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等温淬火温度对含铌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0.15C-1.46Si-1.56Mn-0.06Nb冷轧TRIP钢板等温淬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最佳的临界热处理工艺:在840℃两相区保温180 s,再快速冷却到420℃并在该温度保温240 s,进行贝氏体等温转变处理。采用这种热处理工艺,试验钢的微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其中铁素体占72%,贝氏体占20%,残留奥氏体占8%,可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到2.5×104MPa.%,提高或降低贝氏体等温淬火温度都会降低强塑积。结果还表明,在840℃,适当的延长热处理时间可以提高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及残留奥氏体的碳含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强塑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终冷温度和等温时间对中低碳纳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采用缓冷至低于Ms0温度后等温工艺,可获得纳米贝氏体钢。随着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增多,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300℃终冷,组织中未转变奥氏体大量转变为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减少,贝氏体板条最细,可达200~300 nm;300℃等温,随着等温时间增加,碳含量不同的未转变奥氏体,在低于实验钢Ms0温度高于未转变奥氏体Ms'温度时,相继发生贝氏体转变,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不断升高,等温5 h后,贝氏体含量高于75%。  相似文献   

3.
通过轧后控冷至贝氏体等温区间并采用不同等温工艺研究了贝氏体区等温时间对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残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逐渐降低。各等温工艺下残留奥氏体晶粒尺寸均主要分布在0.1~1μm区间范围内,平均晶粒尺寸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贝氏体区等温30 min和60 min时,TRIP钢的力学性能优异,强塑积超过了22000 MPa·%;模拟卷取过程的等温60 min后随炉缓冷至室温时,由于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和稳定性大幅度降低,TRIP效应不理想。钢板的力学性能显著恶化,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仅为847 MPa和20%。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相变仪对热镀锌TRIP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定性观察和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对热镀锌TRIP钢残留奥氏体的演变规律和马氏体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定性观察表明热镀锌TRIP钢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残留奥氏体和马氏体构成,在贝氏体相变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还存在马氏体相变;通过对微观组织计算发现,受贝氏体等温相变时间影响,热镀锌TRIP钢中的马氏体碳含量在0.80%~1.0%之间,贝氏体等温时间越长,最终组织中马氏体碳含量越高,Ms点越低;在贝氏体相变结束后,部分碳含量不高的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相变,以马-奥岛的形式存在,马氏体的精细结构以孪晶马氏体为主,存在少量位错马氏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种碳含量(0.22C、0.34C、0.45C)的贝氏体钢在960℃奥氏体化+Ms点以上10~50℃等温淬火工艺下碳含量对贝氏体组织转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钢经过等温淬火处理后均获得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留奥氏体相间分布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随着碳含量的降低,贝氏体相变时间显著缩短,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变厚,硬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冲击性能显著提高,这主要是与低碳钢贝氏体转变温度更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粗大但高碳含量的大块状残留奥氏体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6.
超高强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拉强度超过1000MPa的冷轧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强TRIP钢在两相区的加热温度升高到820~840℃时,钢的抗拉强度下降而伸长率增加;贝氏体等温温度偏低(380℃)或者偏高(440℃)时,钢的伸长率较低。两相区加热温度对铁素体量的影响不大,降低贝氏体等温温度和延长等温时间都能增加贝氏体量。当贝氏体量高于38%时再增加贝氏体量来提高TRIP钢的强度效果不明显,可通过提高残留奥氏体量及其碳含量来提高力学性能。试验钢优化的热处理工艺:820℃×90s+420℃×240s;优化的组织含量配比:53%铁素体+36%贝氏体+11%奥氏体;优化的力学性能组合:抗拉强度1140MPa和伸长率22%。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膨胀仪和热模拟试验机在880~1050 ℃奥氏体化后进行300 ℃等温转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贝氏体钢等温相变动力学以及组织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导致晶粒尺寸增加,Ms点下降,贝氏体等温相变的孕育期延长;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可明显缩短贝氏体转变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利于加速贝氏体的转变。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880 ℃奥氏体化处理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671 MPa, 伸长率为13.3%。  相似文献   

8.
何涛 《轧钢》2022,39(5):27-33
为明确超级贝氏体组织失稳机制以及探索提高超级贝氏体钢中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的方法,通过预相变马氏体工艺,即在等温贝氏体相变前引入预相变马氏体,制备了中碳超级贝氏体钢。对比分析了回火前后中碳超级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预相变马氏体对中碳超级贝氏体钢中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相变马氏体的存在能够细化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热稳定性。预相变马氏体的引入及其对超级贝氏体组织的细化作用使得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超过1 000 MPa,伸长率大于20%;300~600 ℃回火1 h后,高碳薄膜状残余奥氏体首先发生分解,形成细小的碳化物,然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形成沿原板条方向的铁素体晶粒;600 ℃回火后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仍与回火前相当,主要是预相变马氏体周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未发生明显分解,能够抑制相邻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回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碳含量1.26wt%的超高碳钢在等温淬火后的组织及其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碳钢的等温淬火组织为超级贝氏体(Superbainite)+残留碳化物的复相组织。超级贝氏体的形成是因为超高碳钢中的高碳成分及铝元素的添加。由于原奥氏体晶粒细化,超级贝氏体的形核率增加,长大路径缩短,使转变速率加快。形貌观察表明,贝氏体铁素体片和残留奥氏体薄膜的厚度只随着等温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奥氏体化温度对贝氏体铁素体片厚度没有影响,但超级贝氏体组织的尺寸会随奥氏体化温度提高而增加。拉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但断后伸长率却先增加后减小;等温温度或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均会引起抗拉强度降低,但伸长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采用CCT-AY-Ⅱ型钢板退火模拟实验机对一种含钒TRIP800钢进行连续退火,研究了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对试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SEM、TEM和EDS等微观分析方法对试验钢进行了组织结构和成分表征,利用XRD法测量残留奥氏体量,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试验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随贝氏体区等温温度升高,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加,伸长率与屈服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抗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经410℃等温处理后,TRIP800钢抗拉强度达890 MPa,伸长率高达29.29%,强塑积达26068 MPa·%,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含钒TRIP钢的主要析出物为V(C,N),且主要在软相铁素体中析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球扁钢、L型钢生产效率及成材率偏低的问题,从球扁钢、L型钢生产线设备选型与布置、轧件断面冷却不均、冷床预弯等方面围绕球扁钢、L型钢的长尺生产进行了技术分析。采用推钢式加热炉取代步进式加热炉、BD1+BD2+3机架水平连轧的布置形式、终轧后设置喷雾嘴对内侧表面进行强制冷却以及增加冷床预弯功能,可有效解决球扁钢、L型钢的长尺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富义 《大型铸锻件》2007,(2):17-18,25
钢水质量是铸钢件产品合格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只有严格遵守冶炼操作工艺规程,严把进料关,才能稳定铸钢件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缓冲器锻件模具的选材需要,检测分析了6种大截面热作模具钢的性能;根据大型热锻模具的常见失效形式分析,为保证大型热锻模具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长寿命,应重点依据大截面热作模具钢的高温强度、高温冲击韧度和热稳定性进行模具用钢的选材。据此,选用B2钢(4Cr2MoVNi)作为缓冲器锻件成型模具用钢,并经工业生产验证,选材合理,非常适用于缓冲器锻件成型模具。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用双相钢钢板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双相钢钢板的发展史,其强化机制、典型的显微组织以及性能方面的特点。国外的双相钢研究进展以及生产能力,国内的研究情况及生产现状。预测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oxide layers in decarburized sheet was studied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electrochemical method. Dissolving potential profiles indicated the amount of fayalite (Fe2SiO4) and silica (SiO2) in the layers. The quantitative data for the contents of fayalite and silica in the internal oxide layer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法国的Arcelor Group,Aubert & Dural,德国的Kind & Co,Edelstahl和日本的大同(Daido Steel Co.,Ltd.),日立(Hitachi Metals,Ltd.),高周渡(Nippon Koshuha Steel Co.,Ltd.)及山阳(Sanyo Special Steel Co.,Ltd.)八个模具钢厂生产的模具钢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铸锻钢球的成分选定及制造工艺。实践证明:研制的铸锻磨球对耐磨性提高、破碎率减少、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适用范围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A new class of materials, namely TiC-reinforced cast chromium (Cr) steels, was developed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good fracture toughness. The research approach was to modify the carbide structure of commercial AISI 440C steel for better fracture resistance while maintaining the already high abrasion resistance. The new alloys contained 12Cr, 2.5–4.5Ti, and 1–1.5C (wt.%) and were melted in a vacuum induction furnace. Their microstructure was composed primarily of a martensitic matrix with a dispersion of TiC precipitates. Modification of TiC morphology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changing the cooling rate during solidification. Wear rates of the TiC-reinforced Cr steels we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AISI 440C steel, but the impact resistance was much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锻造方法,观察金相组织及模具现场试用,探讨锻造质量对高速钢及基体钢模具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碳化物不均匀性在三级以内及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可显著提高引进冷挤压设备上的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20.
不锈钢钢种发展的一些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鑫涛 《热处理》2007,22(4):5-9
从奥氏体不锈钢的演变,以氮代碳的含氮不锈钢,Mn-N系不锈钢,超级铁素体不锈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及抗菌不锈钢等方面的发展,概述了不锈钢钢种发展的一些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