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汽车空调系统是引起车内异响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某款SUV汽车在开启空调后车内出现明显"呜呜"异响声的现象,应用传递路径分析和增量分析相结合方法进行快速诊断。在实车上进行噪声测试分析,运用频谱分析法和声学互动滤波技术确定引起车内异响主要激励源为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结合对异响传递路径和增量综合分析,快速确定车内异响主要辐射源为膨胀阀和蒸发器,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有效降低了车内所存在的异响,降噪效果达2.5 d B(A)。  相似文献   

2.
杨诚  李慎言  岳川元  杨朝  石川 《声学技术》2019,38(5):580-584
针对某款车型在空调开启时车内产生异响的现象提出了解决和优化措施。通过试验证明了异响源为压缩机。通过理论仿真计算,发现该压缩机的转子-衔铁系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扭转模态频率,并且试验发现,发电机支架也具有与异响频率相近的结构自然模态频率。文章阐述了该车异响原因是由于上述二者模态频率相近,导致衔铁受到由皮带传来的发电机支架共振激励而产生扭转共振,进而引发车内压缩机排气噪声。结果表明,改进发电机支架和压缩机衔铁任意一处都能使压缩机啸叫和车内异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空调压缩机独立运行下,通过实验明确了空调压缩机是车内外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支架因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附近存在低阶固有频率而发生共振,引起车身板件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针对支架的整体刚度偏低、力传递率过大、在压缩机振动激励下发生共振的特点,使用增强材料增强了压缩机支架的整体刚度,有效的避免了支架的共振,降低了车内噪声2dB以上。  相似文献   

4.
某MPV全负荷加速过程车内出现异响,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应用LMS公司的Test. Lab振动噪声分析系统对车内噪声、动力总成系统进行振动、噪声数据采集,通过主观评价、传递路径分析、模态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加速异响传递路径为发动机后悬置,副车架约束模态与后悬置存在共振风险。运用ABAQUS软件对后悬置-前副车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提出调整后悬置橡胶静刚度方案,实现后悬置与副车架模态解耦。进一步试验发现,车内加速噪声异响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优化MPV加速噪声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某型SUV车在怠速工况时,车内存在"嗡鸣"异响噪声为研究对象,运用频谱分析法、声学互动滤波法、主观评价法,实现对异响噪声频率成分的确认。再通过综合运用传递路径分析法、近场测量法、铅包覆法等噪声源识别方法,实现异响噪声源的快速识别,并确认发动机正时罩盖为异响噪声源。最后利用模态分析技术对噪声源进行结构优化,大幅降低其辐射噪声,最终达到有效改善车内声品质,提高整车NVH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某车型空调开启后,发动机转速升至2 400 r/min附近时车内产生明显的异响声。试验排除了压缩机本体振动过大、压缩机振动经空调管路放大的可能性后,通过传递函数测试及发动机悬置支架模态测试,确定右悬置支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与压缩机在该工况下的工作频率耦合产生共振,是导致车内产生异响声的根本原因。通过改进支架结构提高其一阶固有频率,避开了常用转速下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范围。将改进后的悬置支架装车验证,结果表明车内异响得以明显改善。这种研究方法对改善同类汽车异响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按下汽车空调启动键(AC ON)后,空调系统工作,车内产生异响。针对车内空调启动异响,探究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解决该问题。使用BK信号采集系统对车内噪声信号与压缩机、膨胀阀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采集。选取适当的小波基和小波参数,对信号进行小波能量谱分析。发现空调启动异响是由压缩机吸合时衔铁的冲击振动引起,并与膨胀阀上的振动相关。对压缩机、空调管路采取隔振减振措施后,压缩机吸合冲击及膨胀阀振动大大衰减,车内的空调启动异响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动车型供电状态下踩踏制动踏板时车内轰鸣声过大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主观评价、问题排查,确认该问题由制动真空泵引起。采用源-传递路径-目标位置分析方法,结合模态仿真数据,分析制动真空泵对车内噪声的影响机制,提出通过将真空泵用阻尼材料包裹以降低车内空气辐射噪声和增加安装支架刚度减小结构辐射噪声的改进方案。试验测试表明,采用改进方案后,车内噪声峰值降低约6 dB。  相似文献   

9.
对汽车在使用空调时由空调压缩机引起的两种内噪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在发动机转速为4 750 rpm左右时出现的轰鸣噪声,是由于压缩机支架总成模态频率与发动机二阶振动频率共振引起的;(2)怠速时的拍频声是由于发动机与空调压缩机的传动比不合理造成的拍频现象。  相似文献   

10.
振动噪声控制是前端轮系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对于轮系附件振动引起的噪声问题,行业内缺乏系统和实践研究。以某BSG(Belt-Driven Starter Generator)混动车型出现的空调压缩机啸叫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压缩机台架试验、冷媒压力脉动分析和整车路径排查,确定噪声主要由压缩机激励皮带和轮系附件模态所致,并通过发动机悬置和车身传递到车内;结合模态测试和仿真手段,提出有效的工程化方案,方案实施后啸叫阶次降低15 dB以上,车内声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前端轮系附件的NVH设计,提供很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陈江艳  杨兴国  杨诚 《声学技术》2023,42(3):338-345
某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存在间歇性异常振动噪声,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文章首先采用分别运行法快速锁定了压缩机和冷却风扇为故障相关零部件,并基于零部件结构特征分析、拍振理论分析、时域数据分析和频谱分析确认该故障为拍振;然后通过传递路径分析及试验确认了该拍振故障的作用机理;最后针对压缩机和冷却风扇两个关键零部件,分别基于源、路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多种改善措施并通过单品及整车验证确认了改善方案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振源激励、提升传递路径隔振能力可有效处置拍振问题,车内噪声降低可达8.1 dB(A),降幅约为13.94%。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纯电动乘用车在怠速、开空调时车内振动较大的问题,通过振动传递特性测试及模态分析,确定空调压缩机在转速为2 300 r/min时振动较大是由于空调压缩机自身激励与冷却风扇产生拍振所导致,在转速为5 000r/min时振动较大是由于压缩机工作基频与其自身刚体模态耦合所导致。最终,通过调整空调压缩机转速,将原2 300r/min档位对应调整至2 000 r/min,避开冷却风扇转速,方向盘振动幅值由0.049 g优化至0.015 g;同时,通过增加空调压缩机支架的衬套刚度来提高空调压缩机的刚体模态频率,避开空调压缩机在转速为5 000 r/min时的工作基频,方向盘振动幅值由0.178 g优化至0.029 g,座椅振动幅值由0.013 g优化至0.006 g。该控制策略不仅有效解决了该车型在怠速、开空调时车内振动较大的问题,也可为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的模态和频率设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Burridge-Knopoff 模型是研究地震和其他机械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实用模型。考虑到摩擦力的影响,Burridge-Knopoff 模型运动呈现出动力学非线性,Stick-Slip 运动是这种模型的典型运动特征。滑块法向振动对这种模型运动行为的影响规律尚未被有效研究,为此建立一种考虑了滑块法向振动影响的Burridge-Knopoff 模型。Stribeck 模型被用来刻画依赖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相对速度的摩擦力。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系统的典型运动规律,研究法向振动的频率和相位对系统运动模式的影响规律,考虑法向振动的Burridge-Knopoff 模型存在混沌和分岔现象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调设备越来越普及,伴随而来的噪声扰民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城市居民区内空调设备噪声进行调查,通过现场采样获得噪声源,研究其声学特性与频谱特性,并通过实验室主观评价方法来研究其烦恼度情况。结果表明,空调低频噪声的响度与烦恼度呈线性关系,在45 d B(A)~50 d B(A)(60 phon~65 phon)范围内烦恼度值分布均较分散,所以在该范围内针对空调低频噪声采用A计权声压级不能很好得反映烦恼度情况,这也解释了在达标情况下居民仍投诉的情况。空调噪声的烦恼度情况与年龄、性别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阐述整车异常振动噪声的排查过程,确定问题为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组件1阶共振。通过模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保证仿真模型准确性,为下一步传递函数分析提供输入。通过测试第三主轴承盖到空压机远端处传递函数,得到结构阻尼信息。采用相同阻尼值,对空调压缩机支架更改前后传递函数进行对比,改进后第1阶模态共振频率提高,同时幅值也有降低。对改进后样件进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在默认激励保持不变基础上,可通过传递函数来间接反应最终响应结果,从而验证可以利用传递函数对发动机外附件振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靳畅  周軦  侯艳芳 《振动与冲击》2012,31(11):86-90
研究车内噪声客观参量与主观感受之间的影响关系。根据车辆安装5种排气系统后在8种不同档位不同转速行驶工况下的车内烦恼度主观评价分值以及11项声学客观参量,采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程度将客观参量分类,结合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分别提取出了在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下最能表征烦恼度的客观参量,将主观烦恼度与客观声学参量相关联,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基于声学客观参量的中低转速和中高转速下车内烦恼度预测模型,相关分析显示,其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值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基于声学客观参量的车内烦恼度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