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铜矿山残留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凤琴  杨佼庸 《矿冶》1996,5(1):63-68
本文阐述了开采完毕的矿坑中硫化铜矿的细菌浸出小型试验及模拟矿层结构的柱浸试验。其结果表明,残留疏化铜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粒度为-0.074mm的矿石经7天细菌浸出,铜的浸出率可达20%,加入一定量Ag ̄+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至80%~90%,同时抑制了铁溶出。在模拟柱浸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有很大影响,粒度为20~100mm的矿石经134天的细菌浸出,铜浸出率可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寿王坟铜矿空区存窿矿石进行了室内化学浸出与细菌浸出试验。通过摇瓶与柱浸试验研究不同浸出剂、矿石品位、矿石粒度与浸出的关系。试验表明,寿王坟铜矿采用细菌浸出回收铜资源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现场工业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微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有色金属》2003,55(Z1):89-91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进行细菌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寿王坟铜矿存窿矿石可浸性总体较好,采用细菌浸出是可行的,酸耗约为13kg/t.柱浸试验,铜浸出率达62.2%~68.5%.细菌浸出工艺的成功,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下采空区存窿矿石细菌浸出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寿王坟铜矿采空区存窿矿石进行了室内化学浸出与细菌浸出试验。通过摇瓶与柱浸试验研究了不同浸出剂、矿石品位、矿石粒度与浸出的关系。试验表明,寿王坟铜矿采用细菌浸出回收铜资源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进行现场工业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坚 《有色金属》2003,55(3):89-91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进行细菌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寿王坟铜矿存窿矿石可浸性总体较好,采用细菌浸出是可行的,酸耗约为13kg/t。柱浸试验,铜浸出率达62.2%~68.5%。细菌浸出工艺的成功,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嗜热嗜酸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的柱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严格无机化能自养型嗜热嗜酸菌(KY-2菌株)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进行柱浸试验研究。中温硫杆菌和嗜热嗜酸菌结合使用,在中温硫杆菌柱浸近两个月后,再改为嗜热嗜酸菌浸出,效果明显,浸出率曲线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196d的总浸出率远远高于单用任何一种细菌的总浸出率。回收的萃余液进入柱浸循环,会提高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萃余液中的残留萃取剂对嗜热嗜酸菌氧化浸出作用的负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对低品位硫化铜矿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该矿具有一定的细菌浸出性。-20mm粒级矿样柱浸半年时间,铜的浸出率达35.98%,为进行扩大试验及堆浸试验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中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喜温嗜酸硫杆菌和高温Ferroplasma属古菌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喜温嗜酸硫杆菌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的浸出效果比中温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好。中温菌对砷的耐受性比高温菌高。在高温菌浸出过程中, 铜优先于砷溶解, 砷主要留在浸渣中; 细菌接种量对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的浸出有一定的影响, 接种量为10%时浸出效果最好。提高温度有利于初始阶段铜的浸出, 随着浸出的进行, 温度的影响逐渐降低, 细菌作用占主导作用。驯化高砷耐受能力的高温菌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9.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混合菌对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效果,通过试验,研究了活性碳的催化效应。结果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初始阶段,添加活性碳可以大大加快铜的浸出速度和提高铜的浸出率。其中添加初始活性碳浓度为3.0g/L时,最有利于铜的浸出,在600h内铜的浸出率可以从11%增加到79%,比不添加活性碳时提高了68个百分点。添加初始活性碳加快细菌浸铜速度和提高铜浸出率的原因是由于活性碳与黄铜矿之间形成了电池反应。添加初始活性碳使矿石中铁的浸出和溶液中二价铁的细菌氧化明显受到抑制。当有活性碳存在时,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在低氧化还原电位下比高氧化还原电位更有利于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铜矿微生物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细菌堆浸工艺处理紫金山铜矿矿石,铜浸出率可以达到80%以上,在浸矿菌种的选育、堆浸工程技术、浸出系统pH值、堆内氧浓度、堆内温度、气温对细菌活性的影响以及有害物质的控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陈隆玉 《铀矿冶》2006,25(2):102-102
《Hydrometallurgy》2005年77卷第3/4期刊登Acar S.等人的文章,介绍了生物浸出铜蓝矿石的条件试验研究结果。为了用细菌从铜蓝(CuS)矿物中浸出铜,作者用嗜中温和嗜高温细菌分别在室温(20~30℃)和高温(60~65℃)条件下进行了柱浸试验。试验矿样取自Newmont采矿公司Kupfertal矿床的低品位硫化铜矿石,室温下用的细菌为中温嗜酸硫杆菌/小螺菌/硫代杆菌,而高温下用的细菌为原生的高温Acidi-ans菌和金属球菌。研究结果表明,在浸出初期阶段(100 d),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的铜浸出率都很低,分别只有8%和13%(液计)。初期阶段以后,高温下的细菌促进了铜…  相似文献   

13.
寿王坟铜矿矿石室内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兆宁  余斌等 《矿冶》2001,10(4):6-10
针对寿王坟铜矿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该矿石仅采用化学浸出 ,铜的浸出率较低 (约 4 6 % )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的浸出率提高 2 6 % ,达72 %。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的粒度成反比 ,即矿石的粒度越大 ,铜的浸出率越低。生产中 ,采用先酸浸、再用细菌浸出的方案 ,既可加快铜的浸出 ,又可以降低浸矿时的酸耗 ,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大宝山废矿堆铜矿细菌浸出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宝山野生细菌进行了调查 ,并对废矿堆铜矿石进行了多元素及化学物相分析 ,应用驯化的菌株对矿样进行浸出铜的试验研究 ,研究表明 ,在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 ,A矿样浸出 2 5d,铜浸出率达 2 5% ,B矿样浸出 1 0 d,铜浸出率达 79%。对浸出过程的机理研究证实了细菌对铜矿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工艺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来昌 《现代矿业》2014,(3):163-164,145,142
针对福建紫金山铜矿工业生产中铜品位不断降低、硫铜比不断升高、酸铁过剩等技术难题,通过MLA系统测定了该矿石中主要矿物组成,分析了矿石性质变化,考察了生物堆浸过程中pH值、电位、温度等主要参数对铜浸出效率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在浸出过程中细菌的作用及其原理,并对浸出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浸出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含砷硫化铜精矿的细菌浸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细菌浸出金属因其投资小、成本低、污染轻,适合处理低品位和难处理矿石,已在次生硫化铜矿石提铜中作为首选工艺。介绍了我国某含砷低品位硫化铜矿浮选精矿的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通过选育优良浸矿菌种,可以高效地直接提取某铜精矿中的铜,铜浸出率达到85.5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混合菌对永平铜矿低品位黄铜矿矿石细菌浸出的效果,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银离子的催化效应。研究表明,在细菌浸出的初始阶段,添加银离子可以大大加快铜的浸出速度和提高铜的浸出率,其中添加初始银离子浓度10 mg/L时,最有利于铜的浸出,在600 h时内铜的浸出率可以从20%增加到65%,比不添加银离子时提高了45%。添加初始银离子使矿石中铁的浸出和溶液中二价铁的细菌氧化明显受到抑制。当有银离子时,低品位黄铜矿矿石在低氧化还原电位下比高氧化还原电位更有利于铜的浸出。  相似文献   

18.
矿山残存资源就地细菌浸出是一项崭新的工艺技术,而就地浸出条件下的细菌浸矿过程研究是该工艺的关键。本文详细论述在寿王坟铜矿所开展的细菌培养、细菌与矿物作用特性、细菌学描述、细菌驯化及耐铜试验、细菌浸矿反应动力学、浸出机理分析等研究工作,以期对广大同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驯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铜矿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大宝山废铜矿石进行了浸出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次生硫化矿(辉铜矿)浸出10 d, 铜浸出率可达79%;对原生硫化矿(黄铜矿)浸出25 d, 铜浸出率达25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铜的机理在于其氧化分解了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其它硫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何良菊  王春  蒋开喜 《矿冶》2002,11(2):35-38
对硫化铜矿细菌氧化机理和地下溶浸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针对中条山不同氧化程度的 3种矿样进行了稀硫酸浸出和稀硫酸加Fe3+ 浸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矿石中铜的硫化矿占有率分别为 15 0 2 %、45 60 %、79 3 5 %时 ,溶液中Fe3+ 初始浓度达到 2 .0~ 3 .0 g/L ,浸出 2h ,与未加Fe3+ 的稀硫酸浸出相比 ,对应矿物中铜的浸出率分别提高 7 5 6%、2 1 62 %、10 5 9% ,而且铜的浸出速率显著提高 ;随着浸出的进行 ,矿石中的铁不断被浸出 ,硫酸浓度 15g/L ,初始Fe3+ 浓度分别为 0 0、 1 0、3 0g/L时 ,浸出 4h ,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分别为 10 68%、8 69%、7 1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细菌氧化技术进行浸出剂再生 ,以实现硫化铜矿物的地下溶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