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8 种中国传统四川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以用于四川泡菜的生物保鲜。从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出227 株乳酸菌,并筛选出8 株能够产生细菌素类化合物抑制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nnocu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长的乳酸菌。其中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B22、屎肠球菌E6(Enterococcus faecium E6)和植物乳杆菌E11(Lb. plantarum E11)能够产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的细菌素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这3 株乳酸菌耐酸、耐高盐,能够在四川泡菜模拟培养基中生长并产生耐酸耐高温的细菌素类化合物。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B22、屎肠球菌E6和植物乳杆菌E11可用于四川泡菜的生物保鲜。  相似文献   

2.
以腐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理化性质、感官品质和微生物数量,并对其菌相构成和主要腐败菌特性进行研究。腐败四川泡菜的p H为3.93,其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分别为3.86、4.76、2.16 log cfu/m L。从腐败四川泡菜中分离鉴定得到16种菌株,其中细菌主要由Lactobacillus plantarum、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acillus subtilis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构成,真菌包括Pichia membranifaciens和Kazachstania bulderi。菌株致腐特性结果显示B.methylotrophicus、B.subtilis、B.licheniformis、P.peoriae和P.membranifaciens是腐败泡菜中主要的腐败微生物。L.plantarum和Lactobacillus tucceti表现出较强的产酸能力和抑菌性。研究结果可为四川泡菜的防腐保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植物乳杆菌WUH3(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UH3)是从中国传统腌制黄瓜中分离得到的1株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乳酸菌。该文通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基因分析和试验验证来探明其性质和应用价值。首先,该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从基因层面分析其潜在特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含有与细菌素合成相关的多种转运蛋白基因,以及3种细菌素:Plantaricin_EF、Pediocin和Enterocin_X_chain_beta,表明该菌株具有细菌素的合成分泌能力。一系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分泌蛋白质类细菌素,其分子质量为4.1~6.5 kDa,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30 min)和pH稳定性(pH 2~11)。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对多种腐败菌和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具备广谱抑菌性;其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表面,致使其细胞膜破裂,从而发挥抑菌性能。最后,该文对L.plantarum WUH3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其为非人类致病菌,可被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该研究为L.plantarum WUH3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餐厨垃圾原位处理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产酶能力强、菌株间无拮抗性的原则,从本实验室27株菌中筛选到2株淀粉酶产生菌;苏云金芽孢杆(Bacillus thuringiensis、TKFW r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KFW 10004),2株蛋白酶产生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 frankland 、TWKF 11014)和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TWKF 11002)。将该4株菌与植物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TWKF 12006)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TKFW 13024)等比例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没有恶味,蚊虫较少,具有淡淡的酒香味,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减量效果。为了保证菌株的生物安全性,对未知菌TKFW r8进行观察和鉴定,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从8 种中国传统四川泡菜中筛选产细菌素的乳酸菌,以用于四川泡菜的生物保鲜。从四川泡菜样品中共分离出227 株乳酸菌,并筛选出8 株能够产生细菌素类化合物抑制英诺克李斯特氏菌(Listeria innocu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长的乳酸菌。其中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B22、屎肠球菌E6(Enterococcus faecium E6)和植物乳杆菌E11(Lb. plantarumE11)能够产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的细菌素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这3 株乳酸菌耐酸、耐高盐,能够在四川泡菜模拟培养基中生长并产生耐酸耐高温的细菌素类化合物。结果表明,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 B22、屎肠球菌E6和植物乳杆菌E11可用于四川泡菜的生物保鲜。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具有应用潜力的抑菌活性菌株,对分离自内蒙古牧区家庭手工制作的酸马奶中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杆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筛选,并对有抑菌能力的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其所产抑菌物质的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的8株乳酸杆菌均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抑制作用,选择其中一株乳杆菌Q-1-4(Lactobacillus paracasei)进行鉴定认定该菌株为副干酪乳杆菌。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paracasei Q-1-4发酵离心后的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对B.subtilis仍然有抑制作用,经胰蛋白酶、蛋白酶k、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下降,说明所产生的抑菌物质中应含有蛋白类。并测出其产生的抑菌物质酸性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对热稳定,对紫外线不敏感;与SDS和EDTA共同作用效果好于单一作用,而其它的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金属离子对其无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储藏稳定性且较广抑菌谱。  相似文献   

7.
泡菜中产抗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和性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是对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酸菌素产生菌株分离筛选、鉴定。采用TJA培养基初步筛选9株典型菌株进行抗菌素产生菌的筛选,供试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抑菌实验,综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筛选确定了2株细菌素产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8.
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延边泡菜中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微生物。采用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泡菜中微生物,挑选110株拟似乳酸菌的菌落,采用管碟法筛选具有抑菌能力的乳酸菌,通过菌落的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反应实验、生理生化(糖发酵实验)及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为62株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菌中1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1株为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91株抑制大肠杆菌的乳酸菌中72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9株为Lactobacillus brevis。表明东北泡菜中乳酸菌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株乳酸菌所产类细菌素Lactobacillin SD-22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泡菜中分离的32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广抑菌活性的菌株SD-22,经鉴定为短乳杆菌(Lac- tobacillus brevis)。在排除酸性产物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SD-22菌株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Esche- richia coli),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niuns)等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部分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略有下降,表明该活性物质为非蛋白成分或起抑菌作用的非单一物质。该活性物质不同于一般细菌素,属于类细菌素,命名为LactobacillinSD-22。它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且活性高,对蛋白酶敏感性低,且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发酵甜面酱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淡红色的芽孢杆菌B30,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进行产酶活性、人工肠胃液、猪胆盐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对人工肠液、胃液和猪胆盐环境均有很强的耐受性。因此,此次研究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益生菌开发前景,是一株比较理想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从海水和淡水鱼肠道的乳酸菌中筛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旨在降低和预防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氧化导致的质量问题。结果表明:从48 株乳酸菌中筛选出5 株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进一步复筛获得来源于草鱼肠道的菌株CY1-2的活性最强。菌株CY1-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抗脂质过氧化率分别为(67.29±0.42)%、(60.67±1.44)%、(29.87±1.14)%和(40.77±0.50)%,其无细胞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抗脂质过氧化率分别为(64.27±1.26)%、(21.97±1.47)%和(51.03±0.40)%。此外,菌株CY1-2对革兰氏阳性菌地衣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志贺氏菌、埃希氏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均有抑菌活性。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CY1-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CY1-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广谱抑菌活性,对开发新型水产品天然微生物源性抗氧化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高效降亚硝酸盐乳酸菌,为今后益生乳酸菌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地方特有食品及动物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3 株乳酸菌,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13 株乳酸菌的体外降亚硝酸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降亚硝酸盐效果最强菌株进行驯化培养和抑菌实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法对所分离的降亚硝酸盐能力最强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 株编号为JS3的乳酸菌,该菌对亚硝酸盐降解率为83.39%,经过驯化复筛及培养条件优化得到:培养基中蛋白胨添加量15 g/L、接菌量5%、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48 h,其降解率达到93.47%,同时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还具有抑制性能。经鉴定菌株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将其命名为L. zeaeJS3。结论:菌株JS3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能够成为今后降解亚硝酸盐微生态活性菌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罗布麻内生细菌及其抑菌活性,旨在深入开发新资源。方法:以红花罗布麻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中分离内生细菌,利用牛津杯法对其发酵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对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的D1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四株供试指示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3菌株对藤黄微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D1鉴定为假单胞菌,D3鉴定为菠萝泛菌。结论:罗布麻中蕴含着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资源,可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筛选一株可拮抗中国大鲵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后生元菌株,并对其进行抑菌特性的研究和细菌素基因簇的挖掘。以中国大鲵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2)为指示菌,筛选一株产细菌素乳酸菌株并评估其药敏特性;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初步纯化菌株产细菌素;通过pH、温度和消化酶耐受性、贮藏稳定性、抑菌谱及最小抑菌(MIC)和杀菌浓度(MBC)共六类指标评价细菌素的抑菌特性;溶血反应与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细菌素对Ah2的抑菌效果,经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探究细菌素的抑菌机制;经由紫外全波长扫描定性细菌素以及Tricine-SDS-PAGE电泳测定细菌素的分子量范围;最后根据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挖掘其潜在的细菌素基因簇(RiPPs)。结果显示,从青岛市售腐乳中筛出一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植物杆菌M4L1(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4L1)。初步纯化M4L1产细菌素并命名为LP01。细菌素LP01具备良好的消化酶耐受性,且在pH2~10、?20~121 ℃和9个月贮藏期内均表现出稳定的抑菌活性,并对单增李斯特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等14株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LP01对Ah2的MIC和MBC分别为12.94和25.88 μg/mL。经MBC浓度的LP01处理后的Ah2,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均得到明显缓解;SEM观察其通过破坏Ah2的细胞壁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LP01在波长200~220 nm处的肽类特征吸收峰显著,电泳后条带显示其分子量在3.3~4.0 kDa,LP01为小分子肽类细菌素。此外,基因注释到M4L1有2个细菌素基因簇(RiPPs),对应产物分别为Plantaricin K和Plantaricin E,均属于植物乳杆菌II类细菌素。菌株M4L1不仅含有多种抗菌物质相关基因簇,而且其细菌素LP01具备了优良的抑菌性能,能有效抑制多种水产病原菌、食物腐败菌及食源性致病菌等。产细菌素植物乳植物杆菌M4L1作为一株潜在的后生元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文旨在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MRS和M17为培养基,对韩国传统泡菜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琼脂孔扩散法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它的耐酸、耐胆盐能力,以及对温度、pH、发酵时间的敏感性。结果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获得一株抑菌效果最佳的植物乳杆菌PC4-5。植物乳杆菌PC4-5在酸性条件(pH=2)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43.79%,0.5%胆盐处理2 h后存活率达到21.02%,说明植物乳杆菌PC4-5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经排酸排过氧化氢试验后,发酵上清依然保留抑菌活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表明该抑菌物质为细菌素。该细菌素在pH为2-6的范围有抑菌能力,且有较好热稳定性。结论 植物乳杆菌PC4-5适用于酸性食品的防腐保存,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黄酒米浆水中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实验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有机酸干扰排除试验对所产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黄酒米浆水中筛选出36株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乳杆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植物乳杆菌、微小乳杆菌、鸟乳杆菌不解棉籽糖亚种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这些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非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乙酸和盐酸。本研究结果为黄酒米浆水中抑菌物质的开发及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乳酸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特性,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能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菌株,并测定了筛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有5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25、SKT109、YW3-2、YW5-1、YW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株变异链球菌指示菌中,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1.2499、1.2500对植物乳杆菌比较敏感。植物乳杆菌K25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4株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其MIC最低(1.25×107~2.50×107 CFU/mL)。同时,菌株K25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的抑制率较高,还显著地降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率。对菌株K25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过氧化氢起到了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朝鲜族辣白菜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芽孢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JLY-7,该菌株发酵液对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食品中常见的腐败性和致病性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菌株JLY-7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利用正丁醇萃取、凝胶过滤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纯化等手段对该菌株所产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一活性抑菌组分,经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确定该抗菌物质的分子量为694.129 Da。通过蛋白酶处理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常见的蛋白酶均非常敏感。本研究可为乳酸菌抗菌物质控制食品中芽孢杆菌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西藏羊八井地区、云南香格里拉的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出26株乳酸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酿酒酵母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的抑菌谱大小,并经过有机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蛋白酶水解检测试验,最终筛选得到5株产细菌素的菌株,编号分别为3、23、24、21和25。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这些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乳球亚种。抑菌谱试验表明,这些细菌素能够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致病菌,对真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