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PC12细胞内外液中甜味剂赤藓糖醇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甜味剂赤藓糖醇在PC12细胞内外液中的含量变化情况,明确赤藓糖醇能否进入PC12细胞。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提取对数期细胞并使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处理细胞,应用RP-HPLC法(含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PC12细胞内外液中赤藓糖醇的含量。结果:当PC12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为0.4mg/m L时,细胞内液中出现赤藓糖醇色谱峰,在浓度0.4~2.0mg/m L范围内,随着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液中赤藓糖醇峰面积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浓度为2.0mg/m L时,细胞内液中峰面积达到最大值。结论:PC12细胞内液中出现赤藓糖醇的色谱峰,提示赤藓糖醇能够进入PC12细胞,随着细胞外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不断增加,细胞内液中赤藓糖醇浓度也不断增高,为PC12细胞内外液中甜味剂赤藓糖醇的食品学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0):169-172
赤藓糖醇,一种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日化产品和化工产品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营养健康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学者对其理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赤藓糖醇的安全性得到证实,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此,本文对赤藓糖醇的来源、提取方法、理化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从机理和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赤藓糖醇在不同领域的研究。赤藓糖醇独特的代谢方式,使其被应用于糖尿病、葡萄糖不耐受症等特殊人群的功能食品中。赤藓糖醇的防龋性、抗氧化性、保湿性和不可燃性等特性使其在医药、日化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此外,本文结合国内外赤藓糖醇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赤藓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化工原料的应用的扩展,进一步分析了赤藓糖醇优良的特性,以期为赤藓糖醇的应用研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一套赤藓糖醇的结晶工艺,该文研究了包括晶种添加量、溶液初始浓度、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在内的4个主要因素对赤藓糖醇结晶收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整体优化了赤藓糖醇的结晶工艺参数。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水溶液中赤藓糖醇结晶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晶种添加量1.0%,赤藓糖醇溶液初始质量浓度550 mg/mL,结晶时间3 h,结晶温度-4.5℃。上述条件下,赤藓糖醇的一次结晶率为52.78%。该文得到的模型可以用来优化赤藓糖醇在水溶液体系中的结晶过程。该模型化的工艺获得了较高的赤藓糖醇结晶收率。  相似文献   

4.
以赤藓糖醇为主要原料,在研究赤藓糖醇加工特性的基础进行无糖硬糖工艺研究。对赤藓糖醇加工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赤藓糖醇在200℃条件下比较稳定,不会发生分解、变色。经由配方及加工工艺优化试验考察液体麦芽糖醇添加量、熬糖温度、熬糖时间对赤藓糖醇硬糖感官品质、硬度和脆度的影响,得到赤藓糖醇硬糖的最优工艺为:液体麦芽糖醇添加量为80%,熬糖温度为165℃,熬糖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5.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具有低热量、高稳定性、食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及日用品方面。目前赤藓糖醇最佳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是微生物发酵法,其中主要使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此类菌种的安全性高,生产赤藓糖醇的能力强。从菌种选育、赤藓糖醇的合成途径、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综述酵母菌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现状,旨在为增强酵母菌生产赤藓糖醇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藓糖醇是一种低热量、口感清凉,食用安全的填充性甜味剂。现介绍赤藓糖醇的生产和研究现状,耐高渗酵母赤藓糖醇的合成途径和赤藓糖醇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200-204
前期研究表明,赤藓糖醇生产母液中除含有赤藓糖醇外还含有其他未知糖醇组分,该文采用HPLC和LC-MS分析对这些未知糖醇组分进行了定性鉴定。首先使用氨基色谱柱和Shodex SC1011色谱柱相结合对赤藓糖醇母液进行HPLC分析,通过对比两色谱柱对母液和糖醇标准样品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赤藓糖醇母液中的未知糖醇组分主要为阿拉伯糖醇和甘露糖醇,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核糖醇。LC-MS分析结果显示,母液中各组分分子质量与赤藓糖醇、阿拉伯糖醇(核糖醇)、甘露糖醇一致,进一步确认了HPLC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中回收赤藓糖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的成分分析表明,母液中固形物含量约为70%,其中赤藓糖醇约占干物的30%,灰分约占干物的20%,检测不到葡萄糖。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母液中有机固形物除赤藓糖醇外,还含有另外2种未知糖醇组分。实验主要探讨了从赤藓糖醇生产废弃母液中回收赤藓糖醇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废弃母液的脱盐效果及其对赤藓糖醇回收的影响。以交换容量和产物的吸附为考察指标,筛选出D315和001*7阴阳2种离子交换树脂用于母液脱盐除杂,采用双柱串联工艺,活性炭脱色处理后的母液脱盐率可达98.5%。经减压蒸馏、降温结晶,母液赤藓糖醇结晶回收率达47.3%,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盛行及减糖、低糖需求的增长,甜味剂——赤藓糖醇备受市场和行业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专题研讨的形式开展研究,在综合分析赤藓糖醇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食品添加剂、食品科学等科技界与产业界相关专家意见,形成赤藓糖醇的科学共识,即:赤藓糖醇是一种四碳多元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低能量、高耐受量等特性,目前工业化生产以微生物发酵法为主;赤藓糖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虽已得到国内外权威机构的认可,但仍需加强其生产与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科学认知。本共识对引导行业科学认识、企业规范使用、公众合理消费赤藓糖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含赤藓糖醇食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耐高渗酵母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拟酵母OS-194是一株单产赤藓糖醇的耐高渗酵母,该菌株高产赤藓糖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dL,酵母膏0.5g/dL,尿素0.1g/dL.最适培养条件是在摇瓶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于35℃培养4d.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赤藓糖醇的耗糖转化率高达29.6%.磷是限制OS-194菌株高产赤藓糖醇的主要因素,当培养液中的磷质量浓度低于31.5mg/L时,赤藓糖醇的产量最高;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该菌株赤藓糖醇的产量降低,而酒精的产量和生物量却有明显升高.同时,OS-194菌株还能利用果糖、蔗糖和D-甘露糖产赤藓糖醇.  相似文献   

11.
赤藓糖醇研究进展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赤藓糖醇属于填充型甜味剂,口感清凉,热量低,安全性高。可以采用化学合成法,但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更占有优势。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赤藓糖醇的影响因素,分别概括了在有氧和无氧条件赤藓糖醇的产生机理,对赤藓糖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予以介绍,并且对其研究和发展提出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赤藓糖醇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赤藓糖醇的性质、结构、功能、用途以及赤藓糖醇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和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赤藓糖醇最初作为甜味剂为人们所熟知,它具有独特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医药行业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结合国内外赤藓糖醇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赤藓糖醇的特性及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赤藓糖醇作为一种甜味剂,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行业。它不仅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近期研究揭示其也是一种内源性代谢物。赤藓糖醇在调节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胃肠道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赤藓糖醇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疾病生物标志物,预测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该文系统梳理了赤藓糖醇的相关研究,在介绍其基本特征和代谢途径的基础上,综述其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前景,以期为赤藓糖醇在不同健康或疾病状态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赤藓糖醇的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赤藓糖醇的性质、结构、功能、用途以及赤藓糖醇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和它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赤藓糖醇的生产技术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藓糖醇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功能性甜味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食品加工适应性和特殊的生理保健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及化工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赤藓糖醇的基本性质和保健功能,赤藓糖醇的生产技术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用粉末活性炭对赤藓糖醇母液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和赤藓糖醇保留率为指标,考察pH、粉末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L赤藓糖醇母液在pH4.0、粉末活性炭添加量0.4%、脱色温度60℃、吸附时间50min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明显,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1.5%,赤藓糖醇的保留率为91.8%。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赤藓糖醇对豌豆分离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8-苯胺基-1-萘磺酸钠荧光探针法、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赤藓糖醇对豌豆分离蛋白溶解性、持水性、起泡性、乳化性及表面疏水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赤藓糖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豌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基本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且均在pH4.0处最低。持水性逐渐增加,且均在pH5.0处最低。起泡性和乳化性均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当赤藓糖醇质量分数在0~10%范围内,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随赤藓糖醇质量分数增加,色氨酸残基暴露在蛋白质分子表面,荧光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且与表面疏水性变化趋势相同。该研究表明,适度赤藓糖醇处理可改善豌豆分离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赤藓糖醇在食品工业不同领域应用情况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藓糖醇是一种新型天然甜味剂,它可以在功能性食品中使用,它能带来良好的口感,给人美妙的味觉。和其他甜味剂同时使用可以起到协同增效作用,此外,它还是一种无热、不龋齿、不会引起血糖反应、抗氧化的甜味剂,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很是看好。本文分别对赤藓糖醇的发展史;赤藓糖醇的物理及甜味特性;和赤藓糖醇在食品工业不同领域应用情况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赤藓糖醇为分子量最小、热量值最低的功能性多元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保健功能。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如何选育高产的发酵菌株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就赤藓糖醇的产生菌、合成方式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