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高压射流技术对白酒的催陈作用。方法:用超高压射流(50、100、150、200、250、300MPa)处理新酒,以总酸、电导率、异戊醇/异丁醇、四大酯为指标与常压(0.1MPa)下的新酒对比,并将各酒样存放1个月,检测各项指标用以对比。结果:随着压力的上升,总酸、电导率、乳酸乙酯增加,异戊醇/异丁醇在适宜范围内稍有上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减少,基本与自然放置趋势一致;放置1个月后各个压力下的总酸、电导率、乳酸乙酯均高于刚处理时,异戊醇/异丁醇在适宜的范围内也均高于刚处理时,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均低于刚处理时。结论:超高压射流技术对白酒的催陈作用显著,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催陈方法。  相似文献   

2.
艾欢秀  刘雅  邓桥山 《酿酒》2023,(5):82-86
对醇甜型白酒不同馏分进行微量成分变化差异分析发现,醇甜型白酒中乙醛、乙酸乙酯、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随着蒸馏过程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及乙酸随着蒸馏过程呈上升趋势;甲醇含量随着蒸馏过程略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其中酯类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其中丁酸乙酯以及己酸乙酯只有极少量或者未检出。微量成分中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醇类、酯类、酸类以及醛类。  相似文献   

3.
陈龙 《酿酒科技》2020,(5):60-64
为了确定浓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不同排次白酒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以古井镇某酒厂一个生产周期不同生产时期所产的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白酒中主体风味物质在生产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并采用色谱结合白酒品评技术对分段摘酒进行了研究,以期最终达到量质摘酒的目的。结果表明,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含量随排次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新老厂区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排次差异显著,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之比呈现增长趋势;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随着断酒酒精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酯随断酒酒精度降低而增加,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和异戊醇随断酒酒精度降低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随断酒酒精度降低呈上升趋势。以上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结合色谱检测技术指导酿酒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四大酯类的方法。酒样不需要繁琐的处理,经过滤膜过滤后即可直接进样。色谱分析条件:Shim-pack Vp-ODS C18柱(4.6mm×150 mm);流动相为乙腈:0.2%乙酸(1︰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通过反复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分别在0~10 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浓度采用外标法测定,经计算,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7.91%~99.82%,97.01%~99.64%,99.57%~99.78%和98.23%~99.10%,相对标准偏差为0.6%~1.47%,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均达到0.156 g/L。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测定芝麻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效果好、速度快、重现性好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增己降乙”提高浓香型酒的质量丛湘涛山东临朐酒厂技术科(262600)关键词白酒,浓香型,质量,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在浓香型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不宜过高;己酸乙酯的含量应适当地高于其它酯类,以保持其典型风格。我厂粮酒生产自1993年夏...  相似文献   

6.
当前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的微生物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对于浓香型白酒来说,增加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同时又能降低乳酸乙酯的含量,使酒中的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四大酯类的比例恰到好处,是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几年业,国内的部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白酒厂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如微生物学、工艺过程和有关的设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在综合的技术中,微生物学技术措施又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四特新酒在贮存过程中,低沸点醇、醛、酸不断挥发及发生各种理化反应,可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杂味;新酒贮存若增大总酸含量,贮存容器以不锈钢罐最好;贮存过程若要增加总酯含量,贮存容器以陶缸最好;基础酒经大水泥池贮存后,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在7~8个月达到最高值,故以7~8个月贮存期为宜;新酒经不锈钢罐贮存后,乳酸乙酯到6个月达到最高值后下降,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随贮存时间延长其值增加,故贮存期越长越好;新酒经陶缸贮存后,己酸乙酯随贮存期延长其值增加,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在半年内呈上升趋势,随后下降,故贮存期以半年为好.(孙悟)  相似文献   

8.
张崇军 《食品工业》2013,(1):147-150
对不同酒度的浓香型白酒贮酒期内的主要酯、酸等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在贮酒过程中总酯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增加,主要酯类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酸类己酸、乙酸、乳酸、丁酸成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试验结果对于确定浓香型白酒贮酒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波醇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白酒陈化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因素组合对微波催陈白酒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醇化温度50℃、微波功率70 W、处理时间10min为最佳催陈工艺条件,该条件下白酒的总酸含量为1.46g/L,总酯含量为2.98g/L,与新酒的总酸、总酯含量差异显著(P0.05)。经微波处理后,白酒中酯类物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发生红移,基团有更加不稳定的趋势;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的浓度及配比与自然陈化最为接近,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己酸等;此外白酒中还产生了丙酸、戊酸、己酸己酯、癸酸乙酯等呈香呈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
产酯酵母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酯类在白酒的香气形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的含量占香气成分的首位,也是区别于其它蒸馏酒的主要特征之一,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及己酸乙酯三大酯类占白酒总酯组成分的90%以上。由于其组成分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区分白酒所属的香型:乳酸乙酯及乙酸乙酯存在于所有的白酒之中,含量较多,它们是清香型及米香型的主体香气,所不同的是前者乙酸乙酯大于乳酸乙酯,后者恰好相反,乳大于乙,并含有较多量的β—苯乙醇;若再加以一定量的己酸乙酯就形成了浓香型的主体香气;在酱香型中上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酒度低度白酒活性炭除浊、香味损失及化学性能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酒度白酒进行活性炭处理,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酒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色谱骨架成分及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酸、总酯也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减小,且酒质香浓感减弱,酒体抗冻能力增强。用同量活性炭对不同酒度白酒进行处理,酒度越高,其处理降度后的低度白酒微量香味成分越丰富,酒质香浓感越好,但酒体抗冻能力越弱。新处理工艺能够增加酒体香浓感,且大幅度提升酒体口感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工艺白酒中,己酸乙酯香气随酒度增加而下降,乳酸乙酯有助香作用,乙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掩盖作用;适量丁酸乙酯对己酸乙酯有助香作用,杂醇油对己酸乙酯有相杀作用。酒精要符合国家食用标准,并采用净化介质法,活性炭法,高锰酸钾法,复蒸法处理。选用合格的香精和香料,避免影响白酒质量。浓香型白酒配方设计,根据口感要求而定。利用固态白酒,酒头,酒尾和中草药勾调新工艺白酒,能够使产品提高质量,突出白酒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基酒品质而优化重蒸馏工艺,以浓香型基酒为原料,将杂醇油分离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重蒸馏的温度、时间和压力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酒的最佳重蒸馏工艺条件为温度85.5℃,时间92.7 min,压力0.16 MPa,在此条件下,杂醇油分离效率可达89.31%.重蒸馏酒液的杂醇油含量较基酒和贮存2年的基酒...  相似文献   

14.
李英俊 《酿酒科技》2006,(12):68-71
通过借鉴浓香型名优酒的传统工艺,结合风型酒生产工艺,对凤兼浓型白酒工艺进行技改。制曲方面调整制曲原料和配比,改革制曲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润麦、原料粉碎、配料拌和、入房培养等;制酒方面采取高粱粉清蒸排杂、人工窖泥的培养、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含量等措施。结果表明,工艺技改后,酒的总酸、总酯分别增加了56%和42%,杂醇油下降18%,总酸增加0.025mg/100mL,总醇减少0.18mg/100mL;四大酯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己酸乙酯由28mg/100mL增至163mg/100mL,而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增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选用4种大孔树脂和4种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首先对57%酒精度模拟加标酒样进行吸附实验,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吸附率为指标进行初选。之后用57%酒精度浓香型原酒进行验证,以塑化剂的吸附率和原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4种香气成分的损失率作为指标,筛选出理想的吸附剂。结果表明:1)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对模拟酒样中4种塑化剂的吸附效果较好,平均吸附率为91.01%和87.21%,大孔树脂中非极性的D4006较其他树脂吸附效果好,吸附率达73.67%;极性大孔树脂NKA-Ⅱ和颗粒活性炭的吸附率不足60%,初选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原酒中塑化剂的吸附剂。2)JT201、JT203酒类专用活性炭吸附后,原酒中DMP、DBP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JT201对DIBP、DEHP的去除率均达80%以上,JT203对DIBP、DEHP去除率为78%、72%;JT201、JT203吸附处理后原酒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分别损失7.7%、6.1%、11.9%、11.6%和10.4%、8.6%、33.9%、16.0%,本研究确定JT201酒类专用活性炭为去除浓香型原酒中塑化剂的最佳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刘千  李华  杨敏敏  杨志杰  陈黎 《食品科学》2018,39(4):206-211
为进一步明确地理标志产品“宜宾酒”原酒的主要品质指标,为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按照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对524份原酒样品的乙醇体积分数、总酸和总酯含量,以及其中267份样品的单体物质(乙醛、乙缩醛、正丙醇、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乙醇体积分数越高,总酸、总酯、乙酸乙酯和己酸乙酯含量差异越大。总体上,“宜宾酒”原酒具有适宜含量的总酸、高含量的总酯和己酸乙酯。样品中达到DB511500/T10—2014《地理标志产品多粮浓香型白酒(宜宾酒)传统固态法酿造工艺要求》标准特级酒要求的比例很高,可依据本研究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该研究为“宜宾酒”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测定了不同程度低氮胁迫下的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过程中酯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低氮并没有改变各种酯类物质的生成规律,但影响了其发酵结束时酯类物质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乙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的含量逐渐增加;丁酸乙酯的含量在发酵第8天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乙酸异戊酯的含量先增加后在发酵第12天时达到最低值后又迅速增加;乙酸苯乙酯的含量在发酵前期(发酵4~6 d)迅速达到一个峰值,随后其含量缓慢降低;低氮胁迫下酯类物质的总量降低,其中乙酸苯乙酯和癸酸乙酯的含量增加,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含量降低。因此,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氮源浓度来提高酯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在线质谱法快速检测酒中5种常见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高伟  谭国斌  麦泽彬 《食品科学》2016,37(24):180-184
采用在线质谱法,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建立快速检测酒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酯、戊酸乙酯、己酸乙酯5 种常见乙酯的方法。5 种乙酯在0.5~20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2 个加标水平(0.5、5 mg/L)的回收率为81.1%~99.7%,相对标准偏差为4.7%~9.4%,检出限为24~312 μg/L。对市场上消费的蒸馏酒(中国白酒、白兰地、金酒及威士忌)进行检测分析,同种类蒸馏酒检出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基本一致,中国白酒、威士忌和白兰地均不同程度地检出乙酯。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可对不同品种的蒸馏酒进行较好的区分。  相似文献   

19.
方志 《酿酒科技》2006,(11):104-105
江城酒属清香略带酱香型白酒,以高粱糠(高粱)、稻壳、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清蒸、清烧”工艺,入窖淀粉稍高,酒醅水分较低,采取“回酒、回醅”发酵,发酵期不少于30d,水泥发酵窖。江城酒的总酯含量比较高,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有微量的己酸乙酯等浓香成分,也含有糠醛等酱香成分。(丹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