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履带车辆双侧变速箱传动系统建模及动态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现代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综合化和集成化,传统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电、液和自动操纵控制系统的需要.利用专业化的模块化模型进行车辆性能分析是分析工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应用模块化建模手段,建立了双侧变速箱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及整车的仿真模型,对车辆的加速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实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是正确和有效的,能够反映出系统的动态特性.该模型和建模方法能够方便地对车辆的性能进行预测并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建模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应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开发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和各个子系统类库,介绍了实现的方法和基本功能.对进一步开发大型的功能更为完备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仿真软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联合制动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高速电驱动履带车辆机械制动器、电机和电液缓速器3种执行部件联合制动转矩响应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制动器、电机和电液缓速器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基于制动需求和车速等因素进行稳态制动力分配,综合考虑3种执行部件动态响应特性,建立基于电机-电液缓速器二者联合制动和机械-电机-电液缓速器三者联合制动转矩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搭建面向工程应用的电驱动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利用实时仿真工具进行策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制动过程中该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可提高车辆总制动转矩响应速度和精度,改善系统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4.
非精确转向情况下履带车辆转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结构、功能的日趋复杂和新技术的不断融入,对履带车辆转向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转向运动的特点和内侧履带制动力作用的机理出发,分析履带车辆内侧履带为制动力情况下的非精确转向与其内侧履带制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履带车辆转向动态仿真模型和转向轨迹计算模型,并对内侧履带在不同制动力作用下车辆的动态转向过程和转向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对履带车辆转向系统及其控制规律的研究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递矩阵法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矩阵法实用性强,常用于计算集总参数模型的动态特性.JAVA语言则面向对象编程,且能方便地实现跨平台运行.根据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的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编制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程序,并以某型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为例,完成了其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固有振型的计算,应用过程和结果分析充分说明了程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键合图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各个单元的动态特性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键合图理论构造了单侧履带较完整的动态模型,并且在SIMULINK软件上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键合图理论和SIMULINK仿真分析是进行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电传动车辆直线行驶时传动系统的功率平衡出发, 分析了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 并建立了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数学模型.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传动虚拟样车的动力特性计算及其加速性能和平均速度的仿真试验, 分析了电传动车辆动力特性的特点以及不同电传动方案之间的差异, 为提高电传动车辆的动力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液压传动的履带车辆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履带车辆有级变速带来的换挡频繁、动力中断等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液压传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结构.建立了动力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策略是可行的,能够实现车辆行驶和转向的无级控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动力传动控制研究实验室重点从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该实验室在哈勃电动车辆,国家先进传动模拟装置,军、民用车辆的动力传动系动态模型及仿真程序,小型静液动态测功设备等方面研究均取得显著的成果。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该实验室的历史、任务、试验设施、主要研究领域及合作伙伴作一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车辆动力性能指标要求,对轮式车辆电驱动系统进行了参数匹配设计.利用RecyrDyn和Matlab分别建立了某8×8轮式车辆行动部分动力学模型与驱动电机的控制系统模型,通过二者的接口技术实现了两种模型的联合仿真.根据选择的参数对该车动力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达到了车辆要求的动力性能指标,表明了参数设计的合理及模型的正确,还能够准确的实现负载的动态加载,从而也为轮式车辆电传动技术仿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轻型越野战术车辆的整车动力性,针对车辆的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进行优化设计。依据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构建基于车速和油门开度双参数换挡规律的整车动力模型。以双参数换挡规律的换挡点为优化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对换挡点进行优化。根据加速度参数能反映车辆纵向动态的特性,引入加速度,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换挡规律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构建三参数的模糊控制器。通过仿真模型和实车试验来验证换挡规律优化前后对车辆动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动力性能,能够更加合理分配在动力需求下的发动机和挡位的使用工况,完全满足轻型越野战术车辆复杂路况下对动力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越野车辆平顺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志成  陈思忠  杨林  张斌 《兵工学报》2007,28(11):1393-1396
轮式车辆平顺性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为IS0 2631及其类似标准,一般用于评价普通车辆;另一类为基于6W平均吸收功率和2.5 g垂直方向加速度峰值两个限值的评价方法,一直为美军及北约用于评价军用车辆。美军多年实践证明,采用基于限值的平顺性评价方法是适当且有试验依据的。越野车辆的平顺性评价同军用车辆类似,采用基于限值的平顺性评价方法评价越野车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轮式装甲车总体设计的概念,思路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志岐 《兵工学报》1999,20(4):351-356
本文综合论述了轮式装甲车的技术发展过程,提出了该车总体设计概念、思路及特点,阐述了关键部件技术发展状况及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可达我国工装甲车研究、开发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朱明霞  朱继南  聂伟荣 《弹道学报》2001,13(4):34-37,46
对典型车辆目标(如轮式车、履带式车)的地震动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针对信号的功率谱提出了用形状统计量作为目标识别的特征,并对提取出的特征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了目标识别。经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轮式车辆麦弗逊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学良  马国清 《兵工学报》2007,28(3):262-266
运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中R-W方法,建立了轮式车辆麦弗逊悬架和转向系统运动方程,导出了系统关联矩阵、通路矩阵、体铰矢量矩阵以及系统约束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麦弗逊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优化模型。在优化模型中,根据转向要求创建出了一种权重函数,从而可以获得最佳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军用车辆扭转减振的问题,简述盖斯林格联轴器和双质量飞轮两种扭转减振器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分析它们对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采用某轮式车辆传动系统参数,分别计算使用以上两种扭转减振器的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利用ADAMS建模仿真,对比它们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在降低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减振效果方面,双质量飞轮比盖斯林格联轴器更优.  相似文献   

17.
宋振铎  石鑫  孙韬 《兵工学报》2004,25(4):480-484
装甲战斗车辆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阶段,以新一代主战坦克和轮式装甲战车为代表的战斗车辆之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轻型化.它们将显著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对间瞄和空中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战略、战役、战术和火力机动及综合防护能力.为应对作战目标对反坦克武器的严峻挑战,必须尽快建立适合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使用的多种制导、攻击、毁伤方式并存的更完善的反坦克火力配系;加强夜间目标识别和非通视条件下地面活动目标侦察、作战指挥和打击能力;重视发展远程反装甲武器中的末制导弹药、中程反坦克武器中的轻弹和近程武器中的简易制导火箭弹;提升反坦克武器的精确打击、目标毁伤、信息实时获取、处理能力及快速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重型军用轮式车辆坡道起步的问题,提出了车辆坡道起步控制策略。通过对试验车辆坡道起步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提出了基于油门开度、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速下降率来估算离合器传递转矩的思想,并确定了驻车制动释放的条件。在试验车辆AMT系统硬件条件的基础上,设计了离合器的控制策略并编写了控制软件。分别在不同坡道上进行了多次试验,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可实施性强,能够很好地满足AMT重型军用轮式车辆在不同坡道上的起步要求。  相似文献   

19.
轮式与履带式多管火箭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平  芮筱亭  杨富锋  徐浩 《兵工学报》2012,33(11):1286-1290
研究履带式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特性并与轮式多管火箭动态特性分析对比,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提供直接的方法。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履带式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及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分析和仿真系统,振动特性仿真得到了试验验证。对某轮式和履带式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动力响应、火箭弹起始扰动、射击密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批次火箭弹,轮式和履带式多管火箭的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和射击密集度有一定差异,履带式多管火箭的动态性能优于轮式多管火箭。分析结果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转向系统是车辆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轮式装甲车辆总体设计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部件系统。它的设计直接影响车辆的灵活性、机动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该文对目前多轴汽车普遍采用的几种转向型式进行比较,分析优缺点。并结合我国轮式装甲车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我国轮式装甲车辆使用的多轮转向装置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