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乳化型香肠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斩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斩拌工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产品品质。研究针对斩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3个参数,即斩拌初温、斩拌时间、斩拌速度进行研究。以感官评价、产品色泽以及质构作为产品品质的评价标准,经正交实验得出,乳化型香肠斩拌条件最优参数:斩拌初温为5℃,斩拌时间为360 s,斩拌速度为中速斩拌。  相似文献   

2.
周伟伟  刘毅  陈霞  戴瑞彤 《肉类研究》2007,(3):38-40,43
乳化型香肠口感鲜嫩,蛋白质含量丰富,日益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肉食制品。本文简要介绍了斩拌乳化的目的和原理,阐述了斩拌条件对香肠品质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讨论了我国乳化型香肠生产中斩拌的工艺参数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猪肉、蛋清蛋白为主要原料制作乳化香肠,主要研究了腌制时间、乳化搅拌时间和肉糜斩拌时间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剪切力、系水力三个指标进行正交分析确定最佳加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腌制时间、乳化搅拌和肉糜斩拌都对乳化香肠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乳化香肠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腌制时间4d、乳化搅拌时间5min,乳化肉糜斩拌时间5min,在此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下,乳化香肠的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4.
斩拌终温对乳化型香肠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斩拌终温(6、12、18℃)对乳化型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斩拌终温为12℃时,乳化型香肠的保水保油性最好;利用质构仪测定的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相同,即在斩拌终温为12℃时,乳化型香肠的弹性大、剪切力小、咀嚼性好;由扫描电镜观察到斩拌终温为12℃时,乳化体系稳定.因此,结合香肠的理化性质、感官性质和微结构的测定结果,确定其最佳的斩拌终温为12℃.  相似文献   

5.
扶庆权  曾华  徐宝才 《食品科学》2010,31(15):103-106
对5 种原辅料不同添加顺序生产的乳化型香肠的持水性、质构特性(感官评定和机械测定,其中机械测定包括TPA 压缩和W-B 剪切)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瘦肉蛋白提取后和脂肪的乳化体混合斩拌,最后拌制调味料、淀粉、剩余冰水的顺序生产的乳化型香肠的持水性、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都最好,TPA 压缩法和W-B 剪切测试多重比较结果均呈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柑橘类副产物在乳化香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化型香肠由高度斩拌的肌肉和脂肪组成,出水、出油问题一直是乳化型香肠主要的质量问题.富含果胶等膳食纤维的柑橘类副产物可以改善乳化型香肠的蒸煮品质,提高乳化型香肠的功能性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柑橘类副产物改善乳化型香肠品质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国内柑橘类副产物改善肉制品品质的相关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斩拌速度和时间对乳化肠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斩拌速度、时间与乳化型香肠质构之间的关系.采用响应曲面设计,选用斩拌速度和斩拌时间为试验因素,测定不同斩拌时间和速度下产品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结果表明,斩拌速度对乳化肠的硬度、弹性和回复性均有显著影响,斩拌时间对回复性有显著的影响,斩拌速度和斩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硬度和回复性有显著的影响;斩拌速度为6 000 r/min,斩拌时间为9 min时,形成的乳化肠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最佳,满足乳化肠质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原料肥瘦比、加冰量与斩拌时间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分析测定不同乳化条件下香肠剪切力、蒸煮损失率、感官评定、色泽、微观结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hiobarbituric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研究结果表明,斩拌时间是影响香肠剪切力最主要因素,而加冰量是关系蒸煮损失率、感官评定分值最主要因素,乳化最优条件是原料肉肥瘦比3:7(质量比),加冰量30%,斩拌时间9 min。肥瘦比是影响香肠色泽的重要因素,原料肉肥瘦比增加,香肠L~*、b~*值增加,a~*值降低。由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乳化较好的香肠横切面微观结构紧密完整。乳化香肠TVB-N、TBARS值在储藏期呈上升趋势,脂肪含量高的香肠TVB-N、TBARS值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灌制火腿肠的肉糜在精细斩拌工序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碎冰 以降低斩拌温度和调节肉糜稠度,避免因斩拌升温而造成出油、结着力下降,并可改善产品弹性、嫩度,从而提高成品率和质量。然而,斩拌中的碎冰添加量并不是一个常量,要受到生产环境条件、腌制肉馅物化特性、肉糜乳化稳定程度,肥肉添加量、辅料添加量和添加顺序等  相似文献   

10.
淀粉类对低温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鸡肉和猪肉为主要原料,采用肥瘦肉分离斩拌法制备低温乳化香肠,研究原淀粉及其变性淀粉对低温乳化香肠保水保油性、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淀粉中,添加原淀粉如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的乳化肠保水保油性最差,而添加玉米交联酯化淀粉和木薯交联淀粉(SH50)的乳化香肠的保水保油性最好;对低温乳化香肠质构改善作用最优的为木薯交联淀粉(SH50),其次为玉米交联酯化淀粉、马铃薯醋酸酯化淀粉(P0170)、木薯醋酸酯化淀粉(T0170)、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复合变性淀粉(DURAT010)。添加木薯交联淀粉(SH50)的乳化香肠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1.
借助斩拌机或乳化机可以生产乳化型香肠,例如:法兰克福(frankfurters、bologna)和肝香肠(liver sausage)。乳化型香肠不仅具有独特的质构,而且增加了肥肉的用量,降低了成品的成本。瘦肉蛋白中加入盐和磷酸盐进行斩拌形成可溶性蛋白溶液,脂肪在蛋白溶液中形成乳胶体悬液,带电的蛋白质分子降低了水油  相似文献   

12.
燕麦麸在西式香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亚军 《肉类研究》2003,17(3):31-31,35
将燕麦麸添加于西式香肠中,研究燕麦麸在香肠中的应用特性及不同添加比例对香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肉糜乳化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斩拌时间、斩拌温度、肥瘦比、淀粉添加量、pH等因素对肉糜乳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讨论了斩拌终点的研究方法,为肉糜制品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乳化型香肠生产原理和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主要探讨了乳化型香肠的加工原理以及斩拌和乳化时的温度、p H、脂肪颗粒大小、可溶性蛋白的数量和类型、乳化物的粘度等因素对肉糜乳化物稳定性的影响 ,并对如何控制这些因素、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低温乳化香肠加工中斩拌和灌装过程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水平,将1 mL单增李斯特菌菌悬液接种于25 g肉样中,模拟香肠加工过程,分别测定斩拌和灌装场景下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介质间的转移率。基于斩拌和灌装过程中交叉污染结果,构建香肠加工过程中的暴露评估模型,比较指数模型、Beta-Poisson模型、Weibull-Gamma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4 种剂量效应模型拟合健康人群和易感人群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大小。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由设备至肉样的转移率显著高于由肉样至设备的转移率(P<0.05)。基于高估风险的角度,建议选用Weibull-Gamma模型进行消费者食用污染香肠后的发病率预测。对比未考虑斩拌和灌装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的发病率结果,整合交叉污染后的发病率结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斩拌过程中采用淀粉乳化技术,同时采用滚揉和斩拌相结合的工艺研制出的香辣风味QQ爽香肠,造型美观,结构紧密,鲜嫩可口,脆而有弹性,风味独特,产品常温放置4周不出水出油.由于产品物美价廉,携带方便,QQ爽香肠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全牛肉乳化香肠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香肠是肉类制品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多采用猪肉为原料加工,产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和消费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本课题对全牛肉乳化香肠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探索,以解决牛脂口感和乳化性不佳的问题。结果表明:牛肉在低温下腌制36h,脂肪添加量17.33%,水温>90℃时,搅拌3min,低温成熟3h,乳化内斩拌4min,在60℃下烘烤30min,82—85℃煮制45~50min,在50~55℃烟熏40min为最佳工艺条件,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添加东北酸菜对乳化型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对市售5种东北酸菜进行化学成分测定,筛选最适合添加品种,然后将它以干燥打粉处理后添加于乳化香肠中,通过理化和感官测定评价了不同添加量的东北酸菜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售5种东北酸菜中s2样品具有更高的总酸、纤维及干物质含量,同时亚硝酸盐和氯化钠含量较低,被选为最佳添加品种;对添加不同量的乳化香肠品质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添加3% s2酸菜粉的香肠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持水性、硬度和回复性,在色泽、弹性、咀嚼性等方面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同时具有与对照组相似的感官评分。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添加3% s2酸菜粉改善乳化香肠品质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全牛肉乳化香肠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肠是肉类制品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 ,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多采用猪肉为原料肉加工 ,产品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和消费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本课题对全牛肉乳化香肠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工艺条件进行探索 ,以解决牛脂口感和乳化性不佳的问题。结果表明 :牛肉在低温下腌制 36h ,脂肪添加量 17. 33% ,水温 >90℃时 ,搅拌 3min ,低温成熟 3h ,乳化肉斩拌 4min ,在 6 0℃下烘烤 30min ,82~ 85℃煮制 45~ 5 0min ,在 5 0~ 5 5℃烟熏 10min为最佳工艺条件 ,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3):140-144
将可得然胶添加到乳化型鸡肉香肠中,以蒸煮损失率、冻融损失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其对乳化型鸡肉香肠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得然胶以粉末状形式添加到乳化型鸡肉香肠的蒸煮损失率低于高强度凝胶和低强度凝胶的添加方式,且操作简便,适于生产;在乳化型鸡肉香肠中加入可得然胶可以增加肉制品的持水性,减少蒸煮损失率;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可得然胶的乳化型鸡肉香肠的弹性强、切片性好,整体感官评分高;添加可得然胶的乳化型鸡肉香肠在经历反复冻融、蒸煮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冻融损失、蒸煮损失均小于空白组,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的增大,改善效果逐渐增强。综合考虑成本和改善效果,可得然胶在乳化型鸡肉香肠中的建议添加量为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