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5年,国家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其核心是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校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紧密相关。"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开设《生物化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双一流"建设《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主要措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这些措施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分离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从重组课程内容、案例贯穿授课全过程、实施慕课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科教融合和学术育人的“学习共同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3.
刘芬  柏凌  向程  杨涛  严平 《化工时刊》2023,(5):74-78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建设有了新要求。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从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化工原理实验”一流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为工科实验类“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寇莹  袁光辉  孟现星 《广州化工》2023,(13):268-270
为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2019年教育部提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成创新。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化工制图与AutoCAD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在建设目标、课程内容建设、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的建设并基于教学情况进行课程考核及教学评价。对该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分析为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结合山东省一流课程建设,阐述了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所做改革以及在实现“三全育人”方面的初步探索,以期为优质课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张伟  李芊  张丽  张雅茹 《广州化工》2022,(21):240-242
在当前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建设具有地方高校专业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作者在化工类专业课程“化工原理”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论文列举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实施结果,分析了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高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章针对材料化学专业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介绍了以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为核心,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构建的“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科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新形态出版的《有机化学》(第3版)教材,起步于国家优秀教材,该教材连续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第3版教材的建设过程中,编者通过精选纸版教材内容,满足多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通过建设适合移动端、网络端的线上教学资源,适应新时代一流课程建设需要。纸版教材与媒体资源的融合创新,顺应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目标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为使用者提供了个性化学习平台,有助于其获得“成长为有机化学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新能源概论”课程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中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幸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实时更新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课程在线下和线上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和“产学研协同育人”方针政策的指导,初步探讨了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更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高分子化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从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融合理论与实践、打造“双师”团队、课程思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及学生基础,对重构具有专业特色的“厚基础、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学习活动全过程全方位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教学环节全过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材料类专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基础地位和教学质量,我们在生物化学课程的结构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建设,旨在优化课程内容,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摸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占勇  丰贵鹏  王凯凯  陈荣祥 《广州化工》2022,(18):197-198+207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新时代顺应地方本科高校制药工程一流专业的发展要求,建设具有以化学合成药物为特色的地方一流课程。对《药物合成反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药物合成反应》的教学需要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促进《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向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流课程迈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采取了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式混合化、组织实施多元化、考评反馈过程化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混合式课程建设。建设过程中激发学生内驱力,提高学生对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化工类创新大赛的兴趣,增加学生企业一线实践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工程视野能力培养,实现人才质量提升;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凤龙  宋瑾 《云南化工》2023,(3):161-163+167
在现代化网络技术下,化学化工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路径在于课程体系及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基础→应用→创新”和“通识→基础→选修”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教师队伍建设以实验室和教科项目为依托聚合一流师资。同时,资源库建设以媒体库建设为重点,CINEMA 4D可用于素材的设计和绘制。对课程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旨在为化学化工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超  王永东  赵莉丽  傅小波  廖文波  邵友元  张玄 《广州化工》2022,50(10):137-138+164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和环节,是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必然途径。《无机化学》课程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专业认知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时融入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我国培养应用化学一流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是当前课程建设的目标。燕山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结合 OBE教学理念,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从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等方面着手,进行“超级金课”课程群建设;将 CDIO 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群建设可为其他高校的“金课”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对化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化工原理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教学中却长期存在学生“没兴趣”“不会学”“不会用”三大问题,制约了化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文章探讨如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化工人才的品质,助力“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之机,我们立足实际,优化有机化学基础核心课程,积极建设以此为中心的课程群,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机化学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刘丽静  牟保畏  王丽 《广州化工》2022,(24):237-239+249
《化工原理》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课程难度较大。针对目前我院该课程存在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达成度不一致、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待提高,本文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课程实践教学建设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改革,分别阐述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努力把该课程打造为一流本科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