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优化尿素包合法富集纯化马齿苋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工艺条件。方法 将新鲜马齿苋经索氏提取后所得的脂肪油通过尿素包合的方式富集纯化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简称PUFAs),并以PUFAs总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设计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对比新鲜马齿苋全草油与纯化物PUFAs理化性质上的区别。结果 尿素包合法富集纯化的最佳工艺为尿素与乙醇体积比1:10,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12:1,结晶温度-20 ℃,此时PUFAs含量预测值为110.76 mg/g,实际值为116.00 mg/g。就理化性质相比较而言,纯化物PUFAs的酸值无显著差异,碘值和过氧化值显著提高,皂化值显著降低(P< 0.05),表明纯化物PUFAs的不饱和度更高,基本达到本试验的目的。结论 该富集纯化工艺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合分离纯化马齿苋脂肪酸类物质,可为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向功能食品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从60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以普通饲料喂养作空白组(NG),其余50只喂食高脂饲料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并将其分为高脂模型组(HLP)、非诺贝特阳性对照组(FB, 0.033 3 g/(kg·d))、马齿苋多不饱和脂肪酸高[PUFAs-H, 0.666g/(kg·d)]、中[PUFAs-M, 0.333 g/(kg·d)]、低剂量组[PUFAs-L, 0.167 g/(kg·d)]。灌胃给药28 d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血清中血脂水平及抗氧化指标,同时测定大鼠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并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其肝脏状态。与HLP组相比,PUFAs-L、PUFAs-M、PUFAs-H组均可降低大鼠体质量、血清中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及肝脏中TC、TG含量(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0.05);HE染色与油红O染色结果一致,与HLP组相比,各实验组能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状态。马齿苋PUFAs能够调节高脂血症大鼠...  相似文献   

3.
对长白山红松籽油调节血脂作用进行研究。建立昆明小白鼠高脂血症模型后,观察红松籽油调节血脂功能。通过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葡萄糖 (glucose,Glu)含量以及肝脏和肾脏的TC、TG水平来检测长白山红松籽油的降血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红松籽油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饲料对受试小白鼠高血脂症的诱导作用,显著改善肝脏及肾脏脂质的积累,红松籽油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欧李发酵液(Cerasus humilis fermentation juice,CF)对高脂血症SD大鼠血脂的调控作用及肝保护作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依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与CF组(发酵液浓度为40%,灌胃剂量为10 mL/kg bw),每组10只,经口灌胃,1次/d,连续10周。灌胃期间于第0、2、4、6、8、10周末眼眶静脉丛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肝脏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肝脂滴情况并计算脂滴面积比;HE染色观察肝细胞病变情况。结果表明:大鼠的血脂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呈波动趋势。第8周时,与模型组相比,CF组血清TG浓度显著降低57.20%(P<0.05)。实验结束时,与模型组相比,CF组大鼠血清TC浓度降低了10.02%(P>0.05),血清LDL-C浓度显著降低35.48%(P<0.05)且与对照组浓度相近;CF组肝脏器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了20.92%(P<0.05);肝油红脂滴面积比显示,CF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27.50%(P<0.05);HE染色结果显示CF组肝细胞脂质空泡明显减少。结果表明,欧李发酵液具有调控高脂血症SD大鼠血脂紊乱的作用,并能明显改善肝脏因脂质沉积而导致的病变。  相似文献   

5.
降胆固醇乳酸菌的体外筛选及其降胆固醇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开菲尔粒和陈年泡菜水中分离出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杆菌,探讨其降解小鼠血清胆固醇的机理。方法:以耐酸性、胆盐耐受性、疏水性、胆盐水解酶活性以及降胆固醇特性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DMDL?9010)。将50?只8?周龄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9010高组、9010低组,分别饲喂28?d和70?d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含量,70 d取肝组织细胞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ase,HMGC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筛选得到1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 DMDL 9010,胆固醇去除率为37.58%,胆盐耐受性为35.48%,疏水性高达40%,具有较好的耐酸性。饲喂第28天,成功建出高脂模型大鼠,饲喂第70天,9010高组能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23.03%)和LDL-C(28.00%),9010低组和阳性组无明显差异。阳性组和9010高组分别下调肝脏中HMG-CoA基因mRNA的表达(79.92%和62.86%)(P<0.05)。结论:实验获得了1?株在体内外均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的L.?plantarum?DMDL?9010,可进一步开发为功能性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6.
以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凯里红酸汤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用脂必妥和不同剂量的凯里红酸汤干预12周。观察凯里红酸汤干预期间大鼠体重变化,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浓度,检测肝脏组织病理,测定血清及肝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凯里红酸汤能够降低大鼠的体重,调节血脂水平,其中TG降低最明显,同时降低TC、LDL-C浓度,提高HDL-C浓度(P<0.05),并抑制脂质在肝脏沉积;凯里红酸汤干预可以升高肥胖大鼠血清及肝脏的T-AOC和SOD活力,并降低MDA含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凯里红酸汤能够有效调节肥胖大鼠的血脂水平,改善肥胖引起的肝脏病理性损伤;提高大鼠体内抗氧化水平,改善肥胖引起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山茶油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山茶油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选定适宜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其次,采用不同浓度山茶油对HepG2细胞进行24 h干预,再使用0.5 mmol/L游离脂肪酸处理24 h诱导建立脂肪肝细胞模型。然后,通过油红O染色法判断各组间的脂滴生成情况,并参照相关试剂盒测定各干预下细胞内脂质水平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qRT-PCR法测定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山茶油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干预组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造模干预组相比,茶油预处理显著逆转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细胞内TG、HDL-C和LDL-C含量的变化(P<0.05)。qRT-PCR结果表明,与造模干预组相比,山茶油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肪酸转运酶(CD36)、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  相似文献   

8.
苏玉  李璐  黄亮  付晓康 《食品科学》2019,40(15):203-210
本实验将3 种不同方式粉碎处理的雷竹笋膳食纤维(Phyllostachys praecox shoot dietary fiber,PPDF)悬浮于纯净水中,以2.5 g/(kg?d mb)、20 mL/kg的剂量灌胃给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研究不同超微化处理的PPDF对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及脂/体比极显著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P<0.05);小鼠粪便干硬,含水率降低,粪脂质量分数及粪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对照组对比,PPDF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体质量及血清中TC、TG、LDL-C浓度、AI值、脂/体比,极显著增加HDL-C浓度(P<0.01);血清及肝脏中的SOD活力增强,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粪便的含水率逐渐增加,粪脂质量分数及粪胆固醇含量降低(P<0.05)。同时,在PPDF灌胃剂量相同的条件下,PPDF粒度越小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作用越明显,表明PPDF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gtii)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给小鼠灌胃中、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MMWF1、MMWF2和LMWF1、LMWF2),测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指数以及血清脂质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测定肝脏脂质指标TC、TG含量,探索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脂效果。结果:灌胃4 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的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G、TC、LDL-C含量(P<0.05),提高HDL-C含量(P<0.05)的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也有明显降低效果(P<0.05),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生成的作用。结论:4 种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TC、TG含量,调节脂质代谢,有效缓解高脂血症,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剂量依赖性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对高脂血症大鼠灌胃豆渣,分析大鼠体质量、血脂、脏器指数以及肠道微生物丰度,探讨改性豆渣对肥胖及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灌喂改性豆渣使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浓度、肝脏指数分别降低6.3%~13.3%、19.7%~32.0%、47.0%~59.3%、43.2%~55.3%、5.4%~12.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浓度上升20.9%~48.5%,且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存在差异。豆渣有助于改善大鼠的肥胖和高血脂,在3 种豆渣中以Na2HPO4改性组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和减重效果最好。经豆渣灌胃的大鼠肠道微生物中有益菌群如拟杆菌、乳杆菌属与鼠乳杆菌种相对丰度增大,有害菌如变形菌门及志贺菌属相对丰度减小。厚壁菌门对体质量和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体质量、HDL-C浓度呈正相关,与TC、TG、LDL-C浓度负相关,但其对体质量与血脂的影响并不同步。拟杆菌门及其拟杆菌属对各项血脂指标都有良好的影响。变形菌门及其所属的志贺菌属(Escherichia Shigella)对血脂健康有负面影响。综上,改性豆渣对大鼠肥胖和血脂的改善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实现的,这为改性豆渣膳食纤维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香榧子油抗氧化活性及降血脂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测定香榧子油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2、HO·和DPPH自由基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香榧子油对小鼠血清中TG、TC、HDL -C和LDL -C影响的试验,考察其降血脂功能.结果表明,香榧子油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对O2、HO·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16、4.20和9.20 mg/mL;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香榧子油剂量组TG、TC和LDL -C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香榧子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改善血脂水平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白鹤灵芝总萘醌(Rhinacanthins-rich extract from Rhinacanthus nasutus,RRE)的降血脂及保护肝脏作用,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及肝脏及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RRE干预后有效改善了NAFLD小鼠肝脏病理病变进程,缓解炎性损伤,减少肝脏脂肪颗粒堆积;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AST、ALT、AKP活力(P<0.05或P<0.01);其指标水平均优于熊果酸组;RRE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中TG、LDL-C、AST、水平(P<0.05),可降低TC、ALT、AKP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网络药理学对白鹤灵芝与NAFLD疾病相关作用靶点进行交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对RRE的有效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白鹤灵芝素-C(rhinacanthin-C)与交集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潜力。研究表明RRE有显著的降血脂、改善脂质沉积和炎性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inacanthin-C经由AMPK-SREBP1c-SIRT1信号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发挥作用,为壮药白鹤灵芝开发为降血脂、改善脂肪肝的民族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发育期大鼠大脑细胞膜脂肪酸类别与含量的变化。将56只初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组、必需脂肪酸(EFA)缺乏组、鱼油组[300mg/(kg·d)]、紫苏组[2.45mL/(kg·d)]、α-亚油酸组[1.32g/(kg·d)]、核桃组[2.45mL/(kg·d)]与红花组[1.65g/(kg·d)]。连续饲养8周,提取大脑组织总细胞膜,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脂肪酸组成无差别;与阴性组比较,各组均能显著提高n-3PUFAs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和红花组能显著降低n-6PUFAs的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紫苏组、核桃组、红花组和鱼油组能显著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说明PUFAs能改变大鼠大脑细胞膜的含量,但对其类别影响不大;短期缺乏EFA对细胞膜脂肪酸的类别与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佳  李静  邓泽元  曹君  刘蓉  范亚苇  胡蒋宁 《食品科学》2010,31(19):363-366
人群跟踪调查表明,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增加冠心病危险及死亡率,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血脂和炎症反应引起某些慢性疾病。实验在脂肪供能33%(目前中国居民膳食供能比)的情况下,通过 90d 的大鼠饲养实验探讨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对大鼠体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饲料对比,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显著升高大鼠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肝素前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的活力,显示TFA 可能改变大鼠脂肪酸代谢,引起甘油三酯代谢异常;TFA 同时显著降低大鼠血液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且对C 反应蛋白(CRP)没有影响,显著升高HDL-C/ LDL-C,表明以TFA 为主的脂肪摄入可能并不引起大鼠胆固醇代谢异常,这可能是由于除基础饲料外,植物油的摄入没有引入外源胆固醇,且大鼠本身缺乏胆固醇转移蛋白(CETP)。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探究青钱柳多糖(CPP)对高脂血症小鼠降血脂作用和机制,将高脂血症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空白对照组以及青钱柳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组。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喂以等量的无菌水,辛伐他汀组喂以4 mg/kg的辛伐他汀与CMC-Na(0.5%)的混悬液,青钱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以10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CPP水溶液,连续喂养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TC、TG、HDL-C、LDL-C、FFA水平和LPS活力,取肝脏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用RT-PCR方法测定HSL m 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PP组小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和LPS的活力(P0.01)均显著降低,HDL-C和FFA的水平(P0.01)则显著增加;CPP组小鼠肝脂变程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比于模型对照组,CPP组的HSL m 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综上,CPP可以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改善其因摄入过多脂质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蒙古扁桃油对实验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均衡随机分成8组:空白对照组、蒙古扁桃油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蒙古扁桃油组(A、B、C、D)、橄榄油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和蒙古扁桃油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组均供给高脂饲料。5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蒙古扁桃油对照组(按每公斤体重给予10 mL/kg蒙古扁桃油灌胃)、蒙古扁桃油组(A:10、B:7.5、C:5、D:2.5 mL/kg)、橄榄油对照组(10 mL/kg橄榄油),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周后,采样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拟合量效关系曲线,观察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结果:10 mL/kg和7.5 mL/kg的蒙古扁桃油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p < 0.05),不同剂量蒙古扁桃油均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醇(MDA)的含量(p < 0.05),10 mL/kg和2.5 mL/kg蒙古扁桃油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p < 0.05)。结论:蒙古扁桃油具有调血脂、提高肝脏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组织的作用,且最佳剂量在2.5 mL/kg ≤ Y ≤ 10 mL/k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刺梨果酒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采用高脂高糖膳食联合腹腔注射链佐霉素(Streptoz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刺梨果酒高(8 mL/kg)、中(4 mL/kg)、低(2 mL/kg)剂量组和模型组,并设空白对照组,给药期间每2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实验时间28 d。实验结束后测量血清和肝脏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果糖胺(fructosamine,FMN)、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肝糖原等含量;采用实时灾光定量PCR(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肝脏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s alpha,ACACA)、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N)、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等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刺梨果酒可减缓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减轻和多饮、多食的症状;高、中剂量刺梨果酒降低实验大鼠空腹血糖和果糖胺的效果显著(P<0.05);各剂量组均有降低实验大鼠血清和肝脏TC、TG、LDL-C的含量和升高HDL-C含量的作用,其中高、中剂量效果显著(P<0.05);低、中、高刺梨果酒均可显著(P<0.05)上调AMPK、GLUT2和ACACA mRNA表达量,低、中、高刺梨果酒均可上调FASN mRNA表达量,其中高、中剂量组上调FASN mRNA表达量显著(P<0.05);中、高剂量刺梨果酒可显著(P<0.05)下调G6Pase、PEPCK、HMG-COA和CYP7A1 mRNA表达量。结论:刺梨果酒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增加脂肪的从头合成及提高葡萄糖跨膜转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马齿苋多糖的超声提取及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用超声法提取马齿苋多糖,多糖的提取率可高达10.13%。对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柱分离,得到一种分子量为57kDa的均一性多糖,并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利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对马齿苋多糖中的单糖组成作了分析,此马齿苋多糖中的单糖组成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对实验菌株有微弱的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