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从滆湖湖泊水质、入湖河流水质以及清淤区域水质等方面对滆湖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滆湖底泥分布和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底泥成为水体潜在的内源污染源,并且向滆湖水中释放污染物。先期实施的宜兴市高塍镇滆湖生态清淤工程实施面积1.05km2,清淤总量108.19万m3。采用绞吸式环保吸泥船疏挖,并对清淤机械选择、疏浚土运输、堆泥场设计以及余水处理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某镇三号河为镇区主要排水通道,两岸临街近路,河道上空桥梁、管线众多,因长年没有整治清淤,导致河道堵塞,水流不畅,水质变差。针对该情况采用"气力泵疏浚+垃圾水下破碎"新技术,对其实施了环保清淤作业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与常规的挖泥船、泥浆泵等清淤方式相比,该综合技术不仅具有特别适应城区河道情况复杂的特点,还有不会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可处理河道淤积层中多种垃圾,以及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8,(10):76
技术简介:该设备具有一般陆用挖掘机的功能,并具有超低接地比压、水中浮航等特点.能在松软泥泞地区和泥水中行驶并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开挖等作业。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1997年汛期黄河潼关站枯水水少,仅发生一次流量大于3000m^3/s的洪水,汛期水量55.53亿m^3,较多年平均值偏枯69.3%,是1929年以来水文记载的最小值。洪水前,在潼关以下宽浅河段进行清淤疏浚,采用射流冲沙的方法,以冲为主,冲沙与扰流相结合进行作业,疏浚主河道中的浅滩,封堵串流汉道。清淤后,河势趋于规顺,浅滩段比降增大,水流相对集中,河道形态发生有利变化,增大了河道泄洪输沙能力。7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海河河道特性、来水变化及发展趋势,海河口泥沙淤积状况,纵横断面以及拦门沙发展变化,总结了海河口挖泥疏浚的经验教训.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海河口现状条件泄流过程以及最大泄流能力,根据海河口近几年的实际清淤能力,研究了海河口不同清淤方案和清淤方式的清淤效果、海河闸泄流能力和闸上水位,并进行了不同清淤方案和方式的对比分析,为海河口清淤疏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大江大河挖泥疏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布吉河流域污染加重。以清水河为例,河道堵塞,防洪能力差、截污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严重内涝和环境问题,针对布吉河流域清水河的问题现状,提出了控源截污和清理淤泥的整体思路。提出了构建转输路线,采用顶管技术新建污水管DN300~d800管长3 810 m方案,人工清淤与局部脱水处理的清淤方案。实现了清水河消除黑臭,清污剥离,极大的改善了布吉河流域的防洪排涝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螺段清淤工程水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已建立的-维水流模拟方程,对选取的长江中游重点河段城陵矶-螺山段进行了模拟及预测分析,对比了清淤前后该河段在相同过水流量情况下的水位变化以及洪峰削减情势,得出了有益于疏浚工程实施的有效结论,计算成果对洞庭湖防洪以及疏浚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普遍存在于全球水库中,影响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坝前泥沙淤积,可能会堵塞电站进水口和泄流底孔,严重影响水库发电效益和泄洪安全。对于大型水库而言,坝前水深一般在100 m以上,高效安全地进行坝前深水清淤疏浚是有效控制水库泥沙淤积、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了气动力式深水清淤技术,并在三峡水库坝前深水环境进行了清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式清淤技术可在百米级的深水环境中安全高效运行,清淤成本可控。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水库清淤疏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余姚市的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历史悠久,从2011年开始了为期3a的第二轮河道清淤疏浚工作,2011年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但也暴露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镇、村两级对河道疏浚的积极性不高,河道疏浚工程招投标施工市场比较混乱,制约因素较多等。提出了加强市政府、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规范建设程序、严格监管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东调南下工程、引黄济青续建工程等建成后,部分干线渠道除调水外还要承担排涝泄洪的任务,泥沙淤积在所难免。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混凝土衬砌输水渠道清淤,研制了一种通过吸泥系统、泥浆输送系统完成清淤疏浚任务的高度自动化的潜水疏浚机,可以接收岸上人员的指令或者自主判断水下淤泥的分布情形,并以此决定在水下的行走方式,实现转弯、避碍,控制自身在水中的方位。这种小型清淤设备可以应用于渠道、湖泊、航道的环保清淤、水库清淤、沉砂池清淤、河道治理等。同时这种清淤设备还能做到在水下清淤疏浚过程中不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不造成断流,具有高效、节能、方便操作、劳动强度小,适应作业范围宽及低成本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我国河道尤其是中小河道的淤泥清除方法,如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及环保清淤等,对各种清淤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分析;同时介绍了污染淤泥钝化处理、堆场淤泥处理和淤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对河道清淤与淤泥处理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的河道清淤和淤泥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河湖清淤工程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此类工程一般性环境影响特征分析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太湖输水主通道清淤工程这一典型案例,从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主评价结论5个方面对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湖清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点与工程特征、环境特征密不可分,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及其敏感程度应当作为优先因素加以考虑,此外还应重点关注施工期间排泥场恶臭对大气环境影响、清淤活动对地表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绞吸挖泥船是水利工程疏浚施工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类工程船舶,安装在船上的工况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船体的疏浚作业状态,但是所获得的实时监测数据并不能直接提供船体疏浚作业平稳度的关键信息。提出一种基于施工循环的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施工监测参数作为绞吸挖泥船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指标,然后在预定义的施工循环内对平稳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变化情况,以及每个施工循环内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值。据所得的疏浚作业平稳度,能够判断挖泥船操作人员的疏浚作业平稳度优劣,并直观评价其相应的疏浚产量,为绞吸挖泥船的疏浚作业提供有效指导。同时,通过与传统的疏浚作业平稳度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可见,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定量地反映绞吸挖泥船在整个施工期间和每个施工循环中的平稳度变化情况,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窎鱼嘴浅滩位于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水道具有弯、急、险的特点。为防止水道碍航,2018年汛期首次实施了维护性疏浚工程。通过对窎鱼嘴浅滩疏浚工作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及时机、航道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综合评估年度疏浚维护效果并总结归纳维护性疏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窎鱼嘴浅滩维护疏浚方案设计与河段河床演变及年度水沙输移规律相适应;疏浚时机选在汛后三峡蓄水河段水位抬高时,有效缓解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并且利用汛后冲刷的规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疏浚工程未改变引起河床演变的水沙条件及边界条件,维护疏浚工程难以保证航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建议继续加强河段水下地形观测,根据浅滩演变趋势 适时开展航道整治工程。该疏浚工程合理性、适应性的评估可为今后航道维护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钱湖底泥环境特征与疏浚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以环境和生态治理为目的的底泥疏浚工程中尚无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指南的情况下,以宁波东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了东钱湖底泥环保疏浚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涉及的主要内容:底泥污染特性及污染状况分析,疏浚平面范围、疏浚深度及疏浚工程规模的确定,疏浚底泥处置及余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置技术在水库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置技术在深水水库中的应用及效果,以通济桥水库生态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对环保绞吸式挖泥船清淤点附近和水库取水口水质的跟踪监测,分析清淤施工对水库底泥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并对板框压滤处理后的干化土含水率和余水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清淤施工仅对距离挖泥船绞刀头20 m范围内的水体产生一定的扰动影响,且持续时间较短,对水库取水口水质基本无影响;清淤得到的高含水率淤泥经板框压滤处理后,土的含水率可降低至40%~60%,满足运输和资源化利用要求;处理后的余水指标符合达标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太湖底泥的生态疏浚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①太湖底泥是湖体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重要的内污染源.②在湖泊外源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的生态疏浚是控制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措施.③太湖底泥疏浚属水生态整治工程,以最大可能取走污染物、改善水生态环境为控制目标,生态疏浚是局部的薄层精确疏浚.经采用生态调查方法,查明太湖底泥总蓄积量为19亿m3.主要疏浚范围是底泥厚且污染重的重点功能湖区,如梅梁湖、贡湖等.依据太湖底泥的污染特性,疏浚深度以40~50cm为宜,并应为后续生物修复技术介入创造必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密闭无扰动抽吸式头部掘进是关键,冬初至春末为最佳施工期.排泥场防渗、尾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淤泥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生态疏浚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州河底泥疏浚工程是改善苏州河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工程建设将使苏州河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提高。但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泥、噪声、外排废(尾)水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本文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上述因素,提出了针对性措施避免施工期的二次污染,保护了施工区域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挖河减淤效果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祖稳  胡春宏  田庆奇 《水利学报》2002,33(11):0078-0083
作者首先对挖槽减淤效果进行了定义,并根据分析,挖槽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挖槽尺度和水沙条件等两个方面,从概化模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挖槽断面的河相关系B/H处于5~8之间、挖槽长度约为10km时,黄河下游弯曲河段的疏浚挖槽减淤效果相对较好;对于一定的挖槽尺寸而言,挖槽减淤效果随来沙系数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当来沙系数小于0.025时,挖槽效果比较明显,当来沙系数大于0.05时,挖槽效果基本消失。此外,在概化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槽溯源冲刷长度等参数的经验公式,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初步估算疏浚挖槽减淤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