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川江风簸碛滩河床演变特性及碍航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风簸碛滩弯曲,分汊,左槽过于弯曲、右槽枯水水浅的特点,确定了削弱左槽,开辟顺直右槽为枯水航槽的治理措施。通过疏浚扩大航道尺度,布置整治建筑物控制河势,增大右槽枯水流量,以保持挖槽稳定。整治后,经一个水文年的水沙作用,碛头坝束流和导流的作用明显,右槽3m等深线贯通,上、下浅区均满足了航道尺度要求,航槽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神背嘴滩险是长江泸渝段著名的卵石浅险滩.滩段汛期放宽、枯期分汊,左槽弯窄,右槽顺直宽浅.1990年曾进行左槽整治,但整治后航槽淤浅.采取物理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碍航成因分析和方案比较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左槽尺度难以满足通航要求,可以考虑开辟直槽;右槽推荐采用疏浚右汊、束水攻沙、调整汉道分流比的整治方案.实施右槽整治方案后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三峡工程施工期,库区水位逐步抬高,航行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水位抬高后,泥沙将产生累积性淤积,同时川江航道中礁石纵横,在蓄水位抬高的过程中,亦会出现新的碍航滩险,必须根据各类碍航滩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类滩险的治理方案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4.
土湾滩处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低水期航道弯、浅、急,三峡水库蓄水后,推迟并缩短了该河段的走沙期,改变了原有的走沙规律,产生累积性泥沙淤积,造成右岸河床滩槽易位,水库消落期出现碍航现象.通过滩段成库前后水流条件和河床演变试验分析,揭示滩险演变规律和碍航成因,经物理模型试验,提出沿土湾滩洪水水流动力轴线采用基建性疏浚措施,开辟新航槽,解决滩槽易位后的碍航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右岸边滩继续发展,新航槽内无累积性泥沙淤积,能够满足Ⅲ级航道尺度要求,达到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5.
小南海滩段受三峡水库库区回水影响,在水库低水位运行时出现急滩碍航。航槽内水流流态较差,水流较急,多回流和乱水。为改善水流条件,提升航道等级,笔者利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滩段进行整治研究。根据河段近期地形测图和实测水文资料建立模型并对沿程水位、流速、流向及分流比进行相似性验证。在验证合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方案试验,对比分析后确定最终方案。结果表明方案2:在生板堆下游筑2道潜坝(潜坝坝顶高程分别为设计水位以下6.0、6.5 m),降低车亭碛锁坝高程为171.2 m并对右岸碗石、车亭碛右汊及车亭碛上段航槽进行疏浚,疏浚底高程为168 m。实施后,该滩段碍航滩险消除,通航水流条件明显改善,航槽基本稳定。达到II级航道要求。  相似文献   

6.
拦江矶是长江下游典型的礁石碍航滩险,既存在通航水流条件问题也有泥沙问题.通过河工模型试验与河床演变分析,以实测资料和模型试验数据为依据,全面分析了滩险碍航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炸礁整治工程措施布置方案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滩段通航水流条件的改善及航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炸礁工程措施,扩大了航道局部断面,并使航槽内分流量增加、流速增大,航槽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反而略有冲刷,可保障航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黑沙洲水道水流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沙洲水道为长江下游典型鹅头型分汊河道,2007年实施了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对其天然洲头部、南水道左槽、南水道心滩中下部等关键部位实施了守护,初步稳定了滩槽格局,改善了航道条件。但南水道心滩低矮,滩体束流作用不强,遇大水年航槽淤积,造成枯水期易出浅碍航。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流量下滩脊线加高、岸线崩退、左槽封堵3种工况的水流变化,并将其与天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出浅碍航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可为二期工程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草峡属于中洪水激流滩,位于长寿城区下游约9 km,黄牛岭一侧159~163 m平台对水流影响较大,影响上行船舶的安全航行并缩短了船舶的通航周期。当黄草峡水位超过162 m以后,左岸一侧会产生大范围的滑梁水、急流等碍航流态,束窄航槽,影响船舶通行,尤其是上行通行。通过分析黄草峡河段目前存在的航槽水深和流态问题,为了改善当前的不良通航条件,提出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数学模型2种比选方案。并通过二维数学模型对2种方案在该河段实测的水位流量的控制条件下的论证研究,分析数模计算结果,得出2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具体需求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众多,碍航问题突出.以典型弯曲分汊河道监利河段为例,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乌龟夹将作为主汊长期存在,在三峡蓄水运用以后,乌龟夹的主汊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但乌龟夹口门处的浅区将继续存在,加之水库汛后蓄水期间水位快速退落,退水冲槽的能力大幅减弱,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本文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分汊格局,稳定洲滩,束水冲槽,结合清除下段水下碍航物的整治方案,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监利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鸡扒子和新滩等滑坡和崩塌形成急流险滩碍航,历史记载崩塌滑坡成滩以及史前崩塌滑坡入江成滩等实例,指出川江地区由于第四纪以来的地壳上升和河谷深切等因素,使川江两岸形成了众多崩塌和滑坡,在江中形成滩险,是河谷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水库蓄水后,江面开拓,水深增加,将使崩滑体对航道的影响大为减轻。并指出:为了保障目前川江航道的畅通,必须加强对崩塌、滑坡的研究、预报及处理。  相似文献   

11.
螃蟹碛为典型的卵石沙波滩险,具有浅、险、急等复合碍航特性。根据多年的测图,螃蟹碛自1978年以来深泓线平面形态变化不大,纵剖面年际间起伏剧烈;其3.5 m等深线宽度在逐年增加,主航槽稳定。螃蟹碛上游水深较浅,下游水流流态紊乱,不利于过往船舶的通行。因此,在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宜的河道整治措施及方案。这些措施包括:(1)针对水深较浅的问题,提出了在航道里程887.3~887.0,886.9~886.6 km和886.5~886.1 km范围内进行疏浚的措施,疏浚水深均为设计水位下3.7 m,疏浚施工超深0.5 m,超宽4 m,边坡为1∶3;(2)针对流态紊乱问题,提出了增高导流坝至整治水位2.5 m以及水流进行约束的治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测资料和河工模型试验,分析研究了由碛首滩、大雪滩、捞财坝滩和小雪滩组成的大雪滩群的水沙运动特性及其河床演变规律,揭示了该滩群成因和碍航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指出,大雪滩群集中体现了浅、弯、急、险等碍航特征且水流条件复杂.针对大雪滩群上段碛首滩、大雪滩和捞财坝滩枯水期碍航特点,以及下段小雪滩中洪水期碍航特点,分别提出前者以满足航道尺寸为主,后者以改善流态为主的不同整治措施.该成果将为深入研究大雪滩群航道整治奠定坚实基础,为今后治理类似滩群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大马洲水道为微弯河道,上接窑监弯曲分汊河道。监利出口主流的频繁易位直接导致大马洲主流不稳定,滩槽易变,存在进口弯曲、出口宽浅的碍航现象。近期航道整治设计方案的重点是守护丙寅洲与大马洲崩岸,但不足以维护枯水河势及航槽的稳定,建议大马洲河道由"S"型弯道演变至单一弯道时,再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有利河势。通过局部动床模型试验,对丙寅洲不同守护方案的护底排宽度、河漫滩滩面的守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表明初设方案的护底排头前伸接近主槽位置,护底效果优于工可方案;对于丙寅洲上段外滩在主汛期流量下流速大于0.8 m/s时易发生明显冲刷的滩面区域,应采取适当的滩面守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滩群河段广泛分布于西南山区河流,与单一滩段的航道整治相比,多个距离较近滩点形成的滩群,通航环境复杂,整治难度更大.通过对不同山区河流典型滩群的河势特点、碍航特征与整治经验的总结,归纳了滩群的碍航特征与整治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滩群河段的各滩点碍航特征各异,但滩群河段的主要碍航特征通常与滩群所处的长河段的河势特征有关.滩群的整治应顺应河势,注意个滩整治对相邻滩的影响,着重解决好控制性滩点的整治;对于沙卵石浅滩群,应考虑整治后各滩点间的输沙平衡.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测水沙和地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长江中游碍航严重浅滩河段--长江界牌河道的演变特点、趋势及综合治理工程效果。分析表明:综合治理工程总体上稳定了河势,改善了防洪和航运条件,但部分滩槽和过渡段未得到完全控制,汊道分流比不稳定、变化较大,航槽位置不稳定、局部岸线崩退。在此分析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实施新淤洲前沿低滩守护、右岸上边滩丁坝维修加固、左岸下复粮洲一带护岸守护、左槽出口局部碍航浅区疏浚等后续整治思路,可为界牌河段后续整治工程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区河流坡陡流急,各种碍航滩险随处可见。分析了山区河流石质滩险的各种碍航流态及水利特性以及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并提出各碍航滩险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天然河道一般不能满足航运的实际要求,需进行航道整治。目前我国内河航道整治技术较为成熟,但对存在连续弯曲多滩险河道的研究较少。黄河上游白银市常生码头下游滩河道属连续弯曲河道,存在多处滩险,水流条件复杂,严重影响船舶的通航安全。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构建二维数学模型,分析河道碍航因素,论证整治方案的合理性。确定采用填槽、切咀、疏浚和修筑潜坝等整治方法。整治效果明显,水力因素均达到通航指标,水流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黄河上游及类似碍航特性的航道整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泥沙淤积、河势游荡、涉水工程碍航等是制约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的关键问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最小平滩流量已达到4 300 m3/s,最小通航流量相应水面宽度达到120~200 m,水深达到1.0~2.5 m;未来通过水沙调控体系的完善和联合运用,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下游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具备一定的复航条件。研究提出随着古贤、东庄等水库建成生效和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建设,通过中水河槽和通航河槽的生态疏浚、游荡性河段整治及碍航建筑物生态改造,可打造长约800 km、航道标准达到整体Ⅳ级局部Ⅲ级的生态航道。建议按照“统筹部署、先易后难、先通后畅、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快推进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岸直水道鳗鱼沙浅滩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属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是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主要的碍航浅滩之一.根据河道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浅滩段近期河床演变特征,并结合深水航道的建设规划,分析了浅滩碍航特性及其成因.分析研究认为:顺直宽浅的河道属性使鳗鱼沙心滩和左、右深槽不稳定,河床发生大幅度冲淤变化;顺直段滩槽的大幅度冲淤变化是鳗鱼沙浅滩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河床边界条件引起的水流运动特征是浅滩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水富港是云南省北部沿长江的重要出口港和水上交通要道,该航段是典型的山区河流,航道狭窄、航槽弯曲,碍航的跨、临河工程众多,同时受上游2.9 km处的向家坝电站日调节或泄洪影响,水位和流速变化大,因此通航环境十分复杂.为确保港区河段船舶航行和码头作业安全,开展了满载和60%载量2种方案的出港、掉头下行、上行过桥进港的实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洪水期船舶航行的难点主要位于安边铁路桥、多用途码头、解缆出港及上行掉头.采用修正后的兹万科夫公式推算确定水富港河段的禁航流量为8 000 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