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传统以课本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问题,本文笔者将以电气创新实践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了基于电气创新实践项目为导向的行业前沿咨询类,工程执行类,工程分析计算类和工程设计类项目的教学方案,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与协同环境Trustie建立了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学与项目研究资源。实践表明以电气创新实践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构建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课程改革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课程团队以三门应用选修课程为核心,展开课程内涵建设。该课程群建设强调以行业应用特色为主线,由点到面逐级深入核心领域。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优化;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和团队教学法,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电路基础”作为信息类的重要学科核心课程,必须发挥起课程思政的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了“电路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了融入思政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信息类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远程监控技术”课程传统教学“痛点”,按照新工科新发展的建设要求,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的研究,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创新举措,实现了教学的创新。成绩对比分析说明教学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课外知识拓展的主动探索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存在的基础知识不牢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困境。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无功补偿”内容为例,将科研与教学融合选择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载体,按着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实践到创新应用的路线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体现了“两性一度”标准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工业和系统现状,掌握学科的技术内涵。近年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特征逐渐突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需与时俱进。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置现状,并结合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以航空航天电气系统为支撑点,提出航空航天特色的“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体系构建思路和措施,可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7.
电工测量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立项的“电工、电子系列教程改革”项目,结合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对“电工测量”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双一流”建设政策对电子电路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提出新要求。本文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视角分析了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内电子电路课程在国际化建设道路上面对的问题。以MOS管小信号模型为例,对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相关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衔接、内容逻辑、课后作业四个维度进行了对比,指出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建设需要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徐向美  康凤 《电子质量》2024,(1):120-124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为例,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课程建设,该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重点,对“物联网通信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改革,不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探索并建立了符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数字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研究生“数字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改进等内容,分析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建议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队伍素质、倡导研究性学习和加大课程设计比重,以提高研究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目的在于探索数字通信教学的全新模式,突出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电力与能源学科逐渐走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全面提高其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有效地帮助学生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外语能力的、面向国际化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新工科”大背景出发,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下,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进行革新。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弊端与不足,提出了基于“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演示”的“课堂串行演示”教学改革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步骤与流程示范,将此教学模式运用于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经过课后学习体验问卷调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反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平台课程建设中,结合平台课程专业知识,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了体现“课程思政”新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完善了思政考核机制,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联合培养的“立德树人”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目标,而高校实验中心是高等教育工程中强化工程应用、培养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从实验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五方面进行全面革新,对新工科下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电路分析”课程为例,借助云班课平台,采用“SPOC”与“BOPPPS”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形成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闭环。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课程建设已初步完成。通过对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SPOC+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微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我校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要求,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电力电子行业需求人才,结合目前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建设紧扣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分为三大模块和七个学习阶段,逐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师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向、扩展视野”的教学理念,将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使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器件知识的理解,强化器件测试和应用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电飞机技术是航空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对航空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而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多电飞机供电系统实验因具有危险性高、实验成本高等特点,使得无法以真实系统开展实验教学。本文以多电飞机供电管理和故障重构实物实验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手段,构建并分析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系统,探索航空电气类课程个性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该虚拟仿真实验对提高航空电气领域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智能电网”是电气工程专业任选课,主要介绍电网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结合课程的教学特点,围绕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融入点,最后通过课堂教学对“智能电网”课程思政进行实践检验,以期为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