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项目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折现法及其内在局限性;分析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特性,将项目投资看成蕴含着经济价值的实物期权,引出项目价值评估实物期权法,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优化项目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大型房地产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有价值的.本文在实物期权思想的指引下,阐述了Geske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大型房地产项目分阶段、滚动开发模式中的复合实物期权特性.在模型应用和案例描绘的基础上,文章为多阶段房地产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宏观政策     
环保部发布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该标准就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建设及运行的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相关事项提出了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  相似文献   

4.
矿业项目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传统评价方法在评价策略性选择权时完全不考虑投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短视决策。文中首先介绍了实物期权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定价方法;其次建立了基于延迟期权和扩张期权的矿业投资决策模型;最后以江西省某钼矿投资项目为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矿业投资项目的总体价值,为矿业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实践分析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般性问题出发,分析了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情况;阐述了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设计了多条钢铁工业生态产业链;提出了铁素高效利用、水循环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集成利用的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云计算模型下进行钢铁工业物流供应链的优化遍历设计,提高钢铁工业物流供应链抗毁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均衡博弈的云计算下钢铁工业物流供应链的优化遍历机制,首先构建物流供应链的云计算模型,进行均衡博弈控制算法设计,实现整个闭环供应链的信息均衡遍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构建的云计算下钢铁工业物流供应链模型的资源信息调度能力较好,物流供应链的抗毁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提出了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探讨了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实施出坯率项目,把切入点锁定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循环发展上,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提出了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探讨了天津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实施出坯率项目,把切入点锁定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循环发展上,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钢铁工业生态化研究进展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长庆  张春霞  齐渊洪  殷瑞钰 《钢铁》2004,39(8):112-116
从工业生态学研究的一般性问题出发,阐述了钢铁工业生态化的内涵、目标以及相关的生态技术,分析了钢铁工业生态化前景。指出面对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命题,钢铁工业要在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解决钢铁工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钢铁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的建立将是最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中国钢铁工业正开始提倡实施清洁生产和采用绿色化技术,进而向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功能拓展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殷瑞钰  张春霞 《钢铁》2005,40(7):1-8
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属性,指出:循环经济是以“3R”为原则、以资源“闭环”利用为特征和“经济”合理为边界条件的经济。钢铁工业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应是推进循环经济的优先切入点和重要环节。根据钢铁制造流程的特点、流程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分析表明,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存在着巨大潜力,发挥钢厂的三大功能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社会大宗废弃物处理消纳功能是钢铁企业融入循环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最后讨论了循环经济社会中的钢厂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着重探讨了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其中包括: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消耗,采用成熟技术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节约水资源,把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减少污染物的发生量,努力发展工程科技,开发钢铁工业和其它行业的绿色新流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钢铁工业基于“五力”模型分析的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重点剖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即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以及新加入者的威胁.其中铁矿石等上游供应商逐渐增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以及外资钢铁企业的强势加入构成目前我国钢铁业的主要竞争力量.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思路,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钢铁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非钢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了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敏 《山东冶金》2005,27(3):11-11
2005年4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加强钢铁产业政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上作了题为《贯彻产业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马凯提出,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调控生产规模。我国钢铁工业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生产能力已超出国内市场预期需求,必须控制低水平盲目扩张。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定位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14.
时政资讯     
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应重点做好10项工作2005年4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在山东济南市召开了加强钢铁产业政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会议认为,国务院原则同意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指导钢铁工业加快技术进步、推动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济钢在节能降耗、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改善了能耗和物耗指标,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对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钢铁工业的高速发展,铜铁工业的能耗、废弃物排放、环境保护、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造成极大的挑战,只有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6.
鞍山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鞍山钢铁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混合型钢铁生态工业园的鞍山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园区内企业分类、种群共生关系分析、行业网络耦合、生态产业链设计和企业生态位分析等方面对鞍山钢铁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铁业》2006,(4):5-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实现我国钢铁工业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任务,加强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于3月28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邦柱、副主任叶青、张洽、张宝明、温克刚,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院士,以及各钢铁企业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背景和近20年的节能环保进程,借鉴国际钢铁企业的环保历程并对比了国内外钢铁企业的主要排放指标水平.从绿色制造的概念出发,研究提出了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定义和内涵.钢铁工业的绿色化生产不仅仅是清洁生产,还体现了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3R)的思想(Reduce、Reuse、Recy-cle),具体体现在资源能源、生产过程、产品绿色度和钢铁工业与相关行业及社会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由此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对策和从三个层次上实施绿色化的重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宋海燕  牛建刚  崔宝霞 《钢铁》2017,52(2):85-90
 固体废弃物的堆置和排放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资源浪费并危害健康。面对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发展循环经济已势在必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提高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为更好地实现其有效利用,以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打分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评价指标体系。以包头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包钢)为例,先用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5年的固体废弃物产量,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展开讨论,最终提出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模糊评价因子和效益模型。研究结果旨在为钢铁企业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2004年我国钢铁生产继续快速增长的基本情况,着重分析了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日趋严重,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