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分析化学、生物工程、流量计量等领域,微量液体的粘度对工程分析和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微量液体粘度测量的方法也在逐渐发展完善。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微量液体测量装置可用于测量粘度值低于150 m Pa·s的微量液体。为了解决微量液体测量装置的粘度测量范围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柔性铰链的剪切运动的新型粘度测量方法,待测微量液体样本的体积仅为15μL。该方法使用固定在平行四边形柔性铰链上的刚性杆,将刚性杆的探针部分插入液体,在瞬态力的作用下,平行四边形柔性铰链做一维的阻尼振动,带动探针在液体中做剪切运动,由于液体粘滞力,系统的阻尼因数发生变化,液体粘度越大,阻尼因数越大。可以通过标定实验建立二者的关系,实现微量液体的粘度测量。结果表明,此微量液体粘度测量装置的测量范围扩大到了10 m Pa·s~750 m Pa·s,并且相对误差平均为5.8%。证明了该测量装置满足设计的需求,并且能够有效测量微量液体粘度。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鼻技术评价烟叶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基于电子鼻检测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建立了烟叶挥发性组分的人工智能评价方法,并用于一系列国内主要烟叶原料的评价。结果表明,仅就烟叶挥发性组分而言,新方法可以用来区分同一等级不同产地烤烟型烟叶,可以为烟叶原料建立数据模型库,从而对原料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具有无需样品前处理、无污染、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微量生物液体机器人分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东  陈恳  宋立滨  李志明 《机器人》2003,25(3):275-277
本文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广泛应用于基因研究和蛋白质研究领域的 微量液体分配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主要功能模块,着重研究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微量液体 分配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0引言 濮阳龙宇化工有限公司空分使用的在线分析系统是由重庆特瑞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鸭9100空分在线分析系统.本系统是针对该公司空分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成套装置。本项目包括分析微量CO2、产品O2、微量O2、常量O2、微量H2O等几种组分。  相似文献   

5.
氯胺酮在临床上是一种高效麻醉剂,但近年来被滥用于各种娱乐场所,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氯胺酮检测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现有的各种检测方法,都需要相应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增加了检测时间和检测复杂度,最后的检测结果一定程度上和样品前处理有着密切关系.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使用超声雾化装置利用电子的高频振荡对样品进行雾化处理,将液体样品转化为水雾状,经过快速气相色谱分离,利用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响应来检测物质.经过标准样品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481以上,检出限为0.1 μg/mL,从样品处理到得到检测结果可在60 s内完成.本系统样品前处理简单,可在1 min内快速准确检测氯胺酮.通过标准溶液的实验,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贝类腹泻性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本论文设计了一种现场高通量前处理装置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快速检测系统。通过使用酶联免疫反应技术对腹泻性贝毒进行显色反应,结合基于移动终端的快速检测装置,采集显色反应结果图像,实现准确快速的检测结果分析。采用所设计的前处理装置与实验室手工前处理标准方法对比,其回收率分别为89%和93%,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前处理装置能够满足现场检测分析的需求。通过加标样品检测,采用移动终端的快速检测系统测量标准差为0.13,平均回收率89.5%。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最后,针对实际样品,与酶标仪检测结果相比较,表明了所设计的现场高通量前处理装置及快速检测系统能达到对贝类腹泻性毒素现场快速精确检测,为贝类腹泻性毒素现场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仪器。  相似文献   

7.
正推出针对液相色谱样品前处理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制药、化工、食品科学研究实验室将从样品萃取和前处理仪器及软件中获益安捷伦科技和CambTEK公司双方达成协议,将联合推广CambTEK快速萃取系统(Rapid Extraction System,简称RES)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多种安捷伦液相分离、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仪器及软件。联合使用的这些实验室解决方案将为制药、化工和食品行业的分析研究人员提供强大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工作流程的速度和效率,并最大程度改善分析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裘祖荣  费鸣杰  史庆伟  宋晴 《测控技术》2006,25(8):37-39,43
介绍一种程控微量供液系统,可以为液滴分析系统提供流量稳定、可控的液体.该系统包括一个活塞式微量供液泵,单片机控制电路,以及基于LabWindows的上位机软件.通过特殊设计的机械结构,可以用一个电机实现活塞驱动和换向阀切换两种功能,从而降低了成本.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通过串口通信,可以用计算机操纵整个系统.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仪器存在价格昂贵、前处理繁琐且体积庞大等弊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光电比色原理的专用型直链淀粉测定仪。该仪器以STM32嵌入式系统芯片作为主控制器,创新性地采用液体透射式光纤探头替代比色皿取样,光电检测电路采用高性能单波长激光光源与对数放大器,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和准确度。该仪器具有小型化、成本低、检测简单、准确、可靠便携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测定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对误差为1.34%~1.73%,完全满足日常测量要求,适于在流动监测或现场分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控远红外消化—氨电极法快速测定植物中全氮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全氮的测定,常用半微量蒸馏法和扩散吸收法,前者繁琐冗长,难以进行大批量样品分析;后者扩散时间长,并往往因密封不好及胶水沾污而造成分析误差,甚至分析失败。此外,所采用的常规消化技术大多手续繁杂,一次仅能至多处理十几个试样,难以适应大批量样品分析的需要。氨气敏电极应用于土壤,植物中全氮量测定,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采用自控远红外消煮装置消化处理植物样品,单机一次可以同时处理40个试样,使用 WL—15  相似文献   

11.
系统的可靠性与测试性密切相关,良好的测试性设计,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一个可靠的系统不是通过最后的测试结果测试出来的,而是在设计中将测试性考虑其中,系统测试性对系统的基本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找到飞行器发射控制系统最优测试项,对可靠性与测试性二者的关联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系统设计初期的结构组成进行测试性分析,建立系统多信号流图模型,研究系统的相关性矩阵,并进行系统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等参数分析。提出了基于测试覆盖度的遗传算法进行测试项的优化选择,通过此方法进行实验仿真找到系统的最优测试项,成功满足系统的故障检测率、故障隔离率要求,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传统的遗传算法进行对比,改进后的算法有着更好的收敛性,对系统分析更好。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实现柔性智能控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容错技术是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础上,综述了容错技术的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现的主要方法,对常用的几种容错结构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指出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容错设计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集团运算等特点,以及强大的自适应、自学习、容错和推广能力,从而使神经网络在可靠性工程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本文将循环前馈神经网络应用到容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达到了简化容错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目的。并且,由于神经网络具有的学习与自适应的功能,使它在分析较为复杂的容错系统的可靠
靠性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价是目前系统可靠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容错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评价系统:TCRES。它采用七种一般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对六类典型容错计算机系统冗余结构进行可靠性评价。本文讨论了TCRES所依据的基本算法、总体结构、设计思路及其使用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兆兵  曹学武 《计算机仿真》2005,22(10):222-224
故障树分析是核电站概率安全评价的重要方法,该文在介绍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故障树定量分析仿真建模原理后,根据故障树所表示的系统模型的特点,绘制了故障树定量分析的程序框图,并根据框图编写了MATLAB程序.通过实例开发运用,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还发现运用该方法计算可靠性,可以观察到系统中的各底事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这对核电设备的设计、维修和改造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分散控制系统对DCS失电故障风险评估准确率较低、可靠性差,导致系统控制精度低。提出设计一种DCS失电故障分散控制系统维护平台。根据DCS失电故障分散控制系统在电源、系统和通信结构中经常出现的失电故障风险分析和系统硬件馈线结构,从失电故障发生概率和故障断电损失两个方面建立风险评价指标,并以该指标为基础,以常出现故障问题为渠道,构建失电故障风险评估数学模型,通过故障风险评估模型完成控制系统维护平台的设计。实验结果证明,该维护平台可有效提高DCS失电故障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准确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The logistic support of high tech industry all emphasize that reliability design start, one must fully considers its life cycle.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are the main work objectives. The purpose is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product) can achieve its designed functions under specific operating conditions. However, the incomplete failure data and different fault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the system elementary event als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reliability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t cannot be fully solved by traditional probability reliability. Therefore, a more general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to assess the system reliability is needed. This paper proposed speculation by experts’ opinions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information condition. It reasonably gives different fault membership function of possibility of failure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bottom event. It also applies fault-tree analysis, α-cut of vague set, and interval arithmetic operations of vague set to obtain fault interval and reliability interval of the system. Moreover, this paper also modifies Tanaka et al.’s fuzzy fault-tree definition and extended the new usage to fit different membership function of vague fault-tree. Then, find out the critical elementary event that affect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managerial decision-making, and as the bases to future system maintenance strategy. In numerical verification, a malfunction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CBA) is present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The resul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e listing approache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可靠性的容错技术。首先运用FMEA与故障树分析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进行新的适用于其本身的可靠性分析;其次根据对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最小故障静默单元的容错技术,并设计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中的容错单元;最后对所设计的容错冗余单元的可靠度和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度进行数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针对线控转向系统设计的容错单元能够有效地提高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Complex real-time system design needs to address dependability requirements, such as safety,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We introduce a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approach which allows for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dependability constraints. Depend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making use of fault tolerance techniques. The de-facto example, in the real-time system literature, of a pump control system in a mining environment is used to demonstrate our model-based approach. In particular, the system is modelled using the Discrete EVent system Specification (DEVS) formalism, and then extended to incorporate fault tolerance mechanisms. The modularity of the DEVS formalism facilitates this extension. The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employed fault tolerance techniques are effective. That is, the system performs satisfactorily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faults. This approach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make an informed choice between different fault tolerance techniques.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used to mea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system, and to evaluate the dependability achieved by the design. In our model-based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ling, simulation and eventual deployment of the system are seamlessly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20.
民用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可靠性是无人机飞行控制器首要的性能要求,文章在民用摄像无人机飞行控制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避错与容错并重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软、硬件可靠性保障措施,提出了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构成与实现方案,并介绍了故障分析在保障飞机安全时所起的作用。实际应用表明,所采用的设计思路、保障措施和自检测方案能有效提高飞行控制器的可靠性、保障无人飞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