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T-2毒素微胶囊毒饵料一次性染毒凡纳滨对虾,采用模型拟合法测定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经口LD50,并分析Ca2+-ATPase、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以及肌肉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而探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经口一次性暴露的LD50为1.22 mg/(kg·bw),T-2毒素对PPO酶活性和Ca2+-ATPase活性的急性毒性效应ED50分别为0.05和3.22 mg/(kg·bw),比较风险评估指数RI可知,PPO活性可作为生物学效应标记描述T-2毒素对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且比Ca2+-ATPase更加灵敏。T-2毒素急性暴露可导致肌纤维间隙面积比增大,可导致对虾肌肉品质劣化。采用LC-MS/MS定量检测染毒对虾肌肉中的T-2毒素,但是没有发现游离态T-2毒素残留,说明对虾中T-2毒素急性暴露不会引起物质蓄积,但却产生功能蓄积,可能是T-2毒素以隐蔽态形式存在,导致初始轻微损伤逐渐累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对虾中T-2毒素急性暴露的残留规律,并探明其对雄性小鼠的遗传毒性效应。实验以LC-MS/MS检测肌肉注射染毒后,对虾中T-2毒素残留量,并经灌胃,检测毒虾中T-2毒素对小鼠遗传毒性的危害。结果发现,对虾中游离态T-2毒素的残留量与暴露剂量呈正相关,表现蓄积性,并且不同组织的蓄积量差异较大,以肌肉中含量最低,接近于零。经毒虾灌胃后,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也随暴露剂量逐渐增大。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灌胃组的小鼠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高剂量组的四个对虾组织都具有毒性,其中以对虾肌肉和肝胰腺的毒性最强,其次为肠道。表明T-2毒素在对虾体内具有隐蔽性,特别是在肌肉中,游离态T-2毒素易于被转化为隐蔽态T-2毒素,从逃避检测,并产生二次危害隐患。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T-2毒素持续染毒后的对虾肌肉中m T-2s的残留规律,及其对对虾的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20 d蓄积染毒法获得不同染毒剂量组(0、0.5、1.2、2.4、4.8、12.2 mg/kg饲料)的对虾肌肉组织,采用LC-MS/MS检测经三氟乙酸(TFA)水解处理前后样本中的T-2毒素含量,以T-2增量表示m T-2s含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测粗脂肪,HPLC法测VA、VD3和VE含量。结果表明,对虾肌肉经TFA水解处理前未发现游离态T-2毒素,水解后检出T-2毒素,即m T-2s,且其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而染毒剂量对不同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表现出较大差异。高剂量染毒时,粗脂肪、VA和VD3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而VE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低剂量染毒时,粗脂肪、VD3和VE含量显著升高(P0.05),表现出低剂量刺激效应,但是粗脂肪与VA含量与m T-2s呈负相关,可能二者与m T-2s的存在形式有关,此结论为挖掘m T-2s的预警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养殖对虾T-2毒素蓄积危害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饲料中T-2毒素污染严重,养殖水产动物长期摄入饲料中普遍污染的低剂量T-2毒素,可导致其肌肉残留和生长缓慢,肌肉品质下降,并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对虾饲料中T-2毒素污染现状,阐明对虾的潜在危害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这对进一步开展水产品真菌毒素暴露风险评估和制定膳食接触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对虾中T-2毒素对小鼠免疫学和血清学方面的毒性效应。分别用低、中、高剂量T-2毒素注射染毒对虾的不同组织灌胃小鼠1周,检测小鼠免疫功能指标(免疫器官指数、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碳廓清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概率统计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染毒剂量的递增,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概率增大。低剂量组间作用点距离短,为一类聚点,而中、高剂量组间的作用点相对距离较远。其中以高剂量肌肉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最大,以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指标变化最为明显。血清指标中,中、高剂量组血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对虾中T-2毒素主要降低小鼠的免疫功能,同时对肾脏产生一定毒性效应。随着染毒剂量的递增,不同组织中T-2毒素的存在形式和毒性效应有差异,以肌肉中的T-2毒素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对虾中隐蔽态T-2染毒对小鼠生长发育及遗传方面的毒性效应,采用定期递增剂量法进行20 d蓄积染毒实验,以对虾的虾头和肌肉匀浆液灌胃小鼠,连续7 d,记录小鼠器官指数、精子致畸率、微核率,分析对虾中T-2及隐蔽态残留物对小鼠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染毒对虾对小鼠没有影响,高剂量组(12.2 mg/kg)染毒对虾引起小鼠增重率和器官系数下降,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精子畸形率及微核率呈上升趋势。染毒对虾中存在隐蔽态的T-2毒素,对小鼠有一定的遗传毒性,虾头中隐蔽态T-2毒素的含量高于肌肉中的,并与染毒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DNA黏度的损伤效应,通过小牛胸腺DNA与T-2毒素作用,采用响应面分 析T-2毒素与DNA的最佳作用条件,通过体外T-2毒素与对虾DNA作用验证,以及喂食对虾T-2毒素进行蓄积染毒 后,观察其对DNA黏度的影响。结果:响应面分析优化出对DNA黏度影响最明显的反应条件为T-2毒素质量浓度 2.70 ng/mL、DNA质量浓度50 μg/mL、反应时间43 min;T-2毒素与对虾DNA体外作用,随着T-2毒素质量浓度的增 加,DNA黏度随之增大,在T-2毒素质量浓度为2.70 ng/mL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降低;喂食对虾T-2毒素进行蓄积染 毒对对虾DNA黏度的影响无明确规律,与体外对虾DNA实验结果并不相似。本研究阐明T-2毒素对对虾DNA黏度的 影响,对探讨T-2毒素的毒理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T-2毒素对不同生长期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急性毒性及其分析方法,明确对虾作为T-2毒素毒性评价的生物标记物的最佳时期,建立T-2毒素对对虾的急性毒性互补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生长期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计算得到T-2毒素对不同生长期凡纳滨对虾的LD50,并通过u检验对两种方法求得的LD50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得到T-2毒素对虾卵、幼虾和成虾的LD50值分别为2.33、1.79和3.34 mg/kg·bw,且经检验两种方法求得的LD50并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T-2毒素对成虾的毒害作用最小急性毒性最弱,对幼虾的毒害作用最大急性毒性最强,即该生长期的凡纳滨对虾更适宜做评价T-2毒素急性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同时采用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LD50值更具准确。  相似文献   

9.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蛋白质分离法提取蓄积染毒的染毒组和对照组中对虾肌肉的各类蛋白质成分。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其含量,应用SDS-PAGE电泳分析各类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T-2毒素对肌肉蛋白质组成成分影响显著(P0.05);对于总蛋白,20 d蓄积染毒组和生物半衰期剂量组的对虾总蛋白中20.1ku条带的颜色变化随T-2毒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加深,且20 d蓄积染毒的高剂量组在29 ku处出现新增条带;对于水溶性蛋白,20 d蓄积染毒组的42 ku条带的颜色随T-2毒素浓度的增加逐渐加深,而生物半衰期剂量组的对虾则没有明显表现;对于肌原纤维蛋白,20 d蓄积染毒组的42 ku出现新增的条带,而生物半衰期剂量组未发现新增条带;对于碱溶性蛋白,两种染毒组均未发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荣昌猪肉质硬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体质量荣昌猪的不同部位肌肉块,采用系统分组试验设计,测试不同体质量、不同新鲜程度下不同部位的肌肉块在不同肌纤维方向的硬度.结果表明:肉质硬度以横向肌纤维最大,切向肌纤维次之,纵向肌纤维最小;肉的硬度随着猪体质量增加而降低(P>0.05);不同部位间肉块的硬度有极显著差异(P<0.01);肉块的硬度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11.
Frozen molluscs (squid, octopuses, and cuttlefish) and crustaceans (shrimp) were irradiated using a cobalt-60 gamma source, at different dos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amma radiation on their microbial population, organoleptic characteristics, lipid profile, and tropomyosin content. Irradiation of shrimp and squid with either 2.5 or 4.7 kGy reduced mesophilic bacteria contamination to low or nondetectable levels, respectively, whereas irradiation of octopus and cuttlefish with the same doses reduced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Irradiation treatment had no significant (P > 0.05) effect on the total lipid content and the major detected classes of polar and neutral lipids, whereas it significantly (P < 0.05)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neutral lipids in octopus mantle and in shrimp muscle and cephalothorax samples. The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 and the omega-3: omega-6 fatty acid ration was not affected. A dose-dependent significant (P < 0.05) decrease in the ratio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saturated fatty acids was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e in radiation dose, redness (a) and yellowness (b) values showed a variation, whereas the lightness (L)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decreased in mollusc mantles and shrimp muscle and increased in shrimp cephalothorax. The total of color changes ( delta E) increased (P < 0.05) as the dose increased. Significant (P < 0.05) changes in textural properties were observed with radiation treatment in octopus tentacles and in squid and cuttlefish mantle. The amount of tropomyosin, which is the major mollusc and crustacean allergen in the irradiated organisms, was reduced by gamma radiation, depending on the dose.  相似文献   

12.
肌纤维走向(平行或垂直于肌纤维)影响牛肉的各项嫩度指标,该研究从肌纤维和结缔组织两方面出发探究肌纤维走向引起嫩度差异的原因。以牛半腱肌为原料肉,分别在60、70、80、90、100 ℃的水浴温度下加热30、60、90、120、150 min,测定不同肌纤维走向下的剪切力、结缔组织机械强度、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共价交联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肌纤维走向影响嫩度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相同温度和加热时间下,垂直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硬度、凝聚性显著高于平行方向(p<0.05)。垂直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和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硬度、胶黏性、羟赖氨酸吡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平行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得出垂直方向的嫩度特性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决定,平行方向的嫩度特性由少数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变形挤压力决定。  相似文献   

13.
向世琼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6,37(13):194-198
目的:研究柠檬酸甘薯淀粉酯(citric acid-modified sweet potato starch,CSPS)对齐口裂腹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将240 条体质量75 g左右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5 组,每组48 条。饲喂60 d,随机取每个池中8 条鱼测定齐口裂腹鱼鱼肉的品质指标。结果:齐口裂腹鱼饲料中CSPS添加量为14%和28%时能显著降低肌肉中脂肪含量(P<0.05);CSPS添加量为3.5%时能显著提高肌肉pH值,添加量为14%时可显著降低肌肉pH值(P<0.05);齐口裂腹鱼饲料中添加CSPS对鱼肌肉的蛋白质、灰分、水分、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及失水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CSPS添加量为7%和14%时能够显著提高齐口裂腹鱼肌肉的硬度(P<0.05);CSPS添加量为28%时能够显著增加肌肉的黏附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CSPS添加量为14%时能够显著提高肌肉的胶着度(P<0.05);CSPS添加量为7%和14%能显著提高肌肉的咀嚼性(P<0.05);CSPS对齐口裂腹鱼肌肉的弹性、凝聚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14%的CSPS能够降低齐口裂腹鱼肌肉中脂肪含量,提高肌肉的硬度、黏附性、胶着度和咀嚼性和肉质紧实度,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坛紫菜与大豆蛋白所制备的共混凝胶的质地。结果表明,当配方中坛紫菜含量从17%增加20%时,共混凝胶的硬度、咀嚼性和最大剪切硬度值均显著(p<0.05)提高,而弹性显著(p<0.05)降低。当配方中含有20%的坛紫菜和34%的大豆分离蛋白时,所制备的共混凝胶在硬度、咀嚼性和最大剪切硬度值方面最优;利用该配方制备的共混凝胶在硬度和弹性上低于某市售火腿肠,但是咀嚼性更高;在该配方中应用0.26%的纤维素酶可显著(p<0.05)提高共混凝胶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最大剪切硬度值,使其在硬度和弹性上和该市售火腿肠相当,且咀嚼性更高。研究结果为利用坛紫菜开发凝胶食品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探究淀粉、亚麻籽胶、贮藏温度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火腿肠保水性、质构特征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过45 d贮藏后,火腿肠的保水性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亚麻籽胶添加量的增大和贮藏温度的升高保水性显著上升(P0.05),淀粉和贮藏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对保水性影响显著(P0.05)。质构测定结果显示,淀粉和亚麻籽胶的比例不同对硬度和咀嚼性的影响不同,但都能使弹性增大;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咀嚼性增大,弹性降低。淀粉和亚麻籽胶的交互作用能使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而淀粉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则能使弹性显著降低。从感官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降低淀粉添加量、增加亚麻籽胶添加量、降低贮藏温度有利于改善火腿肠的感官品质,且火腿肠的感官品质与淀粉和亚麻籽胶之间的交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从浩  王海滨 《食品科学》2012,33(13):83-86
研究添加鱼骨粉对鮰鱼鱼肉火腿肠品质的影响。采用梯度添加鱼骨粉的方法制作鱼肉火腿肠,并对其色度和质构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鱼骨粉添加量为2%时,白度值下降显著(P<0.05) ;鱼肉火腿肠的硬度、咀嚼性随着鱼骨粉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弹性变小;当添加量为2.5%时,鱼肉火腿肠的硬度、咀嚼度和弹性变化趋势极显著(P<0.01),但黏聚性变化不明显;随着鱼骨粉添加量的增加,鱼肉火腿肠切面较粗糙,咀嚼时颗粒感较强,当鱼骨粉添加量为3%时鱼肉火腿肠总体可接受度较差。综合考虑,鱼骨粉添加量为1.5%时,鱼肉火腿肠色度和质构较好,感官总体可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7.
微波加热是食品加工的一种新型技术,为探讨微波加热对牦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微波加热的时间、功率以及NaCl添加量对牦牛肉糜凝胶质构特性和保水率的影响。以水浴为对照组,利用质构仪测定牦牛肉糜凝胶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对牦牛肉糜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其凝胶硬度、咀嚼性、弹性逐渐下降(P<0.05),回复性逐渐增加(P<0.05),保水率显著下降(P<0.05);而随着微波功率增大,牦牛肉糜凝胶的硬度、咀嚼性降低(P<0.05),弹性变化不大(P>0.05),蒸煮损失率明显增加(P<0.05);同时,随着NaCl添加量增加,牦牛肉糜凝胶保水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为微波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多酚氧化酶相对酶活力、水分含量、持水力、虾青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提取率、色差、质构、感官评分和扫描电镜等为指标,研究不同煮制工艺(柠檬酸质量浓度和煮制时间)对中国对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质量浓度的提高,虾头中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的时间逐渐缩短,但柠檬酸质量浓度过高不利于虾体口感,故确定其最优质量浓度为4 g/L。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虾体中水分含量和持水力均逐渐下降,虾青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蛋白含量不断下降,其中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在煮制2 min时已大部分变性。煮制过程中,虾体L*值和a*值先升后降,b*值不断上升,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不断升高,弹性不断下降。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煮制4 min对虾各个单项评分最高,其感官总评分最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煮制过程中对虾肌纤维因受热逐渐发生变性,导致其整齐度下降、纤缝隙增大、维断裂程度加剧。综合上述指标,确定最佳煮制时间为4 min。本研究成果可为虾类制品生产企业完善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