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源 《南方建筑》2012,(2):37-43
近代建筑杂志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承担了相应的历史功能。在考察其功能时,应充分考虑近代中国建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近代传播技术和媒体仍不发达的历史背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筑杂志对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作用尤显重要。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近代建筑杂志的功能。首先,作为一种专业媒体,建筑杂志发挥了传播建筑专业信息的基本功能,这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其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传授知识及辅助教育的功能。再次,近代建筑杂志具有服务社会与指导实践的功能。此外,近代建筑杂志是促进中国建筑师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文化媒介。  相似文献   

2.
时值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本期杂志以“建筑教育”主题献礼!编辑工作在认识论层面展开。建筑学专业的多触角决定了建筑教育多元定位的可能,如何认识和发掘这些可能?建筑教育作为学术生产和职业育成的重要环节,如何组织、管理、激励、创新、评价与发展?本期杂志有意取相对宏观视角,兼顾信息量与多样性,以期对建筑教育所涉及的学生、教师和建筑师都有所启发。主题文章首先以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基础调查信息  相似文献   

3.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行业中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给建筑装饰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提出了面对未来挑战的对策与措施,并对走向未来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取向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能有所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老刊布局、新刊创立和外刊介入三个方面,总结了21世纪以来的10年间中国建筑杂志的变化和发展,对建筑杂志的定位、内涵和媒介特征与文化特征进行阐释,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杂志的变革、面临的困局和新的趋势,直面建筑杂志自身的局限性和当下发展中的阻滞力,表达了对中国建筑杂志未来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台湾建筑杂志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台湾建筑杂志的发展,颇有追忆沧桑轨迹之感。台湾第一份建筑杂志,是台湾省土木建筑工业同业工会联合会发行的《台湾营造界》,当年建筑、土木、营造不分家,因此《台湾营造界》涵盖了建筑领域,为当时台湾建筑物的状况保存了片光吉羽的资料。刊物发行人林灶是工会理事长,协志营造厂负责人,是20年代以后的建筑界风云人物,今人对这位先辈知晓者恐不多,不过提起他所建造的大同企业王国,深信无人不知。此事反应出对台湾建筑杂志史料缺乏整理,特别是对台湾第一代建筑人罕有所记,老成凋零,前人的成就与经验没有传承,后人缺乏敬仰追…  相似文献   

6.
走向多元化与系统的中国当代建筑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建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的中国建筑教育正处于向多元化和体系化发展的关键时刻。文章结合建筑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的成果,提出了作者对于中国建筑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姿态,以及应实行的措施等问题的一些思考,以期引起各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行动,并对当前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7.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8.
高等建筑教育从创建伊始到不断发展、完善,无不与经济社会进步、建设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等建筑教育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从战略原则上,高等建筑教育要主动适应建筑产业化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研究,加快培养建筑产业化所需专业人才,积极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发展对策上,高等建筑教育需借鉴顶层设计理念,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办学特色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建筑产业化与高等建筑教育科学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育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对室内环境、节能与能源等方面的控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将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到教育建筑中,对促进教育建筑的良好有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文一  王辉 《建筑创作》2009,(9):159-161
《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12期刊登的"中国建筑教育改革30年"一文,是本文作者"中国建筑教育60年"一文的摘录,该文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筑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本文为"中国建筑教育60年"一文的其余部分,着重介绍了建国初期中国建筑教育的起步与探索阶段。希望读者通过这两篇文章能对新中国的建筑教育60年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郑炎  凌育洪 《建筑科学》2007,23(3):107-110
阐述建筑美是艺术和技术的融合,杰出的建筑作品依赖完美的结构技术,慎密的结构构思缔造优秀的建筑作品;通过实例分析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精湛结构概念,并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的结构艺术,同时例举国内外一些反例;最后从教学、工程设计和考核等方面提出建议加强建筑师的结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李向锋 《新建筑》2011,(6):148-151
建筑伦理是近年来西方建筑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热点。阐述了西方建筑伦理研究者对于本体概念理解的差异,在对伦理与道德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建筑伦理"与"建筑道德"的不同应用方式,最后提出了伦理代理的解读方法,并以此对西方建筑伦理理论的指向进行了分类,以期为国内的建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建筑设计教学引入建筑策划的方法,以同济大学的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引入建筑策划的内容,基于理性思维从参与式设计、角色扮演与互动、全过程教学、网络课堂等方面,介绍了教学活动的过程,总结了建筑策划引入对设计教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正伟 《建筑学报》2007,(12):54-58
从建筑语言的系统性与矛盾性,去分析研究建筑语言演进的动力及其内在规律,并随之指出我们在建筑创作中所应确立和坚守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6.
熊璐  张红霞 《新建筑》2014,(1):100-103
通过系统梳理30多年来建筑语法规则在建筑形态数字生成中的表现和演进,揭示出在数字设计这种全新的建筑设计(书写)方式中,语法规则的发现和创新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建筑语法理论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须不断完善,建筑语言理论的研究也应与时俱进,以指导和推动建筑数字设计的深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陈志东 《中外建筑》2009,(10):64-65
手绘建筑表现图曾经是主流的建筑表现手段,20世纪80~90年代是其发展的辉煌时期,电脑表现技术的出现对手绘表现形成巨大冲击,本文分析了当前手绘建筑表现面临的困境,分析了电脑语境下传统的手绘建筑表现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8.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表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评论日趋活跃,本文在分析建筑评论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筑评论的论文论著进行了点滴思考,以期有益于建筑评论和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