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类型卷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93种不同卷烟样品中的7种多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卷烟产品中7种多酚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为一致,但其绝对含量则有比较大的差异性;②除莨菪亭和莨菪灵之外,多酚总量以及其它的5种多酚类物质,包括绿原酸、新绿原酸、4-O-咖啡基-D-奎尼酸、芸香苷、莰菲醇基-3-芸香糖苷,两两之间都有很好的正相关性;③烤烟型卷烟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混合型卷烟;2种烤烟型卷烟(中式、英式)中各种多酚含量有明显区别;3种混合型卷烟(中式、美式、日式)中各种多酚含量之间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更直观、更清晰的反映评吸员对于卷烟感官质量变化的真实感受,基于传统的感官评价经验设计一种新的卷烟感官分析方法,以利于更好的研究低引燃倾向卷烟(Low Ignition Propensity,简称LIP卷烟)的感官质量变化。采用一种卷烟感官评价词频分析新方法对感官描述性文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牌号烤烟型LIP卷烟与其正常卷烟相比较感官差异明显,主要变化为刺激增大,余味欠舒适,谐调略降,杂气明显,香气量减少,烟气浓度降低,风格有差异;2同一牌号混合型LIP卷烟与其正常卷烟相比较感官也有差异,但是变化比烤烟型卷烟小;3与传统的国标方法比较,新方法展示更直观,能较客观揭示LIP卷烟感官质量的具体变化;4新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烟叶原料和其他卷烟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钾肥对烤后烟叶的钾和中性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以及钾含量与中性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提高了烤后烟叶的钾含量和中性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降低了亚麻酸、亚油酸和柠檬酸的含量.钾含量和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以K2SO4增施生物钾肥处理最高,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以单施KNO3处理最高,钾含量和中性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以单施生物钾肥处理最低.烤后烟叶钾含量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烤后烟叶钾含量能够提高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于水稻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11~20d熏21~30d及1~30d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kPa熏-60~-65kPa的控水处理,对不同粒位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和食味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上育397和绥粳3号均以长穗期控水所受影响最大,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含量与CK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间直链淀粉含量的CV最小,脂肪酸含量的CV最大。两品种的食味值长穗期控水显著低于CK和其他处理,同一时期不同控水强度之间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与食味呈负相关。上育397各粒位的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含量,绥粳3号各粒位通径系数均为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表明在两个品种中均表现蛋白质含量对食味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在不同品种中对食味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式艺术菜名在中式菜谱汉译英翻译中最难处理,最具争议。针对中式艺术菜名的翻译,依据运用修辞手法的不同把中式艺术 菜名分为比喻型、吉祥语型、典故型、诗句型和夸张型等五大类型,并参照海外著名中餐厅与西餐厅菜谱,为不同类型艺术菜名探讨恰 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旨在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烤烟的旺长期施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高级脂肪酸对烤烟生理生化特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在烤烟生长后期在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方面都优于十六酸、硬脂酸和对照处理;油酸在提高烟叶中的磷含昔和降低烟叶中的氯和烟碱含量方面以及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方面优于其它处理,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从外观上看,油酸处理的烟叶落黄好,油分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后,按照《公约》对卷烟包装的规定,我国的卷烟商标和包装在很大程度上要重新设计和制作为着眼点,从正确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保持中式卷烟包装设计特色、正确理解中式卷烟内涵,明确烟标和包装设计方向、中式卷烟包装和色彩与消费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及中式卷烟包装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和中式卷烟包装应提高技术含量,利用核心技术进行防伪设计等方面,论述了中式卷烟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及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
菜用大豆生产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发展,为了给菜用大豆配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探讨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的特异性,以普通大豆品种2个、引进菜用品种4个为试材,探讨施肥处理对不同类型大豆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就不同类型品种来说,普通大豆品种铁丰29号的品质最好,菜用大豆品种沈农引133的品质最好。T2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蛋白质含量降低;T2和T3磷酸二铵施肥处理使各品种的脂肪含量、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籽粒脂肪积累呈“S”型曲线。同样施肥水平下,菜用大豆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普通大豆,而脂肪含量低于普通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负相关,脂肪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蛋脂总量、可溶性糖含量与磷酸二铵施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三”的MES解决框架在常德卷烟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2010,(4):58-59
项目背景 国家局在《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保持和发展中国卷烟的特色,大力发展中式卷烟。分组加工是发展中式卷烟的关键,为此需要在卷烟原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加香加料、设备及控制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和重整。实现产品设计系统化、加工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生产集约化。  相似文献   

10.
以京亚和夕阳红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S3307喷施果穗,研究S3307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3307显著促进葡萄果皮花色素含量增加,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下降,提高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升高.这说明S3307有促进葡萄果实着色作用,并能改善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上有一定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花色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荧光传感器能够将微观的分子识别事件转换成宏观可测的荧光信号,荧光法在灵敏度、选择性和实时原位检测等方面优势突出.该文主要介绍以功能化核酸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为基础而设计的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密刺黄瓜为试材,分别采用大棚土壤和露地土壤进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苯丙烯酸对黄瓜幼苗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丙烯酸降低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说明苯丙烯酸造成了黄瓜幼苗的逆境胁迫,并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胁迫强度增加。苯丙烯酸对大棚土培幼苗的逆境胁迫大于露地土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生物追踪实验法 ,研究了鸡粪中有机酸的生物活性成分 ,并从中筛选出了一种强活性物质 .通过红外光谱和质谱及生源关系初步确定其分子式为C36H56O18Na,名称为 3-O -D -葡萄糖 -6,1 -0 -葡萄糖酸 2 β ,2 ,2 0 -二羟基蛋甾酸钠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酸包括低分子量有机酸和腐殖酸,它们构成土壤有机组分中性质较活跃的部分。特别是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形成、养分和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土壤、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从它们与磷素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有关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磷营养与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特征;(2)有机酸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3)有机酸与磷的解吸、释放与转化。旨在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并为合理利用磷素,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嘧啶硫苯甲酸类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对16嘧啶硫苯甲酸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袖章效应是影响构效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更好地解释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设计新型嘧啶苯甲酸类除草剂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SIMCA法用于从非同源蛋白一级序列预测其结构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蛋白质结构类的正确识别对于其三级结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必要引入先进的算法提高预测精度。使用SIMCA法处理氨基酸组成、自相关系数提取的特征参数以及氨基酸对含量,进行了蛋白质结构类的预测。采用Miyazawa和Jerni—gan的疏水值时,All-α、All-β、αβ类的白检验的精度为89%、91%、89%,它检验的精度分别为74%、87%、91%;引入氨基酸对含量后,All-α、All-β、αβ类白检验精度为86%、89%、90%,它检验的精度为77%、88%、93%。SIMCA的预测结果好于Bayesian识别函数法,氨基酸对的引入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以含阵列电极的SOI硅基芯片与PDMS盖片制成的复合电泳芯片为对象,研究芯片电泳过程中芯片微管道的特殊表面电化学性质.实验采用电流监测法,利用溶液探针测试体系来表征微管道的电绝缘性,由于工艺缺陷或芯片长时间使用引起的绝缘层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在充液管道中产生的10-500μA的基底电流,这又导致不同程度焦耳热,进而导致电渗流无法稳定和芯片电泳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实验提出通过优化硅-PDMS电泳芯片的结构设计来避免和减小基体电流,同时采用以导热硅酯为介质的散热器对硅片试验体系进行散热,进一步减小焦耳热的影响以获得稳定的电渗流.在此基础之上,实验测得硅-PDMS微管道中的电渗迁移率为3.9×10-4 cm2/V·s,伏安曲线显示5 mmol硼砂缓冲中最大施加电压为260 V/cm;采用本文提出的复合芯片系统,分离FITC标记的精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样品,分离度达到3.14,柱效分别达到18 000和25 000.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联规则与遗传算法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建立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挖掘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关联规则技术对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预测,设计并实现了该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文所采用的基于蛋白质氨基酸疏水性周期规律的预测模型方法较其它相关的二级结构预测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Recently, ganoderic acids (GAs) give rise to the attractive candidates of novel neuraminidase (NA) inhibitor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evident conclusion about their binding patterns. To this end, docking, molecular dynamics and MM/PBSA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binding profiles of GAs with the N1 protein and familiar H274Y and N294S mutations (A/Vietnam/1203/04 stain). It was found that the binding affinities of ganoderic acid DM and Z (ΔGbind, −16.83 and −10.99 kcal mol−1) a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current commercial drug oseltamivir (−23.62 kcal mol−1).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and should be one important factor to evaluate the binding quality and rational design of NA inhibitors. The 150-loop residues Asp151 and Arg152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nding processe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anoderic acid DM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influenza ingredient, with novel binding pattern and advantage over oseltamivir. It had steric hindrance on the 150 cavity of N1 protein, and exerted activities across the H274Y and N294S mutations. This work also pointed out how to effectively design dual-site NA inhibitors and reinforce their affinities. These findings should prove valuable for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NA and GAs, and warrant the experimental aspects to design novel anti-influenza drugs.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有机酸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在根际和多种成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有机酸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效率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与降解等行为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了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低分子有机酸在森林暗棕壤A1层和B层的吸附及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低分子有机酸加入到暗棕壤后迅速被土壤固相颗粒所吸附,其中对草酸的吸附远强于柠檬酸和苹果酸,三种低分子有机酸在暗棕壤A1层的吸附率强于B层;草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加入到森林暗棕壤后还能迅速被微生物降解,其中对草酸的降解远低于柠檬酸和苹果酸,暗棕壤对草酸较强的吸附作用可能是其生物降解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且三种低分子有机酸在A1层暗棕壤中的生物降解率高于B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