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师伟红  吴斌  周涛 《金属矿山》2013,42(11):64-68
湖南某低品位铜镍矿现场铜镍混合精矿铜镍指标均较低。以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和现场流程考查结果为基础,着重对矿石进行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优化研究,在对现场流程和药剂制度仅作较小改动的情况下,获得了铜品位为465%、镍品位为364%、铜回收率为8648%、镍回收率为7506%的铜镍混合精矿,与现场生产指标比较,在精矿质量指标略有提高的情况下,铜回收率提高了311个百分点,镍回收率提高了4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新疆某低品位难选铜镍矿石铜、镍品位分别为0.23%和0.69%,现场采用预选脱除滑石—铜镍混合浮选再分离铜流程获得铜精矿和铜镍混合精矿,铜镍回收率较低。为给现场工艺流程改造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条件下,以六偏磷酸钠+CMC为抑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Z-200+J622为捕收剂,经1粗2精1扫铜镍混合浮选,铜镍混合精矿经3次铜精选,获得了含铜18.08%、铜回收率52.17%的铜精矿和含铜2.81%、含镍16.25%、铜回收率41.73%、镍回收率81.78%的铜镍混合精矿。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铜、镍回收率分别提高了9.67和3.45个百分点,浮选指标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某低品位铜钼矿含Cu 0.287%、Mo 0.029 1%,铜氧化率35.64%,钼氧化率13.69%,属于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综合利用该矿产资源,开展了"铜钼混合浮选"、"等可浮选"等不同工艺流程方案的对比试验,并从试验指标、药剂成本及可操作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为适合该矿石性质的最优工艺。原矿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68.63%的条件下,经过一粗二扫三精再分离的简单工艺流程,获得了Cu品位为19.25%、Mo含量为0.216%,Cu回收率为80.00%的铜精矿和Mo品位为48.24%、Cu含量为1.13%,Mo回收率为65.21%的钼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铜、钼的有效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低品位铜钼多金属复杂硫化矿, 研究了磨矿细度在铜-钼硫化矿异步混合浮选分离工艺中的关键作用。采用异步混合浮选工艺流程, 得到铜-钼混合精矿、铜精矿和硫精矿, 然后再对铜-钼混合精矿进行再磨浮选分离, 通过优化和控制异步混合浮选工艺中的磨矿细度, 最终获得品位22.85%、回收率87.17%的铜精矿和品位48.85%、回收率68.96%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5.
某低品位铜钼矿石混浮捕收剂替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选矿厂以酯105+煤油为捕收剂进行铜钼混合浮选,不仅分选指标不太理想,而且煤油采购越来越困难,价格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解决生产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采用从美国引进的新型高效捕收剂替代原浮选药剂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以MO+CO-47为铜钼混浮捕收剂,在工艺流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了铜、钼品位分别为1970%、0339%,铜、钼回收率分别为9264%、8034%的铜钼混合精矿,与现场生产指标相比,精矿铜、钼品位分别提高145、0009个百分点,回收率分别提高706、1005个百分点。因此,用MO+CO-47替代原捕收剂酯105+煤油可以取得理想的降本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柠檬酸-改性淀粉的金川铜镍精矿降镁提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川镍矿石所含Cu2+、Ni2+对矿石中大量的含镁硅酸盐脉石矿物有较强的活化作用,导致镍铜混合精矿MgO含量较高,Ni、Cu品位难以提高。为实现矿山的提质降镁目标,在柠檬酸-改性淀粉药剂体系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12%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可取得Ni、Cu品位分别为9.03%、5.18%,MgO含量6.18%,Ni、Cu回收率分别为85.30%、72.82%的镍铜混合精矿。与模拟现场工艺的实验室试验指标比较,精矿Ni、Cu品位分别提高了0.28、0.07个百分点,精矿Ni、Cu回收率分别提高了3.41、1.04个百分点,MgO含量下降了0.58个百分点。因此,在富含镁硅酸盐脉石矿物的铜镍硫化矿石的浮选中,柠檬酸-改性淀粉具有显著的提质降镁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铜钼分离浮选指标,针对某铜钼混合精矿开展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并进行工程化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丁基黄药体系下,铜钼混合精矿直接浮选,采用"一次粗选、六次精选、二次扫选、钼粗精矿再磨再选"流程选别,实验室条件下可获得含Cu 2.25%,含Mo 47.59%,铜作业损失率0.17%,钼作业回收率93.74%的钼精矿。现场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获得Mo品位49.50%,Cu品位1.18%,钼作业回收率78.16%,铜作业损失率0.06%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蒙古某低品位铜钼矿为研究对象,以该试样中铜钼矿物的矿石性质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粗选、精选条件影响及流程方案对比等试验研究,获得了阶段磨矿-铜钼等可浮工艺综合回收铜钼矿物的推荐方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部分目的矿物以微细粒,或以复杂连生体赋存,且含磨矿易泥化的脉石矿物较多;且铜钼分离作业产出合格的钼精矿,主要依赖于铜钼混合精矿品质;为获取较优的品质铜钼混合精矿,以阶段磨矿调控目的矿物有效解离,以药剂制度调节铜钼等可浮过程,在优化铜钼混合浮选条件下,得到的铜钼混合精矿中Cu品位高于25%、Mo品位高于1%,Cu、Mo回收率大于88%的试验指标,实现了铜钼矿物的高效回收,为该类型铜钼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某低品位铜钼矿石选矿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某斑岩型铜钼矿石铜钼品位较低,硫化铜、硫化钼占总铜、总钼量的90%以上。对该矿石进行了铜钼回收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条件下进行铜钼混合浮选预抛尾,铜钼混合精矿再磨至-0.043 mm占80%的情况下进行铜钼分离浮选,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0.34%、回收率为90.23%的铜精矿,钼品位为50.33%、回收率为87.53%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10.
西藏某多金属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0.048 mm含量为85%,铜、钼品位分别为19.06%和0.640%,金、银含量分别为6.98和490.90 g/t,99%以上的铜钼矿物为原生或次生硫化矿物。采用高效易降解药剂对该混合精矿进行铜钼分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8 mm占90%的情况下,以高效易降解的ZG-2为铜矿物抑制剂、HTL-3为钼捕收剂,采用1粗4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分离试样中的铜钼,最终可获得钼品位为47.68%、钼回收率为81.45%的钼精矿,和铜品位为19.26%、铜回收率为99.94%的铜精矿,金、银主要富集在铜精矿中,实现了该铜钼混合精矿的高效、低毒分离。  相似文献   

11.
某铜钼矿石中铜钼的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难选铜钼矿石进行了试验研究。原矿含Cu 0.69%, 含Mo 0.16%, 采用铜钼混浮-混精再磨后铜钼分离的工艺流程, 获得了铜品位22.52%、回收率84.53%的铜精矿和钼品位46.17%、回收率57.71%的钼精矿。在保证铜回收率的情况下, 综合回收铜、钼资源, 达到了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藏某铜钼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铜钼矿床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主要为原生硫化矿石,含铜0.47%、钼0.026%、硫2.02%,矿石品位低、性质复杂、难选。通过多种选矿工艺流程探讨,确定采用钼铜等可浮选再分离—铜硫混合浮选分离工艺流程产出钼精矿、铜精矿及硫精矿,实验室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总铜精矿品位22.85%、铜回收率87.17%,钼精矿品位48.85%、钼回收率68.96%,硫精矿品位40.75%、硫回收率61.07%。  相似文献   

13.
在对新疆某铜品位为0.52%、钼品位为0.028%的细粒嵌布铜矿石进行矿石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浮选工艺条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铜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60%的条件下,以丁基黄药与Z-200为组合捕收剂(质量比为1∶4),采用1粗3精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可以获得铜品位为20.52%、铜回收率为92.54%、含钼0.95%、钼回收率为78.04%的铜钼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藏某铜钼矿石进行了浮选工艺试验研究。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混合精矿再磨后铜钼分离的选别工艺流程及适宜的药剂制度,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钼精矿品位45.34%、钼回收率74.82%,铜精矿品位31.75%、铜回收率96.39%,其中铜精矿含金18.05 g/t、含银347.70 g/t、金回收率49.41%、银回收率68.91%。  相似文献   

15.
某钼铜硫化矿优先分选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青海某钼铜多金属硫化矿矿石特点,进行了铜钼混合粗选—优先分选分离试验研究。该选矿工艺使钼、铜、银等得到了综合回收,获得了含铜21.51%、含银873.1g/t、铜回收率86.04%、银回收率98.98%的铜精矿和含钼50.36%、钼回收率76.86%的钼精矿。  相似文献   

16.
铜钼矿的铜钼分离一直是国内外铜钼矿山的研究重点,铜钼矿(主要是硫化矿)一般通过混合浮选得到铜钼混合精矿,之后进行分离。绝大多数的矿山采用抑铜浮钼来实现,乌山矿工业生产中也采用此工艺。乌山矿在铜钼分离中通过添加有机和无机抑制剂配合使用来实现铜钼有效分离,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电位控制法,用Na HS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可以使抑制剂8371达到良好的选择性,稳定了钼精矿的品位和含铜、钼的作业回收率,在入选钼品位由1.89%降低到1.65%的不利条件下,钼精矿的钼品位较试验前47.52%提高到48.67%;钼精矿中含铜由试验前的1.46%降低到1.09%;钼的回收率由试验前的83.77%增加到87.35%,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某铜钼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 《矿冶工程》2012,32(1):32-35
对某铜钼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铜钼混选, 铜钼混合粗精矿经一段再磨、铜钼一粗三精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 以石灰为调整剂, 煤油为捕收剂混合浮选铜钼, QN为铜矿物抑制剂, 进行铜钼分离, 获得了钼精矿钼品位为48.12%、钼回收率为87.93%, 铜精矿铜品位为13.19%、铜回收率为87.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