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区位熵来描述金融集聚程度,分别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方面分析,采用安徽省2000年到2010年的金融数据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银行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湖南省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 对 2004—2018 年湖南省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2004—2018 年,湖南省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期内,湖南省 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耦合度 C 值均高于 0.9,处于高度耦合状态,并于 2018 年达最佳耦合状态;研究期内, 湖南省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 D 值波动上升,由 0.620 上升至 0.827,即由起初的初级协调程度演 变为良好协调程度。按照惯性发展趋势来看,湖南省农业生态 - 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有望达到优质协调 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多式轨道交通子网络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计算其拓扑指标值及耦合协调度,构建了多式复合网络拓扑模型.分析了复合网络的拓扑指标值变化,提出了结合网络规模、拓扑结构、鲁棒性、运输能力、换乘比例和功能造价等因素的多式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并运用重庆2019年10月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 表明:复合后的网络具有更大的平均度、更小的最短路径长度,这一时期复合网络的耦合度为0.988,协调度为0.678,耦合程度较高,协调程度一般;4个子系统各指标下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数值上差异较大,但都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多,整体的耦合性和协调性大多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下煤炭资源回收难易程度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建筑物下煤炭资源回收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讨论了采用权重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建筑物下煤炭资源回收难易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对合理计算和征收建筑物下煤炭资源补偿费、对搞好矿产资源管理和提高建筑物下采煤方案的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依据 .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标准之一就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淮南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GM(1,1)模型,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淮南市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相对滞后;耦合度由磨合耦合阶段迅速提升到高水平耦合并保持稳定;协调度由失调向协调演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属中等协调类型;未来5 a淮南市综合水平将稳步提高,但其生态与经济系统仍存在显著差距。  相似文献   

6.
利用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8座城市在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对其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2013年和2017年3a中,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产业转型综合得分较为稳定,生态环境综合得分波动较大;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处于区间[0.35,0.65]范围内,始终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大,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灰色关联度耦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农村生态住区建设因子级配及影响贡献水平,建立了基于建造为主分量,以建造、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为子系统的农村生态住区建设复合系统,各子系统间存在协调耦合影响,分析了建造-资源、建造-经济、建造-环境和建造-社会各子系统间耦合影响和贡献机理。建立了基于邓氏灰色关联度的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测度模型,运用Matlab7.0编程计算了堰河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程度为[0.63,0.69],处于磨合耦合阶段,系统间的相互贡献和影响程度不高,规划设计耦合协调较好,建造实施耦合度大幅降低,运营和维修耦合呈上升趋势。通过运用耦合模型计算系统贡献水平,可有效指导农村生态住区建设项目决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体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2007—2017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数据,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各区域经济发展指数,判断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总体状况;通过GeoDa软件对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明确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空间正相关,其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出现了波动增强的趋势;同时,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集聚,主要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全省区域经济的两级化差异格局明显。应通过加强政府统筹规划以推动地区联动,结合自身禀赋打造特色发展模式、合理分配新经济新资源的措施,促进全省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18个重点省(市、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3系统协调共生关系,构建适用于时空尺度下重点地区3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赋权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计算耦合度(coupling degree)与耦合协调度(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按其结果对2006-2015年各研究区的3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对地区协调发展给予评级.结果反映出研究范围内全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态势,表现为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3系统共同向好发展以及时空上的差异性.并对2类协调问题,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3系统协调发展对策,应在战略推进过程中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生态资源优势,加大水利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的生态效率及变化趋势,以2011—2019年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期间,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开采业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偏低,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态效率值差异较大,结合自然断点法,将效率值对应地区分为较低效率地区、中效率地区、较高效率地区3个等级;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指数均值为1.05,说明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为5%;其中,2018—2019年达最大增幅,为24.7%。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活跃的单元,其质量与效率的高度耦合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助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27个城市为例,运用AHP与熵值法、DEA-BCC模型,分别从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效率选取指标,并借助耦合协调模型,以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特征;城镇化综合效率发展稳定,综合效率达到“有效”的城市呈现由东向西的扩张趋势;②2010~2014年,城镇化质量与效率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发展态势基本一致,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2018年,耦合度呈现弱下降趋势,协调度保持上升态势。研究期末,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效率的耦合度、协调度在空间上大体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研究希冀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考虑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区差异性,基于可持续发展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模型,综合运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集对分析、熵权法等,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差异化指标体系,并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包含体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键基础性指标和地域差异性特色指标,能反映长三角城市群脆弱性现状;2)整体上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水平分布比较均衡;3)区域内各省市空气污染、人口压力、环境保护层指数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上海、合肥人口压力大;安徽空气污染严重;江苏环境保护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考虑该地区地表、气候、社会经济发展等特征,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出发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基于地学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术,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010、2015和2018年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时空特征分析,并识别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1)时序分布上,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水平升高,且由中度脆弱向重度脆弱过渡;2)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为显著正相关;3)2010—2018年,土地利用程度、人均GDP、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紧密相关,本文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中国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将CO2排放纳入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分析31个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31省市区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指数整体上升,反映我国近年来,随着土地利用程度的提高,生态安全水平向良性趋势发展;(2)在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耦合度的空间分异上,西部地区的耦合度主要处在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中部地区多在磨合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体现了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水平呈梯度空间分布;(3)从2004、2009和2014年的截面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度属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的土地利用制约型,高度协调耦合区间的省市区数目减少,没有省市区处于极度协调耦合区间,说明我国各省市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下.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工业型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 ——以株洲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生态系统支撑力、社会经济协调力、人类活动压力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状态空间法相结合的手段,以株洲市为基本评估单元,对该市2007—2018年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探究了影响区域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总体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2007—2010年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2011年基本处于平衡状态,2012年后处于可载状态;经济增长和人口压力的贡献度波动下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波动上升,地物覆被、资源供给先上升后下降,环境治理、生活质量、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环境治理对城市综合生态承载力的贡献居主导地位,人口压力和经济增长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大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将成为制约株洲市综合生态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和生态环境对城镇化进程形成的约束作用具有积累性和长期性。针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中未考虑到的滞后性问题,以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西、关中平原、中原、山东半岛和晋中等7个城市群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建立ARIMA-BP组合模型来预测2020~2025年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部分城市群出现波动,耦合协调特征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转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 对未来6年耦合协调度预测发现,7个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未来皆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城市群在2025年依旧未能突破轻度协调达到更加理想的耦合协调阶段。未来应不断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竞争力,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次级中小城市成长壮大,并且要格外关注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依靠资源发展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防治问题,加强宁夏沿黄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补齐流域发展短板,早日实现流域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检验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并运用熵值赋权法构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0~2014年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度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并稳步提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其中2000~2004年为极度不协调,2005年和2006年为严重不协调,2007~2009年为轻度不协调,2010年和2011年属于勉强协调类,2012~2014年为调和协调类。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海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协调度问题,采用熵值法确定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权重;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数值;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经济效益评价指数与环境效益评价指数.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范围为0.3~0.6,处于轻度失调与初级协调之间;经济效益评价指数与环境效益评价指数近年来大都处于0.5~0.7之间,且两者有相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模型涉及了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和城市化一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人工神经BP网络.根据建立的模型,结合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阶段特征,将对应的耦合度值和耦合协调度值分别划分为4个评判区间,作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分析与预测的依据.最后,应用此模型,以徐州市为对象,对耦合度模型及其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