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闻名  汪狄敏 《包钢科技》2005,31(Z1):50-52
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是转炉体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托圈和炉壳的寿命及钢产量.文章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的结构及特点.  相似文献   

2.
100t转炉球铰支承的作用是连接炉体与托圈并传递倾动转矩,是转炉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之一,着重对该支承的变形倾向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优化受力结构、预防复杂的变形提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转炉的逐步大型化及炉龄的增加,转炉托圈与炉壳的连接形式由传统的三点球面支承式逐步向连杆吊挂式和弹簧钢板吊笼式发展,通过国内外考察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常用的三种形式的特点,对新建转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技术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德勇 《冶金设备》2008,(6):55-58,80
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技术是转炉重要的核心技术,与转炉其它技术紧密相关.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最常见的几种大型碳钢转炉的连接技术的综合评价提出了转炉连接装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开发应用转炉连接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唐钢二炼负厂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中改造过程中,借鉴了三点球面螺栓结构,法兰螺栓结构,卡板式结构的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炉体溜渣,炉体在托圈中固定,热膨胀及炉体散热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特殊钢》1987,(1)
该托圈以三点支承代替旧式托圈的十点支承,使得各支点载荷均匀而稳定;以球铰式支承连接代替旧式托圈的托架卡板式支承连接,保证了炉体相对托圈的自由膨胀与收缩,从而消除了导致托圈和炉壳破坏的附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四川西昌新钢业炼钢厂2#30 t炼钢转炉为研究对象,对托圈上支撑炉体的球铰支承座焊缝裂纹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三点球铰支撑转炉倾动异响产生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只要转炉炉体与托圈之间的径向定位为挡座系统,在转炉倾动运行中,均会产生不同的声响。本文还对挡座系统中如何减小和避免转炉倾动异响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随着氧气转炉炼钢所占比例的提高,转炉的容量也趋加大。大型转炉炉体和托圈连接装置的合理性对改善炉壳的受力和工作状态,提高炉壳寿命,便于炉体的拆装,提高炉座的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本连接装置与现有连接装置相比,主要优点是:  相似文献   

10.
80t转炉托圈温度场测试及热机耦合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公司1号与2号两座80t转炉托圈进行现场温度测试,由测试结果再运用有限单元法对两托圈分别进行温度场模拟并进行三维热机耦合应力分析,研究了托圈水冷、托圈与炉体之间间隙等因素对托圈温度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转炉托圈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如民 《包钢科技》2006,32(2):40-42
主要讨论了中小转炉本体设备中常见的三种转炉联接装置的结构特点并对三种联接装置进行了分析比较,针对转炉炼钢生产实践对联接装置及其它相关部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张春 《冶金设备》2012,(3):59-63
介绍了鞍钢西区炼钢厂的工艺流程,炼钢厂采用的铁水预处理工艺技术及其效果,260t转炉炉壳主要工艺参数,炉壳与托圈的连接2,60t转炉采用的自动化炼钢技术效果,采用的顶底复合吹炼技术、挡渣出钢技术、一塔式转炉煤气净化新工艺、简易的上修炉新工艺等。简单介绍了炼钢厂采用的一级基础自动化控制系统、二级计算机过程控制及三级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李锋  张明国 《包钢科技》2010,36(2):42-44
在分析了转炉连杆连接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了托圈和转炉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利用该结论研究了转炉工作时的极限工况,从而为转炉、托圈、连杆等连杆连接装置零部件的强度计算、总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运用控制系统原理,将降低转炉工序能耗按照一个闭环系统来控制,以每天和每月的工序能耗值作为系统的反馈量与年初的制定值进行对比,依据偏差量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介绍武钢炼钢厂转炉工序实现"负能炼钢"的关键因素,以及提高转炉"负能炼钢"技术水平的措施和实绩。  相似文献   

15.
铜冶炼行业中,离心机在污酸处理中的生产状况,离心机频繁的加速、减速进行工作,加速时变频器消耗能量,减速时筒体存在巨大的转动惯量,电能回馈至变频器后,被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消耗,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通过技术改造采用AFE有源前端能量回馈系统,改造完成后,制动功耗通过能量回馈系统回馈到电网,此部分功耗能够再利用,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转炉生产过程中不同冶炼时期的特点,在冷态模型实验过程中充分考虑热态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用水模拟"钢液"、"钢-渣"和"钢-渣-气"乳化熔体,探索实际生产过程中转炉内不同冶炼时期熔池的搅拌混匀特性、喷溅及熔体对炉壁的冲刷作用.得出当冶炼进入氧化脱碳期("钢-渣-气"乳化状态),熔体对炉壁的冲刷最严重,也是最容易发生喷溅和溢流的时期,而该时期底吹供气强度或顶枪枪位等对熔池搅拌混匀作用的影响没有冶炼初期("钢液"或"钢 渣")强,所得实验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炼钢厂1#转炉炉壳改造的过程中,根据转炉的特殊结构,针对转炉炉口、托圈以及托圈与炉壳之间的不同冷却介质提出了一种新型气液多路旋转接头,并阐述了在设计以及加工制作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实践证明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对转炉气液多路旋转接头设计制造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武钢炼钢总厂250t转炉托圈配管工艺孔处开裂漏水且反复局部修补无法根治的问题,采用CAE技术对转炉整体进行了热应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托圈配管工艺孔处存在应力集中,该处的热应力明显高于托圈的其他部位,是导致该处经常开裂的根本原因。为此,将配管进行了改道设计,改善了托圈的局部结构,降低了托圈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该转炉托圈的漏水难题得到了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19.
将转炉炉底和炉身的连接方式由活动连接改为固定连接,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炉役中后期接缝部位安全问题,而且也可缓解转炉耳轴、堤坡等部位的侵蚀,达到炉衬侵蚀均匀,保证良好的后期炉型,从而有效解决溅渣高炉龄转炉炉型控制问题。同时,还可方便转炉的操作和品种的冶炼,减少打炉底销钉的时间,有利于品种的安排和生产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