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油页岩渣制备氧化铝和白炭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 分别用酸浸法和碱溶法制备了氧化铝和白炭黑。讨论了焙烧活化作用、酸浸温度、盐酸用量以及酸浸时间等对氧化铝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油页岩渣不需活化可以直接采用酸浸法制备氧化铝,最佳工艺条件为: 酸浸温度100 ℃、酸浸时间2.0 h、盐酸/油页岩=40.0 mL/15.0 g; 氧化铝提取率为90.6%, 纯度为91.7%。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碱浓度等对白炭黑提取率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100 ℃、反应时间6.0 h、NaOH浓度为6 mol/L; 白炭黑提取率为80.5%, 纯度为95.9%。灰渣剩余量不到原来的5%, 达到了油页岩渣生态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是煤燃烧后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危害严重。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能同时解决我国面临的铝资源短缺以及粉煤灰堆积问题。从酸法、碱法、酸碱联合法三个方向综述了当前提取氧化铝的工艺,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长处与不足,并展望了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重要意义,梳理了近年来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碱法、酸碱联合法、酸法等,并对各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探讨了各种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制约工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化学法处理油页岩渣制备白炭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分别用酸浸法和碱溶法制备了白炭黑。酸浸法主要是先用浓盐酸溶解其中的铁和铝的化合物,然后再用氢氧化钠处理剩下的残渣,得到白炭黑。而碱法与其相反,先用碱煮,将其中主要的二氧化硅和铝的化合物溶解,再用酸回收剩余的铁。试验结果表明酸法处理油页岩渣工艺的白炭黑提取率为22.1%,碱法处理油页岩渣工艺的白炭黑提取率为30.6%,碱法工艺比酸法工艺优越。进一步探讨了碱法处理油页岩渣制备白炭黑工艺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碱浓度等对白炭黑提取率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0h、NaOH/SiO2=4,该条件下白炭黑提取率可达48.5%。化学法处理油页岩渣制备白炭黑可使油页岩渣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普里卡尔帕基雅地区的矿山开采多矿物矿石,形成数千万立方米的采空区。处理这些采空区需要大量充填料。根据研究结果,热电站烧煤产生的大量灰渣可用作这种充填料。目前,普里卡尔帕基雅地区热电站的灰渣大部分堆积在废渣场中。采区充填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价格最  相似文献   

6.
用显微电泳法研究了水、酸和碱洗天然磁铁矿对其表面性质的影响。对于受胶态的和被吸附的硅酸盐类影响的天然磁铁矿的等电点,通过不同的酸、碱洗涤可向相反方向加以调节。添加水溶性硅酸盐和铝离子可分别使等电点降低或提高到与水化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复盖膜相一致的数值。  相似文献   

7.
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中的高价值元素,特别是成分占比较高的铝元素,不仅可以降低我国对国外优质铝土矿的依赖度,而且可以缓解我国燃煤电厂的固废处理压力.阐述了粉煤灰的一些基本性质以及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技术进展,对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碱法工艺、酸法工艺、酸碱联合及碳热还原法、生物浸出法、气相提取法等工艺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高铝粉煤灰中提取高纯超细的纳米氧化铝粉体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反应工艺、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的研究,通过焙烧和沥滤法,寻找出合理高效的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酸法和碱法,即通过对粉煤灰的高温焙烧活化,分别选择盐酸和碱石灰作为溶出剂,确定了合适的溶出条件;通过添加分散剂、控制合理的焙烧温度等条件,最后得到了超细纳米氧化铝。  相似文献   

9.
尾矿库回水对齐选厂浮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鞍钢齐大山地区两个不同铁浮选流程选矿厂及选矿厂热电站的灰渣及灰渣水排放至同一尾矿库,依据设计中水量平衡计算比例配制的混合水为浮选用水时,齐大山选矿厂(以下简称齐选厂)浮选指标不受影响,使尾矿库回水得到使用,且为热电厂的灰渣及灰渣水的排放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某储灰场所采集的湿排粉煤灰作为原料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常压下,利用酸、碱浸出粉煤灰中氧化铝的特性和浸出剂种类、温度、浸出剂浓度及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粉煤灰中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以及助浸剂在酸法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作用,并分析了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常压下不加助浸剂时只能浸出粉煤灰中一部分氧化铝,浸出率最高仅为29.01%;而在酸浸过程中加入助浸剂氟化铵时,可使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浸出率大幅提高,且随着浸出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大,浸出率最高可达98.68%以上。  相似文献   

11.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堆积量大。在国家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实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矸石的资源量、组成与含铝组分的特点,对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的工艺进展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酸法、碱法提取氧化铝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业化进程,指出了制约其工业化的关键问题,提出加快研究和完善环保高效的煤矸石提取氧化铝技术,以促进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处理铝硅比为4—6的铝土矿烧结串联法工艺。试验表明,串联法中Ⅰ段烧结最佳条件:碱比为1.2、烧结温度1100℃、烧结时间40min;Ⅱ段烧结最佳条件:钙比2.25、烧结温度1200℃、烧结时间20min;烧结串联工艺氧化铝溶出率ηA标可达98.05%,总的化学碱耗为每吨氧化铝耗碱11.59kg。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现今铝矾土的年需求量已在80百万吨以上。然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进行有效精炼的、SiO_2含量低于5%的优质铝矾土,将在最近20~30年内耗用净尽。但是粘土和高岭土的储量实际上不会耗用净尽,并且它们矿床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因此利用粘土和高岭土作为精炼氧化铝原料,这一课题早就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粘土和高岭土可采用露天方式进行开采,易于分选,也可采用各种方法:酸法、碱法和酸-碱法对它们进行精炼。目前,将高岭土原料和石灰石一起烧结,以便  相似文献   

14.
邓锦勋  李建华  程威  周磊 《铀矿冶》2012,31(2):74-78
根据某矿床铀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形式,分别进行酸法、碱法搅拌浸出及酸法柱浸试验,以探索处理该矿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酸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达到88.44%;酸法柱浸时,铀浸出率达到87.63%;碱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较低。综合考虑,工业上宜采用酸法堆浸工艺处理该矿石。  相似文献   

15.
薛飞 《能源科技》2020,18(4):69-74
酸法提取氧化铝是从低品位铝土矿或高铝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解决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保障金属铝供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酸性浸出液中去除铁离子是酸法提取氧化铝成套技术中绕不过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氧化铝产品的质量。本文综述了酸法提取氧化铝工艺中除铁技术进展,重点对溶剂萃取法和树脂吸附法这两种在酸法提取氧化铝方面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除铁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为酸法提取氧化铝工艺技术开发中除铁环节的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酸法、碱法两大类处理氧化锌矿的方法,酸法如溶剂萃取法、氧压酸浸法、堆浸法及浓硫酸焙烧法等,碱法如机械活法-碱法浸出、氨电积法、硫酸铵焙烧法及碱焙烧法等,其他方法如硫化浮选法和真空碳热还原法等方法。概述了各方法的锌冶炼原理,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以固体危废物拜耳法赤泥和难处理的高硫铝土矿作为原料,进行碱法焙烧回收氧化铝的工艺的探讨,通过热力学数据库,考察焙烧温度、碱溶出过程中参数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焙烧的温度对氧化铝的溶出的影响最大,焙烧过程产生不溶性盐和物料高温下收缩形核,均降低氧化铝的回收率,在最佳焙烧温度1100 ℃下碱法焙烧,氧化铝的最佳溶出条件:溶出温度为80 ℃、溶出时间为25 min、液固比为10 mL/g、NaOH浓度为18 g/L、Na2CO3溶度为8 g/L。在此条件下,物料中氧化铝的溶出率可达92.16%,溶出渣通过磁选回收铁,剩余的非磁性物质作为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8.
李照刚  陈为亮  张建军 《矿冶》2017,26(5):45-49
综述了国内外从铅冰铜中湿法分离铜的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氧化—酸浸法、氧化—碱浸法、氯化浸出法、氧化—氨浸法、矿浆电解法的浸出机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氧压酸浸法在湿法处理铅冰铜领域将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产出高品位铁精矿,曾经进行过用预先进行酸、碱处理的办法来强化磁铁矿精矿的浮选和磁选的研究。这些研究是用各种矿物——假象赤铁矿、磁铁矿、石英、镁铁闪石,以及北方和南方采选公司的磁铁矿精矿进行的。在试验之前,先将矿物磨碎至粒度为-0.15 0.01毫米。而后用碱或者酸对其进行处  相似文献   

20.
石墨提纯方法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鹏  王化军  解琳  赵晶  张强 《金属矿山》2010,39(10):38-43
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石墨提纯的各种方法,主要有浮选法、碱酸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和高温提纯法,系统地阐述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研究进展以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在进行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之后,得出经过改进的碱酸法仍不失为工业提纯石墨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