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兰坪燕子洞碳酸盐型含银氧化铜矿石高碱性、高砷、高结合率的特点,进行了常温常压氨浸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常温常压,在氨水浓度1.5 mol/L,碳酸氢铵浓度1.5 mol/L,磨矿细度-0.074 mm占85%,液固比2.5∶1,浸出时间3 h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70%。氨浸液经萃取-电积可得到99.95%的电积铜,有效地实现了铜元素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低品位红土镍矿还原焙砂氨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还原焙烧—氨浸工艺从低品位红土镍矿中综合提取镍、钴、铁,重点介绍了该工艺氨浸的试验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H3?∶CO2为90g/L∶60g/L,焙砂粒度-0.074mm占80%,液固比为2∶1(mL/g),浸出初始温度为25℃左右,浸出终点电位大于-100mV。综合试验的镍、钴浸出率分别为89.87%和62.20%。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下采用氨浸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回收镍、钴、铁,而且浸出剂可以循环使用,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 氨为络合剂, 采用常温常压氧化氨浸工艺浸出铜镉渣中有价金属锌、镉和铜。对浸出过程工艺条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4 mol/L、铵离子浓度5.0 mol/L、(NH4)2S2O8浓度30 g/L、液固比5∶1、浸出时间60 min的条件下, 铜、镉的浸出率达到99%,同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4.
低品位氧化锌矿石氨浸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志聪  方建军 《矿冶》2011,20(4):70-72
为了确定氨浸工艺的最佳浸出条件,在试验室采用搅拌浸出的方法,研究了云南兰坪难处理氧化锌矿氨浸的影响因素。其氨浸适宜的浸出条件是:氨浓度3 mol/L,碳酸氢铵浓度1.5 mol/L,磨矿细度-0.074 mm占85%,液固比4∶1,浸出时间2 h。在此条件下,获得了锌浸出率72.4%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洋多金属结核催化还原氨浸提取镍钴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亚铜离子为催化剂、一氧化碳为还原剂,在常温常压下,于氨一碳酸铵水溶液中直接还原大洋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同时选择浸出镍、钴、铜等有价金属,锰与铁、硅等杂质一起留在浸出渣中,视市场需求决定锰的回收与否及产品方案,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文章叙述了结核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及还原氨浸的试验结果。该工艺对不同类型(低铁型和高铁型)的结核同样适应,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有价金属浸出率分别达(%):Ni97~99、Co90~95、Cu90~95,特别是钴的浸出率较传统的还原焙烧-氨浸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活化浸出工艺从低品位氧化铜矿中回收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采用常压活化氨浸处理我国东川铜矿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取代加压氨浸的新工艺。筛选出一种活化剂(ATB),构成NH3—ATB新氨浸体系、变加压浸出为常压浸出。系统地考察浸出过程诸因素对铜浸出的影响以及氨和ATB在工艺过程中的行为及损失情况;提出常压活化氨浸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方法,对难浸金银精矿细磨后,在单槽浮选机内进行碱式预处理,整个处理过程完全实现自吸气,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经试验,氢氧化钠浓度1mol/L、处理时间48 h、液固比2∶1、表面活性剂1.2 kg/t为最佳预处理条件。物料经预处理后溴化浸出12 h,金的浸出率可达90%左右,银的浸出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金品位为1.55 g/t的氧化矿采用非氰药剂进行浸金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DZC浓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确定该金矿适宜的非氰浸出条件:磨矿细度-74μm含量占69.90%、石灰用量4 000g/t、矿浆液固比为2∶1、浸出药剂DZC浓度0.08%、浸出时间8 h,可获得金的浸出率为93.33%的良好指标。表明该氧化金矿在常温常压下,采用非氰浸出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大洋多金属结核还原氨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以结核中自含的铜为催化剂、一氧化碳为还原剂,大洋多金属结核常温常压还原氨浸工艺过程。扩大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料矿浆浓度50%、总金属离子浓度25~30g/L的条件下,镍、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8%、98%和90%,浸出液含铜达10~12g/L、镍13~15g/L、钴2~3g/L。  相似文献   

10.
氧化铜矿常温常压两段氨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某地高含泥高碱性脉石矿物的氧化铜矿石,采用氨浸-萃取-电积的工艺来处理.小型试验研究考察了机械搅拌浸出的各种影响因素,拟定按常温常压的方式来浸出,以便产业化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段浸出的工艺比单段浸出总铜浸出率提高了7.48%.  相似文献   

11.
柳松  古国榜 《矿冶工程》2007,27(3):69-71
以硫酸钴为原料, 用草酸盐沉淀-灼烧方法制备了粒度为1~10 μm的微细氧化钴粉末。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硫酸钴浓度0.6~2.4 mol/L, pH = 4~5, n(C2O42- )∶n(Co2+) = 1.2~1.3, 沉淀温度40~50 ℃, 灼烧温度500~700℃, 灼烧时间5 h。  相似文献   

12.
红土镍矿常压盐酸浸出工艺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在常压下浸出红土镍矿, 考察了矿石粒度、酸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固液比、氯离子浓度对镍、钴、锰等金属浸出率的影响, 得到了该实验下的优化条件为:矿石粒度为0.125~0.15 mm、酸料比为3∶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1 h、固液比为1∶4、不外加氯化盐。在优化条件下的浸出结果表明, 各金属的浸出率分别为Ni 86.9%、Co 67.8%, Fe 86.5%、Mn 80.1%、Mg 58.5%、Cr 72.6%。对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镍、铁的浸出率-时间曲线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该浸出过程不符合广泛采用的收缩核模型, 而用Avrami方程拟合则很好地符合其线性关系。浸出过程中镍、铁的活化能分别为72.125 kJ/mol和88.566 kJ/mol。  相似文献   

13.
韩龙  杨斌  戴永年 《矿冶工程》2012,32(6):71-73
对热镀锌渣真空蒸馏的挥发规律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蒸馏温度、蒸馏时间及真空度对挥发速率及挥发物纯度的影响。在工业试验中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 蒸馏温度1 173 K, 炉内压力50~100 Pa, 蒸馏时间14 h, 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含锌量高于99.9%的金属锌, 其直收率可达93.37%。  相似文献   

14.
橄榄岩制备沉淀白炭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橄榄岩为原料,采用酸化法制取沉淀白炭黑。研究表明:从橄榄岩可制备白度较好、吸油值符合国家标准的沉淀白炭黑产品,不同工艺条件对橄榄岩SiO2回收率有明显影响。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橄榄岩粒度为0.5~1.0mm、盐酸酸化浓度为20%、95℃酸化1h。  相似文献   

15.
含砷锑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氰化浸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含砷锑金精矿的生物预氧化-氰化浸金进行了研究。预氧化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氧化工艺参数为: 初始pH值范围为1.8~2.0, 矿石粒径-0.074 mm, 氧化温度为25~30 ℃, 摇床转速为140 r/min, 细菌接种量为20%, 液固比100∶2, 矿浆浓度1%~2%, 氧化时间12 d。浸出结果表明, 含砷、锑分别为10.37%和36.81%的金精矿如不经生物预氧化处理, 金浸出率仅41%左右;而经过12 d的生物氧化预处理, 金浸出率可达76.55%左右, 提高了35.62个百分点。生物预氧化可以脱除金精矿中的砷, 金的浸出率与砷的氧化率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能为生物预氧化含砷难处理金矿氰化浸金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软锰矿悬浮还原焙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广西新振锰业集团软锰矿的工艺矿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粉状锰矿具有粒度细、比表面积大、化学反应快的特点, 对粉状锰矿进行了悬浮闪速还原焙烧半工业实验研究, 找出了二氧化锰还原转化率最优时的最佳操作参数。结果表明:悬浮闪速还原焙烧反应工艺具有较宽温度、气氛、固气比的操作范围, 系统运行稳定可控。悬浮闪速还原反应炉温度1 050~950 ℃, 反应炉入口气体CO浓度4.5%~7.5%, 反应炉中固气比0.5~0.8 kg/m3的条件下, 1 min内二氧化锰转化率达到了90%以上, 焙烧产品经过磁分离提纯, 可以除去30%以上的铁矿物, 产品锰铁比由3.04提高到4.04。用稀硫酸对还原产品进行浸出试验, 锰浸出率高达85%以上, 远远高出原矿在同样条件下的10%左右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 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煅烧温度为300 ℃、煅烧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 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 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 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 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 μm, 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 颗粒直径大约70~90 μm。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某选矿厂磨矿分级效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对磨矿分级工段进行工艺考察,并对考察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最佳工艺参数:一段磨矿浓度为79%,钢球充填率为40%~43%,返砂比为280%~300%,旋流器给矿浓度为53%~56%;二段磨矿浓度为66%~69%,钢球充填率为35%~37%,返砂比为110%~150%,旋流器给矿浓度为41%~43%。通过工艺优化,磨矿浮选处理量提高了5.59 t/h,选矿回收率提高了9.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脱碲铅渣为原料制备三盐基硫酸铅的工艺。该工艺包括NaCl溶液浸出、PbCl2结晶、PbCl2固相转化得到PbSO4、PbSO4合成三盐基硫酸铅。采用此工艺在实验室制得符合HG2340-92标准一级品要求的产品,并确定浸出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是:NaCl溶液浓度≥5.5mol/L,浸出温度≥100℃,浸出时间120min,CaCl2浓度0.3mol/L,HCl浓度0.15mol/L,液固比8∶1;合成三盐基硫酸铅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bSO4∶NaOH=4∶6(mol比),液固比≈2∶1,室温反应时间60min,溶液的终点pH8.4~8.8。  相似文献   

20.
以含锡铁精矿(Sn: 0.26%, TFe: 65.7%)为研究对象进行还原焙烧。在分析还原焙烧过程中锡、铁氧化物行为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预氧化、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还原气氛(气相中CO含量)对锡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锡的脱除主要发生在弱还原气氛焙烧阶段。在优化条件下(焙烧温度925~950 ℃, 焙烧时间30 min, 还原介质中CO体积浓度为40%~50%), 球团矿中锡的残余量为0.031%, 锡的挥发率达到88.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