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本文采用药典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康定灵芝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灵芝酸C1、灵芝酸F的含量。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的考察以及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康定灵芝多糖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15%和1.50%,灵芝酸A、灵芝酸C1和灵芝酸F含量分别为0.052%、0.020%和0.064%。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多糖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75 mg/mL和1.24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5 mg/mL和1.97 mg/mL。三萜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65 mg/mL和1.06 m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44 mg/mL和1.09 mg/mL。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康定灵芝功效成分含量高,同时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2.
三种食用菌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三种食用菌体外抗氧化与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杨酸显色法、DPPH·显色法、铁氰化钾显色法测定三种食用菌及副产物(竹荪、竹荪菌托、茶树菇、松乳菇)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再通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结果:在实验浓度(0.5~5 mg/mL)范围内三种食用菌及副产物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抗氧化以VC作为阳性对照,降血糖组间进行对照。当浓度达到5 mg/mL时,茶树菇提取物对·OH和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89.45%和87.81%,对Fe3+的还原能力与VC相近,IC50均为1.04 mg/mL;而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对·OH(45.19%和36.04%)、DPPH·(44.30%和36.81%)的清除率和对Fe3+的还原能力(46.61%和48.09%)均较弱,且IC50值均超出实验浓度。当浓度达到5 mg/mL时,茶树菇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62.15%和57.08%,IC50值为3.82和4.10 mg/mL;松乳菇提取物对两种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3.52%和75.43%,IC50值为2.22和2.53 mg/mL;而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对α-淀粉酶(15.15%和24.56%)和α-葡萄糖苷酶(26.20%和23.41%)活性的抑制率均较低,且IC50值均超出实验浓度。结论:茶树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均较强,而松乳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较强而抗氧化作用较弱,竹荪和竹荪菌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且营养价值高,为阐明鱼腥草水提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抗氧化、抗糖尿病活性及主要化学组成,该研究比较了鱼腥草水提物及其萃取组分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糖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抗氧化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并用质谱技术测定高活性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鱼腥草水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ethyl acetate fraction, EAF)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440.3 mg GAE/g)、总黄酮含量(103.57 mg QUE/g)和总蛋白含量(2.45 mg BSA/g),但总糖含量(11.32 mg Glu/g)最低。EAF同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分别为71.67、50.00和232.63μg/mL,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是阿卡波糖的3.15倍,鱼腥草水提物的正丁醇萃取组分(n-butanol fraction,nBuF)次之。EAF也具有最强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食叶草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超微冷冻前处理协同渗漉法提取食叶草黄酮,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同时研究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bitter hydrazine, DPPH)自由基和 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溶剂倍数20、渗漉流速3.5 mL/min,此条件下,食叶草黄酮得率为3.58%,比普通粉碎法制得的得率提高了24.74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食叶草黄酮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7%和83.12%,半抑制浓度值(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0.416和0.267,表明食叶草黄酮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体外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当食叶草黄酮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为81.27%,IC50为2.116,表明食叶草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食叶草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到的食叶草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能力。  相似文献   

5.
每年大量的莲叶、莲蓬壳、莲壳和莲衣因被丢弃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莲叶、 莲蓬壳、莲壳、莲衣和莲心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探讨其高值化 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莲蓬壳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232.50 mg GAE/g)和总三萜含量(423.75 mg OAE/g)最高, 而莲叶和莲衣提取物分别具有最高的总黄酮含量(41.48 mg QuE/g)和总缩合单宁含量(36.13 mg CaE/g)。同 时,莲蓬壳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其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2,2’-联氮基-双 (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分别为阳性对照的2.64、1.17、85 倍。 莲衣的抗氧化能力次之,莲叶、莲蓬壳、莲壳和莲衣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高于阿卡波糖。相关性分析显 示,多酚类和缩合单宁类化合物为莲副产物中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而黄酮类化合物对铁离 子还原能力的贡献最大。因此,莲蓬壳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能力,多酚、黄酮和缩合单宁 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进一步研究其体内降血糖、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江苏海域"金潮"爆发产生的铜藻进行多成分测定以评价该铜藻的品质和优势成分,同时对铜藻可溶性多糖、褐藻多酚、岩藻黄质三种抗氧化活性成分所在的不同乙醇提取部位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常规理化方法对铜藻与其他六种常见褐藻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及其他活性成分对比分析;对铜藻的不同乙醇提取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铜藻与其他褐藻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与其他褐藻相比,铜藻中蛋白质品质较佳且蛋白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TO推荐的理想蛋白氨基酸组成模式;铜藻中岩藻黄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六种褐藻,为优势成分;铜藻中饱和脂肪酸略高于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相对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四烯酸相对含量最高;10种微量元素中Zn、Fe较高;根据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值)判断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DPPH体系中抗氧化大小为:30%乙醇提取物(IC50=0.097 mg/mL)>50%乙醇提取物(IC50=0.102 mg/mL) > 90%乙醇提取物(IC50=0.136 mg/mL) > 水提取物(IC50=0.160 mg/mL) > 70%乙醇提取物(IC50=0.162 mg/mL);在ABTS体系中抗氧化大小为30%乙醇提取物(IC50=0.028 mg/mL) > 50%乙醇提取物(IC50=0.033 mg/mL) > 70%乙醇提取物(IC50=0.044 mg/mL) > 水提取物(IC50=0.055 mg/mL) > 90%乙醇提取物(IC50=0.066 mg/mL);可知以3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且与可溶性多糖成分相关性最高,呈负相关。综上,"金潮"灾害所产生的大量铜藻资源蛋白质品质较佳,铜藻可作为岩藻黄质开发来源,且将其作抗氧化功能产品开发时以30%乙醇提取物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苦笋壳不同提取相的抗氧化作用和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以70%(体积分数)乙醇和水分别对苦笋壳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物中的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以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铁离子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 FRAP)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种萃取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水提方式总糖含量为(97.3±0.28)%,高于醇提方式。总酚和黄酮含量在醇提相中较高,分别是(28.53±1.67)%和(27.22±2.02)%。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上看,醇提相大于水提相。醇提方式下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对·OH清除能力可达(67.32±1.57)%,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值分别是(0.158±0.003)、(0.104±0.006)mg/mL,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苦笋壳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  相似文献   

8.
研究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通过体外化学分析法,测定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和三氯化铝法,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与核磁共振(NMR)技术,鉴定其主要成分,并对其抗氧化作用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雪松松针乙醇提取物对实验体系中的ABTS(EC50:0.48±0.01 mg/mL)和DPPH(EC50:32.40±0.76 μg/mL)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能够高效地清除羟自由基(EC50:1.73±0.01 mg/mL)和过氧化氢(EC50:89.48±0.54 μg/mL)中的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EC50:9.85±0.14 mg/mL)并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展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提取物拥有较高的总酚(40.30±2.13 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和总黄酮(56.62±1.53 mg芦丁当量/g提取物)含量;甲基松柏苷、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荛花酚、断氧化马钱苷、(E)-1-O-对香豆酰-α-D-吡喃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是松针乙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结构中大量存在的具有氢原子转移或单电子转移能力的酚羟基、甲氧基、苄基等基团,是其展现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是我国大型经济海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该文对比研究了海带、坛紫菜和裙带菜中游离和结合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旨在为3种海藻的高附加值开发提供指导。结果表明,3种海藻原料中均以结合酚为主,坛紫菜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干物质内含量)(863.53μg/g)[以没食子酸当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 GAE)计],其次为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819.67μg GAE/g);裙带菜游离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干物质内含量)(49.31μg/g)[以槲皮素当量(quercetin equivalent, QE)计]。海带结合酚提取物具有最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强,而坛紫菜游离酚提取物的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401.19、196.28、156.52、289.46、213.21μg/mL,海带和裙带菜结合酚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野生蓝果忍冬进行多酚成分鉴定和抗氧化、抗淀粉酶活性研究。方法:以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蓝果忍冬果实为材料,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分离纯化得到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分离液,测定分离液中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多酚粗提液中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抗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结果:野生蓝果忍冬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多酚,尤其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芸香糖苷含量很高;蓝果忍冬多酚粗提液中总酚含量为82.7 mg/100 g,总花色苷含量为49.8 mg/100 g,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39 mg/mL和0.933 mg/mL,对脂肪酶活性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2.31 mg/mL,说明蓝果忍冬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淀粉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蜂王浆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分析所制备酶解肽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蜂王浆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蜂王浆粗蛋白,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酶解蜂王浆蛋白制备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蛋白酶,并研究蜂王浆酶解肽的体外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蜂王浆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酸性蛋白酶为酶制剂,酶添加量为6000 U/g,酶解温度为43℃,酶解pH为4.0,酶解时间为4 h,料液比为1:10。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蜂王浆蛋白肽的氨基酸总量为82.19%,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1000 Da以下。蜂王浆蛋白肽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6.94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18、0.45、11.02和18.38 mg/mL。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蛋白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可为蜂王浆高值化利用及活性肽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食用槟榔加工后槟榔籽被当作废弃物而基本无大规模利用的问题,本研究以食用槟榔加工后的废弃籽为研究对象,75%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辅助提取,得到加工后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processed seed extraction,PSE),测定其总多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和Fe3+还原法3种测定方法对槟榔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本文还研究了PSE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PSE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等活性物质,其中,总多酚含量为(127.29±5.16)mg 没食子酸/g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421.84±13.82) mg 芦丁/g提取物,原花青素含量为(87.83±6.60) mg儿茶素/g提取物。PSE检测到44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儿茶素相对含量高达77.27%。PSE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10.10±0.62)和(150.10±11.57) μg/mL。另外,PSE表现出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抑制能力(IC50值为(90.10±1.89) μg/mL)显著(P<0.05)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值为(453.60±4.02) μg/mL)。因此,回收再利用食用槟榔加工后的槟榔籽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研究番石榴不同部位(根、茎、叶、果实)乙醇提取物抗氧化、降血糖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ABTS法和DPPH法、pNPG法和DNS法、L-DOPA法评价番石榴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降血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番石榴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呈现一定的量...  相似文献   

14.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裂叶荨麻体外降糖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活性追踪法,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比较裂叶荨麻根、茎、叶体外降糖活性,比较根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相的体外活性。通过硅胶色谱、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再评价其体外活性成分。结果:裂叶荨麻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体外降糖活性最强,IC50值为8.499 mg/mL,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对羟基肉桂酸甲酯、正十六烷酸、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式-对羟基肉桂酸、胡萝卜苷。化合物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和胡萝卜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5.234、1.693 mg/mL。结论:裂叶荨麻根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的化学成分体外降糖活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玫果水层萃取物中总黄酮、多酚、原花青素及花青素的含量,探究刺玫果水层萃取物的多种体外活性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刺玫果水层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亚硝酸盐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05、0.155 mg/mL,对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脲酶抑制率的IC50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7.
Methanol extract subfractions of the edible white jelly mushroom (Tremella fuciformis), were assessed for the following antioxidant properties: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oxidation. Among the subfractions tested,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the highes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66.31 μg CAE/mg extract) and flavonoids content (5.12 μg QE/mg extract). The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was 7.89 μmol trolox/mg extract, which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ubfractions. This subfraction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DL oxidation. In addition, the chloroform subfraction demonstrat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through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RAW 264.7 cells. Major phenolic acids from the mushroom extract were identified as 4‐hydroxybenzoic acid (323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gentisic acid (174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and 4‐coumaric acid (30 mg/kg dry weight of mushroom).  相似文献   

18.
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指导下,探究绣球菌中不同极性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两种不同乙醇浓度对绣球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液经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后,获得不同极性组分。将上述所有组分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获得抑制活性组分,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用酶促动力学和Lineweaver-Burk 双倒数法探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所有活性筛选组分中,用50%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60%乙醇洗脱组分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强,其IC50为0.0927±0.0600 mg/mL,与阿卡波糖(IC50:0.0795±0.0200 mg/mL)活性相当,是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类型。此研究明确了绣球菌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组分,并探讨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利用绣球菌开发食用降糖产品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