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罗小勇  邱凉  涂建峰 《人民长江》2011,42(18):77-80
生态环境需水是一个整合的新概念。根据水资源配置中提出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要求,建立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体系,包括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原则与方法,为流域水资源配置确定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根据水文法确定了长江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用定额法确定了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所确定的长江流域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为3 313.8亿m3,现状年长江流域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量为13.2亿m3,2030年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0.2亿m3。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流域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在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前提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需水的水文学原理以及生态系统学原理,从8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以确定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从而合理量化生态需水总量,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根据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河流近40年的年月径流实测资料,分别采用7Q10改进法、最小月平均流量法、Tennant法计算了雅砻江、大渡河两条河流中五个引水坝址的最小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最小月平均流量法计算的最小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比较适用于西线调水河流。  相似文献   

4.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讨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指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地表水体维持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构建计算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基础。以海滦河流域为例,分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排盐水量和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三部分,概算了区域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海滦河流域生态需水量为124×108m3,约占流域地表径流总量的54%。若海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率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需水,并综述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对生态环境需水的4点认识:①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应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②生态环境需水量具有时空特性;③生态环境需水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相互统一的;④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对应于区域不同环境质量的一系列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关概念的探讨,认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应包括城市生活需水量、城市工业需水量、城市环境需水量3部分。根据城市发展情况,以2000年为基准年计算得到合肥市2010年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5.56亿m3,而2000年该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98亿m3。2000~2010年合肥市非农人口比重由32.64%增长到48.93%,结果显示,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增加成正比。结合合肥市发展规划,探讨了未来城市需水的来源,认为今后城市用水来源为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及巢湖水资源。巢湖水环境的治理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把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成需要在水资源规划中配置的水量和不需要配置的水量。在需要配置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中,又分为直接配置水量和间接配置水量。在水资源规划中,既要计算直接配置水量,又要计算间接配置水量。文中介绍了需要配置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方法,并列举了在新疆哈密地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对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进行了探讨,对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态环境需水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强调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研究。从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类方法和各自的特点。对生态环境需水的基本特征值进行了探讨。水量的保证、水质的保证和时间保证是生态环境需水最敏感的问题。从评价过程和研究学科两方面评述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方法,前者包括快速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后者包括生态学方法和水文学方法。同时,对生态环境需水的配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未来的研究和管理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成果,分析计算了黄河利津、河口镇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并通过各水平年供需分析计算,研究了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供需情况。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汛期输沙水量和非汛期生态基流,在满足汛期输沙和非汛期生态基流情况下,其他生态环境需水可以得到满足;在黄河资源性缺水情况下河道内外都缺水是合理的;汛期输沙水量有较大缺口,应采取多种措施予以缓解。  相似文献   

11.
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研究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计算不同频率流域生态用水与需水方法,并以海河流域为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时的生态用水量与需水量,主要结论为,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理论是研究流域生态需水的基本原理;生态用水等于水资源总量减去生活生产耗水量;根据不同水资源条件下年生态需水量进行生态配水。  相似文献   

12.
防止河道断流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干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的格局,引起自然植被退化、河流断流、河床淤积、地下水大面积超采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桑干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河道在保证不断流临界状态下河流最小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即为防止河道断流的最小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快速评估(Ⅱ):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作者提出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快速评估方法,对延河流域1990年与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环境缺水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南部、延安市周边及宝塔区生态缺水最为严重。为此,进一步利用位于安塞县的延河二级支流纸坊沟流域1938~1999个时段期间的15个时段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深入评估。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生态环境用水经历了"自然平衡-严重亏缺-逐渐改善-趋向平衡"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与纸坊沟流域开发治理过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应用研究结果说明,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缺水快速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以松花江重污染支流伊通河为研究区,在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构成的基础上,运用Tennant法、一维水质模型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伊通河河道生态环境年需水量,分析了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盈缺状况。结果表明,伊通河伊通站和农安站生态环境常年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伊通站年均缺水量为0.13亿m3,农安站年均缺水量为0.55亿m3。研究旨在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功能的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芹山水电站发电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省的芹山水电站为例,研究穆阳溪流域不同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下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不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发电效益损失,并对考虑不同比例生态环境用水量对水电站的发电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出发点和基本原理不同,用7Q10法、Tennant法、最小月径流法和NGPRP法计算的生态环境需水...  相似文献   

16.
在对生态环境需水可靠性分析所涉及的诸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后,以已有的南水北调西线 一期工程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内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了调水枢纽下游河道 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可靠性分析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对有关最小生态环境需水的可靠性进行了 定量描述。结果表明: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安全的角度 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