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高酸值花椒籽油为原料,选择醇萃取-碱炼混合法精炼花椒籽油。以酸值、脱酸率或精炼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初次脱酸和二次脱酸工艺中各参数对花椒籽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次脱酸实验中95%乙醇与花椒籽油的液料比为2.5∶1m L/g,二次脱酸实验中乙醇浓度为65%、氢氧化钠浓度为1.4%、乙醇-Na OH溶液与花椒籽油的液料比为2∶1m L/g、反应温度为60℃的条件下,酸值为76.60mg KOH/g的花椒籽油可降低到0.38mg KOH/g。  相似文献   

3.
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籽为原料、亚临界丁烷为萃取溶剂、牡丹籽油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选择萃取次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2,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为95.16%。牡丹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5.67%、22.48%、44.82%。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临界丁烷法萃取精制柚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并对柚籽油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1∶4.0(g/m L)、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50℃、萃取次数2次为最佳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34.36%;柚籽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29.76 mg/kg,角鲨烯为30.50 mg/kg,β-谷甾醇为1 750.00 mg/kg;其相对密度为0.94,烟点为249.80℃,凝固点为3~4℃,酸值为0.27 mg/g,过氧化值为0.20 mmol/kg,皂化值为185.10 mg/g,碘价为124.20 g/100 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68.12%。  相似文献   

5.
邹曼 《中国油脂》2021,46(7):14-19
以95%乙醇为萃取剂,采用溶剂法对高酸值米糠原油进行同步脱酸脱蜡,以脱酸率、脱蜡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高酸值米糠油同步脱酸脱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高酸值米糠油脱酸脱蜡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添加量0.15%(以95%乙醇质量计)、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60 ℃、料液比1∶ 2.5、萃取次数4次,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米糠油的脱酸率和脱蜡率分别为99.45%和99.86%,精炼得率为65.67%,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保留率分别为87.88%、9764%和95.15%。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樟树籽油的出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提取樟树籽油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功率为自变量,樟树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显示,模拟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樟树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液料比14 mL/g,提取时间31 min,超声功率120W,在此条件下,樟树籽油提取率理论值为36.83%,验证实测值为37.45%,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68%.  相似文献   

7.
采用萃取法脱除高酸价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95%乙醇为萃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料液比对猪网油酸价和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对猪网油萃取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综合确定猪网油萃取脱酸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1.5,萃取时间10min。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价为0.8560mg KOH·g-1,得率为81.94%。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樟树籽油的出油率及品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液料比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细胞破碎法提取樟树籽油的工艺参数。结果显示,细胞破碎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提取樟树籽油的方法,其最优工艺条件:以石油醚为溶剂,在液料比17∶1(mL/g),超声时间45 s,超声功率416 W条件下,樟树籽油的得率为38.01%,与预测值37.44%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以黄秋葵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萃取黄秋葵籽油。在单因素试验考察萃取溶剂、料液比、萃取功率、萃取时间4个因素对黄秋葵籽油萃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选用料液比、萃取功率和萃取时间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优化设计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黄秋葵籽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做为萃取溶剂,料液比1:10(g/m L)、萃取时间10.1 min、萃取功率68 W,在此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油的萃取率可达27.21%。  相似文献   

10.
麻疯树籽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用溶剂萃取麻疯树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降低其酸值.通过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油与甲醇比为1:2.0(W/V),温度32℃,萃取次数4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在最佳条件下可将低温压榨麻疯树籽毛油酸值从10.48 mgKOH/g降低到0.47mgKOH/g,基本达到后续工序对油品质的要求.该工艺与常规的碱炼脱酸相比,操作简单,毛油炼耗大大降低,且萃取后的甲醇可回收再利用,同时可直接得到质量好的副产品脂肪酸,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刺梨种子为原料,出油率为评价指标,对刺梨种子油进行超声提取工艺研究。选择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选择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刺梨种子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确定为超声功率100 W,料液比1∶12(g∶mL),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50 ℃。在此提取条件下,刺梨种子出油率为8.27%。刺梨种子油的理化性质检测结果为酸值1.25 mg KOH/g,过氧化值3.24 mmol/kg,碘值161.2 g/100 g,皂化值177.20 mg KOH/g,相对密度0.924 3,折光系数1.469 7,各项指标均符合NY/T 751—2017《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14.
全大豆酿造酱油经过压榨工序抽取酱油时,可回收部分大豆油脂,但由于油脂氧化和酸败形成的大量游离脂肪酸(FFAs),导致回收油脂的酸价高达64.68(KOH) mg/g,降低了回收油脂的利用价值。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酶法脱酸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酶法脱酸条件为: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50 ℃,甘油添加量6.6%,脂肪酶添加量为3%。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回收油脂的脱酸率高达93.75%,油脂的酸价可降低至2.86(KOH) mg/g,低于GB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食用植物油关于酸价的最高指标要求(≤3 mg/g)。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该脱酸反应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Novezym 435具有良好的脱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对溶剂法提取苹果籽油预处理条件(粉碎度、水分含量、湿蒸处理时间等)进行优化,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优化苹果籽油提取条件,得到提取率数学表达式,并预测最大提取率(20.498%)浸提条件为:液料比7.701:1,温度32.143℃,提取时间6.048 h。另对苹果籽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水分及挥发物0.2%,皂化值169.587 mgKOH/g,酸价3.478 mgKOH/g,碘价115.35 gI_2/100 g,并与花生油和橄榄油进行理化性质比较。  相似文献   

16.
以奇亚籽为原料,分别采用压榨法、溶剂浸提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奇亚籽油,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提取奇亚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油脂氧化稳定性、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油脂得率最高(85.5%),其次是溶剂浸提法(65.8%)和压榨法(40.9%),水酶法最低(33.2%)。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品质最佳,色泽为黄值70红值4.3灰值0.3,酸价为1.1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137 g/100 g,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总质量分数为88.22%,其中亚油酸18.36%,亚麻酸69.86%;其氧化速度最慢在30 h后过氧化值达到0.25 g/100 g;总酚含量为106.45 mg/kg,黄酮含量为222.09 mg/kg。超临界CO2萃取的奇亚籽油在相同质量浓度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28.04 mg/mL)与ABTS+·清除能力(IC50 33.70 mg/mL)优于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水酶法;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10.08 mg/mL)优于溶剂浸提法、水酶法,略低于压榨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樟树叶中木脂素的热回流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次数以及提取温度对总木脂素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7%、料液比1:11 g/mL、回流3次、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木脂素实际提取量为(43.39±4.91)mg/g,与理论预测值44.27 mg/g的偏差较小,即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拟合度较好,说明响应面法对樟树叶中木脂素热回流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玲  李雅美  钟罗宝  张钟 《食品科学》2011,32(8):151-154
以云南产夏威夷果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其油脂,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产物的几项重要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夏威夷果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沸程60~90℃的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液料比16:1(mL/g)、提取时间6h,可得油脂最大提取率为72.83%;对油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相对密度(20℃)为0.9108、折射率1.4661、酸价1.603mg KOH/g、碘价79g I2/100g、皂化值为198.22mg KOH/g;并采用GC-MS法检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夏威夷果油脂的性质稳定,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