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新疆玛纳斯、乌兰巴依、南山、水西沟采集的4份酸驼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22株。采用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对乳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Lactobacillus16株(72.72%),Lactococcus 3株(13.63%),Enterococcus 2株(9.10%),Streptococcus 1株(4.55%),优势杆菌为Lactobacillus helveticus(18.18%),优势球菌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13.63%)。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MLS1进行了分子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MLS1与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同源性达到98.1%,与传统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表明了16S rDNA序列分析应用在乳酸菌鉴定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田鸿  蒲彪  张小平 《食品科学》2012,33(5):170-176
采用16S rD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6S rDNA-PCR-RFLP)和16S~23S rDNA基因间区(ISR)的酶切多态性分析(ISR-PCR-RFLP)技术,研究分离自川西高原牦牛酸奶子的81株乳酸菌的遗传多样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16S rDNA-PCR-RFLP的各类群代表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共有23种16S rDNA遗传型,供试菌株按61%相似系数可分为4个类群,按81%相似系数,可分为16个类群,结合序列分析结果,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细菌为主要类群;16S~23S rDNA基因的ISR扩增产物的酶切分析表明,供试菌株共有19种ISR遗传型,按60%相似系数,供试菌株可分为4个类群,按80%相似系数,供试菌株可划分为14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细菌型豆豉发酵菌株的身份,首先采用形态及生理生化方法进行鉴定,接着提取该菌株的基因组DNA,并根据芽孢杆菌属16S rDNA序列两端的保守性片段设计引物,然后用PCR方法扩增出16S rDNA部分序列,纯化、测序,最后经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菌株BBDC3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相符;扩增出的16S rDNA部分序列长为1344bp,与序列号为EF488171的枯草芽孢杆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度最高,为99%;系统进化树中,菌株BBDC3与枯草芽孢杆菌AB018487在同一分支.因此,菌株BBI)C3属于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从自制的面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青霉素钠的菌株WM1,它能够在以青霉素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采用PCR扩增获得该茵16S r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16S rDNA的核苷酸序列与霍氏肠杆菌同源性为97%.  相似文献   

5.
采用6种选择性培养基对宜宾芽菜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pH值测定和乳酸定性,筛选出72h时pH值在4.0以下和产生乳酸与标样Rf值相近的菌株进行后续实验。采用16S rDNA PCR-RFLP、ERIC-PCR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分析16S rDNA序列研究宜宾芽菜中乳酸菌菌相及其系统发育。16S rDNA PCR-RFLP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宜宾芽菜中乳酸菌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16S rDNA PCR-RFLP和ERIC-PCR聚类图分析,选取中心菌株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宜宾芽菜中主要的乳酸菌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坚强肠球菌(Eenterococcus durans)。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丁-孟加拉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曲汁培养基,分别从白云边酒高温曲、中温曲及小麦原料中分离获得5株有明显差异的细菌和霉菌纯培养物。用PC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了16S rDNA和18S rDNA序列扩增、同源比对和鉴定。结果显示,其中2株细菌WB-1和WB-2与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subtilis菌株的16S rDNA相似性分别达到99%和100%;另外3株霉菌WP-1,ZP-1和ZP-2与壮观拟青霉(Paecilomyces spectabilis),伞枝犁头霉(Absidia corymbifera)和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pusillus)菌株的18S rDNA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9%、100%和88%。结果表明,白云边酒高温大曲和小麦原料中的主要真菌和细菌种类基本相同,而白云边酒中温曲中的主要优势真菌和细菌与高温大曲明显不同。白云边酒高温曲中的优势霉菌为壮观拟青霉,未分离和检测到高温霉菌。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发酵蓝莓饮料中分离、筛选出发酵性能优异的乳酸菌,为蓝莓相关产业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Ion S5 XL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16S rDNA 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要发酵菌属,相对丰度为69.1%。通过分离鉴定共得到50株乳酸菌,与16S rDNA数据比对,其中8株菌株与相对丰度排名前十的聚类单元代表序列相似度为100%。进一步根据产酸、耐受性能测试及在发酵蓝莓果汁中生长状态最终筛选得到2株植物乳杆菌,菌株编号为TUST-L4和TUST-L27,适用于乳酸菌发酵蓝莓饮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菌种资源库资源,探索乳品细菌多样性及菌株生化特性,对摩洛哥阿尤恩地区4份自然发酵驼乳的乳酸菌应用传统纯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同时对细菌宏基因组测序进行多样性研究及单菌株生化特性研究。由纯培养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乳酸菌株包含3个属、8个种,共82株乳酸菌,其中58.54%为Lactococcus lactis;根据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可知:4份样品中分离的细菌分属于7个门、78个属和147个种,Proteobacteria(54.64%)和Firmicutes(41.77%)是样品中的优势菌门,Lactococcus(31.87%)及Lactococcus lactis(22.95%)占比较高,是样品中优势菌属及菌种。通过比较不同乳酸菌在相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及产酸速率,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48株Lactococcus lactis中筛选得到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2株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5.5~7.5,且有一定的盐耐受性,NaCl质量分数小于6%时生长不会受到明显抑制。2种菌株在37℃发酵18h后其OD600可达到2.5218和2.5172。研究结果表明:摩洛哥阿尤恩地区自然发酵驼乳中包含多类细菌,Lactococcus lactis是其中的优势菌种,并从其中筛选出2株生长快、产酸速率高的菌株IMAU98054和IMAU98084。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酚-硫酸法从45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1株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NM18,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为杆状细菌,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PCR扩增得到1478 bp序列,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MEGA 5.0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菌株NM18鉴定为植物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6.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4 h、最佳接种量1.5%,此条件下菌株NM18的胞外多糖合成量为206.8 mg/L,与基础培养基相比胞外多糖合成量提高15.2%。  相似文献   

10.
高产丁二酮乳球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海兵  潘道东  周配东 《食品科学》2011,32(21):142-147
从收集到的6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丁二酮菌株DX。经过16S r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DX的16S rDNA基因序列同Lactococcus lactis的同源性为99%,综合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确定菌株DX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脱脂乳质量浓度10g/100mL、接种量2%、发酵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37℃、静置培养,丁二酮产量达到22.383m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株分离于冰鲜金鲳鱼样品中的菌株进行分析鉴定。方法利用TCBS培养基和弧菌选择性培养基从冰鲜金鲳鱼样品中分离到1株菌株sznj V083,并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标准菌株ATCC33847,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标准菌株ATCC27562的质控检验。结果该菌株在TCBS平板上呈现蓝绿色菌落,而在弧菌显色平板上呈现深蓝色菌落,其全自动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其为创伤弧菌。PCR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并与参考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B22OP(登陆号CP003973.1)的同源性最高。且该菌株的毒力基因tdh、trh检测为阴性。结论分离于冰鲜金鲳鱼样品中的菌株sznj V083为副溶血性弧菌。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中,除了常规的生理生化等方法外,还应该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或PCR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鲐鱼中产组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组胺菌鉴别培养基,对鲐鱼内脏中产组胺菌进行初步筛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的产组胺能力进行了确认;并通过菌株的生理生化、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和pH对菌株生长和产组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鲐鱼中初步分离的4株菌(T4、T5、T6和T9)在组胺发酵培养基中能够产生164.1~466.1μg/100mL组胺;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测定为相同菌种,对其中T4菌株进行进化树分析,发现菌株T4与产粘液变形杆菌相似性最高。T4菌株生长和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pH均为7。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首起米粉米酵菌酸中毒病原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首次因食用河粉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病原菌进行检测、鉴定和分析。方法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参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测序进行分子鉴定。结果 31份食物中毒相关食品样品中有10份检出伯克霍尔德菌(28株),包括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1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越南伯克霍尔德菌(3株)等,经16S rDNA的序列测定、产毒培养、米酵菌酸测定、毒力试验等分析,在3份样品中检出14株可产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结论采用生化并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结合产毒试验可确定为引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的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椰毒致病种。  相似文献   

14.
高盐辣椒坯中一株耐盐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选择性的MRS培养基,从湖南地区特色的盐坯辣椒中分离筛选出耐盐优势菌。方法得到一株能在18%NaCl培养基中生长的耐盐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通过菌落PCR扩增其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经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这株菌有较好的产乳酸、耐盐的能力,经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验证,属于乳酸杆菌。结论经过16S rDNA进一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5.
从北方堆肥试样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中度耐热脂肪酶产生菌,编号为FS321。对该菌株进行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得到了摇瓶发酵条件:产酶培养基M4,发酵周期为48~60 h,摇瓶发酵温度为37℃,通气量为25 mL/250 mL锥形瓶。所产脂肪酶在50℃,pH 9.0时表现最高活性。为了鉴定该菌株,分析该菌的细胞脂肪酸谱,克隆测序了其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及细胞脂肪酸组分分析均表明,FS321与Bacillus subtilis具有最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一株产抗菌物质的微生物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桃子上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抗菌物质的菌株,命名为fmb3菌,通过抑菌实验发现该菌对革兰氏阳性菌蜡样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扩展青霉等3种常见食品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利用16SrDNA分析对该菌作了系统进化鉴定,首先提取fmb3菌基因组DNA,根据不同种属的细菌的16SrDNA序列两端的保守性设计通用引物,对fmb3菌16SrDNA片断进行PCR扩增,对扩增得到的目标片段测序,并且利用NCBI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7.
PCR-DGGE技术对中华开菲尔微生物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晓珊  阮征  刘飞  张毅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6):1217-1221
为了解中华开菲尔微生物菌群的结构特征,本论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开菲尔菌株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细菌菌群DGGE图谱上出现有三种不同迁移位置的斑带,而酵母菌群DGGE图谱上只有一条斑带;经过DNA序列的对比分析可知:细菌菌群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马乳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和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它们的序列同源性都达到100%;酵母菌群为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其序列同源性为99%。本论文首次报道了德尔布有孢圆酵母在开菲尔菌落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从渤海湾海水和海泥样本中筛选得到产纤溶酶的菌株。通过添加抑制剂对样品预处理、调整培养基配方和添加目标蛋白诱导培养以筛选得到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调整富集和筛选的培养基配方,获得了一株产纤溶酶的菌株MY0504,初步推断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