油的挥发性气味进行研究,每5 d测定1次,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鱼油样品,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酸价、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金枪鱼油整体气味呈增加趋势,这种气味变化趋势与酸价、过氧化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储藏时间的金枪鱼油样品可以区分开来,LDA分析方法明显优于PCA分析方法;利用PLS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金枪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得到线性模拟方程,验证试验表明,酸价、过氧化值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60%、12.04%,准确性较好,可作为酸价、过氧化值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能量棒的贮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产品常温(25℃)下的水分活度和菌落总数、色差、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选取37、45、55、65℃4个温度进行加速试验,测定了加速贮藏过程中产品色差、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以感官实验确定产品可接受终点,依据颜色亮度L值变化的二级动力学原理,对L值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产品货架期。结果表明:能量棒贮藏期间主要的品质劣变为非酶褐变引起的颜色变化,温度越高褐变速度越快,以颜色亮度L为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其Lnk-1/T预测方程为Lnk=-15244/T+40.729,对常温25℃反应速率的预测误差为1.1%。  相似文献   

8.
鱼油的酸败往往伴随着气味的变化,本研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乙酯型鱼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鱼油挥发性物质与其品质的关系。运用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样品,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预测模型,通过HS-SPME-GC-MS分析鉴定储藏鱼油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LDA分析方法对不同储藏时间的乙酯型鱼油样品区分程度明显优于PCA分析,电子鼻分析能够反映鱼油氧化酸败程度,可以识别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鱼油样品;采用PLS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预测模拟方程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可作为酸价、过氧化值预测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HS-SPME-GC-MS检测出57种挥发性物质,多以醛类和酯类为主,其中2,4-庚二烯醛的含量最高,可作为鱼油产品质量优劣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采用添加抗氧化剂、抗氧化增效剂、充氮包装等方法延长花生蛋白粉的保质期.通过加速储藏试验,测定过氧化值和酸价确定保质期.结果表明,添加TBHQ0.008%+柠檬酸0.04%配合充氮包装,在60 ℃条件下贮藏24 d时过氧化值为3.15 mmol/kg、酸价为0.604 mg/g,均不超过国家标准,相当于20℃保质期12个月.  相似文献   

10.
聂凌鸿  尤嘉 《食品科技》2012,(6):173-176
为研究高沟捆蹄的酸价(AV)和过氧化值(POV)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贮藏温度对二者的影响,分析高沟捆蹄的风味等感官变化情况,采用滴定法测定高沟捆蹄在贮存过程中、不同贮藏温度下的AV、POV值的变化水平,并进行感官评价;根据国标对被测食品的酸价安全期和氧化安全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常温25℃/冷藏温度4℃的贮藏条件下,高沟捆蹄的AV、POV在常温贮藏的过程中升高速率比冷藏条件下的大,产品在保质期内的酸价升高超出国标的限定值的速率大于POV超标速率;针对捆蹄食用安全性,POV国标优于AV国标,并应尽量采用冷藏条件来保存捆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淡水鱼类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3种常见的淡水鱼(草鱼、青鱼和鲢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进行理化指标评价、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青鱼油的理化指标最佳,其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值、不皂化物等较低;鲢鱼油次之,草鱼油最差。青鱼油、鲢鱼油和草鱼油中分别检测出16、22、27种脂肪酸,均以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为主,鲢鱼油的相对营养价值最高。3种粗鱼油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7种,醇类7种,醛类15种,酮类3种,酯类8种,酸类10种,酚类3种,其他类3种。草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酚类物质(59.86%);青鱼油中挥发性物质以醇类为主,含量为53.23%;鲢鱼油中含量最高的是酸类物质(27.64%)。3种粗鱼油共得到10种关键风味成分,主要以醛类、醇类和酚类物质为主。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反式-2,4-庚二烯醛、苯乙醛、1-辛烯-3-醇等是粗鱼油中主要的鱼腥味、油脂味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以鲳鱼和草鱼分别作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代表,利用电子鼻评价冷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期的鱼肉气味,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较好区分不同贮藏期的鱼肉气味,且草鱼的气味变化较鲳鱼更为显著。贮藏期间鲳鱼和草鱼分别鉴定出22 种和19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酯类及腐败性化合物等。新鲜鲳鱼挥发性风味主要以1-戊烯-3醇、己醛、1-辛烯-3醇、庚醛、2-辛烯醛为主,草鱼以己酸甲酯为主。贮藏期间,鲳鱼和草鱼气味成分变化也具有差异性,鲳鱼中和腐败相关的化合物主要为三甲胺和3-甲基丁醇等,且贮藏过程中醛类、醇类均呈下降趋势;草鱼贮藏过程中的第2天及第4天较为相关的化合物为癸醛、1-辛烯-3醇、己醛和壬醛等脂肪氧化的产物,而贮藏后期与腐败相关的化合物较少。上述结果初步说明生长环境、脂肪氧化及微生物腐败影响了海鱼和淡水鱼冷藏期气味形成。  相似文献   

13.
草鱼肌肉风味变化与品质间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淡水鱼品质与其气味变化间的关联,利用电子鼻技术研究不同贮藏时间草鱼肌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别对各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并结合同期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开展气味与腐败间的关联研究。结果发现,电子鼻的10 个传感器均能区分不同贮藏时期的草鱼肌肉。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氮氧化合物、胺类和脂肪族芳香物质代表的传感器响应剧烈,其中,后两者在常温贮藏12 h后传感器响应变化更为明显,可作为电子鼻检测草鱼肌肉新鲜度的重要依据。硫代巴比妥酸值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电子鼻及硫代巴比妥酸值检测结果均显示冷藏12 d和常温12 h是草鱼肌肉新鲜度变化的2 个重要时间点。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族-甲烷传感器可作为判定本实验所述2 种不同贮藏条件下草鱼肌肉新鲜度变化的检测手段,为草鱼新鲜度检测及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草鱼片上添加含肉桂精油(CIN)的壳聚糖(chitosan,Ch)涂层,研究含肉桂精油的壳聚糖涂层对草鱼片(4±1)℃冷藏16 d期间品质的影响。涂层分别采用质量浓度20 g/L Ch和Ch+CIN[质量浓度20 g/L Ch+1.5%(体积分数)CIN]配方溶液,对未添加涂层和添加不同配方涂层鱼片样品的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和嗜冷细菌总数)、理化特性[挥发性盐基总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和过氧化物值(peroxide value,POV)]和感官特性(持水率、质地、气味和色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Ch和Ch+CIN涂层处理草鱼片的品质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且Ch和CIN复合涂层处理效果更佳,在冷藏第8天时,无涂层对照草鱼片的菌落总数、嗜冷细菌总数和TVB-N值分别为5.92 lg CFU/g、6.34 lg CFU/g和22.66 mg/100 g,已出现明显腐败变质,而Ch+CIN涂层处理草鱼片在冷藏第16天仍未出现任何明显的质地、气味、色泽变化,且无显著微生物生长,保质期达到16 d以上,较无涂层空白对照延长冷藏草鱼片的货架期8 d以上。综上所述,Ch和Ch+CIN抗菌保鲜涂层对冷藏草鱼片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保鲜效果,而Ch+CIN涂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草鱼冷藏过程中新鲜度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养殖草鱼冷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pH值以及表征新鲜度的K、Ki、Fr、G、H、P值为指标,并结合电子鼻分析其新鲜度。结果表明,草鱼4 ℃冷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呈增长趋势,与贮藏时间分别呈极显著相关
(r=0.977)和显著相关(r=0.897);K、Ki、Fr、G值和P值均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5、0.953、-0.953、0.958和0.957;H值和pH值与其他实验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菌落总数、TVB-N含量、K值及相关值(H值除外)和电子鼻结果能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草鱼。电子鼻检测结果和K值及相关值(H值除外)较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对新鲜度评价更为灵敏,pH值和H值不适宜作为冷藏草鱼的新鲜度评价指标。4 ℃冷藏条件下的草鱼,货架期为8 d,12 d后不可加工和食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 和16.83%,Σn-3/Σn-6 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7.
陈思远  刘杰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260-264
为研究臭氧水处理对草鱼鱼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的方法对对照组、4 min处理组和8 min处理组在4 ℃冷藏0、5以及10 d时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与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可有效改变草鱼鱼片的挥发性成分,贮藏期各样品气味差异明显;GC-MS检测发现整个贮藏期间样品包含43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新鲜样品中主要含有己醛、戊醛、1-辛烯-3-醇、2,3-辛二酮等土腥气味物质,这些物质经臭氧水处理后可被有效去除,且去除效果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在贮藏期内,样品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但臭氧水处理组所含硫代乙酸甲酯、吲哚以及胺类等具有腐臭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臭氧水处理可有效去除新鲜草鱼鱼片的土腥气味并具有延缓贮藏期内样品腐臭气味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