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高夜间环境下车辆检测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亮度累加直方图的车辆检测算法,利用汽车尾灯的高亮特征检测自车前方车辆.通过统计大量的尾灯亮度信息得到分割阈值,由该阈值确定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初始阅值.在亮度累加直方图中采用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最佳分割阈值,并使用该阈值分割图像提取尾灯目标.结合尾灯的形状、位置和颜色等特征进行尾灯筛选和配对,以检测到的尾灯对为目标实现夜间车辆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地分割出尾灯目标,对夜间前方车辆的检测率较高、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徐文聪  刘海 《测控技术》2012,31(6):60-66
针对夜间交通环境的特点,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车灯的交通流视频检测系统。首先,提出一种夜间车道线检测算法,提取车道线并标定摄像机参数。接着,采用一种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提取候选车灯连通域,并利用空间距离信息配对和分组属于同一辆车的连通域,根据规则集定位车灯,建立车辆假设。然后,通过线性搜索,结合最近邻准则和形状属性匹配在帧间关联车辆假设。对于部分和全部遮挡的情况,结合Kalman滤波器处理。根据跟踪信息的连续性,确认车辆存在并保存跟踪轨迹。实验表明,算法的复杂度低,能够在夜晚多种交通环境下实时检测和跟踪车辆,误检和漏检率低,并且对遮挡情况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在道路交通管理中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夜间交通视频图像中由于照明度低和光线反射干扰导致运动目标提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建立矩形框来标志车辆的夜间车辆检测与跟踪的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可能为车灯的亮点,建立连通区域。利用两车灯之间的水平位置,两车灯的面积应该是相近或几乎相等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应该小于设定的阈值来进行车灯配对。车灯配对成功之后,适当放大配对车灯的连线长度,得到车头宽度。进而根据车头长宽比关系得到车头区域,再通过规则集来定义多种情况下矩形框保存车辆信息的基本原则。车辆的统计跟踪通过基于邻域的方法来实现。经过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夜间车辆的检测,并且能满足夜间检测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夜间车辆检测精度相对不高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车头灯对空间几何关系的高斯混合模型(GMM)和采用逆投影车辆样本的AdaBoost分类器准确检测夜间车辆的方法。首先,在交通场景中根据车头灯对的空间位置关系设置逆投影面,通过图像预处理粗定位车灯区域;其次,在逆投影图像下利用车头灯对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车灯对的高斯混合模型,初步匹配车头灯对;最后,采用逆投影车辆样本,利用AdaBoost分类器进一步准确检测车辆。实验在3个交通场景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原始图像下的AdaBoost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检测率提高了1.93%,漏检率降低了17.83%,误检率降低了27.61%;与D-S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方法相比,检测率提高了2.03%,漏检率降低了7.58%,误检率降低了47.51%。所提方法提高了相对检测精度,减少了地面反光和影子等的干扰,满足交通场景中夜间车辆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夜间道路情况复杂,光照条件差,使得夜间车辆检测成为车辆检测技术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视频的夜间车辆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提取车前灯,然后通过对图像遍历以及遍历后缩小范围再遍历来对车灯进行定位,最后根据同一车辆两端车灯位置特征进行车灯的匹配。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对含有四个车前灯车辆的重复检测,以及不同车辆车灯之间的误匹配。  相似文献   

6.
针对夜间复杂环境下车辆追踪存在检测难、配对准确率低、追踪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夜间车辆检测与追踪算法。首先将频域的同态滤波与空域的阈值技术结合进行车灯检测;然后,利用几何特征对车灯进行跟踪;其次,将几何特征和运动特征相结合,利用最小特征匹配代价算法实现车灯配对;最后,根据车灯配对情况对车辆轨迹进行追踪,同时引入反馈修正机制对轨迹进行修正。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不同照明和交通条件下有效检测车灯、跟踪车辆,平均检测率和跟踪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颜色和运动信息的夜间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交通流量视频检测系统中,夜间车辆检测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都是基于形态学算子,通过检测车头灯来检测车辆,这种方法运算量较大,而且受环境光线影响比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和运动信息的夜间车辆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颜色信息在图像中检测出车辆尾灯,并对车辆尾灯进行连续的跟踪;然后利用运动信息和先验知识对车辆尾灯进行匹配;最后统计出交通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准确的检测出夜间正常行驶的车辆,并且能够适应雨天等复杂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8.
董天阳  朱浩楠  王浩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233-237
针对夜间高速光照条件差、车灯种类多样、环境因素干扰等导致的车辆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夜间车辆的检测与跟踪算法。该方法首先将OTSU与一维最大熵阈值分割算法相结合来实现车灯的提取,剔除非车灯光源;然后利用车灯的时空特性完成车灯的匹配,解决了一车多灯和并排同速车辆的问题;最后利用kalman滤波器完成车灯的预测跟踪。在交通弱光流畅交通、正常光流畅交通和正常光拥堵交通3种应用场景下对所提算法进行应用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车辆视频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徐永胜 《计算机仿真》2007,24(7):264-267
车辆视频检测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交通控制与交通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来源.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对所拍摄的单一图像的分析难以获得准确信息.因此,在简要介绍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在对由摄像机拍摄的交通现场画面做了图像处理后,提取出车辆特征,并最终运用D-S证据理论来进行数据融合,从而来提高交通视频检测系统中车辆类型的识别率.实验证明采用此方法将使得车辆识别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夜间车辆视频检测和车流量统计的难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提取车前灯的算法。通过分析夜间车辆视频的特点,利用梯度滤波法消除地面反射光对车灯的干扰,实现图像增强,并将分水岭分割算法和直方图双峰法相结合提取车前灯的信息。利用车灯配对匹配原则设计了一种新的匹配算法和跟踪算法实现车灯的配对与跟踪,最终准确地实现了车辆检测和车流量的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针对现有的智能交通对车辆多维信息识别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车标识别,很大程度上识别结果依赖于高分辨和高质量的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车标识别方法,用于识别卡口捕获的低质量车标图像,该方法是基于D-S证据理论的特征融合方法,提取Hu不变矩和HOG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器构造基本概率分配(BPA),采用改进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根据判别规则给出最终的识别结果.通过实验证明在低分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准确率,分类准确率达94.29%,相比单一的特征识别,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检测出车辆交通图像的光照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矫正不同光照以减少其对车牌定位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K近邻和支持向量相融合(KNN-SVM)的车辆图像光照检测方法。首先融合了HSV空间亮度特征、灰度直方图特征和投影直方图特征作为车辆图像的光照特征,然后改进传统KNN-SVM中距离计算方法,定义为每类待检测样本到属于该类支持向量的距离,并在采集的全天候不同光照车辆图像上进行检测验证。实验表明,改进KNN-SVM将阈值获取时间提前,避免了传统KNN-SVM对超平面附近样本先SVM检测再KNN检测的重复检测,不仅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和运行时间,且检测准确率高于传统KNN-SVM和单独使用KNN或SVM时的值,最高达到了99.67%。  相似文献   

13.
基于Gabor滤波器和SVM分类器的红外车辆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英男  杨静宇 《计算机工程》2005,31(10):191-192,208
提出一种基于Gabor滤波器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红外车辆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阈值分割并结合边检测确定候选区域;其次应用Gabor滤波器对选定的车辆和背景样本集进行特征提取,训练SVM分类器。这里提出一种特征加权技术,即根据特征矢量中邻近分量的离散程度对其自身进行加权;最后应用SVM进行分类检测,以判断候选区域内是否存在车辆。实验数据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公路车流量视频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鹏  郭莉琼 《计算机应用》2012,32(6):1585-1588
针对视频车流量检测容易受背景以及车辆阴影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背景差分结合阴影去除的车流量检测方法。首先,建立自适应背景提取模型;然后,利用差分法从视频检测区域提取包含阴影的车辆目标,并进行二值化处理和孔洞填充;接着依据阴影区域相对于车辆区域灰度较小的特点,从填充后的二值图像阴影区域向车辆区域方向进行像素值比较,从而检测并去除阴影;最后,通过设定两排检测窗口进行车流量计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受背景和车辆阴影等影响较小,在不同气候环境下具有较高的车流量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SUSAN原则的车辆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目标车辆检测的实时性和鲁棒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车辆检测系统,将改进的SU—SAN(Smallest Univalue Segment Assimilating Nucleus,即最小核值相似区)算法应用到车辆边缘检测中;采用自适应双阈值法检测车底阴影。结合车道线参数动态规划车辆初始检测区域;在检测区域中,采用改进的SUSAN算法定位车辆边缘,生成车辆假设;最后根据车辆的纹理、形状和位置特征来验证车辆假设;为改善系统性能,采用Kalman滤波算法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跟踪;使用实际采集的道路图像序列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前方目标车辆。  相似文献   

16.
颜江峰  毛恩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4025-4026,4030
为减少高速公路上车辆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停车检测方法.检测系统采用当前帧和背景帧差分的方法实现了检测线圈范围内图像特征提取.分析了车辆从运动到静止的特征提取值图,并利用车辆存在阈值、车辆存在值、系统最小车辆存在值、系统不相似度阈值、系统相似度值、系统相似度最小值、车辆不存在值和系统最小车辆不存在值等参数实现了车辆停车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停靠在路面上的车辆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D-S证据理论的车辆视频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车辆视频检测方法,通过一部或多部CCD摄像机采集多源图像,由边缘检测算法获取图像中的车辆特征数据,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对车辆类型进行判决,从而为交通量的准确检测提供依据。实验表明该方法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车载视频背景实时变化的情况下车辆检测和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尾中轴特征的车辆识别及跟踪算法,其特点在于采用新颖的车尾中轴特征。车尾中轴特征具体为以两盏刹车灯为端点,车牌在端点连线的对称轴上。算法在取得目标区域之后计算其直方图信息,进行粒子滤波器跟踪。最后测试了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