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AEs研究1Crl8NigTi奥氏体不锈钢在中性氯离子介质中、相变α’-马氏体含量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由Ar+溅射得到Cr/Fe比值和Cl随深度变化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毗和14.5%α’一马氏体含量的试件表面膜中Cr富集程度大,Cr/Fe比高,氯元素吸附少,膜稳定性好;4.5%、20%和〉30%α’-马氏体含量的试件膜中Cr/Fe比少,Cl吸附多,膜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2.
不锈钢上紫红色铬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化学着色法从铬酸盐溶液中获得了紫红色不锈钢转化膜,XPS和AES分析表明,膜层厚度约为125nm,膜层主要是由Cr,Fe,Ni和O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膜的表面分别以Cr2O3,Fe2O3和NiO状态存在,从AES深度刻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层的相对原于百分浓度约为:Cr28.0,Fe2.6,Ni0.5。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的NiFe薄膜及层状结构NiFe/Cr/NiFe薄膜的磁电阻特性与膜厚的关系。用四探针法测量薄膜的磁电阻。由实验结果得到磁电阻特性和膜厚及Cr夹层厚度的关系。分析了NiFe/Cr/NiFe膜中两层NiFe膜之间存在在反铁磁交换耦合时,磁电阻效为著增强的现象,NiFe/Cr/NiFe膜各向异性磁电阻系数△ρ/ρav达5.1%。  相似文献   

4.
锌铁合金镀层铬酸盐黑色钝化膜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光电子能谱(XPS)结合Ar^+刻蚀技术研究了Zn-Fe合金镀层(Fe〈1wt%)铬酸盐黑色钝化膜的组成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钝化膜层和过渡层厚度分别为160nm和240nm;钝化层的组成基本上是均匀的,含有Cr,O,Zn,Ag,Cu,Fe,S等元素;从Ar^+刻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层主要元素相对浓度约为32.24at% Cr,63.26at% O,4.50at% Zn。  相似文献   

5.
电镀     
9908026 室温电沉积马氏体Fe-C合金——HaseebA.MetalFinishing,1997,95(3)∶30(英文)开发了一种常温电沉积马氏体Fe-C合金工艺,该工艺规范为:FeSO4150g/L、柠檬酸10g/L、左旋抗坏血酸10g/L、电流密度2~6A/dm2、温度、室温。采用该工艺能获得致密、光滑、含C量在1%以上、硬度为780HV的Fe-C合金镀层,讨论了沉积层中含C量与柠檬酸浓度、左旋抗坏血酸浓度以及电流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9908027 钢和铸铁的锰系磷化——Guegue…  相似文献   

6.
304不锈钢电解着色膜的耐蚀性及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304不锈钢电解着色膜的耐蚀性能及其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锈钢电解着色膜改善了阳极极化行为,使孔蚀电位升高,腐蚀率下降。电解着色膜主要由α-Fe2O3和Cr2O3的氧化膜构成。电解着色膜中由于Cr元素的富集,提高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改善了其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Ni-Cr-3%Al-0.2%Ce合金0.3mm细丝经500-600℃时效处理,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用化学定量提取法和测定微区成分的方法确定相Ni、Cr、Al的含量,用程控图像仪测定富Cr(α)相析出颗粒大小和分布,查明了γ相沿基体9100)面共格析出并细小颗粒状,在γ相周围析出的过饱和富Cr(α)相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据此认为该合金是由γ相和富Cr(α)相复合析出强化合金基体的。  相似文献   

8.
非晶态Fe-Ni合金电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Fe-Ni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Fe-Ni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经X-射线衍射及等离子光谱分析(ICP-AES)证实,所获得的Fe-Ni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Fe和Ni含量分别为73%~77%和20%~24%,同时含有1.5%~5.0%的P和少量的Cr和B。对电沉积的工艺条件、光亮剂HAB1、HAB2和添加剂HAT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型氧敏CeO2—x薄膜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eO2-x高温氧敏薄膜。通过改变O2/Ar比,制备出不同组分和结构的CeO2-x薄膜。用Ce3d的XPS谱了Ce2+的浓度。XRD和AFM分析表明,薄膜经空气中高温退火后,形成了立方体CaF2型小晶粒,晶粒大小明显依赖于退火条件和膜厚。  相似文献   

10.
Fe-25.6Mn-5.1Si-4.1Ni-1.8Co(wt%)合金在一80℃变形时,可逆应变量ε_r随预应变量ε_t增大而迅速增大;当ε_t>2.5%,增大速度减慢;当4.2%<ε_t<10.8%,ε_r基本保持恒定值。逆相变温度A_f随ε_t增大而连续升高,但A_s不随ε_t变化。应力诱发ε马氏体及其逆相变后的残留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应力诱发ε马氏体片在形成过程中因相互交叉产生塑性变形,引起稳定化,是引起多晶Fe-Mn-Si系合金可逆应变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文中还讨论了应力诱发ε马氏体稳定化的特点及可能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1.
Fe-Ti-C系燃烧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相图计算技术(CALPHAD)对Fe-Ti-C燃烧合成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着重研究Fe含量和C/Ti原子比对体系绝热燃烧温度Tad和平衡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含量对 Fe-Ti-C三元系的平衡相组成影响不大,但对绝热燃烧温度的影响非常大.当保持C/Ti原子比接近1.0时,不管Fe含量如何变化;在298K下均会得到理想的平衡相组织TiC+Fe 随Fe含量增加,体系的绝热燃烧温度大致呈线性降低.Fe-Ti-C体系发生SHS反应的热力学条件之一(Tad>1800K)是Fe<55wt%.而 C/Ti原子比对绝热燃烧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但对平衡相组成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石墨相的析出温度不同.随C/Ti原子比降低,析出温度也随之降低.②在各温区石墨相的含量不同.当 C/Ti在1.0~1.4变化时,石墨相含量在低温区由1%提高到16%.  相似文献   

12.
缓蚀剂BMAT对不锈钢在5%盐酸中(含Fe^3+)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失重法及通过测定极化曲线,研究了5%HCl中Fe^3+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改变不锈钢的阴极反应过程,当其含量超过1.5mmol/L后,316L的腐蚀速度随着Fe^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溶液中加入BMAT后,对Fe^3+的去有化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缓蚀剂的用量需根据Fe^3+的浓度来调整,BMAT的使用量为3mmol/L时,酸洗液中Fe^3+的浓度应小于1.5mmol/L。  相似文献   

13.
安白  马莒生 《功能材料》1995,26(5):461-464
用TEM、X-Ray、SEM等技术研究了Ni42Cr6Fe玻封合金在高温湿H2中形成的氧化膜及氧化物晶须的结构。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由Cr2O3和(Fe,Mn)Cr2O4两组相成,氧化膜底层是以Cr2O3为主的组织,氧化膜表层是以(Fe,Mn)Cr2O4为主的组织;Si在氧化膜与合金界面分布,Al则在内氧化层中形成内氧化物质点;氧化膜表面生长的氧化物晶须的杆部为(Fe,Mn)Cr2O4单晶,头部为  相似文献   

14.
SiC/Fe-Cr合金界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XRD、EMPA和 SEM等对 900~1150℃高温处理后的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界面反应区分为SiC反应区和金属反应区两部分:SiC反应区由组成为FeSi、CrSi和Cr的白亮基体和其间随机分布的细小石墨颗粒构成;金后反应区则是一个由(Cr;Fe)构成的均匀组织。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K=1.9×10-4exp((-235×10)/RT)m·s-1.金属反应区介于SiC反应区和合金之间,阻挡合金中的Fe原子通过它向SiC反应区中扩散,抑制界面反应,这种作用随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5.
将Fe-M(M=C5SiO2Al2O3)混合物在Ar中高能球磨56g后测量Mosbauer谱,结果表明,(Fe)2-(SiO2)1仍为Fe和SiO2的机械混合物:(Fe)6-(C)3已完全合金化,生成两种Fe3C;(Fe)2-(Al2O3)1则成为Fe(73%),尖晶石型的FeAl2O4)22%),qqntFe的团聚族(5%)和Al2O3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陈允鸿  冯宜信 《功能材料》1995,26(4):356-358
在N2气氛中,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不同平均粒径(12 ̄100nm)的Fe-29wt%/Ni合金超细微粒样品。它们是马氏体a’(bcc)和奥氏体r(fcc)的混合体。随样品的平均粒径减小,马氏体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在加热过程中,随平均粒径减小,a’→r逆马氏体转变温度(As和Af)降低,转变温度范围(As-Af)变窄。在冷却过程中(直到77K),没有发现r→a’马氏体转变。对奥氏体稳定化的原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非晶态Fe—Ni合金电沉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Fe-Ni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Fe-Ni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经X-射线衍射及等离子光谱分析证实,所获得的Fe-Ni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Fe和Ni含量分别为73%-77%和20%-24%,同时含有1.5%-5.0%的P和少量的Cr和B。  相似文献   

18.
H3PO4/H2SO4体系中不锈钢表面膜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两种不锈钢在磷酸体系中的钝化膜。结果表明:不锈钢在不同磷酸介质中形成的钝化膜都由二层所构成,外层为不溶性磷酸盐膜,内层为金属稳定性氧化物。钝化膜内存在Cr,Mo的富集和Fe,Ni的贫化;同一个介质中不锈钢内任一合金元素的相对量愈高,在钝化膜中也愈高;对同一钢种,介质的组成会影响钝化膜的组成、介质中的SO^2-4,F^-,Cl^-,Mg^2+和Ca^2+等,或吸附在钝化膜表面,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在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了Fe-Ag及Co-Ag系列纳米磁性包埋团簇,通过控制蒸发电流等沉积条件,获得了不同团簇大小的样品。TEM/ED分析表明,当样品中Fe(Co)团簇尺寸较小时(分别为10nm和20nm),样品形貌表现为Fe(Co)团簇弥散地分布在Ag膜基质中,形成了Ag膜对Fe(Co)团簇的分隔与包埋;其结构分别为Fe、Ag多晶和Co、Ag多晶共存的形态。而当Fe(Co)团簇尺寸较大时(分别为90nm和50nm),样品中Ag原子也相对聚集,Ag膜没有形成对Fe(Co)团簇的完全包裹,在形貌上Fe-Ag样品呈现为“串状”,Co-Ag样品呈现为“花瓣状”;而在结构上则都表现为非晶形态  相似文献   

20.
对SHS/PHIP技术制备出的TIC-A12O3-Fe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TIC颗粒尺寸减小,Al2O3的分布趋于均匀.在TiC晶粒中发现少量颗粒相;在Fe粘结相中发现具有ε-AlFe3C0.69型结构的胞状相;TiC晶粒中存在大量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