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玉米秸秆淀粉等作为成膜基材,通过共混流延法制备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淀粉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的性能进行测定,考察各成膜基材对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的机械性能、透湿系数、透光率、水溶性和透氧系数的影响,最终确定成膜液最佳配方组合:淀粉10.0%(W/V)、纳米纤维素5.0%(W/V)、羧甲基纤维素钠1.6%(W/V)、甘油2.3%(V/V)。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综合效果最佳,并测得性能指标,膜厚(0.063±0.050)mm,抗拉强度14.92 MPa,断裂伸长率64.75%,透湿系数为2.19×10?12 g·m/m2·s·Pa,透光率87.60%,溶解时间97.00 s,透氧系数2.75×10?14 cm3·cm/cm2·s·Pa。  相似文献   

2.
以绿豆皮纤维素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绿豆皮纳米纤维素并将其应用到浓缩乳清蛋白可食膜中,研究了绿豆皮纳米纤维素的微观形貌、结晶结构以及绿豆皮纳米纤维素添加量对浓缩乳清蛋白膜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系数、透光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皮纳米纤维素为棒状结构,长度约为100~200 nm,直径约为10~20 nm,且保持典型的纤维素Ⅰ型结构,结晶度较高;绿豆皮纳米纤维素与浓缩乳清蛋白有很好的相容性;当绿豆皮纳米纤维素添加量为1%时,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达到最小值,为2.67×10-13 g/(cm·s·Pa);膜的透光率达到最大值,为39.31%;此时膜表面较为平整均匀。当绿豆皮纳米纤维素添加量为2%时,膜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41 MPa,此时断裂伸长率为139.8%;膜的氧气透过率达到最小值,为1.8×10-5cm3/(m2·d·Pa)。绿豆皮纳米纤维素的添加能够有效的提高浓缩乳清蛋白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从天然亚麻纤维中制备出分层纳米纤维素(即纤维素纳米纤维(CNF)与纤维素纳米晶(CNC)共存),并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完善,提出将亚麻纤维在特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碱化处理后,再进行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介导的三元氧化和机械处理的联合处理方法。然后将亚麻CNF与石墨烯复合制备CNF/石墨烯复合薄膜并研究亚麻CNF增强热电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碱化预处理使亚麻纤维直径变细,长度变短,半纤维素被脱除,是生成不同尺寸CNF的重要步骤;随着氢氧化钠用量在0~18%范围内的增加,所得CNF悬浮液的光透过率从3.7%增加到95.1%;CNF/石墨烯复合膜表现出最高功率因子,为8.0×10 -3 μW/(m·K 2),表明复合薄膜具有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4.
陈浩  刘浩 《中国造纸》2023,42(3):69-77
以异抗坏血酸钠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新型纳米抗菌材料——碳点(CDs),并与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共混制备CDs/CNF复合薄膜。结果表明,CDs的平均粒径为(4.6±1.8) nm,添加CDs可提升复合薄膜的紫外阻隔性能和柔韧性,复合薄膜的抗菌和抗氧化性能与CDs的含量呈正相关,但是高含量的CDs会降低复合薄膜的疏水性和拉伸强度。添加7%含量CDs的复合薄膜的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6.88 mm和14.34 mm,CDs/CNF复合涂层能够延缓草莓的腐败。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水解协同低共熔溶剂法(F-DES)制备芦苇纤维素纳米纤丝(CNF),通过对预水解芦苇得率、化学组分等的分析,探讨较佳预水解工艺,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对预水解处理的芦苇以及芦苇CNF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预水解的较佳条件为:液比1∶6,预水解温度165℃,保温时间50 min。预水解芦苇得率为80.31%,α-纤维素含量为49.62%,预水解处理芦苇纤维素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保持纤维素Ⅰ型结构。F-DES体系处理预水解芦苇制备CNF的较优工艺条件为:FeCl3·6H2O用量为0.2 mmol/g DES,草酸二水合物/氯化胆碱(Oxd/Ch Cl)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6 h,温度80℃。制备的CNF粒径为200~800 nm,总体呈现均匀的纳米纤丝状,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NF中有90%的粒径分布在300~400 nm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高透气、高强度的长纤维薄页纸为基材,利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烷基烯酮二聚物(AKD)乳液涂布制备一种高强度、高透光、柔软的高阻隔长纤维薄页纸。比较了CNF、羧甲基化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C-CNF)、AKD等对涂布后纸张的抗张强度、透气度、水蒸气透过率、表面疏水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CNF较CNF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当涂布液浓度为1.0%(涂布量1.6 g/m2)时,纸张抗张指数为27.3 N·m/g,较只涂布AKD提高了46.0%;水与纸面接触角达到121.5°,较CNF涂布的疏水效果进一步提高,相比只涂布AKD的纸张增大了60.9%;同时透气度则仅有21.1 μm/(Pa·s),较CNF涂布纸的透气度进一步降低,相较只涂布AKD的纸张降低了60%;水蒸气透过率为1.95×10-11 g·m/(m2·s·Pa),为只涂布AKD的纸张的52%,具有良好的疏水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不易溶于普通溶剂,难以直接静电纺丝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故首先采用静电纺丝制备得到醋酸纤维素(CA)纳米纤维,然后对其进行碱处理以制备CNF,研究与探索了碱溶液组成、浓度及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CNF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碱溶液为氢氧化钠(NaOH)/乙醇和水(2:1)的混合溶液、浓度0.5M、处理时间为0.5h时,处理效果最佳。经过碱处理得到的CNF表面均匀光滑,平均直径为583nm,CNF的内部同时存在着纤维素Ⅰ型和Ⅱ型的晶体结构,无明显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气凝胶易燃、强力低等问题,利用纳米蒙脱土(MMT)共混改性纤维素纳米纤维,基于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阻燃隔热的CNF/MMT复合气凝胶。研究了MMT质量分数对CNF/MMT复合气凝胶形貌结构、压缩性能、热稳定性、热导率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MT的引入使气凝胶具有更加紧密的片层结构,气凝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得到改善;在MMT质量分数为50%时,CNF/MMT复合气凝胶的表观密度最大且仅为0.016 8 g/cm3,应变为10%的应力最大为12.45 kPa,应变为70%的应力最大为77.93 kPa,导热系数最大为 0.04 W/(m·K); 气凝胶中MMT质量分数不低于42.9%时,复合基气凝胶的极限氧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微粒研磨技术对漂白桉木浆进行研磨预处理,再利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CNF),探讨了高压均质处理对CNF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高压均质次数有利于提高CNF的尺寸均一性及其悬浮液的稳定性;当高压均质处理20次时,CNF的Zeta电位达-29.4 mV,直径50~100 nm,长度1500~2000 nm,悬浮液稳定性较好;且制备的CNF膜保留了较强的亲水性,与水接触90 s后接触角仅30.8°。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衍射、接触角、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纳米纤丝化纤维素(CNF)、细菌纤维素(BC)3种纳米纤维素性能进行表征,分别采用这3种纳米纤维素分散液处理纸样,以研究它们对纸样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与CNC和CNF相比,BC具有结晶度高、成膜后致密性好,热稳定性、透光性及强度性能好的优点;3种纳米纤维素均能对纸样起到一定的加固效果,其中BC能大幅度提高纸样的强度性能,且对纸样颜色的改变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玉米苞叶的经济价值,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协同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CN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超滤装置测试了CNC和PSF/CNC复合膜的形态结构和性能;探讨了CNC含量对复合膜的强度,亲水性,水通量以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玉米苞叶中提取的CNC,平均直径为18.82 nm,平均长度为569.95 nm,晶型结构为纤维素I型,结晶度为53.86%。CNC的加入提高了PSF膜的断裂强度,并可改善PS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综合考虑CNC对PSF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CNC最佳添加量为2%,相应复合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分别为纯PSF膜的2.13倍和1.32倍,蛋白质截留率为48.34%。  相似文献   

12.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based hybrid nano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bacterial cellulose nanocrystals(BCNC)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The HPMC nanocomposites exhibited good thermal stability,with a thermogravimetric peak temperature of around 346℃.The addition of BCNC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temperature or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HPMC nanocomposites.However,the addition of BCNC favorably affected the light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s and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ensile stress and Young's modulus from 65 MPa and 1.5 GPa up to 139 MPa and 3.2 GPa,respectively.The oxygen permeability of the HPMC nanocomposites also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BCNC added.  相似文献   

13.
纳米纤维素是在某一尺度上具有纳米级的纤维素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液接触性材料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纳米纤维素材料具有可控的血液相容性,作为抗凝血材料和促凝血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讨论了纳米纤维素基血液接触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其在抗凝血与促凝血中的应用,并就其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研究了不同阴阳离子的无机盐电解质对纳米纤维素悬浮液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悬浮液具有“剪切稀化”行为,剪切速率由0.01 s-1增加到1000 s-1时,悬浮液黏度从1000 Pa·s持续降至0.1 Pa·s。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中添加不同价态的金属盐NaCl、MgCl2、AlCl3、Na2CO3和Na3PO4,随着金属盐添加量从0.001 mol/L增加到0.5 mol/L,纳米纤维素表面的双电层被破坏,静电排斥力减弱,使纳米纤维素颗粒沉积聚集,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出现凝胶化现象。此外,随着阳离子强度的增加凝胶化越来越明显,悬浮液黏度增大,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也随之增加。相反,受金属离子“静电排斥效应”的影响,随着阴离子强度的增加悬浮液黏度和模量变化不大,阴离子对纳米纤维素表面形成的双电层结构没有明显的破坏,无法明显降低纳米纤维素之间的作用。因而,阴离子强度的增加对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凝胶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甘薯加工副产品的高值化利用,以甘薯渣纤维素为原料,应用超声波辅助酸法制备纳米薯渣纤维素。通过对超声波功率、酸体积分数、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4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了纳米薯渣纤维素的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薯渣纤维素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120 W、酸体积分数65%、酸解温度55℃、酸解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纳米薯渣纤维素的产率为42.85%;纳米薯渣纤维素的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球状,粒径在20~40 nm范围内,并且其仍具有纤维素的晶型,结晶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酯化法制备表面羧基含量及羟基取代度可控的多羧基化纤维素纳米晶(ECNC),并通过改变酯化条件,优化实验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导滴定、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Zeta电位等对ECN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NC保持了CNC的形貌和结晶结构完整性,并且在水和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的分散性较CNC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改变酯化反应条件可控制ECNC表面羧基含量及羟基取代度。该ECNC颗粒有望用于高性能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化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中。  相似文献   

17.
药物载体(Drug Delivery)通常由高分子纳米材料构成,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实现药物靶向运输功能。纳米纤维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可降解性等优良性能,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纤维素纳米晶体、纤维素纳米纤丝、细菌纤维素等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与药物分子的结合方式做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杜海顺  李滨 《中国造纸》2021,40(11):68-78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生物基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化性质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清洁高效的纳米纤维素制备方法的建立对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甲酸水解法清洁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研究进展。与传统的无机强酸水解法相比,甲酸水解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的主要优点包括:甲酸易回收和回用,可确保整个制备过程的清洁;甲酸在水解纤维素的同时,也与纤维素表面羟基发生反应,从而在纤维素表面引入酯基,同步实现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与表面改性;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实现纳米纤维素形貌和性质的可控制备。此外,本文还概括介绍了甲酸水解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的功能性应用和展望。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性质,甲酸水解法制备的纳米纤维素在构建异质膜器件、Pickering乳液,以及橡胶和塑料复合材料加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cellulose extracted from bleached softwood and hardwood pulps by formic acid hydrolysis followed by TEMPO-mediated oxidation were compar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alysis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cellulose products derived from spruce pulp exhibited a relatively larger particle size, higher crystallinity, and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obtained from aspen pulp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study helped establish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nanocellulose products we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s under identical process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