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 mg/kg降到3.42 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菜籽毛油与脱胶油的甘油酯含量,脱胶油的甘油酯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太明显,甘二酯的质量分数从毛油的2.50%增加到6.51%,而甘三酯的质量分数从96.08%降到90.46%。Rancimat法测定氧化稳定性后发现,脱胶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37 h增加到6.10 h,表明酶法脱胶后的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菜籽毛油;同时对水化脱胶磷脂与酶法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对比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71%和65.76%,酶法脱胶的酶解率达65.72%。  相似文献   

2.
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20℃,在该条件下验证,菜籽毛油磷含量由693 mg/kg降低至7.85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对毛油与脱胶油中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胶油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甘二酯含量从约2.5%增加到约6.5%,而甘三酯的含量从约93%下降到约89%;而同样采用TLC-FID对水化脱胶磷脂与PLC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检测,分析得知,PLC脱胶磷脂中溶血磷脂含量比水化脱胶磷脂中的高出约50%,酶法脱胶的酶解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比常规水化脱胶更有效和彻底,可为油脂精炼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世磊 《中国油脂》2021,46(10):1-5
研究了PLA1酶法脱胶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实验室小试条件下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参数;并采用PLA1、PLC单酶脱胶以及PLC耦联PLA1双酶脱胶3种脱胶方式在不同批次大豆毛油上进行了小试验证。结果表明:PLA1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0 mg/kg、水添加量3%、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大豆毛油含磷量降至10 mg/kg以内;相对于水化脱胶,PLA1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4~0.91个百分点,PLC单酶脱胶得油率提升0.70~0.84个百分点,双酶脱胶得油率提升1.34~1.89个百分点。经中试生产验证,PLA1和PLC单酶脱胶与水化脱胶相比得油率分别提升0.63个百分点和0.9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浓香菜籽油超声辅助酶法脱胶工艺,以浓香菜籽原油为原料,以磷脂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水添加量以及超声功率对浓香菜籽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浓香菜籽油超声辅助酶法脱胶工艺。同时,对传统酶法脱胶与超声辅助酶法脱胶的脱胶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浓香菜籽油超声辅助酶法脱胶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45 mg/kg、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55℃、pH 5.0、水添加量2.5%、超声功率490 W,在此条件下浓香菜籽油的磷脂含量为0.05 mg/g,脱胶率可达99.4%;超声辅助酶法脱胶效果优于传统酶法脱胶。可见,超声辅助酶法脱胶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油脂脱胶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酸法脱胶与酶法脱胶工艺参数对其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柠檬酸辅助脱胶的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3.0 g/kg,脱胶温度70℃=,加水量4.5%,脱胶时间30 min.该条件下磷脂脱除率达93.95%,脱胶油的磷含量为28.91 mg/kg.利用均匀设计法确定了磷脂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胶时间5.5 h,酶添加量0.60 IU/g,脱胶温度57℃,加水量3.7%,pH 4.7.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的磷含量为9.853 6mg/kg.试验证明,采用酶法可有效去除非水化磷脂,达到更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磷脂酶进行酶法脱胶,通过生产实际应用,确定酶法脱胶工艺参数为:磷脂酶A1和磷脂酶C混合酶用量45 mg/kg,pH 5,加水量2%,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可降至5 mg/kg,精炼成品油总磷含量可降至1.4 mg/kg,非水化磷脂去除率达到99.3%以上,精炼成品油得率可达97.3%.对比特殊脱胶方法,精炼成品油经济效益提高了74.42元/t.  相似文献   

7.
对油脂碱炼过程中的水洗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将油脂碱炼废水进行离心分离,加入毛油中进行水化脱胶,脱出水化磷脂后,进一步进行酶法脱胶,脱出非水化磷脂。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废水酶法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水洗废水量2.5%,磷脂酶量30mg/kg,温度55℃,pH4.9,时间3h,搅拌速度90r/min。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实验,测定脱胶油中的磷含量为4.9mg/kg,说明水洗废水可以替代软化水用于脱胶工序,每千克成品油可节省热量34~36kJ,提高得率0.2% 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精炼菜籽油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以压榨菜籽毛油为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进行水化脱胶.研究了脱胶温度、加水量、超声功率和脱胶时间对菜籽油脱胶后含磷量的影响,并对脱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当脱胶温度为50℃、脱胶时间为10 min、超声功率为90 W、加水量为8%时,菜籽毛油脱胶后的含磷量为57.43 mg/kg...  相似文献   

9.
研究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含水量、pH值、酶解温度、多频超声波频率及组合,超声波功率和超声处理时间对菜籽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对菜籽毛油超声辅助酶解脱胶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磷脂酶A1用量为90μL/kg毛油,pH值为4.8,酶解反应温度为40℃,含水量为2%,超声功率为180 W,超声频率为20/50 kHz,超声时间为60 min。经多模式超声波辅助磷脂酶解脱胶后菜籽油磷脂含量为4.36 mg/kg,达到国家标准(≤10 mg/kg)的要求。该研究可为菜籽油酶法脱胶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磷脂酶PLA_1,对四级浓香菜籽油进行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分别研究了酶添加量、50%柠檬酸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酶解时间对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酶法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级浓香菜籽油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55℃、酸反应时间3 min、酶添加量22 mg/kg、50%柠檬酸添加量260mg/kg、去离子水添加量2%、酶解时间120 min,在该条件下酶法脱胶油磷脂含量为22. 26 mg/kg,酸价(KOH)为2. 31 mg/g,收率为96. 81%。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化学脱胶相比的优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要好于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且前者有用水少、废水易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保存的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中筛选出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8-1,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脱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与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影响最小。该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为:4d、39℃、菌液量体积比1:40、静置培养。该条件下苎麻胶质去除率达到25.94%。对菌株8-1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表面观察,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脱胶得到的苎麻单纤维强力比经化学脱胶后的单纤维提高43.45%,且纤维表面更光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红麻纤维木质素含量较高,脱胶工艺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其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预氧、碱煮、脱胶后处理(尿素浸泡和机械开松)工艺,运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加工,对影响脱胶效果的因子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为10%(o.w.f),NaOH用量为6.5%(o.w.f)、Na2S用量为8%(o.w.f),煮练温度为95℃,煮练时间为140min,尿素浸泡时,质量浓度为3g/L时可达到最佳溶胀效果;机械开松前后,纤维细度(支数)提高了15%、断裂强度仅下降4.7%。经上述工艺可使红麻纤维断裂强度达到3.85 cN/dtex,细度(支数)可达738公支,其可纺性指标以及纤维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为后续纺纱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菠萝纤维的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初步探索了菠萝叶纤维的脱胶、纺纱的加工工艺,并在长、短纤维的纺纱设备上纺出了几种纯,混纺纱,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纤维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处理而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对这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天然纤维资源,以及菠萝种植的综合利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脱胶工艺中。预处理时利用了高温高压预处理、微生物脱胶时微生物采用混合茵种。通过对脱胶后纤维性质的比较,说明了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苎麻酶-化学联合脱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轻苎麻化学脱胶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苎麻纤维可纺性能,采用酶化学联合脱胶法进行苎麻脱胶,分析酶脱胶过程中pH值、浴比、酶用量、金属离子、温度和时间对苎麻脱胶的影响,同时对浴比、酶用量、温度和时间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对苎麻进行酶脱胶、化学精练和漂洗。结果表明,苎麻在用KDN果胶酶第1步脱胶(浴比为1∶12,pH值为8.6,1 mmol/LMg2+,KDN果胶酶300 IU/g,45℃、4 h),TZ-888复合酶第2步脱胶(浴比为1∶18,pH值为4.0,1 mmol/L Ca2+,TZ-888复合酶500 IU/g,40℃,5 h)后残胶率为14.14%,进行化学精练和漂洗后最终残胶率为1.79%。  相似文献   

18.
经济环保的酶法脱胶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博  王宏建 《中国油脂》2004,29(3):21-23
酶法脱胶为油脂物理精炼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性能.新型微生物磷脂酶A1具有比猪胰脏磷脂酶A2更好的性能和特点,非常适合酶法脱胶的应用.应用磷脂酶A1在柠檬酸和NaOH形成的缓冲体系中,经过4~6 h反应后经一次离心分离即可达到良好的脱胶效果,完全满足物理精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酶法用于茶油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脱胶是一种环保、经济的生化脱胶新技术。利用新型磷酯酶Lecitase Ultra对毛茶油(磷酯含量为304mg/kg)进行脱胶研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pH值4.8,加酶量50mg/kg油,温度45℃,反应时间为5.0h,磷酯含量降到10.47mg/kg。研究结果表明:Lecitase Uhra脱胶达到了良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