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桂林市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碳酸盐岩岩溶区,边坡滑塌、岩质崩塌、滑坡是这一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在简单介绍桂林市万福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防治范围及规模、灾情评价、稳定性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该治理工程的设计难点做了说明,并给出了优化后的工程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链子岩崩塌是双神公路沿线典型的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对该崩塌的工程地质调查及分析,该崩塌是在自然因素及诱发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滑塌式崩塌,采用赤平投影与三维优势结构面滑动法及平面滑动极限平衡法对崩塌区危岩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并根据链子岩崩塌现状条件及稳定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工程实践。通过多种工程措施组合使用,消除了其再次产生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经过时间检验防治效果良好,为后期双神公路沿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经验参数,并为后期工程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点现场调查与分析确定该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从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性、降雨和人为条件分析该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该库区地质灾害发生与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诱发因素关系密切,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监控和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规范管理是该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伊吾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天山北麓东段,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通过多种工作手段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崩塌点性质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那坡县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已对该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对灾害点的治理十分紧迫。根据滑坡体特征、滑坡稳定性评价、滑坡推力计算,确定滑坡的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潞城市属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根据潞城市1:5万地质灾害详查资料,潞城市境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共计86处,占潞城市地质灾害总数的94.5%,且大部分为黄土崩塌隐患,在人口稠密的村庄中小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集中发育亦可造成重大灾害损失。结合潞城市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最为易发的实际情况,选择潞城市黄牛蹄乡辛安村西崩塌地质灾害作为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崩塌的类型、发育特征、形成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了评价,为未来潞城市区域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相关依据和参考~([1])。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在高位地质灾害专业排查过程中,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洗马镇羊昌村岩底甲一、二组发现崩塌隐患点,危岩体总方量约为15×10~4 m~3,规模为大型,共威胁29户138人。为分析研究并防治该崩塌隐患点,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龙里岩底甲一、二组崩塌的基本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该崩塌隐患点为倾倒式崩塌,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大冶组,逆向坡。危岩体为一组近直立的岩体,从南向北依次可分为5个小危岩体,其中,2~#,3~#,4~#危岩体对村庄的威胁最大。影响该隐患点的主要因素有:不利坡体结构与地形条件组合,不利的岩性组合,长期的溶蚀、剥蚀、风化作用,煤矿开采留下采空区的影响,长期的降雨及其水流的影响和人类工程活动。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措施如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为研究区,选择崩塌、滑坡两种灾害类型,以该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数据源,研究通过地貌分区、坡度约束下的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提取该区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进而配合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潜在危害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解译崩塌与滑坡灾害点,最后通过野外核查方式验证、修正成果,快速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有21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地质灾害潜在危害区的确定对于工作区灾害点的快速提取具有指导意义,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对蒙库铁矿北帮边坡地质灾害体的形态特征、结构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危害特征进行了综合阐述及分析,得出了地质灾害体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边坡体岩体结构和地下水作用的综合分析以及1120m平台、1150m平台地质灾害体的定性分析得出:北帮边坡区域存在一定的岩石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稳定性较差;边坡体可能存在的破坏模式有沿大倾角结构面的崩塌破坏和浅表层的滑移破坏2种类型;在暴雨作用或人工爆破震动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塌破坏或滑移破坏。以滑移式危岩为例,对北帮边坡地质灾害体进行了稳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对地质灾害体的综合评价结果,对场地地质灾害体的分布进行了综合合理分区。  相似文献   

11.
在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为了解区内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经调查,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处,均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的人数为317户1 336人。针对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隐患点特点及影响因素,前期以监测预警为主,并对威胁人数较多、影响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以彻底消除地灾隐患。拟采取工程治理有6处地灾点,拟采取搬迁避让有3处地灾点。  相似文献   

12.
基岩顺层滑坡在贵州是较为常见,其形成影响因素与根据地质灾害孕育特征也有所不同,其中不合理采矿工程活动也是导致基岩顺层滑坡的原因之一,在贵州境内也多次造成群死群伤的灾害事件,也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本文以纳雍县姑开乡胜利村冲子山体滑坡为例,在对滑坡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基本特征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经验认识和启示,这对顺层基岩发育区如何避免采矿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淼 《中州煤炭》2018,(10):55-59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生和活动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数量、密度和规模。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控灾因素是地貌、年均降雨量和坡度。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内,黄土地貌是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降雨是山西地质灾害的重要的诱发因素,区域地质灾害密度与区域年均雨量关系密切。全省年均降雨量低于400 mm和高于800 mm的地区基本不发生地质灾害;年均降雨量在45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其中年均降雨量在500~600 mm地区最易发生崩塌和滑坡灾害。地形坡度和崩塌呈明显的相关性,是影响崩塌发生的最主要因素。40°~50°坡角度是大型滑坡的高发区;当坡度大于50°后,大型崩塌的数量随着坡度的增大呈指数式增加。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淼 《中州煤炭》2018,(8):89-93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地质灾害具有以下特点: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是山西的三大地质灾害;次生地质灾害是山西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人类活动是山西地质灾害频发的一个重要诱因;3月—4月、6月—9月和10月是全省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吕梁、临汾、忻州、长治、太原等市是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地区;东部褶皱山区和晋西黄土地貌区是全省地质灾害最易发的地区;黄土地地貌区是崩塌和泥石流的重点易发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主要发生在城市。该研究对山西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峰峰矿区矿产资源丰富,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峰峰矿区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并分析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生态效应,发现矿区存在占用土地资源,开采沉陷破坏土地结构、农田积水,含水层破坏、水土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矿区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加强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收集豫北鹤壁市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评估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矿体赋存在中奥陶统下马家沟组第三段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矿体裸露地表。工业场地和3个采场均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区,矿山道路为矿山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区;矿山开采对评估区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影响程度较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采场重点防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为清除边坡危岩体,设置挡土墙,覆渣恢复地形地貌;工业场地重点防治区主要防治措施应为拆除构筑物,清除垃圾,覆渣恢复地形地貌;矿山道路一般防治区主要措施为在土地复垦工程中整修道路。  相似文献   

17.
段芳 《中州煤炭》2022,(10):62-67
为充分了解煤矿区域地质发展规律,为灾害的有效治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提出一种煤矿区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与安全防治技术。采集煤矿区域遥感图像,并实施图像校正、图像均色、图像去噪预处理,以处理好的图像为基础,提取图像特征,识别灾害区域,确定灾害类型,界定灾害范围,分析灾害时空变化特征,进而提出“防和治”联合治理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区域面积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塌陷灾害主要向着西北方向扩散,滑坡灾害主要向着西南方向成扇形发展。经过防治后,研究区两种地质灾害指数都有所降低,其中塌陷区域灾害由高风险降低到了一般风险,滑坡区域由较高风险降低到了较低风险,安全防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戴兴  杨国芳  陈鑫 《中州煤炭》2021,(5):68-72,96
陵川县为山西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之一,通过实地测量、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等手段,在概述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县域内已有的地质灾害特征和类型,该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隐患、滑坡隐患)、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重点研究了不稳定斜坡隐患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即地形、物质、降水、人类活动条件,同时研究了不稳定斜坡发育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可为研究县域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发育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矿产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的矿山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特征,对吴营铁矿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现状评估结果表明,露天采坑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地下采空区发生采空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分为3个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较严重区及较轻区。矿业活动未直接影响区域面积3 112 120 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96.31%,防治难度较小。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主要包括露天采坑防治技术、岩石移动治理技术、工业场地治理技术、矿区道路治理技术、排土场治理技术、硐口治理技术、废渣堆治理技术等。研究为矿区及周围生态环境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邢显波  谢涛  杨明宇  董均奎 《中州煤炭》2020,(11):56-60,66
为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了贵州省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分析了地质灾害现状,主要包括隐患点、灾情情况,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地质灾害趋势预测等;研究了重点区域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并分析了盘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要求。此次研究维护了盘州市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