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测定BT-65 MnRE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BT-65 MnRE的相变点Ac1为707℃,Ac3为764℃,当冷却速度为1~4℃/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当冷却速度为5~8℃/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当冷却速度为10~30℃/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大于40℃/s时,室温组织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动态热模拟试验,测定35CrMo冷镦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再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35CrMo钢在0.05-0.4℃/s冷却速度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组成;当冷却速度为0.5℃/s时出现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和珠光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冷却速度达到1.0℃/s时,组织主要为少量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模拟试验、金相组织和维氏硬度检测方法,研究了管线钢X70在不同冷却速度、冷却方式及回火状态条件下的组织与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连续冷却方式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回火后,硬度增加变缓;阶梯冷却方式下,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硬度增加,经回火后硬度提高;阶梯与连续冷却方式相比,回火状态的试验钢硬度高。冷却速度为1℃/s时,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少量珠光体,连续冷却条件下铁素体呈块状,珠光体团粗大,阶梯冷却条件下,提高变形后的冷却速度获得更多针状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试验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颗粒状MA含量明显增多。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试样经过650℃,30 min回火后,珠光体含量增加,分布更均匀;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珠光体组织减少。  相似文献   

4.
利用膨胀仪测定了14CrlMoR钢(/%:0.01C,0.66Si,0.80Mn,0.006P,0.003S,1.72Cr,0.31Mo,0.01Nb)的临界点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的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1~1℃/s时,试验钢的转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2~5℃/s时,试验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10℃/s时,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15~20℃/s时为板条贝氏体组织;25~50℃/s时,该钢得到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5.
在膨胀仪上测定了一种V、Nb微合金化高强钢筋的临界点Ac1、Ac3、Ar1和Ar3,获得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冷却速度为0. 1~2℃/s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显微硬度为193~250 HV30;冷却速度为3~5℃/s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硬度为268~287 HV30;冷却速度为5~30℃/s时,显微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组成,硬度为287~424 HV30。对试验钢来说,控冷速度为0. 5~3℃/s之间最为理想,本文研究结果可作为高强度钢筋冷却过程的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低碳钢 (%:0.19C、1.15Mn、0.008Mo、0.002Ti、0.032Als) 85 mm FTSR(薄板坯连铸连轧)铸坯在1 000℃以5 s-1速率变形40%,然后以5℃/s冷却到900℃并以50 s-1的速率变形30%,再以1~70℃/s冷却到400℃,空冷的连续相转变和组织。结果表明,冷却速度≤20℃/s时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却速度达30℃/s时,组织中出现少量粒状贝氏体。随冷却速度增加,晶粒尺寸减小,当冷却速度达10℃/s时,钢中的晶粒尺寸≤10μm,当冷却速度≥20℃/s时,钢中晶粒细化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7.
杨雄  史文义  刘莉 《包钢科技》2011,37(6):37-39
利用MMS-2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高强度结构钢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热膨胀法建立了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冷却速度在1~2℃/s时,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珠光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升高,珠光体逐渐消失,相变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少量粒状贝氏体;当冷速大于15℃/s时,相变组织主要为板条状贝氏体;大于25℃/s时,组织逐渐演变为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升热轧高强钢的性能,利用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V微合金热轧带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组织和性能随卷取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为5~30℃/s时,基体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组成,贝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介于580~600℃。当冷却速度增加至50℃/s时,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此外,对不同卷取温度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试验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基本不变。当卷取温度为650℃时,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716和653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21.3%,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  相似文献   

9.
研究低锰钛微合金化Q355B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组织,为轧钢工艺调整提供依据,得到不同冷却速度下的CCT曲线和相应的金相组织,确定Q355B的AC1=733℃,AC3=990℃。当冷却速度为3℃/s时,转变产物为魏氏组织+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此时由于冷却速度慢,晶粒粗大,导致生成魏氏组织;当冷却速度为5、10℃/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15℃/s时,珠光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20、25℃/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30℃/s时,出现马氏体组织,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上贝氏体+少量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攀枝花新钢钒热轧板厂的高强度P510L钒微合金化钢的CCT曲线,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冷却速度较慢(低于10℃/s)时,得到的显微组织为比较粗大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中速冷却时,组织为比较细小均匀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快冷时(高于35℃/s)主要为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分析P510L显微组织,发现大量钒的析出物,V(CN)析出物的形态为从球形至长方形,其大小为10~30 nm.  相似文献   

11.
朱敏  任安超  徐光  吉玉 《特殊钢》2012,33(6):36-38
试验用H型钢(/%:0.11C、0.25Si、1.50Mn、0.006S、0.012P、0.038Nb)由3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并轧成15 mm钢板。通过Formastor-F热模拟机测定了H型钢在0.1~100℃/s的冷却速度下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法绘制出0.11C-0.25Si-1.50Mn-0.038N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得出当冷却速度≤10℃/s时获得铁索体+珠光体组织,当冷却速度≥20℃/s时得到上贝氏体组织,≥100℃/s时为马氏体+少量贝氏体。  相似文献   

12.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将高碳合金钢75Cr1(/%:0.75C,0.27Si,0.85Mn,0.010P,0.003S,0.60Cr)在1090℃以15 s-1进行第1道次25%压缩变形,以20℃/s冷却至880℃,20 s-1进行第2道次25%压缩变形,再分别以0.05~45℃/s不同冷速冷却至室温,得出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临界Ac1和Ac3分别为730℃和773℃;冷速低于1℃/s时钢的组织主要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细小珠光体,冷速在1~10℃/s时钢的组织为珠光体和贝氏体,冷速高于10℃/s时组织中会出现马氏体,马氏体会随着冷速的增加逐渐增多,当冷速大于18℃/s时,钢的组织以马氏体为主,含有极少量的贝氏体。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600 MPa级高强度钢(/%:0.23C,0.67Si,1.35Mn,0.028P,0.023S,0.131V,0.033Nb),由25kg真空感应炉冶炼,并热轧成16 mm×180 mm扁材。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及硬度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HRB600钢在冷却速率0.1~100℃/s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该钢转变后的组织。结果表明,850℃奥氏体时,冷却速率小于3℃/s时试验V-Nb微合金化高强度钢HRB600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率为5℃/s时,出现少量马氏体,影响钢筋的焊接性能,当冷却速率达100℃/s时可获得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4.
毛新平  谢利群 《特殊钢》2012,33(3):44-46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56 mm薄板坯连轧成6 mm板的30CrMo钢(/%:0.32C、0.20Si、0.60Mn、0.20Ni、0.97Cr、0.18Mo)在0.03~15.60℃/s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观察了各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得出30CrMo钢的相变临界点Ac3=800℃,Ac1=735℃,Bs=510℃,Ms=340℃,Mf=220℃。应用结果表明,30CrMo钢6 mm板卷取后的空冷的冷却速率≤0.06℃/s,当卷取温度为610~640℃时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避免贝氏体形成导致强度显著升高和塑性变差。  相似文献   

15.
李战卫  于学森  沈奎  张宇  刘卫 《特殊钢》2022,43(2):90-94
通过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用钢SCr440(0.40%C,1.00%Cr)的组织转变行为.从850℃连续冷却时,当冷速≤1℃/s时,转变后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达到2℃/s时,组织中开始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7℃/s时,组织主要以马氏体和贝氏体为主.等温转变时,珠光体转变的温度为550~700℃...  相似文献   

16.
10B21钢280 mm×380 mm连铸坯(/%:0.19C,0.05Si,0.79Mn,0.017P,0.002S,0.17Cr,0.032Ti,0.002 0B,0.025Als)的冶金工艺流程为100 t BOF-LF-VD-CC。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10B21钢冷却速度0.2~50℃/s的膨胀曲线,结合热膨胀法和金相-硬度法,获得了该钢的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在冷却速度0.2~1℃/s时,该钢组织为铁素体(F)和珠光体(P);5~20℃/s可能是魏氏组织(W)形成的冷却速度范围; >5℃/s时,实验钢开始出现贝氏体(B)组织; >10℃/s时,实验钢的组织出现马氏体(M)组织; >25℃/s实验钢的组织主要由B+M组成; >50℃/s时,得到单一的M组织。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 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8.
江畅  王子波  王杨  陆恒昌  满廷慧  周蕾 《钢铁》2022,57(3):91-96
钢的连续冷却相变曲线(CCT)是组织调控的基本依据,为了优化紧固件用冷作硬化非调钢热轧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DIL805A相变仪测定了试验钢在0.1~50℃/s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热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确定相变类型,并绘制了试验钢的CCT曲线.结果 表明,试验钢马氏体转变点(Ms)为280℃,在不同冷速范围内均有铁素...  相似文献   

19.
段贵生 《特殊钢》2008,29(1):45-47
对150 mm×150 mm连铸坯轧制Φ12 mm SCM435合金冷镦钢(%:0.35C、0.98Cr、0.16Mo)盘条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1020℃加热,900℃轧制,吐丝温度控制在780~800℃,相变前冷却速度控制在1℃/s左右,该钢可以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良好的冷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