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接地网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的重要设施,垂直接地极是变电站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措施之一。文章选取110 kV、220 kV、500 kV和1 000 kV电压等级变电站中的典型接地网进行仿真研究。对于均匀土壤,从接地网面积、垂直接地极长度、根数3方面研究了垂直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并引入了垂直接地极长度与接地网对角线长度的比值来描述不同面积接地网中垂直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对于双层土壤,将接地网分为大面积和小面积两类,研究了反射系数和上层土壤厚度对垂直接地极降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垂直接地极对于所在土壤存在下层低电阻率的接地系统尤其有效。  相似文献   

2.
接地网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的重要设施,垂直接地极是变电站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措施之一。文章选取110kV、220kV、500kV和1000kV电压等级变电站中的典型接地网进行仿真研究。对于均匀土壤,从接地网面积、垂直接地极长度、根数3方面研究了垂直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并引入了垂直接地极长度与接地网对角线长度的比值来描述不同面积接地网中垂直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对于双层土壤,将接地网分为大面积和小面积两类,研究了反射系数和上层土壤厚度对垂直接地极降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垂直接地极对于所在土壤存在下层低电阻率的接地系统尤其有效。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地网的降阻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伟 《华中电力》2001,14(4):65-66
以顺德市电力局容奇110kV变电站接地网为降阻改造对象,通过对地中土质的详细分析,用建立立体地网的方法对接地网进行改造,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地网电阻。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格拉段变电站立体接地网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针对格拉段经过青藏高原高土壤电阻率的多年冻土地区,提出了铁路沿线变电站采用立体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并从地网面积、地网中垂直接地体及季节变化等的影响分析了立体地网在冻土地区的接地降阻效果。分析表明,参数合适的立体地网比水平接地网降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对于位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变电站接地网来说,一般的降阻方案难以适用。对深水井接地极技术的原理进行表述,提出深水井接地极在数值分析中的仿真模型,并把深水井接地极技术运用到变电站接地网的降阻中。以西藏某110 kV变电站接地网为研究对象,在站内打4口深约15 m的深井,对深水井接地,运用CDEGS接地软件对各项参数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把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型接地网设计阶段。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在保证接地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接地材料的材质、截面和接地网降阻方案;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对接地网性能参数评价标准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变电站允许最大地电位升可提高到5 kV。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优化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网接地装置存在的腐蚀严重、稳定性差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以500 k V输电线路接地网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接地系统优化方案。利用CDEGS进行仿真,在结合接地网接地材料类型及布置型式的前提下,分析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地网面积对镀锌铜和铜覆钢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通过CDEGS仿真计算对降阻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了杆塔在不同土壤情况和地网面积下的各优化降阻措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结论的正确性,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的运行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某一拟新建110 kV总降变电所所址的实测土壤电阻率出发,提出一种基于CYMEGRD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接地网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视在接地电阻率测量,得到土壤结构模型;计算出水平不均匀分层土壤条件下不同地网结构的接地电阻;分析并设计得到更经济合理的地网结构;给出地网的电位升、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分布图。同时提出采用生物菌接地降阻剂改善土壤电阻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评价离子接地深井降阻措施的降阻效果,并用以指导设计,需要对离子接地深井进行正确模拟。基于CDEGS软件,提出了一种工程上较为合理的离子接地深井模型模拟方法,并结合一个工程实际应用,通过现场测试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可行性,解决了离子接地深井的合理模拟问题,对接地网设计阶段的安全性分析起到了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位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较高,且变电站征地困难和费用较高等常规降阻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此提出了3种适用的降阻措施。双层地网系统,适用于底层土壤电阻率较低的情况;离子接地极深井系统,适用于土壤电阻率高的情况;斜长接地系统,适用于土壤电阻率不是很高且底层土壤电阻率不降低的情况。本文对这3种降阻措施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和施工中接地网接地电阻确定的程序、事项和限制性因素。以一个110kV变电站为例,考虑接触电势、冲击反击电压、工频反击电压等分别计算接地电阻安全允许值,结果表明允许值最高的是由接触电势计算出的变电站工频接地电阻值,选择接地电阻安全允许值应该以此值作为限制值。  相似文献   

12.
110 kV古冶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及其实施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群  曾嵘  何金良  高延庆  孟庆波 《电网技术》2001,25(4):40-42,46
唐山110kV古冶变电站的地质结构,土壤电阻率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可分为3层,针对其具体地质和地形条件进行设计时将接地系统在水平方向适当外延,结合深井爆破和压灌低电阻率材料方法对该电站接地系统进行施工。测量结果表明,该接地系统的实测接地电阻与设计值非常接近,做到了精确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接地系统的设计有必要从传统的简单设计方法转变为采用计算机精确设计。  相似文献   

13.
1 000 kV特高压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特高压系统的电压等级高、容量大,接地短路电流将相当大,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接地系统的要求将更加严格。结合晋东南特高压变电站短路电流分流系数变化曲线,提出了变电站接地电阻的设计取值方法。采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对分层土壤中接地系统的电气参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晋东南变电站采用水平地网可以将地电位升控制在5 000 V以内,但接触电压较大,超过了安全限值,探讨了应用深垂直接地极降低接触电压的效果,以及水平接地网的均压优化布置对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影响。最后给出了1 000 kV晋东南特高压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二次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值、故障时对地电流值以及主接地网接地电位升高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设计规程对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值的计算方法和是否合乎现场判断进行论述,指出应该正确理解有关技术标准对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值的规定。某变电站母线故障引起的连锁事故说明,在设计中应该明确主接地网接地电阻值概念,运行中应该加强对变电站主接地网接地电阻管理,消除变电站主接地网存在的问题和事故隐患,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电气化铁路外电源短路容量日益增大,牵引供电系统的回流具有特殊性。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牵引变电所主接地网的设计成为难题。提出衡量接地水平的指标主要为接触电势、跨步电势、接地电阻、地电位升。针对典型土壤结构,分析对比中心扩网、延伸扩网、射线扩网、深井等主流降阻措施。通过大量的CDEGS平台仿真数据分析,总结出每一种降阻措施对接地指标的具体影响因素。通过对比措施的优劣,找出接地网降阻的规律,推荐最佳的方案。所用仿真参数为牵引变电所主接地网工程设计提供基础,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青藏铁路供电的110kV沱沱河和五道梁变电站地处高寒永冻地区,如何在高寒永冻地区进行接地系统设计对变电站的建设十分重要。通过测试二次电缆和二次设备的绝缘耐受特性,提出可将地电位升高提高到5kV。采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对分层土壤中接地系统的电气参数进行计算, 分析比较了各种可行的高寒冻土地区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案, 讨论了深垂直接地极的布置规律、水平地网的埋设深度、接地系统的均压优化布置对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影响。最终得出了坨坨河和五道梁两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并总结归纳了高寒冻土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大量二次设备分布式布置于高压一次设备附近。这些二次设备的外壳就地与接地网连接。当故障电流注入接地网导致地电位升时,在接地网上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对于2个由二次电缆连接的二次设备,该电位差可以在二次电缆端口感应共模和差模骚扰电压,严重时影响到二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针对某220 kV变电站接地网,计算分析了地电位差随地网尺寸和网格大小、土壤电阻率、故障电流注入点位置、观测点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的接地网设计、地电位差对二次设备的影响评估评估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变电站接地网电阻过高的危害,分析将垂直接地体置于最佳埋置深度、采用不等长接地体技术及使用长效防腐降阻剂等降阻措施的原理,结合110 kV浆水变电站接地电阻过高的实际情况,采取降阻措施对接地网进行优化,经优化后的接地网电阻降低,满足规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