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从图像重建高质量三维人脸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基于立体匹配的窄基线多视几何和数据驱动的人脸形变方法,提出一种结合网格变形技术和立体视觉原理的、从图像重建高质量三维人脸模型方法.给定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几幅人脸图像,基于健壮图像特征获得可靠的相机外部参数和稀疏三维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几何细节保持和图像一致性约束的三维人脸变形算法重建三维人脸,通过对人脸模板的网格变形,使得变形人脸在多幅图像中的可见投影具有一致性的图像颜色强度.基于模板的人脸变形可以有效地解决三维模型成像中的遮挡问题,采用健壮估计法消除噪声、离群点和光照对目标函数收敛性的影响,对目标函数的多次非线性优化求解进一步改进了人脸重建的质量.采用合成人脸图像和真实人脸图像重建三维人脸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以从几幅宽基线图像重建高质量的三维人脸模型.  相似文献   

2.
曲面浅浮雕生成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三维网格上快速生成曲面浅浮雕造型,提出一种利用三维模型半自动生成曲面浅浮雕的算法.首先利用图像的边缘检测方法来获取模型在透视场景中的边缘点,并将其与被贴的曲面载体进行位置匹配,获得Poisson方程的Dirichlet边界值;然后对模型高度场的梯度值进行压缩;最后利用确定边界条件的Poisson方程对模型压缩后的梯度场进行求解,还原生成浮雕模型.利用文中算法可以生成贴于曲面上的浅浮雕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目前人脸图像美化算法存在的对于细节丰富的眼睛和头发等区域处理过度平滑,美化后的图像整体美化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肤色分割与平滑人脸图像的美化方法。方法 首先对脸部瑕疵特性,用双指数边缘保护滤波器平滑人脸图像的瑕疵,与此同时很好保持图像边缘信息;再通过利用色度直方图自适应快速检测、修正、分割肤色区域;然后利用拟合高斯羽化皮肤区域生成蒙版,融合平滑图像和原图像,保留图像头发背景等细节信息;最后基于人像美感标准,对皮肤亮度通过拟合log曲线实现快速自适应调整人脸图像亮度,增强眼睛等细节,从而快速实现人脸图像美化方法。结果 通过与其他人像美化算法相比较,在保留边缘方面,该算法更有效地对皮肤边缘上的瑕疵进行平滑,达到更好地美化人脸图像;而在时间复杂度方面,相对于前人的算法,计算速度快12倍,实现快速美化人脸图像。结论 该算法适应能力较强,对大部分人脸图像的脸部瑕疵完美去除的同时达到背景信息不变,肤色美白自然,使整体美化效果显著;尤其是细节丰富的边缘区域平滑适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周志勇  张涛 《计算机工程》2011,37(7):237-240
基于互信息的医学图像配准,其配准精度可以达到亚像素水平,精度高且鲁棒性好,但互信息的巨大计算量使配准速度较慢,不能达到临床使用要求,而互信息的计算速度与图像的灰度阶数有关。为此,针对互信息由于图像灰度级数过多造成互信息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的灰度压缩算法。算法采用图像的梯度信息,根据图像梯度对图像进行非线性灰度映射,同时利用小波对差异图像进行分解和重构。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减少图像灰度阶数,同时较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在保持配准精度的前提下减少配准时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维Otsu图像分割算法运算量大和图像细节分割不够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三维Otsu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基于灰度-邻域平均灰度-梯度的新的三维特征模型,构建三维直方图;将三维Otsu分解为三个一维Otsu;在同时考虑类间距离和类内距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最大散度差准则。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而且计算量较小,比三维Otsu阈值分割递推算法快900倍左右。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图像修复算法在修复区域内部产生模糊纹理或存在修复区域边界的内容不连贯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知去模糊的人脸图像修复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包含PSNR损失、SSIM损失和对抗损失的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粗略的人脸结构修复信息;然后开发一种基于感知去模糊的生成对抗网络对粗略的人脸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纹理细节恢复,从而生成自然清晰且内容连贯的面部纹理.在CelebAHQ公开人脸数据集上进行定量、定性和消融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等定性评价指标方面优于所对比的前沿图像修复算法.  相似文献   

7.
李康  尚鹏  耿国华 《计算机科学》2014,41(4):287-291
准确标定人脸三维模型上的特征点是颅面形态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人脸特征点标定需要手工干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图像的人脸三维模型特征点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人脸三维模型的二维深度图像,然后采用SUSAN算子、灰度积分投影等方法在该图像上标定特征点,最终将标定好的特征点映射到人脸三维模型上,从而实现鼻尖点、嘴角点、眼角点以及耳朵处13个特征点的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自动标定人脸模型特征点,准确获得特征点的位置,有效解决了人脸特征点标定因人工参与而带来的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拍图像的人脸真实感重建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给出了基于实拍人脸图像的三维逼真人脸模型的重建算法,该算法首先在两幅人脸图像上交互标识特征点对和输入摄像机的广角参数来实现摄像机定标,进而匹配出两幅人脸图像上的其它对应点,实现模型的三维重建,作者用半自动垭达到匹配目的。用手工编辑建立的二维对应网格,得到初始人脸外开和鲁棒的最大拟然立体虎法自动匹配出稠密的对应点,重建出表示人脸的散乱三维数据点团;最后利用这些稠密的三维数据点去迭代矫正和自适应细分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浮雕是雕塑艺术的一种,根据其空间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和凹浮雕3类。随着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浮雕的生成技术已经成为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3维模型生成浮雕以其真实自然的效果成为浮雕生成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使即将进入该领域的学者尽快了解该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对3种类型的浮雕生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方法 介绍了3种类型的浮雕生成技术,着重比较分析了基于3维网格模型的数字浅浮雕生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针对复杂3维网格模型在生成数字凹浮雕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细节信息丢失、特征线类型体现形式不完善、线条与形体间的过渡尚未解决、生成浮雕效果不自然等具体问题,提出了适用于3维复杂网格模型生成数字凹浮雕的研究方案。同时,从角色动画序列出发,对最优浮雕的生成技术进行了探讨,探讨结合信息熵理论计算选择最佳动作及观察视角的场景,还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为适用于面向3维打印的用户浮雕产品定制服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结果 基于3维模型的浮雕生成方法是生成数字浮雕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通过压缩和细节保持相关算法得到效果自然的浮雕模型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结论 虽然由3维模型生成数字浮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仍存在细节信息丢失、线条过渡不自然、特征线类型不完善等几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智能地从3维动画序列生成浮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维拓扑和几何信息的数字化浮雕生成,是浮雕设计领域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向。根据浮雕艺术形式的特点,实现了一种基于三维测量数据的浮雕曲面生成算法。该算法将浮雕的生成抽象为三维模型在某个投影方向上深度场的压缩过程,以模型曲面的几何信息作为压缩对象,生成的浮雕曲面在深度方向上的立体感可由用户自由控制。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持模型拓扑结构一致性的基础上,包含了丰富的几何细节特征。算法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实体造型,生成灵活多样的浮雕艺术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We present here a new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repairing the topology of objects represented by 3D binary digital images. By “repairing the topology”, we mean a systematic way of modifying a given binary image in order to produce a similar binary image which is guaranteed to be well-composed. A 3D binary digital image is said to be well-composed if, and only if, the square faces shared by background and foreground voxels form a 2D manifold. Well-composed images enjoy some special properties which can make such images very desirabl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instance, well-known algorithms for extracting surfaces from and thinning binary images can be simplified and optimized for speed if the input image is assumed to be well-composed. Furthermore, some algorithms for computing surface curvature and extracting adaptive triangulated surfaces, directly from the binary data, can only be applied to well-composed images. Finally, we introduce an extens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algorithm to repairing 3D digital multivalued images. Such an algorithm finds application in repairing segmented images resulting from multi-object segmentations of other 3D digital multivalued images.
James GeeEmail: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多幅未标定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在标记点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射影重建,通过施加度量约束将射影重建升级为欧氏重建,即利用未标定的透视图像恢复相机的内、外部参数以及标记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实现场景的三维重建。标记点易于进行点对精确匹配,较手动拾取匹配提高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能够大幅减小再投影误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手持单相机序列图像的射影和欧氏重建方法。利用编码点确定单相机的外部姿态参数,非编码点确定空间点的三维坐标。施加绝对二次曲面的本质条件到射影畸变矩阵中,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3D重建结果精确可靠,能够满足逆向工程等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准确获取建筑的三维分布信息对于城市规划与管理、灾害风险评估与防范以及灾后救助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建筑物信息提取研究集中于二维平面信息提取,三维信息提取研究较少,且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实用性和和推广性不足,提出了综合立体像对和高空间分辨率两种遥感数据进行建筑物三维信息提取的方法。首先,基于小波变换融合方法对GeoEye\|1高空间分辨率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然后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对融合后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建筑物基底轮廓提取,再利用IRS\|P5立体像对反演地物高度,最后通过数据整合获得研究区建筑物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遥感数据的优势,获得较高的提取精度;研究所需数据容易获取,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胶囊内窥镜观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出了基于胶囊内窥镜序列图像的胃肠道三维重建的方法.首先利用SIFT算法提取前后两幅序列图像中尽可能多的对应特征点;计算获取各特征点在成像面上的二维坐标;进一步利用8点算法计算胶囊内镜运动变化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矢量.进而计算得到每个特征点的相对三维坐标和世界三维坐标;然后,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对各三维点进行网格化,并完成场景的三维重建.实验表明相机与被测点距离在100 mm之内时,得到的深度误差小于1 mm;距离250 mm内时,相对误差在3%之内.说明所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梯度的多曝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运动场景拍摄的不同曝光度的图像序列,提出基于梯度的多曝光图像融合方法,将不同曝光度的图像细节呈现到同一张普通图像上。该方法是直接加权融合的方法,先用梯度信息来定义权值,然后用多分辨率加权融合。实验表明,本文的方法取得较好实验结果,消除运动物体对图像融合产生的影响,同时增强了图像的细节表现能力,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光照变化是影响人脸识别率的关键问题之一.人脸图像中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光照不变特征的有效提取.采用了一种基于光照方向估计的阴影补偿方法.因为人脸形状的相似性,某一点光源方向产生的阴影特性具有相似性.利用这一特性,首先通过子空间方法确定人脸图像的光源方向,然后再对该人脸图像进行相应的阴影补偿.在对人脸库YaleB和Extended YaleB (38人脸)的实验中表明,64种光源方向的识别率为96.8%.该方法能有效消除阴影便于后续光照不变特征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恶搞"这个存在的社会现象,来介绍Photoshop的抠图攻略与创意图像合成应用,主要从抠图本质、抠图方法和工具(选区法、滤镜法)及抠图应用之创意图像合成等几个部分来论述。  相似文献   

19.
The use of omni-directional camera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vision systems for video surveillance and autonomous robot navigation. However, to date most of the research relating to omni-directional cameras has focus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camera or the way in which to project the omni-directional image to a panoramic view rather than the processing of such images after capture. Typically images obtained from omni-directional cameras are transformed to sparse panoramic images that are interpolated to obtain a complete panoramic view prior to low level image processing. This interpolation presents a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overhead with respect to real-time vision. We present an efficient design procedure for space variant feature extraction operator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 sparse panoramic image and directly processes this sparse imag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reduction of the computational overheads of directly processing images arising from omni-directional cameras through efficient coding and storage, whilst retaining accuracy sufficient for application to real-time robot vision.
Dermot KerrEmail:
  相似文献   

20.
基于GPU的四维医学图像动态快速体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三维医学图像重建技术无法满足四维医学图像动态重建的需求,而四维医学图像庞大的数据量使传统重建技术很难实现高性能实时绘制.基于以上需求,提出了一种四维医学图像动态快速体绘制方法.首先采用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提出一种基于GPU、利用CUDA技术实现的光线投射算法;然后分析了算法框架、体数据及计算结果的存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