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DZl25和DSM11两种镍基高温合金基材上沉积Ni—Co—Cr—Al—Y—Si—B涂层,研究了高温合金基材及其Ni—Co—Cr—Al—Y— Si—B涂层在900℃的75%Na2SO4 25%K2SO4熔盐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Co—Cr—Al—Y—Si—B涂层在热腐蚀过程中生成了连续致密的α—Al2O3氧化膜,有效地保护了合金基材免受腐蚀破坏,合金基材的热腐蚀性能对体系后期的热腐蚀行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Sm—Fe—N永磁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及退火和渗氮处理,用纯Fe粉和Sm粉制备出内禀矫顽力为33.1kA/cm(41.6kOe)和磁能积为98.7kJ/m~3(12.4MGOe)的Sm—Fe—N永磁材料.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合金化、晶化、渗氮过程中所形成的相进行了分析,用脉冲磁强计测量磁性实验结果发现,采用高能球磨机是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高矫顽力永磁体的较好工具晶粒尺度为几十nm是获得高矫顽力Sm—Fe—N永磁体的重要因素,样品中存在的软磁第二相是磁滞回线中出现蜂腰形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并分析爆炸喷涂工艺制备Ni-Cr—B—Si涂层的组织结构,测定了涂层的结合力、空隙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爆炸喷涂可获得高致密性的涂层,与等离子喷涂相比,涂层具有更高的结合力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DSC热分析、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真空单辊旋淬法制备的四种新型Al-La—Y—Ni四元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不同,其晶化行为也不同;随着合金中稀土含量的增加,其初始晶化温度(T_(xt))有提高的趋势高于T_(xt)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就急骤下降对Al_(88)La(3.5)Y_(3.5)Ni_5合金的晶化行为的研究表明,它是以初晶型结晶方式进行转变的。  相似文献   

5.
Taymaz  I Mimaroglu  A  Avci  E  Ucar  V  Cur  M 《现代铸铁》2003,(2):63-64
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已经被方便得用来制备用于高科技应用方面的复合涂层。高温涂层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保护基体材料免受侵蚀,第二是提高耐磨性,另外对于热障涂层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使基体材料免受高温。在本研究中,用有限元方法对A1203—球铁、ZrO2—A1—Si合金,以及ZrO2球铁热障涂层在热载荷下的热应力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涂层与基体的厚度比为1/10,ZrO2球铁之间的梯度层为NiAl,NiCrAlY和NiCoCrAlY,这些因素都考虑到模型中去,计算了关键的界面区域(涂层/中间层/基体)的名义应力和剪切就布告并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rO2球铁的抗热冲击性能最好。此外,梯度层对热应力的产生程度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也表明,有限元方法可以用于优化陶瓷涂层的设计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高纯电子铝箔(以下简称铝箔)在2mo1/L HCl和2mo1/L HCl 0.5mol/L H2SO4溶液中三角波动电位激励时的电流响应曲线,用Daubechies2小波对所测得的电流响应曲线进行了时频分解,研究了SO4^2—在铝箔交流扩面电蚀工程中的缓蚀机理.提出了铝箔在含Cl^—溶液中点蚀时的氧空位侵蚀机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在侵蚀膜表面形成的正电荷集中点是C1^—与SO4^2—发生特性吸附的原因;C1^—在侵蚀膜内的主要传输途径是存在于侵蚀膜内微晶晶界上的氧空位链;进入侵蚀膜内的SO4^2—在强场作用下发生离解,离解出的O^2—与侵蚀膜内的氧空位作用,致使氧空位湮灭,切断了Cl^—在侵蚀膜内的传输途径,同时由于这种作用调整了Cl^—在侵蚀膜内传输的网络结构,增加了蚀孔内新生蚀孔的萌生机率,从而在铝箔电蚀扩面腐蚀工程中起到了独特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全封闭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Graphit—ic和Dymon—ic薄膜。利用SEM,AFM,TEM,XRD,纳米压痕仪,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Graphit—ic薄膜和Dymon—ic薄膜均由非晶组织构成,薄膜均匀、致密,粗糙度小:Graphit—ic薄膜的显微硬度低于Dymon—ic薄膜;同时,在干摩擦条件下,Graphit—ic薄膜和Dymon—ic薄膜与GCr15钢球对磨时显示出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Graphit—ic薄膜的摩擦系数低于Dymon—ic薄膜,但其比磨损率却高于Dymon—ic薄膜。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制备PZT纳米晶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硝酸氧锆、钛酸四丁酯、醋酸铅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钙铁矿型的锆钛酸铅(PZT)纳米晶。实验中发现前驱物间的聚合反应使硝酸氧锆能很好地溶于乙二醇。通过对原料、不同温度下的溶胶、干凝胶、PZT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给出了溶胶、凝胶形成的机理,进一步证实溶胶—凝胶过程中通过前驱物的水解、缩聚反应形成金属元素与乙二醇相配位的链状或网状聚合物。原料中所含的NO3^—离子反应后形成的硝酸酯被包裹在溶胶和凝胶的聚合物网络中,CH3COO^—离子反应后生成醋酸酯并通过两个O与聚合物网络中的金属元素配位。  相似文献   

9.
Al与Zn复合取代α—Ni(0H)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络合沉淀、并行低速加料法制备了A1取代和A1与Zn复合取代α—Ni(OH)2样品,研究了其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用该种方法制备的α—Ni(OH)2颗粒呈规则的球形且表面粗糙;与A1单独取代α—Ni(OH)2相比,A1与Zn复合取代α—Ni(OH)2颗粒的球形度和活化性能有所降低,放电电位和循环稳定性有所提高。α—Ni(OH)2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样品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添加A1和Zn提高了氢氧化镍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了颗粒的微晶尺寸和电极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淬火温度改变铸造Fe—B—Ti合金的组织,探讨了铸造Fe—B—Ti合金不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较低时,硼化物变化较小,网状分布趋势明显;淬火温度较高时,硼化物断网和团聚化趋势明显加快。淬火温度1050℃时,硼化物网状特征消失,基本上都变成了团块状、颗粒状和杆棒状分布。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和韧性增加,超过1000℃,硬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淬火温度1050℃时,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Ti——17合金的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Ti—17合金在温度805~945℃、应变速率10-3~80s-1、最大变形程度50%条件下的高温流动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后,对流动应力软化现象明显的Ti—17合金提出了一种本构关系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块体非晶合金Fe-Ni-P-B-Ga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章华  王敬丰  肖建中 《金属学报》2003,39(10):1085-1088
采用助熔剂净化和铜模铸造相结合的工艺,用工业纯原料制备出块体(Fe40Ni40P14B6)100-xGax(x=0-8)合金,样品为直径3mm的圆柱体或宽6mm、厚1mm的片材,长度都在10至15mm左右,XRD与DSC分析表明,x=4—6时易于形成非晶合金,测试表明,这些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软磁性能,显微硬度测试表明,对相同成分合金,非晶态的显微硬度值比晶态的低,适量Ga的加入,提高了Fe—Ni—P—B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固溶处理温度对Fe—Ni—Cr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000℃固溶处理及时效条件下,Fe—Ni—Cr合金的强韧性较好,σb、σ0。2高达1277MPa及985MPa,δ、Ψ值分别达到25%、43%;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强度及韧度指标明显下降;固溶温度超过1100℃后,合金中TiC相逐渐溶解,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固溶温度较高时,沿晶界析出的薄片状M3B2,间隙相,导致Fe—Ni—Cr合金强韧性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Cu-Al-Mn-Zn-Zr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Cu—18.4A1—8.7Mn—3.4Zn—0.1Zr(摩尔分数,%)记亿合金(多晶)在不同温度与组织下变形时的力学行为。实验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变形时延伸率不同,变形温度(Td)在Ms与Af之间时的延伸率小于变形温度(Td)高于Af时的延伸率。对实验合金施加应力时,最初的变形主要来自应力诱发马氏体,继而发生马氏体变体择优合并,二者对合金的变形都有贡献;变形量更大时,变体界面共格性被破坏,部分马氏体丧失热弹性。少量α相的析出不影响记忆效应,可使延伸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浸出(细菌浸出)—萃取—电积提铜工艺的发展现状、机理、生产实践,并指出该工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1150℃和1250℃之间的温库下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的高温拉伸变形。该变形应力对温度、应变速度、粘结相的体积百分数和其它碳化物添加剂是敏感的。应力—应变速率的相互关系,正如在超塑性金属中那样,在每个温度下分成三个区域。在温度1200℃下.在WC—6Co和WC—13Co(wt%)的合金中首次获得了大于100%的高延伸率。与超塑性金属相反,其最大的延伸率在区域Ⅱ中不能得到,而在区域Ⅰ和Ⅱ的边界上。破坏模式从区域Ⅰ的颈缩变成为区域Ⅱ的急剧断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TBP—P204—SPAN80—煤油高效乳状液膜体系,分离富集铬(Ⅵ)。实验了外相pH值、协同流动载体(TPB P204)浓度、表面活性剂SPAN80和内相NaOH浓度对Cr^6 迁移、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Cr^6 能从常见离子(如Fe^3 、Mn^2 、Zn^2 、Co^2 、Ni^2 、Cu^2 、A1^3 、Pb^2 、Cd^2 ,碱金属、硕士金属,NO3^-、C1^-、C1O4^-、SO4^2-、SiO3^2-、PO4^3-等)中得到满意的分离富集。该法以成功地应用到富集测定钢材酸洗液和工业废水中微量铬,结果相当满意。  相似文献   

18.
Zr-Al-Co块状非晶的成分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房  王英敏  彭敏  王清  李德俊  董闯 《金属学报》2004,40(10):1103-1103
运用等电子浓度和变电子浓度线判据实现了Zr—Al—Co块状非晶合金的成分优化.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e/α=1.5)和(Zr9Co4)—Al及(Zr78.5Co21.5)—Al变电子浓度线上设计成分,并通过吸铸法制备块状合金.实验结果表明,在(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上可形成块状非晶合金,且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非晶形成能力随电子浓度的增大而单调递增.其中,(Al50Co50)-Zr等电子浓度线和(Zr9Co4)—Al变电子浓度线交点处形成的Zr53Al23.5Co23.5非晶合金,具有最大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特征热力学参数Tg=783K,Tx=849K,Tg/Tm=0.637,Tg/Ti=0.5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在铝青铜基体上施焊了Ni—Cr-Fe-Si—B合金涂层,并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了喷涂层、熔合区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形貌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喷焊时,在涂层与基体界面两侧各组元均发生了明显的扩散,Cu、Ni组元间可相互取代,基体融合区组织的基本组成仍为α (α γ2),但同时也形成了Cu2FeAl7、NiAl3等新相,且融合区组织细小,涂层与基体间为冶金态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彭晓  王福会 《金属学报》2003,39(10):1060-1064
用光激发荧光谱术分析测量磁控溅射Co—Cr—Al(Y)纳米涂层经1000,1100和1200℃氧化后A12O3膜中的残余应力,获得如下结果:(1)残余应力随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大;(2)暂态氧化出现的区域应力值明显低于无暂态氧化的区域;(3)两种涂层1000℃下形成的氧化膜中的残余应力相差不大,但在1100和1200℃下,含Y涂层形成的氧化膜中的残余应力比不含Y中的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