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apsNet是一种新的目标识别模型,通过动态路由和capsule识别已知目标的新形态.针对CapsNet的解码器输入层规模随类别数增加而增加,可延展性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多分支自编码器模型.该模型将各个类别的编码分别传递给解码器,使解码器规模独立于类别数,增强了模型的可延展性.针对单类别图像训练多类别图像识别任务,本文增加新的优化目标降低非标签类别的编码向量对解码器的激励,强化了模型的表征能力.MNIST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多分支自编码器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且重构能力明显优于CapsNet,因而具有更全面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2.
多类别遥感图像的复合分类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靳文戟  刘政凯 《环境遥感》1995,10(4):298-302,T001
多类别识别对于遥感图像分类的实用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一种由多层神经网络与无监督分类相结合的复合分类方法。第一步用多层网络对几个大类进行有监督分类,第二步将网络输出作为无监督分类的输入,对遥感图像进行细分,使得可识别的类别数从原来的10类提高到30类。对SPOT遥感图像识别的结果表明,该算法能适应多类别识别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特征的PSO-MSVM动态过程质量异常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动态过程质量异常模式识别效率,将动态过程质量模式的均值特征与小波包分解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并构建两层多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进行分类.利用均值特征,在第一层MSVM中把动态过程变化趋势划分为正常与周期、上升与向上阶跃、下降与向下阶跃三大类别;采用小波包分解特征,在第二层MSVM中对这三大类别进行再分类.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识别模型的识别精度相比采用单一特征的识别模型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预处理和贝叶斯分类器的P300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诱发电位P300成分识别算法用于脑计算机接口.采用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去噪,根据P300特征决定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教,抽取出最明显的特征成分,结合基于证据框架的贝叶斯回归学习方法,获得对应类别概率进行分类决策.数据来源于2004 BCI Competition Ⅲ中的dataset PⅡ300字符拼写实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区间小波的构造方法.并将区间小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信号分类的分类区间小波网络,利用它解决小波网络的基底空间与被学习信号所属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在分类区间小波网络模型中引入模拟退火策略,并采用自适应变学习系数训练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将分类区间小波网络应用于雷达目标识别,可以减少神经元数目,提高网络收敛速度,并能较好解决高维学习的"维数灾难"问题,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多种小型智能探测设备的出现(如无人机、小型智能车等),给传统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使用雷达对此类小型目标进行探测时得到的信号回波能量通常较低,导致在复杂环境噪声与杂波影响下难以使用传统恒虚警( 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目标检测方法对其进行识别。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残差连接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多类别雷达目标识别模型,以同一距离门的相邻时间点的回波序列数据作为样本来设计数据集,使用多层的LSTM网络提取雷达回波样本中的时序信息,并在网络中加入残差连接以避免网络层数增多出现网络退化问题,同时将用于多类别分类问题的CCE(Categorical Cross-Entropy)函数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来训练网络,实现对包括无人机、智能车、行人以及噪声在内的4类目标的识别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残差连接LSTM网络的多类别雷达目标识别模型相比于传统恒虚警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F1值。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小波网络运行速度,缩短小波网络的训练及运行时间,提出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和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小波网络——提升小波网络.首先将带有明显特征的信号作为网络输入,经过权值处理输入到隐层节点进行提升小波变换处理,提取信号的低频系数作为隐层节点的输出,再经过权值化处理输入到输出层节点进行0-1输出,进而达到对信号的特征识别...  相似文献   

8.
在机器视觉智能导盲系统中,对2维图像中物体标注与识别极为关键,这一步决定整个系统对障碍物判别的正确性和智能导盲的准确性、实用性。为了得到较好的识别,先进行阈值分割,再对图像进行Gabor小波变换,考虑速度精度、适应性再选择多尺度和多方向的滤波器组成的小波滤波器,进行特征提取。识别需要建好的目标模型库由Gabor网络组成,识别出目标之后,为了不受训练时间和训练样本的约束,采用数据驱动的的图像标注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收敛精度低,以及用于故障模式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将量子神经网络与小波理论相结合的量子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隐层量子神经元采用小波基函数的线性叠加作为激励函数,给出了网络学习算法,并以某型传动装置监测信号的小波能量谱为训练样本,识别传动装置带有缺损的齿轮故障征兆.仿真结果表明,量子小波神经网络能够提高神经网络训练精度和故障征兆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故障特征难以自动提取和故障类别难以自动准确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集成深层自编码器(IEDAE)方法.首先,改进自编码器的损失函数并设计3种小波卷积自编码器;其次,利用区分自编码器、小波卷积自编码器等5种自编码器构造相应的深层自编码器,并设计“跨层”连接以缓解深层网络的梯度消失现象,实现对轴承振动信号的无监督预训练和有监督微调;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输出识别结果,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集成深层自编码器方法能有效地对滚动轴承进行多种工况和多种故障程度的识别,较好地摆脱了对人工特征提取的依赖,特征提取能力和识别能力优于现有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ICA和SVM的SAR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宦若虹  杨汝良 《计算机工程》2008,34(13):24-25,2
提出一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对图像小波分解后提取低频子带图像,对低频子带图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提取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特征向量分类完成目标识别。将该方法用于MSTAR数据中的3类目标识别,识别率最高可达96.9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沈鹏  宋广  周钰鑫 《测控技术》2018,37(1):27-29
针对海面复杂电子对抗环境下单脉冲跟踪雷达所面临的目标距离波门拖引(RGPO)干扰问题,为确定RGPO干扰的存在并对其进行精确时间定位进而采取有效抗干扰措施,需对干扰开展有效的检测.在分析了RGPO干扰和小波检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海上目标所建立的单脉冲雷达跟踪距离函数,利用Daubechies (db)小波进行了RGPO干扰的奇异性检测.仿真结果分析表明,db小波检测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出干扰的存在,还能对其进行时间定位,完全可以应用于海上目标RGPO干扰的检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新征 《计算机应用》2011,31(9):2468-2472
传统小波独立分量分析(ICA)提取合成孔径雷达(SAR)目标特征时大都采用单一的小波基函数,并且仅利用小波分解低频子带数据进行ICA处理,而忽略了高频子带信息。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类小波基函数对SAR目标图像进行分解;针对得到的所有低频和高频子带数据,引入子带加权的判别熵准则,结合现有的小波ICA算法,提出多小波子带加权判别熵的SAR目标图像ICA特征提取算法。采用MSTAR实测SAR目标图像数据,根据提出算法进行特征抽取,利用最近邻准则进行SAR目标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提出算法优于仅利用小波分解低频子带ICA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海上交通的安全性,以常见的民用船和军用船为研究对象,针对原始YOLOV3算法在船舶数据集上检测精度不高、目标框出现误检和小目标漏检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船舶检测算法MS-YOLOV3.构建船舶图像数据集Shipdataset,包括数据采集、增强和标签标注,使用维度聚类算法在该数据集中找出合适尺寸的先验框,并应用于...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目标检测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小目标检测仍是研究的难点。针对目标检测过程中小目标检测更容易出现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7目标检测模型。结合特征分离合并思想,对YOLOv7网络模型中的MPConv模块进行改进,以减少网络特征处理过程造成的特征损失,并通过实验确定放置改进MPConv模块的最佳位置。由于小目标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检的现象,利用ACmix注意力模块提高网络对小尺度目标的敏感度,降低噪声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SIoU替换原YOLOv7网络模型中的CIoU来优化损失函数,减少损失函数自由度,提高网络鲁棒性。在Okahublot公开的FloW-Img子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数据集中的密集、小目标和超小目标三种情况的图片,改进后的YOLOv7网络模型相比原网络,漏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mAP达到71.1%,相比基线YOLOv7网络模型提升了4个百分点,检测效果优于原网络模型与传统经典目标检测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相似目标的分类识别率,实现降维,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的特征选择与目标识别方法。IPSO利用二进制位串来计算位置和速度,并在速度更新公式中增加约束项,权衡识别率与特征维数的比重选择适应度函数。结合距离分类器,用IPSO在自建的相似目标特征库上进行最优特征子集选择及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在UCI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IPSO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7.
融合提升小波降噪和LSSVM的网络流量在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被噪声污染而无法进行准确建模与预测的问题,将提升小波降噪(LWD)技术和在线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的集成式在线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采集的流量数据进行降噪,然后采用相空间重构理论计算流量的时延、嵌入维数,据此确定训练样本并建立在线预测模型,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滤除流量噪声,实现在线预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孙逊  章卫国  尹伟  李爱军 《测控技术》2007,26(10):34-36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大包线调参控制律设计方法.该方法用小波函数代替了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由于结合了小波变换良好的高频域时间精度、低频域频率精度的性质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因而具有较强逼近非线性函数的能力.为了克服局部极小值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对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参数训练,并利用该网络实现了大包线增益调参.飞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小波神经网络增益调参控制器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不仅能够保证平衡状态下的控制效果,而且在未训练的平衡状态下依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并且在存在20%的建模误差时,最大超调量仅为6 m,仅是使用常规增益调参方法的18%.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小波神经网络的冷轧轧制力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敏  王建辉  顾树生 《控制与决策》2004,19(10):1129-1132
依据小波函数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性,提出一种适合高维输入的小波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这种网络结构类似于多层感知器,不同的是隐层神经元的激励函数为小波基函数.为使小波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学习精度和更快的收敛速度,将遗传算法、小波神经网络和梯度下降算子结合起来,提出一种遗传小波神经网络.将该网络应用于冷轧轧制力的预报,仿真结果表明预报精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量数据中含有大量噪声,对网络流量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小波消噪和神经网络相融合的网络流量混沌预测模型。采用小波技术对网络流量数据进行消噪处理,采用关联维数确定BP神经网络输入变量个数,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网络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消噪前比,小波消噪和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准确刻画网络流量的变化趋势,有效提高了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为非线性预测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