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珠江区用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竞争问题不断凸显。基于1980—2015年统计数据,对珠江区和各省(自治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现状及用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深入分析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用水结构影响的基础上,对珠江区未来一段时期的供水安全保障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量、水质、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面临的严峻形势,从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比较效益、资金投入和污染排放等方面阐释了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对农业用水的影响,基于现状和预测揭示了农业用水未来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保障的相关措施,包括农业水资源确权、用途管制、转让审批、转让补偿、水污染防控、节水挖潜、工程运行管理七项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5,(7):59-63
针对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用水保障问题,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11年全国农业用水量、有效灌溉面积、每公顷用水量以及灌溉用水量等农业用水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农业用水量、总用水量、城镇化率等指标的整体变化及突变,构建了城镇化率、工农业产值与农业用水间的关系,发现全国农业用水量呈微弱减小趋势,其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上升,但每公顷用水量下降导致灌溉用水量基本稳定,城镇化率及工农业产值比例与农业用水占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系统分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影响农业用水的主要因素,得出人口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非农业用水需求提升,灌溉用水需求下降;经济导向驱动种植结构调整,间接影响农业用水量;水源污染主要对农业用水水质产生影响,污水灌溉将会减少新鲜水的取用比例;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影响农业用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水资源紧缺的北方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及资源禀赋选择河北、吉林和宁夏三个省,基于1997~2011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各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与农业用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地的农业用水量和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比重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呈下降趋势。在水资源紧缺的河北和宁夏,农业用水量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相关性较好,而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吉林,则该相关性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河北和吉林,农业用水比重与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相关性较好,而在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宁夏,则该相关性较低。研究成果可为北方地区农业用水量的平衡配置、合理调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业用水的变化特点,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本文根据河南省地区发展现状与资源禀赋,基于2001—2017年统计数据,选择郑州、周口两座城市为典型研究区,在分析两市用水结构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法探讨两市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与农业用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地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与农业用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工业和城镇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生态之间的用水矛盾,水权转换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水权转换项目开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9-2009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数据,对泉州市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用水结构呈现“一消一涨一稳定”,即农业用水比重持续下降,工业用水比重不断上升,生活用水比重相对稳定;这种演变规律主要由泉州市较快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所致.工业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工业内部结构变化使得工业用水量增加,比重加大,农业用水比重下降;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数量增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则增加了生活用水量,减少了农业用水量及其比重.  相似文献   

8.
过去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回望十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使人们对城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十八大"期间,"新型城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都表明,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已经进入决策层视野。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就加强小城镇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提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概念和评价方法。应用结果表明:(1)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2)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而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考虑水源可供水量、经济社会需水、生态环境需水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区域多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利用GAMS(General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系统进行求解,重新调整和优化了引大济湟工程受水区水量分配总体格局。进而,估算了工程投资规模,以支撑湟水干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东部城市群跨越式发展,为湟水干流城镇化、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新战略提供安全的供水保障,并充分发挥和提高引大济湟工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对太湖地区水环境演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活动是短时段、区域性水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本文分析了太湖地区水环境的演变,及工业化过程、城市化及农业生产等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认为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逐渐加强,水环境恶化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西渤海岸流域处于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汇地带,有利于夏季产生暴雨。该流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汇流快,经常泛滥。文章分析了渤海西岸流域暴雨成因、暴雨特性、暴雨洪水关系和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等各条河流洪水的形成与特点。该流域各河汛期河水暴涨暴落,下游为沈山铁路干线,并有密布的城镇生活区和工农业区,所以防汛任务特别重要;另外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因此合理科学地利用洪水资源也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pollution in water resources in Turkey in recent years. Negative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s, such as industrialization, increasing urbanization, improper pesticide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in agricultural lands, and the drainage of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to water resources without any waste treatment applications, cause rapid pollution of both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llocate more attention to water resource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tudi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o reclaim thes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水利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水资源、水环境及水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已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严峻挑战,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利发展趋势,水资源需求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长期并存,对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根本遵循,统筹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改革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 注重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的结合,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认识我国不同区域河流生态基流达标现状,针对全国各大流域90个已确定生态基流目标的主要河流控制断面,基于2009—2018年实测流量资料,综合月均流量、日均流量2种不同达标评估方法,对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初步剖析了不同区域不达标原因,提出了调控保障建议。结果表明:按照月均流量达标评价,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为73.3%;采用日均流量达标评价方法,全国主要河流断面生态基流达标率显著下降,仅为26.7%。东北、西南地区生态基流达标率好于其他区域,黄淮海地区的淮河水系、沂沭泗水系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西江水系为本次评价中生态基流达标率最差的3个水系。全国层面,取用水总量高、取用水季节性冲突、水利工程不合理调度等人为因素是生态基流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占比62.3%。  相似文献   

17.
黄河区用水指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区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黄河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合理、高效用水对于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持续利用黄河水资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成果,选择常用的用水指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区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然还比较低;流域内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平衡;农业用水指标偏高,既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下垫面因素有关,也与该区较为普遍的粗放灌溉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苏北典型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化发展的相互关系,给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对江苏省淮安市2008~2014年间的城市化进程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用水结构与城市化水平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淮安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仍有上升空间;淮安市城市化率与产业结构、用水结构的关联性最强,生产用水和工业用水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较大。淮安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以此来间接促进降耗节水。研究成果不仅可为淮安市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为苏北乃至整个江苏省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