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对《论语》两译本片段的分析,阐述了“创造性叛逆”的涵义,用描述翻译学解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从译者和目的语接受者——读者两个角度出发,肯定不同译本差异的合理性。翻译没有定本,只有在容纳不同译本的基础上,翻译批评的研究才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以《瓦尔登湖》徐迟译本和戴欢译本的个性化翻译和误译或漏译为切入点,进行深层挖掘,探究徐迟和戴欢在翻译《瓦尔登湖》时体现出的创造性叛逆以及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译者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谈到文学翻译,人们会立即想到"翻译者,叛逆也"这一说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会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变通。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普遍存在,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酒国》的译本为个案,分析《莫言》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原作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原作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模式,翻译中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文章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丰乳肥臀》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源语文本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6.
以朱生豪的Hamlet汉译本为个案,通过描述译者的翻译目的、审美标准及创造性叛逆策略,分析如何介入译本,从而进一步认识朱生豪的翻译艺术,同时指出,译者的主体能动性介入决定了其对原文的解读方式和表达形式,译文延伸了原文的生命,译者借翻译实现了其艺术价值观和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课题.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入手,最能够深入到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层面.只有依据不同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才有助于各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翻译的创造性是指译者在原语文本约束下的再创造,翻译的叛逆性是指为了实现更理想的译文而在原语或译语环境中对语言和文化规约所作出的客观背离.创造性叛逆给审视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不违背原作下,充分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及再创造,使译作展现出原作艺术美学效果的关键。译者主体性一直贯穿于整个文学翻译活动过程。本文将通过介绍译者身份地位转换及译者主体性含义,就王维东先生翻译的《格列佛游记》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浅论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所受的制约性和译者创造性叛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改写理论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即改写,翻译亦叛逆.对改写理论追根溯源,从意识形态与诗学的角度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提出译者具有主体意识,实际操控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1.
翻译影视作品时面对不同文化带来的碰撞,误解和扭曲等问题,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电影《金陵十三钗》从片名、歌曲到字幕翻译充分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从更深层意义上实现了"忠实",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了电影的内在信息。  相似文献   

12.
根据Fauconnier概念整合理论,揭示翻译主体如何在文学作品译文形成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叛逆。译者需整合原文空间信息和翻译主体空间信息,最大程度再现原文文本。文章以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翻译的萧红《呼兰河传》为例,应用概念整合图示,从东北民谣、方言和文化意象三方面揭示英汉语言和文化在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碰撞、融合等,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认知理据和阐释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翻译中,各种类型的文学翻译都深受文化差异的制约而难以完全体现其内在思想,对有深厚文化根基和浓重文化特色的中国戏剧,则更是翻译上的一个难点。在功能对等和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了巴恩斯的《日出》译本中一些主要文化因素的翻译,总结了文化因素处理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告可以利用多种技巧进行设计以达到广告效果显著的目的,而互文就是广告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在此介绍了互文理念的概念及广告中的互文手法,在阐述影响广告翻译的文化差异因素及其翻译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互文理念下广告翻译中产生文化差异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角度,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通过与传统译论下译者地位的对比,从理论上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同时通过引入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在实践上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的《大学》英译本中,庞德的译本独树一帜。学术界对庞德翻译的《大学》褒贬不一。他的翻译尽管不够准确忠实,但在《大学》英译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成为了翻译与创造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的启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读者从阅读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二是读者的接受反作用于文本创作.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从翻译的政治这个角度分析<红楼梦>的两个译本.重点讨论了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采用异化策略背后的政治因素.认为异化的译文表现了一种自主的意识形态,有益于保持体现在文化差异中的民族身份,同时也表现了对他者文化的尊重,是政治交流的平等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叛逆不仅用于文学翻译,也同样适用于英文人名翻译。以创造性叛逆为视角,结合人名翻译实例,阐述英文人名翻译不同题材中的改译、结构上的漏译和发音上的变译。但因人名翻译受客观知识规律、文化规范和接受语境三个"度"的制约,译者并非无限制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能动转换或转述原作。因此,译者在正确把握这三个"度"的前提下,有利于译者合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契合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主体间性为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借助客体而进行的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它打破了占有式主体的封闭性,揭示出翻译的本质在于交际,解释了“创造性叛逆”的合理性。离开了翻译的主体间性。翻译的“规则意识”和“价值意识”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