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PBA(EGDMA)/PMMA复合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乳胶特性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BA(EGDMA)聚合过程中,随反应进行,乳胶的粘度逐渐升高,电导率迅速减小后基本不变,pH下降,表面张力有一突变点,乳胶微球粒径开始增加很快而后变化较小;以交联PBA为种子的MMA半连续聚合,随聚合进行,乳液pH逐渐减少,粘度逐渐增大,电导率升高,表面张力出现一最低点。复合乳胶微球的粒径初期增加较少,后期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2.
高固含量共聚物乳液聚合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合成固含量65.4%的高固含量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共聚合过程中乳液胶粒粒径、粒子数、粒子形态、电导、流变性及聚合速率等。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的进行,乳胶粒粒径变大,粒子数减少,粒度分布变宽;体系的粘度呈增大的趋势,固含量在60%左右时,体系的粘度忽然变大,在单体刚加完时达最大值,保温反应过程中粘度变小;单体与引发剂同步滴加,聚合反应较平稳;此聚合属于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3.
P(VAc—MMA—DM)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造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醋酸乙烯酯(VA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OM)的原料,采用无乳剂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测定了此乳液的转化率和稳定性,找到了合成最稳定且转化率最高的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的配方和条件;由电镜测得此乳液为球形粒子,粒径约为0.1μm。将VAc-MMA-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加到竹浆或纸浆中,通过对纸张的环压强度、耐破  相似文献   

4.
甲基丙烯酸β-羧乙酯(HEMA)和丙烯酸长链烷基酯(RA)的自由基共聚合是80℃二氧六环为溶剂,使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合而成,采用了IR、DSC、SEM等手段研究了该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吸水性随共聚物中亲水基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张娟  沈一丁  王海花  费贵强 《功能材料》2012,43(23):3213-3216
以丙烯酸类单体为聚合单体,采用种子聚合制备了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粒径及粘度的影响,并用IR、TEM、粒径仪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粘度不断增大,粒径逐渐减小;乳液粒径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乳液粘度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软硬单体比例的增大,乳液粘度逐渐增大,而对粒径的影响不明显;当pH值=7.5~9时,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聚合时间对α-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MA)α位双键选择性阴离子聚合的影响,合成了AMA、与MMA的双嵌段及三嵌段共聚物。结果发现,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体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窄。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中,MMA首先聚合时,引发效率较高;当AMA首先聚合时,分子量分布较窄。GPC、NMR、DSC及TG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的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组成比与设计值一致、AMA段的每个重复单  相似文献   

8.
丙烯酰胺—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SPAN80作为乳化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直(AIBA)作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酸乙酯溴化铵(DBMA)反相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条件等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考察了该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型聚氨酯的乳液特征与抗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聚物混合工艺,用聚氧化丙烯醚二醇(PP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N-甲基二羟乙胺(MDEA)合成出阳离子型聚氨酯(PU),向预聚物溶液中加水制备成乳液。对乳液粒径、粘度等性能与MDEA含量,中和度、固含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固含量一定时,随预聚物中MDEA含量的变化及用醋酸中和MOEA时中和度的变化,乳液粘度能够产生上百倍的变化;乳液倒模的抗张性(模量与强度)随中和度与MDE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QEL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AA浓度、引发剂APS含量、体系pH值、聚合温度及St/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St-MMA-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壳结构,随「AA」增大。粒径减小,分散系数增大;随「APS」守大,粒径出现最大值,分散系数增大;随pH值调节剂NaHCO3浓度增大及MMA比例增大,粒径变化复杂,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随聚合温度提高,粒径增大,分散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1.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单体组成与流变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系列固体含量为70%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α-甲基丙烯酸(BA/MMA/MAA)共聚物乳液,研究了软(BA)、硬(MMA)段单体用量比对乳液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乳胶粒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乳液乳胶粒的粒径在50nm~650nm范围内,呈宽分散分布状态。当BA/MMA<60/40时,乳液可保持低黏度;而当BA/MMA>60/40时,乳液的黏度急剧增加。随着乳液中软、硬段单体比的不同,乳液的乳胶粒分布状态和凝聚形态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水性室温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AACPA)。作为对比,合成了相应的常规聚丙烯酸酯乳液(CPA)。对两种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形态结构,两种乳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对比。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室温下交联剂与功能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发生了交联反应;透射电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表明,两种乳胶粒子均呈球状,但AACPA乳胶粒子的粒径更小,分布更窄。此外,相比于未交联的CPA膜,AACPA乳胶膜具有更高的Tg及更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羟基含量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制得了高羟基含量的四元共聚乳液,考察了羟基含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分析了共聚乳液的结构,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乳胶粒子形态,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试了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用综合热分析仪测试了共聚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在羟基含量大于10%时,随着羟值的增加,凝聚物呈上升趋势,乳胶粒子呈凝聚状态,乳胶粒平均粒径增加,耐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为单体、改性PVA-0588为乳化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丙烯酸酯的阳离子共聚乳液。研究了不同的引发剂种类、不同的引发剂用量、不同的季铵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粒径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引发剂-还原剂体系,可获得平均粒径100 nm左右,粒径分布窄的阳离子苯丙乳液;作为纸张表面施胶剂,施胶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在同等条件下,比粒径宽分布的样品施胶效果提高7%左右。  相似文献   

15.
PBA/PMMA型核壳结构增韧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及其扩径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粒径从0.078um至1.38um的窄分布的BA(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的PBA橡胶核,然后,进行PMMA的壳层种子接枝乳液聚合,得到PBA/PMMA核壳结构胶乳,乳液经破乳过滤干燥后得到核壳结构增韧剂,发现随着橡胶相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BA胶粒表现双键含量增加;核壳复合粒子表观羧基的含量可以用电位滴定法获得。实验表明,进行壳层混合单体(MMA、MAA)接枝时羧基主要分布在胶粒的浅层;核壳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利用LS激光粒径仪测得胶粒的大小及其分布;同时,TEM照片显示了核壳粒子的形态和尺寸。  相似文献   

16.
含氟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三阶段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制得了以BA(丙烯酸丁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为核,BA-MMA-TFEA(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共聚物为壳的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对乳液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率的变化,特别是乳胶粒子的增长及分布的演变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证实了乳胶粒子核壳结构的形成.乳液聚合物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相同含氟单体用量的常规孔液相比,含氟聚合物富集于壳层的核壳形态有利于含氟结构单元在聚合物膜表面的分布,使用少量的含氟单体即可显著降低聚合物膜的表面能,提高其耐水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二元共聚树脂,并用冻胶纺丝技术制备了纤维状共聚物树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含量对树脂饱和吸油率以及充分溶胀后树脂剩余率的影响,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复合聚合物乳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3种不同的加料方法和两种不同的加料顺序,制备了PAN/PBA复合聚合物乳液。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和分布;检测了聚合物乳胶的表面张力、电导率、流变性、离心和电解质稳定性,以及乳胶膜的光泽度、耐水耐溶剂性、力学性能;同时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讨了聚合方法-成核机理-粒子微观结构-乳胶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滴加法乳胶粒径最小,导电率小,表面张力大,电解质和离心稳定性高;乳胶膜的光泽度,  相似文献   

19.
支化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支化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的影响。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聚酯型四臂支化单体,将其水分散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得到支化丙烯酸酯乳液。测定不同比例分散液对乳液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乳液粒径分布100~200 nm,表面张力稳定在30~35 m N/m,增加分散液的比例可适当降低乳液粘度,降低吸水率。结论将支化聚合物引入乳液聚合体系,可有效降低乳液粘度和吸水率。  相似文献   

20.
以(NH4)2S2O8-Na2SO3为发体系用滴加还原剂的半连续方法,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乳液共聚合,系统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聚合温度和官能团单体GMA含量对聚合转化率、乳液粘度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